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测点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1302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6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测点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考测点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考测点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考测点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考测点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考测点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考测点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考测点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考测点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考测点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考测点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考测点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考测点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考测点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考测点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考测点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考测点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考测点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考测点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考测点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测点一.docx

《考测点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测点一.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测点一.docx

考测点一

考测点一  鸦片战争

[考点扫描]

1.知道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2.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重大影响

 [考点详解]

一.林则徐

1.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广东后,表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2.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二.虎门销烟

1.过程: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把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

2.历史意义:

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它给走私鸦片的人们以沉重的打击,向世界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三.鸦片战争

1.经过:

1840年6月,英国派兵到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开始,7月攻占浙江定海后北犯大沽炮台;1841年派兵强占了香港,1841年2月攻陷虎门,5月炮击广州。

1841年秋,攻陷厦门,再次进攻定海,1842年,进犯吴淞,1842年8月清军求和,到1842年8月29日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

2.《南京条约》A.签订时间:

1842年8月。

B.主要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四.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巨大的影响

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考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虎门销烟最深刻的历史意义是()

A.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B.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决心

C.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D.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B.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3.显示中国人民敢于同侵略者斗争的英雄气概的历史事件是()

A.黑水党抗英斗争B.虎门销烟C.三元里抗英斗争D.陈化成的抗英斗争

4.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军备落后B.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C.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D.清政府的军事组织不力

5.显示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坚强意志的事件是( )

A.缉拿烟贩B.封锁外国人商馆C.虎门销烟D.收缴鸦片

6.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广东查禁鸦片所取得的最大胜利是()

A.封锁英商馆B.训练了一支水军C.虎门销烟D.收集了很多的外国资料

7.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是()

A.雅克萨之战B.中英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8.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太平天国运动D.中英鸦片战争

9.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

A.资产阶级革命时期B.无产阶级革命时期C.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0.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国外市场B.维护人民群众利益C.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D.保持中英贸易中中国的出超地位

1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B.为了打击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C.为了割占香港岛D.为了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

12.通常所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基主要依据是()

A.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开始从“天朝上国”迷梦中清醒B.它使中国人民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C.它使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D.它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货”指的是什么?

“人”指的是谁?

[2].材料中的“本大臣”指谁?

“此事”指什么?

[3].材料中为“绝”鸦片,“本大臣”采取了什么主要措施?

2.阅读下列材料: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什么条约的主要内容?

[2].上述材料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3].条约的签订有什么危害?

[4].此次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人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请回答:

[1].材料中反映了何时的什么情况?

[2].列举它当时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3].联系现实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三.问答题

1.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B3、C4、B5、C6、C 7、B 8、D9、C10、B11、A 12、D

 二材料解析题;

1、[1]、“货”指的是鸦片;“人”指的是贩卖鸦片的外国商人。

  [2]、“本大臣”指林则徐;此事指严禁鸦片。

  [3]、派人暗访,缉拿烟贩,下令停止中英贸易,最主要的是虎门销烟。

2、[1]、是中英《南京条约》。

  [2]、中英鸦片战争后签订的。

考测点二太平天国运动

[考点扫描]

1.知道金田起义,太平军定都天京,天京陷落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2.简述《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

3.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考点详解]

一.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宣布起义,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

二.定都天京

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把它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正式建立起农民政权。

三.《天朝田亩制度》

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重要纲领,突出地反映了广大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要求,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这种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天京陷落:

1864年7月,湘军攻陷天京城内,天京陷落,这一事件的发生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五.失败的原因

主观方面:

农民阶级局限性,没先进的阶级领导,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战略上也犯了错误。

客观方面:

中外反动势力勾联合绞杀,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没有过的新情况。

六.性质: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七.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坚持战斗达14年之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它建立了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几千年以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考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这主要是因为()

A.组织了强大的军队B.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

C.颁布了革命纲领《天朝天亩制度》D.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B.拜上帝教不符合中国国情

C.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正确的是()

A.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B.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C.反帝的农民运动D.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4.标志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事件是()

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B.洪秀全称天王

C.永安建制,分封诸王D.定都天京

5.《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的()

A.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B.要求抗击外来侵略的愿望

C.要求与地主平等的愿望D.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

6.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西征失败B.天京事变

C.石达开出走D.天京陷落

7.太平天国运动面临的历次农民运动从来没有遇到的新情况是()

 A.封建势力过于强大 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宗教思想的严重弊端   D.领导集团发生了分裂

8.太平天国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在于()

A.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和崩溃B.达到了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D.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9.诗句“男将女将尽持刀,同心放胆杀清妖”描写的情景会出现于()

A.鸦片战争中B.甲午中日战争

C.义和团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凡天下田,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处,发赈此荒。

请回答:

[1].以上材料摘自何处?

它是在哪次农民运动中提出来的?

 [2].写出颁布上述内容的机构和时间?

 

[3].材料中突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问题?

 

[4].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主张给以评价?

三.问答题

1.简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有什么进步性和局限性?

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A4、C5、A  6、B7、B8、A9、D

二.材料解析题

1、[1]出自《天朝田亩制度》;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来的。

[2]机构是太平天国;时间为1853年定都天京后。

[3]突出地反映了广大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要求,但是这种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4]答案在[考点详解]的三.《天朝田亩制度》

 三.问答题

1、答案在[考点详解]的七.历史意义:

2、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具有进步性,因为它规定全国田地,不论男女,按年龄都可以分到一份,它突出地反映了广大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要求;但是《天朝田亩制度》的目的是想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这种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反映了它的局限性。

考测点三洋务运动与甲午中日战争

[考点扫描]

1.说出洋务运动的口号,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简述《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考点详解]

一.洋务运动

1.定义:

洋务运动是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的“自救”运动。

2.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口号:

前期的是“自强”;后期的是“求富”。

二.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三.甲午中日战争

1.经过:

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8月,清军对日宣战,战争爆发,平壤战役后,日军占领平壤,黄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受损,日本取得了制海权,辽东战役后日军攻入辽东,占了大连,旅顺,并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威海卫之战时,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2.性质与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结束。

3.《马关条约》

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大臣,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

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等。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4.为什么《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这个条约关于割地、赔款、四口通商,在华设厂等内容极大地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主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另外,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占领中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总之,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的加深了。

[考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洋务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封建统治的危机B.中外“和好”局面的出现

C.学习西方新思潮的影响D.洋务派官僚掌握地方实权

2.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目的不包括()

A.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B.发展资本主义

C.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D.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斗争

3.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开辟道路的事件是()

A.总理衙门的设立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

4.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发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A.重军事经济B.没有兴办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

C.没有触动封建制度D.没有大力宣传西方思想文化

5.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清朝统治B.赶走外国侵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使中国富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6.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被迫对日本宣战的直接原因是()

A.日本海军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B.日本继续增兵朝鲜

C.清军驱逐牙山口的日军D.日军围攻平壤

7.日军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屠杀中国居民,制造了惨案的地点是在()

A.汉城B.大连C.平壤D.旅顺

8.《马关条约》中最为严重地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项是()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长沙,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D.开辟内河新航线

9.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的条约是()

A.《南京条经》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0.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是在()

A.洋务运动以后B.维新变法以后

 C.甲午中日战争以后D.鸦片战争以后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兴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人才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派遗留学生出国深造。

请回答:

[1].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运动?

 

[2].这一运动的领导人是哪些?

 

[3].这一运动的时间和口号分别是什么?

 

[4].我们怎样评价这一运动?

 

三.问答题

1.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

[1].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2].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的作用。

请你按照自己的理解,并阐述理由。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A3、B4、C5、A 6、A7、D8、B9、C10、C 

 二、材料解析题

1、[1]、洋务运动。

[2]、在中央是奕欣,在地方是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

[3]、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前期口号是“自强”,后期是“求富”。

[4]、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三、问答题

1、[1]积极方面:

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生产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剌激了民族资本主义早期发展。

[2]消极方面:

由清政府举办,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镇压人民革命,不是为国求强,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为洋人控制利用,经营管理腐败。

考测点四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考点扫描]

1.知道“公车上书”,说出“戊戌六君子”,了解“百日维新”

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说出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主要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它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考点详解]

一.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举人们一起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戊戌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正式开始.由于这次变法是从6月11日到9月21日共经历了103天,所以历史上又称这次变法为“百日维新”。

3.“戊戌六君子”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了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被逮搏杀害,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六君子”

4.性质及历史意义

性质:

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也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5.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A.维新派没有实力,又不能发动群众,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B.顽固派的势力过于强大.

6.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二.义和团运动

1898年,赵三多竖起“扶清灭洋”大旗,率领义和团拳民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

“扶清灭洋”这一口号反映了当时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但是也有其局限性(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帝国主义的认识也是处在表面上),1900年春,义和团涌进京津地区,1900年6月义和团包围了北京东郊民巷外国公使馆,主和团运动达到高峰。

到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外逃后下令斩杀义和团,这样,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四.《辛丑条约》

A.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国,法国、美国、俄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等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是: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B.《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1].巨大的赔款使中国人民更加贫困,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2].“使馆界”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3].清朝官吏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帮凶,

[4].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五.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

[1].起义的原因:

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更多在于清政府的腐败内政,是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而义和团运动则是民族危机的产物.

[2].指导原则和组织方式:

太平天国运动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指挥,并且有纲领性文件作为行动指南,而义和团基本出于自发、分散状态,没有统一的领导和指挥,也没有革命纲领。

[3].与宗教关系:

太平天国领导人吸收基督教的合理成分,为“我”所用,而义和团运动则利用本土的多种宗教联合群众;打击外来侵略,实现“扶清’。

[4].对外关系:

太平天国领导人以是否信奉上帝划线,容易模糊敌我界线,产生认敌为友的错误,而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易被清政府利用。

[5].结局:

这两次革命都因为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

[6].影响:

虽然运动失败了,但其反抗救国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同时也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考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始于()

A.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B.变法诏书的颁布C.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D.维新团体保国会的成立

2.维新变法运动中的“百日维新”开始于()

A.康有为组织“公车上书”B.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C.“戊戌六君子”被捕就义D.慈禧太后宣布“新政”

3.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1]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2]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3]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4]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A.[1][2]B.[2][3]C.[2][3][4]                       D.[1][2][3][4]

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顽固派力量的强大         B.维新派力量的弱小C.没有发动和依靠群众        D.变法不符合中国国情

5.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

6.导致“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B.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C.《马关条约》签订消息传到北京D.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7.对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口号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具有朴素的爱国思想B.带有笼统的排外狭隘性C.清政府扶植的结果D.民族矛盾上升的反映

8.义和团运动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

A.在民族危急关头,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B.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加速了其灭亡

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D.促使一部分资产阶级转向革命

9.义和团斗争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外国传教士的活动十分猖狂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

C.清政府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加深

10.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1]清政府的镇压[2]八国联军的镇压[3]内部派别的斗争[4]领导者的骄傲自满

A.

(1)

(2)B.

(2)(3)C.

(2)(4)     D.(3)(4)

11.义和团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的相同点是()

A.群众基础B.历史背景C.指导思想D.斗争对象

12、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1]反帝爱国运动[2]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3]参加者主要是农民[4]属于亚洲觉醒

A.[1][2]B.[3][4]C.[1][3]D.[2][3]

13.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突出表现在()

A.中国内地全部开放          B.严禁中国人民反帝C.同意拆毁大沽炮台               D.惩办反帝爱国官吏

14.之所以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主要是指()

A.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进一步扩大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C.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D.中国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朝廷非不欲此种乱民下令痛剿,而肘腋之间之太蹙(急促)深恐各使(外国使管)保护不及,激成大祸”---《义和团档案》

请回答:

[1].材料中所提到的“乱民”是指什么人?

[2].清政府为什么不将“此种乱民下令痛剿”?

 

[3].清政府对“乱民”采取了什么策略?

 

2.阅读下列材料: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中央设立矿务铁路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设立译书局,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请回答:

[1].这是哪一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

领导这一历史事件的是哪一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