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1321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中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期中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期中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期中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期中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期中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期中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期中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期中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期中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期中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期中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期中模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期中模拟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期中模拟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中模拟试题.docx

《期中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中模拟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期中模拟试题.docx

期中模拟试题

期中模拟考试地理试题2014-11-9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不同区域要素的组合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

结合中国政区图,完成1~3题。

1.甲区域和乙区域气候的差异是

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   B.甲区域降水较少

C.乙区域气候的大陆性较强D.甲区域高温多雨

2.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

A.此地区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3.丁省与丙省相比

A.劳动力资源丰富B.陆路交通便捷

C.第一产业比重小D.第三产业比重小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活动不断向全球范围扩张,尤其是承担生产任务的工厂大量外迁,工厂少了,必然引起国家原有的生产体系出现一定程度的空洞,发达国家更多地把力量投向所谓的高科技产业时,原有生产体系中的空洞却远非高科技可以弥补,这也就是现在经济学界经常讨论的“产业空洞化”问题。

据此回答4~5题。

4.工厂大量外迁,出现“产业空洞化”,处于区域发展的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5.下列关于发达国家“产业空洞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了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C.导致了资金、技术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

D.从某种意义上看,本质就是经济全球化过程的表现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

读图回答6~7题。

6.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

7.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

读图回答8~9题。

8.下列各种对地形地势的叙述,最符合图示地区的是

A.山河相间,山高谷深B.危崖耸立,地势险要

C.远看是山,近看是川D.地表破碎,沟谷发育

9.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河流落差大,应该筑坝蓄水,开发水能资源

B.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恢复该地生态系统的有效方法之一

C.热量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D.由于不合理的灌溉,低湿地、盐碱地广布

读“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单位:

米),回答10~12题。

10.“筑起一条坝,活了一条沟”指的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图中a、b、c、

d四地适合建坝进行小流域治理的是(  )。

A.a地B.b地

C.c地D.d地

11.近年来,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可能引发图示地区的农民进行产业

结构调整,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①处修建水平梯田发展粮食生产

B.②处开垦草地发展种植业

C.③处开垦草地发展林果业D.④处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

12.下列治理图示地区的基本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A.扩大农业用地,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B.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C.改善天然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D.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

读世界某地区图(图1)和该区产值构成图(图2,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回答13~15题。

13.下列属于该工业区发展的区位条件的是

①煤炭资源储量丰富 ②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 ③便利的水陆运输 ④雄厚的科技力量 ⑤离铁矿区较近 ⑥最早完成资本主义革命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③⑤⑥D.③④⑤⑥

14.图2中反映该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C.园艺业比重增大D.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

15.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该区采取的措施有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

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新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

读图,回答16~17题。

   

16.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铁矿资源丰富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廉价劳动力多

A.①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④⑤

17.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治理改造的成功经验,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是

A.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C.建设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D.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能源供给相关联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数字代表能源供需矛盾、西电东送、油价上涨和能源保障,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能源保障B.②—能源供需矛盾

C.③—油价上涨D.④—西电东送

19.西气东输工程是实现东西部双赢的能源战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东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减轻大气污染

D.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减轻土地荒漠化

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

据此完成20~22题。

20.关于①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穿越两类陆地自然带

C.目标市场位于海南

D.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

21.②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

A.受地势影响抽水北送B.污染严重,水质差

C.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D.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

22.③资源对输入地的直接影响是

A.改善大气环境质量B.出口加工工业比重增加

C.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加D.电子工业升级换代

读下图,我国某区域图,阴影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过渡地带。

据此回答23~25题。

23.图中阴影与我国的哪条地理分界线基本相符合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B.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C.400mm年降水量线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24.图中甲地农业类型是

A.立体农业  B.灌溉农业

C.河谷农业D.绿洲农业

25.图中乙处目前生态问题最突出表现为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

C.土地盐碱化D.土壤酸化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12分)

材料一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至此我国共有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喀什六个经济特区。

喀什经济特区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边境线长达982千米,有多个国家与之接壤。

材料二 图a:

新疆南部(南疆)地区主要城市及水系分布图

图b:

海南岛主要城市及水系分布图

图c:

a图中M古城遗址附近古河床沉积物剖面图。

四个时期古河床沉积物按颗粒大小排列的顺序是:

②>④>③>①

(1)喀什经济特区同其他经济特区相比,在海陆位置上最大的不同点是________;近年来,喀什经济特区边境贸易发展迅速,其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古河床沉积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特点(图c),可以推测M古城地区河流径流量最大的时期是________(填序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目前,该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应采取的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疆地区水系流向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海南岛水系流向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4)影响南疆地区和海南岛城市分布的最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试分析影响南疆地区发展绿洲农业、海南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自然条件。

 

27.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0分)

材料一 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目前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

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铅锌、铜、钾盐、钠盐、镁盐等39种,其矿产资源占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的16.4%。

柴达木盆地示意图

材料二 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青海省人民政府编制的《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

该试验区面积达25.6万平方千米。

材料三 某循环产业生产流程模式图

(1)柴达木盆地降水少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价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的条件?

 

(3)请针对柴达木盆地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4)材料三中的循环产业生产模式的主要优点有哪些?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9分)

材料一 图1为黄土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图2为黄土高原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 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

方案1:

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地。

方案2:

以植树造林为治理侵蚀的主要措施,同时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1)简述黄土高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据图说明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及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

 

(3)请你在图1中的甲、乙两地任选一地,从材料二中选择适合该地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并阐明选择该方案的理由。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9分)

2011年7月,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干线西起霍尔果斯南至广州)全线贯通。

下图为西气东输二线示意图。

(1)从自然资源的自我再生性质来分,天然气属于________资源。

(2)图中字母A所在省区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继“西气东输一线”“川气东送”工程之后,国家再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简述其主要目的。

 

(4)有人提出“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设想,引渤海海水经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进入新疆盆地。

分析“海水西调、引渤入新”对新疆受水区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30.读图15,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图15

 

(3)指出河源地区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给河流带来的环境问题,列举一项应对措施。

 

依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京津冀地区逐步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4)简述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对改善大气质量的作用。

 

期中模拟考试地理试题2014-11-9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D

C

B

A

D

D

B

A

D

A

B

D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D

C

D

C

A

C

B

A

二.综合题(共50分)

26. (12分)

(1)深居内陆 边境线长,邻国多(2分)

(2)② ②时期沉积物颗粒大,说明当时河流流量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较大 土地荒漠化 退耕还林还草(3分)

(3)从四周流向中心(或向心状水系) 从中心流向四周(或放射状水系) 地形(3分)

(4)水源 地形(2分)

(5)南疆地区:

有利条件是光照强,昼夜温差大;不利条件是干旱缺水,多沙尘暴。

海南:

有利条件是水热资源丰富(或热带气候,热量丰富,降水充沛);不利条件是多台风、暴雨、洪涝灾害。

(2分)

27.(10分)

(1)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盆地地形,阻挡了水汽的进入(2分)

(2)有利:

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种类多,适合大规模整体开发;土地面积大。

不利:

科技水平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较为贫乏。

(4分)

(3)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恢复植被;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生活用能;控制人口增长;制定、完善相应的法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分)

(4)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2分)

28. (9分)

(1)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由东南向西北距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

(2分)

(2)降水量小于300mm时,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水土流失较轻;降水量在300~450mm时,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强;年降水量大于450mm时,土壤侵蚀强度随水量的增加而迅速减弱;降水量大于600mm时,森林覆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变化不大(相对比较稳定)。

(4分)

(3)甲地:

选择方案2。

理由:

甲地降水量超过450mm,提高森林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降水量较大的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或乙地:

选择方案1。

理由:

乙地降水量在300~450mm之间,植被生长的水分条件较差,应以工程措施为主;降水量较小,选择需水较少的灌木和草地更适宜。

)(3分)

29.(9分)

(1)非可再生(1分)

(2)灌溉水源充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2分)

(3)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短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气源来自中亚、新疆等地,供气来源多元化,增强供气的稳定性,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3分)

(4)新疆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海水西调”可能会增加受水区域的土壤湿度及大气湿度,减轻扬尘和沙尘暴,使地理环境有所改善;大量含盐海水可能提高受水区域地下水位,加剧盐碱化。

(3分)

30.(10分)

(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

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3分)

(2)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3分)

(3)问题:

河水污染(水质下降);径流量减少(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

应对措施:

例如,合理规划,加强监测,立法管理,控制旅游人数,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等。

(2分)

(4)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减少污染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