广东省广州六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1223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六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六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六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六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六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六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六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六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六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六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六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六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六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六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广东省广州六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六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广东省广州六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六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广州六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广东省广州六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2011---2012广州六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命题人:

高三化学备课组

审题人:

曾菊芬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Mg和Al都可以用电解法冶炼得到

B.Na2O和Na2O2与CO2反应产物完全相同

C.MgO和Al2O3均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

D.Mg和Fe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都生成H2和对应的碱

2.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碳酸钡难溶于水和酸,可做X光透视肠胃的药剂

②明矾净水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③纯净的二氧化硅是现代光学及光纤制品的基本材料

④向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可以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含量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3.已知下列数据:

Fe(s)+

O2(g)=FeO(s)△H=-272kJ·mol-1

2Al(s)+

O2(g)=Al2O3(s)△H=-1675kJ·mol-1

则2Al(s)+3FeO(s)=Al2O3(s)+3Fe(s)的△H是

A.+859kJ·mol-1B.-2491kJ·mol-1

C.-1403kJ·mol-1D.-859kJ·mol-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和苯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由CH2=CH-COOCH3合成的聚合物为

CH2-CH-COOCH3

n

C.淀粉、蛋白质和油脂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D.棉花、蚕丝、人造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5.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无色溶液中:

NH4+、Ag+、NO3—、MnO4—、I—

B.在pH=12的溶液中:

Na+、K+、AlO2-、CO32-

C.在c(H+)=0.1mol·L-1的溶液中:

Ca2+、Fe2+、ClO-、Cl-

D.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

Mg2+、Al3+、HCO3-、SO42-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氯气作为水的消毒剂:

Cl2+H2O=H++Cl-+HClO

B.+4价硫元素表现出还原性:

H2SO3十2H2S==3S↓+3H2O

C.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4NH3•H2O

AlO2-+4NH4++2H2O

D.澄清石灰水与过量NaHCO3溶液混合:

Ca2++OH-+HCO3-

CaCO3↓+H2O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已知: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A.1mol氧化钠晶体中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为6.02×1023

B.0.1mol·L-1氯化铝溶液中含有Al3+数为0.1nA

C.常温常压下,71g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6.02×1023

D.标准状况下,44.8L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2nA

8.关于常温下pH=3的醋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水稀释10倍后,pH=4

B.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H+)和c(OH-)均减少

C.加入醋酸钠晶体后,溶液的pH增大

D.加入等体积、pH=11的NaOH溶液后,c(Na+)=c(CH3COO-)

9.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

2CO2(g)+6H2(g)

CH3CH2OH(g)+3H2O(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需在3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

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

 

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用装置①制备NH3B.可用装置②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C.可用装置③从海水中得到淡水D.可用装置④把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11、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条于其中探究Mg的活泼性

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

C、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D、将Mg(OH)2沉淀转入蒸发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

12.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表彰他在稀土串级萃取理论方面作出的贡献。

稀土元素铈(Ce)主要存在于独居石中,金属铈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暗,受热时燃烧,遇水很快反应。

已知:

铈常见的化合价为+3和+4,氧化性:

Ce4+>Fe3+>I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铈溶于氢碘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e+4HI

CeI4+2H2↑

B.四种稳定的核素13658Ce、13858Ce、14058Ce、14258Ce,它们互称为同系物

C.用Ce(SO4)2溶液滴定硫酸亚铁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

Ce4++Fe2+==Ce3++Fe3+

D.用惰性电极电解Ce(SO4)2溶液,在阴极可以获得铈单质

 

二、双选题(每题4分,多选、错选得0分,漏选得2分,共16分)

13、下列试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I:

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B、实验II:

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实验III:

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IV:

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1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B.进行焰色反应时,所用铂丝先用NaOH溶液洗涤并充分灼烧

C.向含有少量Ca(OH)2的Mg(OH)2悬浊液中加入饱和MgCl2溶液,充分搅拌后过滤,洗涤,可

达到除去Mg(OH)2中的少量Ca(OH)2的目的

D.酸碱中和滴定时,锥形瓶需用待测液润洗2次,再加入待测液

15、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2装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

2H++2e-=H2↑

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

16、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A族,甲和丙同主族,丁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则

A、原子半径:

丙>丁>乙

B、单质的还原性:

丁>丙>甲

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17.(12分)惕各酸苯乙酯(C13H16O2)广泛用作香精的调香剂。

为了合成该物质,某实验室的科技人员设计了下列合成路线:

 

试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1molA物质完全燃烧需消耗_______molO2;

(2)反应

的反应条件是;

(3)反应⑤的反应类型是,反应⑦的反应类型是;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5)下列关于D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与Br2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B.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

C.与乙酸互为同系物D.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18、(12分)

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是工业制取硫酸的重要原料,其煅烧产物为SO2和Fe3O4。

(1)将0.050molSO2(g)和0.030molO2(g)放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2SO2(g)+O2(g)2SO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c(SO3)=0.040mol/L。

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SO2的平衡转化率(带单位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2)已知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当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下列

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2平衡转化率的有(填字母)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E、加入催化剂G、移出氧气

(3)SO2尾气用饱和Na2SO3溶液吸收可得到更要的化工原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将黄铁矿的煅烧产物Fe3O4溶于H2SO4后,加入铁粉,可制备FeSO4。

酸溶过程中需

保持溶液足够酸性,其原因是。

19(12分).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D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2)若A为30%H2O2溶液,B为MnO2,C盛有氢硫酸

(H2S)饱和溶液,旋开E后,C中的现象为,

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C中盛有KI淀粉溶液,

旋开E后,C中的现象是;继续通气体于C中,

足够长的时间后,发现C中溶液的颜色消失,这是因为在溶液

中I2能被Cl2氧化为HIO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有FeCl3溶液,旋开E,足够长的时间后,C中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0(12分).我国是氧化铝生产大国,工业上每生产1t氧化铝将排出1~2t赤泥,赤泥大量

堆积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赤泥中主要成分及含量:

CaO约占46%、SiO2约占22%、Al2O3

约占7%、Fe2O3约占11%、TiO2约占5%及少量其他物质。

⑴一种利用废弃赤泥的方法是:

将赤泥配成一定的液固比,作为一种吸收剂,吸收热电厂排放的含SO2的烟气,写出吸收SO2时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⑵为综合利用赤泥中的各种成分,某科研小组设计了如下工艺流程:

 

已知:

TiO2不溶于盐酸、稀硫酸,能溶于浓硫酸生成TiOSO4(其易水解生成TiO2·H2O沉淀)。

①若将滤渣C与Al混合高温发生置换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若有1mol滤渣C发生反应转移mol电子。

②原料A最好是下列物质中的。

A.氨水B.氢氧化钠C.生石灰D.双氧水

③写出上述工艺中投入氢氧化钠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④写出上述工艺中稀释时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12分)硫代硫酸钠(Na2S2O3)俗称大苏打,主要用于照相业作定影剂。

Na2S2O3易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会迅速分解生成单质硫和二氧化硫,还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1)Na2S2O3溶液与足量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S元素被氧化为SO42-)

(2)硫代硫酸钠(Na2S2O3)露置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质,其可能的变质后生成物如下:

假设一:

假设二:

只有Na2SO4固体

假设三:

(3)现有一瓶Na2S2O3固体,可能混有Na2SO4固体。

设计实验验证该假设,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试剂:

1mol·L-1H2SO4、1mol·L-1HNO3、1mol·L-1HCl、1mol·L-1NaOH、0.1mol·L-1BaCl2、0.01mol·L-1KMnO4、蒸馏水。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

步骤2:

步骤3:

 

 

答题卡

17.

(1),_______。

(2)。

(3),。

(4)。

(5)_________________。

18、

(1)

(2)。

(3)。

(4)。

19.

(1)。

(2),。

(3),。

(4)。

 

20.

(1)。

①,。

②。

③。

④。

21.

(1)________。

(2),。

(3)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

步骤2:

步骤3:

 

 

第二次月考化学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D

D

C

B

A

C

C

B

D

B

C

二、双选题

13

14

15

16

BD

AC

AC

AD

17.(12分)

(1)

(2分),7.5(2分);

(2)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2分);

(3)消去反应(1分),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1分);

(4)

 

(2分)(缺条件,没配平共扣1分)

(5)AD(2分)(选1个且正确得1分,多选得0分)。

18.

(1)2SO2(g)+O2(g)2SO3(g)

初始(mol/L)0.050.030

变化(mol/L)0.040.020.04

平衡时(mol/L)0.010.010.04

=1600L/mol

=

C2(so3)

C2(so2)C(o2)

(0.01mol/L)2×0.01mol/L

(0.04mol/L)2

K=

(2)BC

(3)H2O+SO2+Na2SO3=2NaHSO3

(4)

Fe2++2H2OFe(OH)2+2H+,Fe3++3H2OFe(OH)3+3H+,C(H+)大,水解平衡向左移动,抑制了Fe2+、Fe3+的水解,同时防止Fe2+被氧化。

19.

(1)防止倒吸

(2)溶液变浑浊;2H2S+O2====2S↓+2H2O

(3)溶液变蓝色;I2+5Cl2+6H2O====2HIO3+10HCl

(4)有红褐色沉淀;Fe3++3NH3·H2O====Fe(OH)3↓+3NH4+

20.⑴CaO+SO2=CaSO3或Ca(OH)2+SO2=CaSO3+H2O

⑵①3SiO2+4Al=3Si+2Al2O34mol②C

③OH-+Al(OH)3=AlO2-+2H2O

④TiOSO4+2H2O=TiO2·H2O↓+H2SO4

21.

(1)S2O32-+4Cl2+5H2O=2SO42-+8Cl-+10H+(2分)

(2)假设一:

只有Na2SO3假设三:

Na2SO4、Na2SO3都有(每空2分,共4分)

(3)(8分)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

步骤2:

向试管中加入过量1mol·L-1HCl溶液。

充分振荡,静置。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步骤3:

取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少量0.1mol·L-1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固体中混有Na2SO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