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海洋及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DHA.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1355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章 海洋及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DH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11章 海洋及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DH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11章 海洋及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DH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11章 海洋及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DH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11章 海洋及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DH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11章 海洋及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DHA.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11章 海洋及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DHA.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11章 海洋及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DHA.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11章 海洋及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DHA.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1章 海洋及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DHA.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第11章 海洋及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DHA.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第11章 海洋及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DHA.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第11章 海洋及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DHA.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第11章 海洋及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DHA.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第11章 海洋及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DHA.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第11章 海洋及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DHA.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第11章 海洋及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DHA.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第11章 海洋及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DHA.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第11章 海洋及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DHA.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1章 海洋及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DHA.docx

《第11章 海洋及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DH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章 海洋及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DHA.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1章 海洋及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DHA.docx

第11章海洋及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DHA

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

第一节脂类的概述

脂类包括的范围很广,简单地讲脂类化合物就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的脂肪及类脂类的、能够被有机溶剂提取出来的化合物。

这些物质在化学成分和化学结构上也有很大差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热乙醇及其他非极性溶剂中。

用这类溶剂可将脂类化合物从细胞和组织中提取出来。

脂类的这种特性,主要是由构成它的碳氢结构成分所决定的。

脂类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它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几乎细胞所含有的全部磷脂类都集中在生物膜中。

生物膜的许多特性,如柔软性、对极性分子的不可通透性、高电阻性等都与脂类有关。

脂类是机体代谢所需燃料的贮存形式和运输形式。

在机体表面的脂类,有防止机械损伤和防止热量散发等保护作用。

脂类作为细胞表面物质,与细胞的识别(cellrecognition)、种特异性(speciessspecificity)和组织免疫(tissueimmunity)等有密切关系。

有一些属于脂类的物质具有强烈的生物学活性,这些物质包括某些维生素(vitamins)和激素(horITlone8)等;类脂类主要有磷脂、脑苷脂、固醇及蜡等。

磷脂也是一种甘油酯,但与中性脂不同,主要是甘油上的3个羟基中有一个不是与脂肪酸结合,而是与磷酸胆碱相连。

不同的磷脂有不同的溶解性质,如脑磷脂不溶于丙酮而溶于氯仿和乙醚,卵磷脂不溶于冷乙醇而溶于热乙醇,神经磷脂则不溶于乙醚。

这些溶解性质的差别常作为提取分离磷脂化合物的依据。

类固醇化合物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第二节脂类的分类

脂类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比较理想的分类方法是根据构成脂类的主要成分进行分类。

根据这一原则可将脂类分为复合脂类(complexlipids)和简单脂类(simplelipids)两大类。

复合脂类包括与脂肪酸结合在一起的各种脂类,有酰基甘油(acylglycerols,主要有卵磷脂、脑磷脂、豆磷脂等)、磷酸甘油脂类(phospho—glycerides)、鞘脂类(sphingolipids)、蜡(WaXS)等。

简单脂类包括不合脂肪酸的脂类(主要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甘碳五烯酸(EPA)和甘二碳六烯酸(DHA)等,有萜类(terpenes,主要有鲨烯)、甾类化合物(steroids,主要有胆固醇、谷固醇、胆酸和胆汁酸、蟾毒配基(bufogenins)等)、前列腺素类(,prostaglandins)及其他如胆红素、辅酶Qlo、人工牛黄、人工熊胆等。

第一节脂类的结构与性质

一、单纯脂

脂肪是脂肪酸的甘油三元酯,天然脂肪大多数是混酸甘油酯,具有不对称结构而存在异构体。

高等动、植物的脂肪酸有以下的共性。

1.多数链长为14至20个碳原子,都是偶数。

最常见的是16或18个碳原子。

12个碳以下的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脂中。

2.饱和脂肪酸中最普遍的是软脂酸和硬脂酸。

饱和脂肪酸组分主要为十八碳烯酸,其中有1个双键的称为油酸,有2个双键的称为亚油酸,有3个双键的称为亚麻酸,不饱和脂肪酸中最普遍的是油酸。

3.在高等植物和低温生活的动物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

4.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比同等链长的饱和脂肪酸的熔点低。

5.高等动植物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一个不饱和键的脂肪酸)的双键位置一般在C9和C1。

碳原于之间,多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一个以上不饱和键的脂肪酸)中的第一个双键也始于△9。

6.高等动、植物的脂肪酸几乎均是顺式结构,只要极少数有顺反异构体。

从1978年Dyerberg指出甘碳五烯酸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以来,研究与开发w—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发现在海洋动物和海洋浮游植物中含量较丰富。

天然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分布和含量见表7-1。

饱和脂肪酸的组分主要是十六烷酸或称软脂酸、十八烷酸或称硬脂酸等,都是直链的羧酸,通式R-—O)0,H,可用一条锯齿形的碳氢链来表示其构型。

脂肪酸分子中,非极性的碳氢链是“疏水”的,极性基团羧基是“亲水”的。

由于疏水的碳氢链占有分子体积的绝大部分,因此,决定了分子的脂溶性。

在水中不溶解的脂肪酸,由于分子中极性基团羧基的存在,仍能被水所润湿。

脂肪酸均能溶于乙醚、氯仿、苯及热的乙醇中,分子比较小(十六碳以下)的,也溶于冷乙醇中,其丙酸、丁酸等能溶于水。

熔点和凝固点无差别。

常用分析脂肪皂化价的高低的方法,来了解脂肪分子的大小。

依据碘价的高低,可以看出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从乙酰价的高低,可以看出脂肪酸中所含羟基的量。

二、复合脂

磷脂有甘油磷脂和神经鞘磷脂,甘油磷脂主要是卵磷脂和脑磷脂。

磷脂分子中,以酯键形式和胆碱相结合,R,R,代表脂肪酸,一个是饱和的,一个是不饱和的。

常见的有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及花生四烯酸等。

自然状态的磷脂分子中,都有2条比较柔软的长碳氢链的脂肪酸,其烃基是疏水基团,溶于有机溶剂。

亲水基团主要是磷酸、胆碱或乙醇胺等,可乳化于水,以胶体状态在水中扩散。

不溶于丙酮。

与氯化镉结合,生成一种不溶于乙醇的复盐,根据复盐溶解度的差别,进一步进行纯化。

但脑磷脂、卵磷脂、神经磷脂与胆固醇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

根据这个性质,可以将以上几种物质有效地分开三萜式脂

在生物体中,存在着由若干个异戊二烯碳架构成的脂类化合物,由“五碳”整数倍组成的碳架,有规则地出现在甲基侧链。

如从鲨鱼肝中分离出来的鲨烯,是6个异戊二烯构成的不饱和脂肪烯烃,分子中的双键全是反式的:

第四节脂类的作用与用途

天然脂类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类物质,具有多方面的生理生化功能。

脂类生化产品主要有不饱和脂肪酸类、磷脂类、胆酸类等。

一、磷脂类生化产品

卵磷脂具有抗动脉硬化、降低血胆固醇和总脂、护肝等作用,临床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神经衰弱及营养不良。

不同来源的制剂,有不同的疗效,豆磷脂更适用于抗动脉硬化,还是制备静注脂肪乳的乳化剂。

由于卵磷脂能维持胆汁中胆固醇的溶解度,可期待用于胆固醇结石的防治。

脑磷脂能防止肝硬化、肝脂肪性病变及神经衰弱,此外脑磷脂还有止血作用。

二、胆酸类生化产品

胆酸钠是天然的利胆药物,口服给药后,可增加胆汁的分泌量及成分。

乳化脂肪有利于胰脂酶对月旨肪的水解,促进脂肪消化产物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用于胆道瘘管长期引流患者,能补充胆汁的不足。

此外,尚具有镇静、镇痉、降压、利尿、强心、抗炎、抑菌等功效,可用于感冒发热、肺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胆囊炎、胆道炎、肝炎、外伤感染及其他高热炎症。

去氢胆酸能够促进分泌稀胆汁,增加胆汁中的水分而不影响其固形成分,有助于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作用迅速,静注30min达到最大,但维持时间短,毒性比甘氨胆酸、牛黄胆酸小,且无溶血作用,临床用于胆道炎、胆囊炎、胆道小结石、药物中毒及其他非完全阻塞性胆汁淤滞,冲洗胆囊胆管内细菌、炎症性产物和胆砂,消除胆汁淤滞,防止上行性胆道感染以及排除结石,同时应给予阿托晶等解痉药,或将硫酸镁灌人十二指肠松弛胆道口

括约肌。

异去氧胆酸是一种次级胆酸,具有降低血液胆固醇、镇痉和祛痰作用,临床用于高脂血症、气管炎以及肝胆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对百日咳菌、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菌作用,可作消炎药。

鹅去氧胆酸是胆固醇类结石的溶解药,主要用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X射线显示胆囊功能良好的胆固醇类结石的患者,或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对严重的钙胆石疗效较差。

熊去氧胆酸是存在于人胆汁中的天然次级胆酸,具有溶解胆石、抑制血中胆固醇沉着、平肝、利胆、解毒作用,其溶胆石作用和疗效与鹅去氧胆酸相似,但疗程短,剂量小,没有腹泻的不良反应,适用于高血脂症、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结石、胆囊炎、胆道炎、黄疸、肝中毒等。

牛磺去氢胆酸及牛磺去氧胆酸有抗病毒作用,可用于防治艾滋病、流感及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患。

三、色素类生化产品

色素类生化产品有胆红素、胆绿素、血红素、原卟啉、血卟啉及其衍生物。

血红素是食品添加剂的着色剂;胆红素是人工牛黄的重要成分,它是由四个吡咯环构成之线性化合物,为抗氧剂,有清除氧自由基的功能,可用于消炎,也是天然牛黄的重要成分之一,含量达72%~76.5%;为人工牛黄的原料,具有解热、降压、促进红细胞新生等作用,临床用于肝硬化及肝炎的治疗。

人工牛黄是我国仿制天然牛黄的独创药物,作用与天然牛黄相似,可镇静、解热、抗惊厥、祛痰、抗菌等,内服治疗热病、谵狂、神昏不语、小儿风热惊厥,外用治疗咽喉肿、口疮、痈疽和疔毒等;胆绿素药理效应尚不清楚,但胆南星、胆黄素及胆荚片等消炎类中成药均含该成分;原卟啉可促进细胞呼吸,改善肝脏代谢功能,临床上用于治疗肝炎;血卟啉及其衍生物

为光敏化剂,可在癌细胞中潴留,为激光治疗癌症的辅助剂,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癌症。

四、不饱和脂肪酸类生化产品

不饱和脂肪酸类生化产品包括前列腺素、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及二十二碳六烯酸等。

前列腺素是多种同类化合物之总称,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和药理作用,其中前列腺素E1和E2,(PGEl和PGE2)等应用较为广泛,仅10-9—10-8mol/L几,即可表现出生理活性。

各种前列腺素的结构不同,功能也不相同。

前列腺素在临床上用于催产、中期引产、抗早孕和催经等,有人甚至认为前列腺素可能成为第三代避孕药,也有用于治疗哮喘、胃肠溃疡病、鼻塞、男性不育的可能性,尤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控制肾内水和钠离子的排泄,以及与肿瘤的关系等方面,更广泛地引起人们的注意。

前列腺素具有舒张血管和松弛平滑肌的作用,用于中期或足月妊娠引产、中期流产,给药途径以阴道或子宫局部为宜,可减

少不良反应;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及二十碳六烯酸均有降血脂作用,可用于治疗高血脂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五、辅酶Q类生化产品

辅酶Q是一类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脂溶性醌类化合物,来源不同其侧链异戊烯单位的数目不同,人类和哺乳动物是10个异戊烯单位,故称辅酶Q1。

辅酶Q是组成线粒体呼吸链的成分之一,为传递电子、质子的氢递体,能激活细胞呼吸,加速产生ATP,是心肌代谢的激活剂。

用于轻度和中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所致的浮肿、肺郁血、肝肿大和心绞痛等,能够增加心排血量,促使心肌氧化磷酸化恢复正常,改善心电图及郁血等自觉症状。

与强心苷、利尿药合用,改善心力衰竭的效果更佳。

临床用于治疗病毒性亚急性肝坏死、慢性肝炎、持续抗原血症及暴发性肝炎。

还试用于降血压、延长癌症病人的寿命、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牙周炎等六、胆固醇类生化产品

该类药物包括胆固醇、麦角固醇及F—谷固醇。

胆固醇为人工牛黄原料,是机体细胞膜不可缺少的成分,也是机体多种甾体激素及胆酸原料;麦角固醇是机体维生素D2的原料;B-谷固醇可降低血浆胆固醇。

七、人工牛黄

人工牛黄是据天然牛黄(牛胆结石)的组成而人工配制的脂类药物,其主要成分为胆红素、胆酸、猪胆酸、胆固醇及无机盐等,是百多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药。

具有清热、解毒、祛痰及抗惊厥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热病谵狂、神昏不语、小儿惊风及咽喉肿胀等,外用治疗疗疮及口疮等。

第五节脂类的提取分离方法

在提取分离脂类化合物的过程中,要依据脂类化合物的种类、理化性质、在细胞中存在的状态来选择提取的溶剂和操作条件。

脂质化合物的自然形态是以结合的形式存在的。

中性和非极性脂质,是通过它们分子中的烃链以相当弱的分子间引力与其他脂质分子或蛋白质分子的疏水区相结合;极性脂质如磷脂、胆固醇等是通过氢键或静电力与蛋白质分子相结合;脂肪酸类则以酯、酰胺、糖苷等方式与多糖分子共价相结合。

选择提取溶剂时,疏水结合的脂,一般用非极性溶剂提取,如乙醚、氯仿、苯等。

与生物膜相结合的脂质,要用相对极性较强的溶剂提取,以断开蛋白质分子与脂类化合物分子之间的氢键或静电力。

共价结合的脂质不能用溶剂直接提取,要先用酸或碱水解,使脂质分子从复合物中分裂出来再提取。

天然脂类是一类非常复杂的混合物,要获得较纯的脂质,在目前情况下,主要从天然资源中提取、分离制备,供医药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比化学合成方法容易,成本低。

一、脂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法

1.机械压榨法在制取油脂类化合物中,通常用压榨法,即通过各种压榨机在105~106Pa的压力下,将流动性较大的油从材料破碎的细胞中挤压出来,常用这种方法从油料作物的种子中制取油(花生油、豆油等)。

2.水代法在民间仍然沿用一种简单、便利的收油法,即用水代油,获取所要的油。

其原理是油料细胞中的蛋白质亲水性强,而油的疏水性强,在热的条件下加大量水,剧烈搅拌,水进入细胞和蛋白质结合而将油顶替出来。

这种方法要求设备简单,劳动成本低廉,生产安全而出油率高。

市场上出售的驰名中外的小磨香油就是用水代法提取的。

3.皂化法甘油二酯(甘油酯)与酸或碱共煮或经脂酶(lipase)作用时,都可发生水解。

酸水解可逆,碱水解不可逆。

当用碱(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水解三酰甘油时,三酰甘油水解成能溶于水的脂肪酸钠或钾(即肥皂)和甘油,此过程称为皂化。

皂化液再经酸化处理,即分离析出高级脂肪酸。

不被皂化部分如固醇等通过皂化反应后与甘油酯分开,可进一步用有机溶剂提取纯化。

目前从动物油脂中制取油酸和脂肪酸,即用皂化法。

4.溶解度法

溶解度法是依据脂类生化产品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如游离胆红素在酸性条件溶于氯仿及二氯甲烷,故胆汁经碱水解及酸化后用氯仿抽提,其他物质难溶于氯仿,而胆红素则溶出,因此得以分离;又如卵磷脂溶于乙醇,不溶于丙酮,脑磷脂溶于乙醚而不溶于丙酮和乙醇,故脑干丙酮抽提液用于制备胆固醇,不溶物用乙醇抽提得卵磷脂,用乙醚抽提得脑磷脂,从而使三种成分得以分离。

5.有机溶剂萃取法自然界中,脂类的形态是以结合形式存在的。

中性和非极性脂类,是通过它们分子中的烃链以相当弱的分子间引力与其他脂类分子或蛋白质分子的疏水区相结合;极性脂类如磷脂、胆固醇等是通过氢键或静电力与蛋白质分子相结合;脂肪酸类则以酯、酰胺、糖苷等方式与多糖分子共价相结合。

选择提取溶剂时,疏水结合的脂类,一般用非极性溶剂提取,如乙醚、氯仿、苯等。

与生物膜相结合的脂类,要用相对极性较强的溶剂提取,以断开蛋白质分子与脂类分子间的氢键或静电力。

共价结合的脂类不能用溶剂直接提取,要先用酸或碱水解,使脂类分子从复合物中分裂出来再提取。

在生物脂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中,常用有机溶剂萃取方法,它主要根据不同油脂化合物在不同溶剂和不同条件下溶解性质的差别而进行分离。

在实际操作中,常常采用几种有机溶剂组合的方式进行,以醇为组合溶剂的必需组分。

醇能裂开脂质—蛋白质复合物,溶解脂类化合物和使生物组织中脂质降解酶失活。

醇溶剂缺点是糖、氨基酸、盐类等也被提取出来。

要除去水溶性杂质,最常用的方法是水洗提取物,但可能形成难处理的乳浊液。

采用氯仿:

甲醇:

水二1:

2:

0.8(V/V)组合剂提取脂类化合物,提取物再用氯仿和水稀释,形成二相体系,氯仿和甲醇:

水:

1:

0.g,水溶性杂质分配进入甲醇-水相,脂类化合物进入氯仿,基本上可防止以上现象产生。

提取时一般在室温下进行,防止其过氧化和水解反应。

如必要时,可在低于室温条件下操作。

对于不稳定的脂类化合物,应尽量避免加热。

用含醇的混合溶剂,能使许多脂酶和磷脂酶失活。

对稳定的酶,可将提取材料在热乙醇或沸水中浸1—2min,使酶失活。

提取脂类化合物中采用的有机溶剂,要保证新蒸馏过、不含过氧化物。

在提取高度不饱和脂质类化合物时,溶剂中要通入氮气驱除空气,操作中应置于氮气下进行。

不可使脂类化合物的提取物完全干燥或在干燥状态下长时间放置,应尽快溶于适当的溶剂中。

此外,脂类化合物容易被氧化和被水解,因此提取物不宜长期保存。

如果要保存可溶于新蒸馏的氯仿:

甲醇:

2:

1(V/V)的溶剂中,充满溶剂,于—15~0C保存,时间较长者(1—2年),必须加入抗氧化剂,保存于—40℃。

二、纯化法

1.丙酮沉淀法利用不同的脂类在丙酮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实现分离的目的。

操作简单,效果好。

用于磷脂分离,大部分磷脂不溶于冷丙酮,中性脂类则溶于冷丙酮,这样可从脂类的混合物中,把磷脂与中性脂类分离开,制备纯晶。

2.层析分离法吸附层析是在制备规模上分离脂质混合物常用的有效方法。

它是通过极性和离子力,还有分子间引力,把各种化合物结合到固体吸附剂上。

脂质混合物的分离是依据单个脂质组分的相对极性而进行的,是由分子中极性基团的数量和类型所决定的,也受分子中的非极性基团的数量和类型影响。

一般通过极性逐渐增大的溶剂进行洗提,可从脂类混合物中分离出极性逐渐增大的各类物质,部分脂类的顺序为:

蜡、固醇酯、脂肪、长链醇、脂肪酸、固醇、二甘油酯、一甘油酯、卵磷脂。

极性磷脂用一根柱是不能使其完全分离的,需要进一步使用薄层层析

或另一柱层析分级分离,才能得到纯的单个脂类组分。

常用吸附剂有硅酸、氧化铝、氧化镁和硅酸镁等。

离子交换层析是常用的纯化方法。

脂类分非离解的、两性离子的和酸式离解

的三种情况,对每一种情况,可根据它们的极性和酸性的不同进行分离纯化,如

DEAE-纤维素可对各种脂类进行一般分离,TEAE-纤维素则对分离脂肪酸和胆汁的酸等特别有用。

3.尿素包含法尿素通常呈四方晶形,当与某些脂肪簇化合时,会形成包含

一些脂肪族物质的六方晶型,许多直链脂肪酸及其甲酯均易与尿素形成包含化合

物(或称络合物)而达到纯化的目的。

饱和脂肪酸比不饱和脂肪酸易与尿素化合,形成稳定络合物。

在实际操作时,

将尿素和混合脂肪酸或其甲酯混在一起,先溶于热的甲醇(或甲醇乙醇混合液)中,

冷却至室温或012以结晶,再将络合物和母液分别与水混合,再按常规用乙醚或石

油醚萃取,即可得成品。

适用于直链脂肪酸及其酯、支链或环状化合物的分离,也应用不饱程度不同的

酸或酯的分离,是分离纯化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甲酯的一种重要方法。

4.结晶法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通常呈固态,可在适宜的溶剂中,置于室温

或低于室温结晶,过滤,收取结晶制得。

不饱和脂肪酸熔点较低而溶解度较高,需在低温(0~90C)下结晶,相应低温

下过滤,分离。

结晶法是一种缓和的分离程序,适宜于易氧化的多烯酸、饱和脂肪酸与单烯酸

的分离,若想将多烯酸彼此分离不易成功。

常用溶剂有甲醇、乙醚、石油醚和丙酮

等,每克常用5~10ml溶剂稀释。

5.蒸馏法利用不同脂类的沸点差进行的分离方法。

用于C12~C20脂肪酸

酯,不适用于分离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酯混合物。

最广泛使

用的蒸馏程序是减压(13.33—133.3Pa)下分馏。

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制造方法不断创新和改

进,已采用酶转化法、发酵法、完全细胞培养法(如用酵母菌纲梭状菌C.absonum

转化CDCA为UDCA)及发酵法和合成法相结合,减少副产物、提高收率、简化工

艺等,都是很有实用价值和发展前途的制造方法。

第六节脂类的提取分离技术二、EPA、DHA的制备

二十碳五烯酸(a11cis5,8,11,14,17-eicosapentaenoic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

烯酸(a11cis4,7,10,13,16,19-doeosahexaenoicacid,DHA)等属于w-3系多不饱和

脂肪酸(polyunsatauratedfattyacids,PUFA)。

EPA和DHA的双键都始自甲基端

第三个碳原子,即属w-3系。

EPA的分子式为C20H30O2,分子量为302.44;DHA

的分子式为C22H32O2;分子量为328.47。

EPA和DHA为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

主要组成成分。

EPA和DHA多不饱和脂肪酸为黄色透明的油状液体,有鱼腥臭。

与无水乙醇、四氯化碳、氯仿、乙醚能任意混溶,在水中几乎不溶。

由于分子中有多个双键存

在,这类脂肪酸对光、氧、热等因素不稳定,易发生氧化分解、聚合、转位重排、异构

化等反应。

为了提高稳定性,增加生物利用度,通常将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进行酯

化制成乙酯或甲酯,并制成软胶囊或以某种手段进行固化。

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的双键可与碘发生加成反应,因此多不饱和脂肪酸的

相对含量与碘值有关。

每百克脂肪或脂肪酸所能吸收碘的克数,既称为碘值,碘值

越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越高。

不饱和脂肪酸在空气中暴露,易被氧化为过氧

化物等有害物质,检查其过氧化值也是控制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对于多不饱和脂

肪酸酯,可被水解成游离脂肪酸,后者可能被氧化为过氧化物,再分解成醛、酮或低

级脂肪酸,这些产物都有酸臭味,叫酸败。

常用“酸价”表示含游离脂肪酸的多少。

所谓酸价,即中和油脂1e中所含的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酸价与

产品质量的优劣有关。

EPA和DHA除存在于深海鱼类的脂肪中外,在淡水鱼类的脂肪中,也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但多为C18。

据资料报道,我国淡水鱼,如鲤鱼油EPA和DHA含量仅占2%~4%。

陆地动植物脂肪中,一般多为C16和C18脂肪酸,尤其是C18脂肪酸最多。

此外,EPA和DHA还存在于藻类中金藻纲、黄藻纲、硅藻纲、红藻纲、褐藻纲绿藻纲、绿枝藻纲和隐藻纲等藻中,它们都能产生高含量的EPA,有的占总脂肪酸质量的40%以上。

甲藻纲中的藻含有较高DHA。

这些藻类,对含有4—5个或更多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有奇特的合成能力。

1993年和1994年MolinGri—ma等报道了用黄绿等金鞭藻Lsochrysisgalbana在恒化器中进行培养,大规模生产EPA和DHA。

比海洋鱼油中提取有明显的优点,资源丰富、易得、产品没有鱼油气味和滋味。

通过基因工程选育“工程菌或藻”来提高真菌和藻类产生EPA、DHA和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很大潜力,可以开发新的生物资源。

自从1978年,丹麦学者Dyerberg等发现,爱斯基摩人心血管病发病率极低的原因是他们食用大量海生动物,从中摄取了较多的EPA、DHA,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EPA、DHA有多种生理功能和药理作用,如抑制血小板聚集、调整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扩张血管、改善末梢循环、抗炎作用、改善大脑功能,促进记忆、提高生物膜液态性能等,为人体必需脂肪酸。

在临床上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乙酯主要用于治疗高脂血症,也可用于心绞痛、高血压、偏头痛、血栓病的防治,还可用作促智药,此外还具有抗血栓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我国海洋渔业占世界第3位,有较丰富的鱼油资源,已开发的产品有鱼脂酸胶丸(含EPA9%,DHAl3%),是降血脂的海洋药物。

还有多烯康胶丸、鱼油降脂等,已广泛用于预防与治疗高血脂症、冠心病和脑栓塞等疾病。

EPA和DHA不/

在临床上大显身手,近年来又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行业。

在保健食品市场上,有类“脑黄金”制品,如市场上销售的多灵多鱼脑精胶丸、海力生脑元神胶丸、精灵DHA胶丸、忘不了DHA胶丸、DHA生命源、海盗DHA鱼精、巨人脑黄金胶丸、聪聪母液等,均含有DHA等主要营养成分,倍受青少年及老年人的青睐,其产:

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已被营养学界证实具有健脑、益智、强心和明目的作用,可为新型健脑功能食品。

据1992年美国农业部资料,世界鱼油产量158.5万吨,最大生产国是日本,41万吨,秘鲁为30万吨,智利为16。

4万吨。

最大的鱼油进口国是荷兰,为18;吨,英国为16.5万吨,德国为12万吨。

许多国家把鱼油进行精细加工,制成各医药品、健康功能食品,在日本、美国和西欧等地,非常受欢迎,出现了世界“鱼热”。

随着人们对深海鱼油的广泛重视,EPA和DHA对人体的医疗保健作用也

来越倍受关注。

国内外已研制出多种制备方法和多种鱼油产品,但都因提取时

长、成本高、操作复杂、工艺条件不易控制以及EPA、DHA易发生异构化而受到

制,难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本法制备的EPA和DHA不但纯度高、色泽好,而且

于生产实践。

(一)原料及试齐

1.鲱鱼下脚料选用新鲜或冷冻的鲱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