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和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0152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半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和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上半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和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上半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和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上半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和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上半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和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上半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和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上半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和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上半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和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上半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和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上半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和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上半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和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上半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和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上半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和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上半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和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上半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和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上半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和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上半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和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上半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和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上半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和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上半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和参考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半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和参考答案.docx

《上半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和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半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和参考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半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真题和参考答案.docx

福建教师招考()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要注重()

A、学生自主B、教师主导C、教学相长D、因材施教

2.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发展,这体现了义务教育具有()

A、公共性B、明主性C、免费性D、强制性 

3. 儿童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

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整体性C、顺序性D、差异性

4. 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B、少先队活动

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D、班主任工作 

5.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商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动交流、敢于质疑。

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

A、专制型B、民主型C、放任型D、对抗型

6.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自我学习外,也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同行研讨等教研组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这突出体现的教师专业能力是()

A、沟通与合作能力B、激励与评价能力

C、教育教学设计能力D、组织与实施能力

7.如果学生被蜜蜂蜇伤,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向伤口涂抹()

A、肥皂水B、蒸馏水C、食用醋D、稀盐酸 

8.悦耳美妙的轻音乐能使人产生春风拂面之感。

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直觉B、错觉C、幻觉D、联觉

9.小英相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

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10. 为了记住学过的生字词,小蓉反复抄写了很多遍。

她在学习中运用的是()

A、监督策略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D、组织策略

11. 小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这在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分类中属于()

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表征学习D、命题学习

12. 教师经常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

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

A、激情B、共情C、热情D、反移情

13.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D、思想性原则

14. 为验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老师让学生分组合作,把点燃的火柴放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瓶中,并观察瓶中的变化。

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实验法B、练习法C、演示法D、探究法 

15. 学习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后,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了深刻理解。

这达成的教学目标属于()

A、知识与技能B、思维与创新

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课堂教学不可或缺

B、可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

C、对课堂教学起辅助作用

D、必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7.针对班级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周老师上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增加了一些趣味性知识。

这一课程实施符合()

A、忠实取向B、创生取向

C、技术取向D、相互适应取向

18.为了弥补班级授课的不足,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特朗普制B、文纳特卡制

C、道尔顿制D、贝尔-兰卡斯特制 

19.现代课程论认为,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

A、知识、技能与情感B、难度、广度与深度

C、社会、儿童与学科D、政治、经济与文化 

20.某学校开发了一门介绍当地风俗、物产与人物的课程,该课程属于()

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隐性课程D、分科课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教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0分)

22.简述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10分)

23.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

(10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材料:

四年级班主任李老师做了一项调查,发现班上多数学生在家几乎从来不干家务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些家长对学生劳动也不支持,认为学习才是孩子的主要任务,劳动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没必要,家长完全可以代劳。

在班级开展的一些劳动活动中,李老师也发现,学生不仅缺乏一般的劳动技能、习惯,而且缺乏劳动意识,甚至厌烦劳动。

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10分)

(2)如果你是李老师,将如何在班级开展劳动教育?

(10分) 

25.材料:

沈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问学生:

“雪景很美,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

他读的时候,大家闭上眼睛听,体会他能不能把你带到那么美的雪景中去。

”第一个学生读完后,沈老师问:

“你们是不是感觉走到雪野中去了?

”大多数学生很犹豫。

沈老师笑着说:

“刚走到雪野的边上,是不是?

”大家都笑起来。

沈老师说:

“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

”接着示范的读了一遍,然后问:

“往前走几步没有?

”学生都点头说:

“走了。

”沈老师继续说道:

“相信有同学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谁领着大家继续往前走?

”……后面的学生果然越读越好。

问题:

(1)评析这一教学片段中沈老师的教学行为。

(10分)

(2)结合材料谈谈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题计分,40分。

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

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

26.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

(1)如指导二年级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2)设计“甚至”一词的教学过程(20分)

(3)设计本课板书(10分)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学生从算术思维过渡到代数思维的过程。

(8分)

(2)如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习这一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本节课主要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

(22分)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的基础。

(10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0)

29.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10分)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时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节奏练习”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

(20分)

30.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动作方法:

右手运球向左侧变向突破时,突然改变球的方向,拍按球的右侧上方,使球从身体右侧弹向左侧,右脚迅速向左侧前方跨出,上体左转、前倾并探肩,换左手拍按球的左后侧继续加速前进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

(2)如果指导水平三学生练习,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目标,设计不少于两种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方法并说明理由(20分)

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中国画有哪几大画科?

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墨分五色,是哪五色?

(10分)

(2)如指导中年级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名作欣赏、技法练习”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0分)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21

1、D.因材施教

2、A.公共性

3、C.顺序性

4、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

5、B.民主型

6、A.沟通与合作能力

7、A.肥皂水

8、D.联觉

9、C.趋避冲突

10、B.复述策略

11、D.命题学习

12、B.共情

13、B.启发性原则

14、A.实验法

15、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C.对课堂教学起辅助作用

17、D.相互适应取向

18、A.特朗普制

19、C.社会、儿童与学科

20、B.校本课程

二、简答题

21、

(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建立教师威信;(3)要善于同学生交往;(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22、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相似性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2.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二)原有认知结构

1.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概括水平)。

3.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

(三)学习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

促进和阻碍。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23、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以下几点要求:

1.内容与表述第一,要选适当的问题类型,问题的结构合理、逻辑性强。

第二,应回避询问有关社会禁忌、爱好和个人隐私之类的问题。

第三,每题只能包含一个观点,避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在同一题中出现,造成题目似是而非。

第四,问题的文字表达要准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容易回答,避免使用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

用词上,要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晦涩的词汇以及方言等。

2.题目的数量问卷的长度要适度,一份问卷作答时间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

3.题目的排列问题的排列顺序要做到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和合乎逻辑。

通常情况下是:

第一,在指导语之后,是关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的问题。

第二,先简单熟悉的问题,后复杂陌生的问题。

第三,先一般问题,后具体问题。

第四,先封闭式问题,后开放式问题。

第五,先普通问题,后敏感问题。

第六,如果问卷含有检验性问题,要把这些问题分开排列,不可集中排在一起,否则易被识破,影响所获信息的准确性。

第七,对于涉及时间顺序的问题,要依据一定顺序排列,如先近后远。

第八,对非等级问题选项的排列必须保证是随机的,否则容易造成被调查者的活动定势,不认真作答。

三、材料分析题

24、

(1)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如下:

①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性。

材料中家长认为让学生参加劳动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学生在劳动中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脆弱性和依赖性,形成强大的自我约束能力,学生的自制力一旦形成,将会应用到学习中去。

②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材料中的家长不让学生干家务活,使学生缺乏劳动技能,不利于良好素质的培养。

学生在劳动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品德,获得更多的知识,锻炼身体。

③通过劳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材料中有些学生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不利于他们劳动习惯的形成。

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树立爱劳动的意识,激发对不劳而获的厌恶感,能够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果实。

总之,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树立强烈的劳动观念,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

(2)如果我是李老师,我会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劳动教育:

①通过节日、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

②家校配合共同开展劳动教育;

③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劳动;

④开展劳动课程,有效搭建活动载体;

⑤通过激励评价,激励学生热爱劳动;

总之,我会通过多种方式,运用恰当的评价手段,开展劳动教育。

25、

(1)沈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具体分析如下:

①创设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材料中沈老师让学生自己体会走在雪景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积极性。

②沈老师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

材料中的沈老师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情感共鸣。

③沈老师充分发挥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材料中,沈老师在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内容,规范和评价学生。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①决定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并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

②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态度发挥作用;

③影响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④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

四、教学设计题

26.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甚至、在乎”等词语意思。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珍惜生命的意识,树立保护小动物的人生观。

(2)一、初步把握

教师设疑:

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些什么呢?

(我在海边散步,发现被困的小鱼)。

方法:

默读课文

二、找出句子

教师设疑:

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小鱼的呢?

(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

方法:

同桌交流

三、找出词语

教师设疑:

这个句子能体现出鱼怎样的特点呢?

(很多)

哪个词语准确的说明了鱼的多呢?

(甚至)

那“甚至”是什么意思呢?

方法:

联系生活,谈谈对于“甚至”的理解。

四、情感体会

教师设疑:

如果此时你的面前就有这么多小鱼,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惊讶的)

那么,我们该用怎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惊讶)

如果此时你的面前就有这么多小鱼,你会怎么做呢?

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口语交际。

(3)

27. 

(1)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转变,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算术的基本对象是数,包括数的表示、数的意义、数之间的关系、数的运算等,代数中的基本对象除了数,还有更具广泛意义的基本对象——符号,这是代数不同于算术的典型特征。

本节课用字母表示数,就是在学生认识数,计算数与数之间的运算的基础上,用符号来代替数,创设实际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从而学会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学习和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3)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上课伊始在大屏幕中展示动画,动画中显示字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向学生提问:

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用字母表示的例子呢?

提问学生。

学生活动:

独立思考后向全班汇报,像广告牌里的字母,视频里的字母等等。

字母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字母在数学中也有特殊作用,板书题目:

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里,从而引出今天课题。

2、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

大屏幕里出示表格,提问学生:

今年几岁了?

知道爸爸的年龄呢?

组织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并填写表格,同时请一个小组汇报结果。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后跟同桌交流

学生1:

我今年12岁,爸爸39岁;

学生2:

我今年11岁,爸爸40岁;

设计意图:

提问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之后知识的讲授做铺垫。

教师活动:

向学生提问,如果小红今年1岁,爸爸比小红大30岁,那爸爸的年龄是多大?

如果小红是2岁,3岁,10岁,爸爸的年龄呢?

你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走下讲台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

学生1:

小红1岁,爸爸30+1岁,小红2岁,爸爸30+2岁;

学生2:

小红10岁,爸爸30+10岁;

学生3:

小红的年龄+30=爸爸的年龄;

学生4:

A:

+30=爸爸的年龄;

从而讲授出重要知识点,用字母表示数,突破重难点。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的设置,带领学生循序渐进探究新知,从熟悉的知识引出字字母的表示方法,渗透本节的重点。

3、巩固练习

问题:

1.父亲的年龄比儿子大28岁,如果用x表示儿子现在的年龄,那么父亲现在的年龄为()岁。

2.设奶粉每听p元,橘子每听q元,则买10听奶粉和6听橘子共需()元。

3.设计意图:

基础题目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新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

学生自我总结概括,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5、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课本习题以及大屏幕中的选做提高题;

设计意图:

设置不同类型的作业,全面发展每一个学生,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6、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意图:

简洁明了,清晰呈现本节重难点。

28. 

(1)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

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

过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①学生能够读懂课文中的五个小片段,了解不同国家的儿童节时间;学生能够学会并掌握句型:

In…,C:

hilD:

ren’sD:

A:

yison… 。

②完成本节课的trueorfA:

lse习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对话练习等方式,学会运用本节课的重点句型In…,theC:

hilD:

renison…来谈论不同国家儿童节的日期的话题。

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所提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教学过程

一.热身导入

1.歌曲热身

师生互致问候并共同演唱“IfyouA:

rehA:

ppy”进行热身。

T:

hello,everyone,howA:

reyoutoD:

A:

y?

IA:

mveryhA:

ppy.IknowyouA:

rehA:

ppy,too.Solet’ssingA:

songtogether.

“IfyouA:

rehA:

ppyA:

nD:

youknowit,C:

lA:

pyourhA:

nD:

s……”

2.B:

rA:

instorm运用头脑风暴游戏进行导入

教师出示“长城”“五星红旗”等标志性物质的图片,并提问学生,这些图片代表那个国家?

引导学生说出C:

hinA:

.并由此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头脑风暴的游戏,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国家。

T:

D:

eA:

r,C:

lA:

ss,whiC:

hC:

ountryisit?

Ss:

C:

hinA:

.

T:

Yes,it’sourC:

ountryC:

hinA:

.C:

A:

nyousA:

ymoreC:

ountries?

GROUPB:

OYSA:

nD:

GIRLS,let’shA:

veA:

B:

rA:

instormA:

nD:

seehowmA:

nyC:

ountriesyouknow.

GROUPB:

OYS:

UK…

GROUPGIRLS:

theUS,JA:

pA:

n…

设计意图:

通过歌曲热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较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能够融入迅速融入到接下来的英语教学中;同时运用了图片和头脑风暴游戏进行导入,复习不同国家的名称的说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富有趣味性,便于引出新授内容。

一.新授

1.创设情景:

全世界的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是儿童节,出示课文中不同国家庆祝儿童节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分别是哪个国家。

第一次播放课文录音,引导学生找出课文出现的国家名称。

T:

MyC:

lA:

ss,C:

hilD:

ren’sD:

A:

yisthehA:

ppiestD:

A:

yforthekiD:

sA:

llovertheworlD:

.LookA:

tthepiC:

tures.C:

A:

nyouguesswhA:

tC:

ountriestheyA:

re?

ListentothetA:

peA:

nD:

finD:

themout.

学生默读课文和trueorfA:

lse的问题,并完成trueorfA:

lse的问题

核对答案,并给予适当的纠错和鼓励。

2.第二次播放录音,学生跟读课文。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课文当中的信息完成表格

学生完成表格之后,教师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核对表格,学生运用表格当中的信息进行回答。

通过问答,帮助学生掌握句型In…,theC:

hilD:

renis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