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02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1469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6002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06002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06002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06002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06002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06002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06002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06002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06002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06002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06002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06002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06002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06002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06002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06002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06002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06002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06002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06002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6002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docx

《06002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002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6002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docx

06002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工程名称:

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

勘察阶段:

详勘

工程编号:

2012-060-02

勘证乙级:

069982-ky

所长:

王程

总工程师:

张全有

技术负责:

牛海玲

报告编写:

牛海玲

校核:

李永厚

审核:

张建中

 

盖州市勘察研究所

2012年09月26日

 

目录

 

文字部分:

一、前言

二、勘察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

三、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四、场地自然地理、地形地貌

五、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六、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七、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八、结论与建议

 

图表部分:

1、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2、1-1'工程地质剖面图

3、2-2'工程地质剖面图

4、3-3'工程地质剖面图

5、4-4'工程地质剖面图

6、5-5'工程地质剖面图

7、6-6'工程地质剖面图

87-7'、8-8'工程地质剖面图

9、综合工程地质柱状图

10、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11、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

(1)

12、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

(2)

13、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3)

 

一、前言:

1、勘察任务的提出:

受营口上东商务会所有限公司的委托,我所于2012年9月11~13日为其拟建营口上东商务会所6#楼~9#楼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地质详细勘察,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目的是对拟建场地做出评价,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根据建设单位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及工程设计对岩土勘察的具体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是查明拟建场地地基范围内地层结构情况,分析评价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岩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及地下水埋藏条件、类型与水位及其变化等。

本次勘察无特殊要求。

2、拟建工程概况:

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6#楼~9#楼为单体建筑:

6#楼落地面积约为:

13.22×10.99m2,3层,框架结构;

7#楼落地面积约为:

19.68×11.82m2,3层,框架结构;

8#楼落地面积约为:

19.68×11.82m2,3层,框架结构;

9#楼落地面积约为:

19.68×11.82m2,3层,框架结构。

3、基础形式:

拟采用独立柱基础,基础预计埋深1.80m。

4、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及辽宁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21/907—2005),工程重要性三级,场地复杂程度二级,地基等级二级,勘察等级乙级。

二、勘察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

1、勘察目的:

为拟建建筑物基础设计与施工提供充分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依据。

2、勘察任务:

按现行国家与地方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进行勘察工作。

(1).查明场地的地形、地貌以及拟建建筑物的地基土结构、成因类型、埋藏分布特征,提供各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对地基的均匀性及稳定性作出评价。

(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并提出合理的治理方案和建议。

(3).查明场区地震效应,提供抗震设计参数,判别15m以内饱和砂性土液化可能性及液化等级,判别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4).查明拟建场地水文地质特征,并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有无腐蚀性。

(5).提出经济合理的基础设计方案建议,提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三、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1、勘察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21/907-200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岩土现场描述规程》(DB21/T 1368-2005);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DB21/T 1214-2005);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营口上东商务会所勘察纲要》;

《营口上东商务会所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

《营口上东商务会所规划平面图》。

2、勘察工作布置及勘察方法:

根据甲方提供的规划平面图及《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进行钻探施工,勘探点由我所在图纸上布置,由我所测量人员实地测放,各勘探点位置及标高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及《勘探点一览表》。

现场勘探采用钻探取样、标准贯入试验相结合的勘察方法。

(1).钻孔布置:

本次勘察共布设钻探孔24个。

(2).钻探和取样:

采用SH30型钻机进行冲击钻探,开孔孔径为Ф130mm,终孔孔径为Ф110mm,总进尺252.70m。

采用活阀式取土器,锤击法取样,取得原状土样50件,取得扰动砂样12件,样品及时封装。

(3).原位测试:

采用Ф42mm触探杆,锤重63.5kg,自由下落,落距76cm。

器具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表10.5.2要求,试验方法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五节要求。

(4).室内试验:

为取得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取得的原状土样进行土常规试验,对取得的扰动砂样进行颗粒分析试验。

(5).资源配置:

现场勘探工作使用SH30型钻机2台,标准贯入器1台套,动力触探器1台套,勘察人员9人。

外业工作时间为2012年9月11~13日,内业时间为2012年9月12~26日。

(6).资料整理:

所有勘察资料(包括测量放点资料、勘探记录、描述记录、原位测试记录、取样记录等资料)均在现场由技术人员在勘探过程中进行描述、记录,并由项目负责人审核确认无误后进入室内进行资料综合整理。

3、完成的工作量:

完成勘察工作量一览表表3.3.1

勘察项目

工作量

钻探取样

钻探

钻孔个数(个)

24

进尺(m)

252.70

取样

原状土样(筒)

50

扰动样(件)

12

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

试验次数(段次)

47

动力触探试验

试验次数(段次)

室内试验

土工试验

常规试验(组)

50

直剪试验(组)

20

压缩试验(组)

28

固结快剪(组)

颗分试验(组)

12

水质分析

水质简分析(件)

2

测放孔位及高程测量

孔数(个)

24

四、场地自然地理、地形地貌:

1、自然地理:

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拟建场地位于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熊岳镇,北侧300m左右为山海大道,交通方便。

2、地形地貌:

(1).地形:

拟建场地地形较为平坦。

地面标高最大值32.10m,最小值30.60m,地表相对高差1.50m。

本次勘察以拟建场地内地面的G点处(永久点,有标志,由甲方提供)为本次勘察的标高起算点,该点高程为31.60m,该点坐标为X50091.097,Y29385.330。

本次勘察采用营口城市坐标系,1985国家黄海高程系统。

引测依据由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熊岳镇城建科提供。

(2).地貌类型:

山前冲洪积平原。

3、区域气象条件概况:

勘察场地属于半湿润温带海洋气候,年平均气温10.6°C,最高气温可达37.0°C左右,最低零下20.0°C左右。

年平均降水量698.60mm,蒸发量1730.80mm,年大风日数80~100天。

常发生的气象自然灾害有:

低温、霜冻、寒潮、干旱、暴雨、冰雹、大风等。

五、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区域地质构造:

本勘察区基底(太古界)岩系广泛。

第四纪以来至少遭受了三次冰川,形成冰碛、冰水碛堆积物,间冰期又发生了多次海浸。

本区第四系地层是继承了第四纪冰川以来的冰水碛的冲积、洪积的松散堆积物,物质来源于东部山区。

依据为《辽宁省区域地质志》。

全新世的最后一次规模最大的海浸称之为盘山海浸,形成为现在的地层。

勘察区西有金州断裂带,金州断裂带位于金州-普兰店-瓦房店-熊岳一线,呈断续分布,长150km,走向NNE,倾向西,倾角40°~80°,属压-压剪性。

该断裂带形成于印支期,燕山期活动强烈,熊岳1945年发生5.6级地震、1969年发生4.25级地震,并有温泉。

2、地层结构:

依据勘察结果,拟建场地在勘探深度内,依据成因类型、沉积关系以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差异进行分层,场区内土层自上而下可分为5层,各土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第①层,杂填土(Q4ml):

杂色,结构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砂土组成,含少量生活垃圾及植物根系等杂物。

地层厚度:

1.30~2.50m,平均厚度:

1.55m,层底埋深:

1.30~2.50m,平均埋深:

1.55m。

层底标高:

29.20~30.00m,平均标高为:

29.55m。

场区普遍分布。

第②层,粉质粘土(Q4apl):

褐色、黄褐色,饱和,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

无摇震反应。

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

地层厚度:

0.80~1.20m,平均厚度:

0.89m,层底埋深:

2.10~3.60m,平均埋深:

2.44m。

层底标高:

28.40~29.00m,平均标高为:

28.66m。

场区普遍分布。

第③层,粉质粘土(Q4apl):

褐色、深褐色,个别样含砂。

饱和,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

无摇震反应。

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

地层厚度:

2.00~3.00m,平均厚度:

2.73m,层底埋深:

4.20~6.50m,平均埋深:

5.17m。

层底标高:

25.50~26.60m,平均标高为:

25.94m。

场区普遍分布。

第④层,中砂(Q4apl):

黄色、黄褐色,次棱角状,饱和,稍密~中密状态。

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颗粒分布基本均匀,级配一般,分选性一般,含微量粘粒。

各级粒径含量:

2.00~0.50mm占41.03%,0.50~0.25mm占41.68%,0.25~0.075mm占17.29%。

地层厚度:

0.70~1.60m,平均厚度:

0.87m,层底埋深:

5.60~7.40m,平均埋深:

6.04m。

层底标高:

24.60~25.50m,平均标高为:

25.07m。

场区普遍分布。

第⑤层,粉质粘土(Q4apl):

褐色、黄褐色,饱和,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

无摇震反应。

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

本次勘察未揭穿该层底板,钻探揭露深度:

9.40~12.50m。

满足勘察目的,达到设计要求。

场地地层厚度埋深及层底标高统计表表5.2.1

地层厚度(米)

层底埋深(米)

层底标高(米)

数据

个数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1.30

2.50

1.55

1.30

2.50

1.55

29.20

30.00

29.55

24

0.80

1.20

0.89

2.10

3.60

2.44

28.40

29.00

28.66

24

2.00

3.00

2.73

4.20

6.50

5.17

25.50

26.60

25.94

24

0.70

1.60

0.87

5.60

7.40

6.04

24.60

25.50

25.07

24

>4.49

>10.53

24

说明:

统计厚度时每孔最后一层不参与统计。

3、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的统计与分析:

第②层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表5.3.1

项目

最小值

最大值

数据个数

n

平均值

标准差

σ

变异系数

δ

标准值

W(%)

23.0

26.0

12

24.6

0.720

0.029

25.0

r(kN/m3)

19.3

19.7

7

19.5

0.118

0.006

19.4

e

0.720

0.776

7

0.736

0.018

0.024

0.749

Sr(%)

90

93

7

91

1.161

0.013

92

WL(%)

30.5

32.3

12

31.2

0.544

0.017

IP

11.3

12.8

12

12.0

0.433

0.036

IL

0.35

0.60

12

0.45

0.070

0.156

0.49

a1-2(MPa-1)

0.26

0.30

7

0.28

0.015

0.052

0.29

Es(MPa)

5.9

6.6

7

6.2

0.272

0.044

6.0

C(kpa)

15

20

6

18

1.633

0.091

17

Φ(度)

15

17

6

16

0.687

0.043

15

第②层粉质粘土标贯试验统计计算表表5.3.2

孔号

试验位置(m)

击数N

杆长(m)

杆长修正系数

修正后N

1

1.80~2.10

5

3

1

5.00

3

1.60~1.90

6

3

1

6.00

5

1.60~1.90

6

3

1

6.00

9

2.00~2.30

5

3

1

5.00

10

2.50~2.80

6

4

0.97

5.82

13

1.80~2.10

5

3

1

5.00

15

1.60~1.90

6

3

1

6.00

17

1.60~1.90

6

3

1

6.00

21

2.00~2.30

5

3

1

5.00

23

1.60~1.90

6

3

1

6.00

试验个数=10

实测击数平均值=5.50

修正击数平均值=5.48

标准差=0.485

变异系数=0.088

修正系数=0.948

标准值=5.20

第③层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表5.3.3

项目

最小值

最大值

数据个数

n

平均值

标准差

σ

变异系数

δ

标准值

W(%)

29.6

31.7

12

30.9

0.646

0.021

31.2

r(kN/m3)

18.5

18.9

7

18.7

0.141

0.008

18.6

e

0.882

0.933

7

0.906

0.018

0.020

0.919

Sr(%)

91

95

7

93

1.726

0.019

94

WL(%)

31.2

32.8

12

32.0

0.487

0.015

IP

12.8

13.6

12

13.2

0.240

0.018

IL

0.85

0.99

12

0.92

0.042

0.045

0.94

a1-2(MPa-1)

0.40

0.46

7

0.44

0.017

0.040

0.45

Es(MPa)

4.3

4.7

7

4.4

0.136

0.031

4.3

C(kpa)

13

16

6

15

0.943

0.063

14

Φ(度)

15

17

6

16

0.687

0.043

15

第③层粉质粘土标贯试验统计计算表表5.3.4

孔号

试验位置(m)

击数N

杆长(m)

杆长修正系数

修正后N

1

3.00~3.30

4

4

0.97

3.88

3

2.80~3.10

4

4

0.97

3.88

5

2.50~2.80

4

4

0.97

3.88

9

3.40~3.70

4

5

0.95

3.80

10

3.60~3.90

4

5

0.95

3.80

13

3.00~3.30

4

4

0.97

3.88

15

2.50~2.80

3.5

4

0.97

3.40

17

2.50~2.80

5

4

0.97

4.85

21

2.80~3.10

4

4

0.97

3.88

23

2.50~2.80

4

4

0.97

3.88

试验个数=10

实测击数平均值=3.95

修正击数平均值=3.91

标准差=0.343

变异系数=0.088

修正系数=0.948

标准值=3.71

第④层中砂标贯试验统计计算表表5.3.5

孔号

试验位置(m)

击数N

杆长(m)

杆长修正系数

修正后N

1

5.30~5.60

14

6

0.92

12.88

3

5.00~5.30

14

6

0.92

12.88

5

5.00~5.30

14

6

0.92

12.88

9

5.90~6.20

13

7

0.90

11.70

10

6.50~6.80

15

8

0.88

13.20

13

5.30~5.60

14

6

0.92

12.88

15

5.00~5.30

15

6

0.92

13.80

21

5.50~5.80

14

7

0.90

12.60

23

5.10~5.40

14

6

0.92

12.88

试验个数=9

实测击数平均值=14.10

修正击数平均值=12.86

标准差=0.518

变异系数=0.040

修正系数=0.975

标准值=12.54

第⑤层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表5.3.6

项目

最小值

最大值

数据个数

n

平均值

标准差

σ

变异系数

δ

标准值

W(%)

22.6

25.0

26

23.9

0.692

0.029

24.0

r(kN/m3)

19.3

19.6

14

19.5

0.086

0.004

19.5

e

0.716

0.756

14

0.731

0.012

0.016

0.737

Sr(%)

86

92

14

89

1.846

0.021

90

WL(%)

30.8

32.6

26

31.7

0.544

0.017

IP

14.0

14.9

26

14.5

0.289

0.020

IL

0.30

0.59

26

0.46

0.073

0.158

0.48

a1-2(MPa-1)

0.26

0.35

14

0.30

0.024

0.080

0.31

Es(MPa)

5.0

6.1

14

5.7

0.390

0.068

5.5

C(kpa)

15

20

8

17

1.615

0.095

16

Φ(度)

15

17

8

16

0.696

0.043

16

第⑤层粉质粘土标贯试验统计计算表表5.3.7

孔号

试验位置(m)

击数N

杆长(m)

杆长修正系数

修正后N

1

6.30~6.60

6

7

0.90

5.40

9.00~9.30

7

10

0.843

5.90

3

6.50~6.80

6

8

0.88

5.28

9.00~9.30

7

10

0.843

5.90

5

6.50~6.80

6

8

0.88

5.28

9.10~9.40

7

10

0.843

5.90

9

6.90~7.20

7

8

0.86

6.16

10

7.50~7.80

7

9

0.86

6.02

9.00~9.30

8

10

0.843

6.74

13

6.40~6.70

7

8

0.88

6.16

9.50~9.80

8

11

0.817

6.54

15

6.10~6.40

6

7

0.90

5.40

8.50~8.80

8

10

0.843

6.74

17

6.00~6.30

7

7

0.90

6.30

8.60~8.90

7

10

0.843

5.90

21

6.60~6.90

7

8

0.88

6.16

23

6.20~6.50

6

7

0.90

5.40

试验个数=18

实测击数平均值=6.94

修正击数平均值=6.00

标准差=0.486

变异系数=0.081

修正系数=0.966

标准值=5.80

颗分试验指标统计表表5.3.8

土层代号

土层

名称

颗粒组成(%)

>20mm

20.0

2.0mm

2.0

0.5mm

0.5

0.25mm

0.25

0.075mm

0.075

0.05mm

<0.05mm

中砂

41.03

41.68

17.29

4、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及辽宁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21/907—2005),对场地内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原位测试数据进行分层统计分析,提供各项统计指标的标准值、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变异系数、样本数等。

统计过程中,对个别异常数据进行剔除处理。

其中各项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平均值按算术平均法计算,标贯试验锤击数经杆长修正后用算术平均法计算。

按上述方法和程序对各岩土层各项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统计。

对评价岩土性状的指标:

含水量、孔隙比、液限含水量、塑限含水量、液性指数、饱和度等选用指标的平均值。

对评价岩土强度的指标:

标贯试验锤击数选用指标的标准值。

压缩性指标:

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等选用平均值。

现场测试、室内土工试验,经数理统计,并结合当地实际经验,综合分析,fak建议取值如下: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综合确定一览表表5.4.1

岩土

 

名称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物理指标查表(标准值)

标准贯入

动力触探

压缩试验

综合

确定

承载力

特征值

含水量

容重

孔隙比

液性指数

击数

标准值

击数

标准值

压缩(变形)模量平均值

W

r

e

IL

N

N63.5

Es

fak

%

-

-

-

MPa

kPa

粉质粘土

25.0

19.4

0.749

0.49

5.20

6.20

150

粉质粘土

31.2

18.6

0.919

0.94

3.71

4.40

110

中砂

12.54

15.0

180

粉质粘土

24.0

19.5

0.737

0.48

5.80

5.70

155

六、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1、地下水埋藏条件:

本次勘察各施工钻孔均见地下水。

初见水位埋深2.00~3.80m,稳定水位埋深1.60~3.10m,稳定水位平均埋深2.10m。

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层。

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变幅约在2.00~3.00m左右。

2、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12章有关条款,进行地下水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