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1530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docx

《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docx

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目录

绪言

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知识

第二章园林植物害虫鉴定

第三章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四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诊断

第五章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

课程学时安排

v总学时——48学时

理论——32学时;实验——16学时

实验安排:

实验一:

昆虫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观察

(2)

实验二:

昆虫的分目及变态类型

(2)

实验三:

鳞翅目昆虫分科识别

(2)

实验四:

鞘、同翅目昆虫分科识别

(2)

实验五:

植物病害症状观察及病原检查

(2)

实验六:

植物病原真菌基本形态观察

(2)

实验七:

植物真菌性病害诊断

(2)

实验八:

细菌、病毒、线虫性病害诊断

(2)

学期成绩评定

v学期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

v平时成绩——实验成绩(24%)、其他(6%)

参考资料

教材:

1、侯建文主编《园艺植物保护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2、武三安主编《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3、韩召军等主编《园艺昆虫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4、高必达主编《园艺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期刊:

1、《植物保护学报》;2、《植物保护》;3、《园艺学报》;

4、《长江蔬菜》

相关网站:

1、植物保护类:

中国植物保护网、中国园林植保网等

2、江苏农业网、蔬菜病虫害防治网等

3、昆虫类:

中国昆虫网、北京昆虫网、三峡昆虫网等

4、病害类:

植物病害教学图片、中国病虫图谱网等

绪言

一、植物保护的概念

1植物保护的定义:

植物保护学,从字面上理解是保护植物的一门学科。

是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的一门具有广泛理论基础的应用学科。

2植物保护的意义

(1)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和环境资源为了自已生存,人类有义务保护植物,不管是野生植物还是栽培植物。

(2)植物在其生长发育及产品贮藏运输过程中总受到许多有害生物的侵袭,人类为了减少自已的损失必须进行植物保护。

全世界因有害生物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2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农业总产值的1/2,每年世界上因病、虫、草害损失农业总产量的1/3,虫害占40%,病、草各占30%。

我国平均因病虫害损失粮食1600万吨、油料140万吨、棉花30万吨;农产品在储藏过程中,也受到病虫害的侵袭,我国粮食产后损失为9%。

(3)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作物新品种推广;耕作制度及水肥条件的变动;农药的频繁使用、全球气候变化等人类对环境条件的干预加剧,使病虫害的发生和农业病虫害防治的任务依然有增无减,

例如:

稻飞虱60年代大发生频率10~20%

70年代大发生频率50%

90年代大发生频率70%以上

因此,在整个农业生产中,以控制有害生物为中心的植物保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而植物保护的最终目标是从农业生态体系的整体功能出发,建立可持续的农业生态体系。

3植物保护的新概念

(1)旧的植保概念是以控制有害生物为中心

植物的生存受到有害生物及环境条件的影响,人类在从事农业生产的活动中改变了自然生态环境,因此有害生物常超量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经济损失,有害生物实际是农业生产活动的产物,因此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以控制有害生物为中心进行植物保护。

(2)新的植保概念是以植物、生态系为中心

首先要考虑到植物本身对有害生物及不良环境有防御、补偿作用,当栽培植物自身不足以抵抗有害生物的侵害而造成农业的经济损失,这才能称之为“有害”。

农业生态系统中栽培植物为生产者亚系统,环境条件为资源亚系统,有害生物为消费者亚系统。

保护植物除了要考虑以上三个亚系统外,还要考虑到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的有益资源对植物的生长及有害生物的控制起到很好的自然调节作用,其次要考虑到人为的保护措施对生态中植物及资源功能的发挥有正、负两面效应的影响。

4我国的植保方针

我国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实施可持续农业,就必须建立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病虫害管理体系,其指导思想,不仅包括了农业经济上高产优质的可持续,也包括了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及环境保护的可持续。

这三个可持续与综合防治的三观点相一致。

综合防治的三观点包括:

经济观点、生态观点、环保观点。

v经济观点:

防治要因地制宜、讲究实效、节省费用,只有当有害生物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防治成本,达到防治的“经济阈值”时才采取必要的防治手段。

v生态观点:

农业生态系统中栽培植物为生产者亚系统,环境条件为资源亚系统,有害生物为消费者亚系统。

保护植物要考虑以上三个亚系统。

生态观点就是容忍的观点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真正需要防治的有害生物仅占种群数量的1—2%,建立优化的农业生态体系,促进和培养环境资源才是控制有害生物的最基本手段。

v环保观点:

对化学防治的态度是强调不得已而为之,化学防治所造成的负面效应一定要在实施中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植物保护学的内容和任务

1植物保护学的内容:

植物保护学是一门具有广泛理论基础的应用学科,是综合多门学科形成的。

(1)分类学:

有害生物种类的鉴别与诊断

(2)生物学:

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为害习性、作物受害反应。

与动物学、昆虫学、微生物学等学科有关

(3)生态学:

有害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预测预报与土壤学、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植物栽培等学科有关。

(4)防治学:

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与物理、化学、农业经济、气象、生物统计等学科有关。

2植物保护学科的任务:

就是要探索和指导农业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工作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既要达到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又要维护优良的生态环境,使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资源和环境资源都得到保护。

(1)设计新的病虫防治决策。

(2)加强高技术为代表的生物防治的投入。

(3)建立农业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体系。

三、植物保护的成就

我国在农业病害虫防治研究及应用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

v早在3000年前就有了治蝗虫、螟虫的记载,

v公元2200年前己应用砷、汞剂及藜芦毒杀害虫,

v公元304年就有使用铜青保护木材的记载,

v明朝“农政全书”有棉花种子处理-烫种拌灰的记载,

v公元340年晋代“南方草木状”一书中记载了用黄猄蚁防治柑桔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得到迅速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植保、植检机构和植保科研及教育院所,培养了大批植保人才,解决了很多历史上难以解决的病虫害难题,如∶蝗虫、三化螟、小麦吸浆虫等虫害及小麦线虫、锈病、黑穗病、苹果腐烂病等

四、我国对观赏植物病虫害的研究起步较晚。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一些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者对个别花卉和观赏树木的病虫害,然而,大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工作是开始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

自1984年起,由我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下达《全国园林植物病虫害,天敌资源普查及检疫对象研究》课题,于1986年基本完成并鉴定验收,通过这次普查,已知我国园林植物,包括草本花卉、木本花卉、地被物、攀援植物、肉质植物、水生观赏植物和园林树木的病害共有5500多种,虫害共8260多种,初步摸清了我国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分布及危害程度。

在园林植物栽培和生产中,造成严重危害的许多病虫害,经过研究和生产实践,已掌握了其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减轻了危害和所造成的损失。

而有些病虫害还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有些原来并不重要的病虫害,在新的条件下又可能暴发成灾。

因此,当今的病虫害问题,仍是影响园林生产和城市绿化的严重问题。

第一章植物虫害基础知识

第一节植物虫害概念

第二节昆虫的身体构造及功能

第三节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第四节害虫的发生与预测

第一节植物虫害概念

一、有害生物的定义

有害生物(Pest)是指与人类竞争衣、食、住资源或侵害人传播疾病的生物,主要包括病、虫、草、鼠四类

病:

指侵染植物的病原微生物又称病原生物,如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植物病害。

虫:

是指有害昆虫(Insect)及螨类,属无脊椎动物中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及蛛形纲的动物,为害植物引起植物虫害。

草:

是指与栽培植物竞争空间、营养、水分的杂草,又称之为草害。

鼠:

属啮齿类脊椎动物,主要对粮食、油料作物及贮粮仓库为害猖獗。

二、植物虫害的定义

v

(1)虫害由于昆虫的为害,造成植物外观的损害及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影响,致使产量下降、质量低劣,而蒙受经济损失,这种由有害昆虫造成对植物的为害称为植物虫害。

v害虫造成为害的昆虫。

(2)螨害由有害螨类造成的对农作物的为害。

三、害虫的为害方式

v1.直接取食性为害

v表现为咀食、潜叶、卷叶或缀叶营巢、钻蛀、刺吸、成瘿等。

v2.非取食性为害

v表现为产卵造成对植物组织的伤害;昆虫在土壤内穿行形成隧道,使幼苗根系脱离土壤失水而死;分泌蜜露不仅导致霉污病,堵塞气孔和污染叶片,影响光合作用等。

v3.传播病害

v由蚜虫和叶蝉等作为媒介和昆虫为害造成伤口进行传播病毒病。

四、昆虫的基本特征

昆虫属无脊椎节肢动物门的昆虫纲,已知种类约100万种,约占整个动物界的2/3,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群体数量最大的一个类群。

(一)节肢动物门的共同特征

1身体左右对称,具有外骨骼;

2体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体节上有成对的分节附肢;

3循环系统位于身体背面,神经系统位于身体的腹面。

(二)昆虫纲的特征

v除具有节肢动物门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征。

1.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生有口器、1对触角、1对复眼、0-3个单眼

3.胸前、中、后胸节,各胸节生有胸足1对,中、后胸各有1对翅。

4.腹部一般有9~11个体节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的还有1对尾须.

5.变态刚从卵中孵出的幼期昆虫需经过一定程度的变态,才能变成成虫。

内部器官也发生变化,这种体态上的改变称为变态。

五、节肢动物门的特征及各纲区别

(一)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1、体躯分节节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如丘蚓),身体左右对称,体躯由一系列体节(分节的园筒状节)组成

2、附肢分节体节上有成对的分节附肢,节肢动物名称由此而来

3、体躯分体段体躯上的体节分别集合成体段,如头、胸、腹。

4、具有外骨骼表皮含几丁质,厚而坚实,内壁可着生肌肉。

5、体腔为血腔循环系统位于身体背面(背血管、心脏),体腔为血腔,血液循环为开放式循环。

6、具腹神经索神经索位于身体腹面。

(二)节肢动物门各纲区别

纲名体躯分段眼触角翅足生活环境代表

甲壳纲头胸部、腹部复眼2对无5对水生蟹、虾

多足纲头部、胸腹部复眼1对无多对陆生蜈蚣、马陆

蛛形纲头胸部、腹部单眼无无4对陆生蜘蛛、螨

昆虫纲头、胸、腹部单复眼1对2对3对陆生、水生昆虫

(三)螨的基本特征

蜘蛛和螨类属于节肢动物门的第二大纲,蜘蛛属于蛛形亚纲,螨属于蜱螨亚纲。

估计有50万种,目前已报道的约7万多种,其中蛛形亚纲2万多种,蜱螨亚纲5万多种。

1、蜘蛛与螨的区别:

体段步足单眼纺器

蛛形亚纲头胸、腹两体段4对有3对

蜱螨亚纲头胸腹愈合幼3、成4对无无

2、螨的特征:

(1)头胸腹愈合为一体。

(人为分成颚体、躯体两部分)

(2)颚体为取食、感觉中心,有口器,无触角,无单眼。

(3)躯体为运动、生殖中心,足4对,无翅。

(4)发育经过卵、前幼、幼、若螨、成螨6个龄期。

无完全变态。

六、昆虫的发生特点

1、数量大:

种类数量大:

昆虫估计有200万种以上。

个体数量大:

蚂蚁一个群体可多达50万个,沙漠蝗一个群

体可达20亿,覆盖1200公顷,重量达5万吨。

2、分布广:

高山、湖海、两极、沙漠、冰山、盐池、石油等

地均有昆虫存在。

火山、地震、洪水过后,最先定居的总是昆虫。

3、适应强:

有翅:

有利于寻食、求偶、避敌,生存率高。

体小:

一粒米可供几头米象取食一生,栖息地也有

利于隐蔽,可不受大气候直接影响。

口器类型多:

取食范围扩大,生存率高。

生殖能力强:

体小发育快,世代历期短,产卵量多,即使

死亡率高达90%以上,下一代仍然能恢复种

群数量。

复习思考题:

1、植物保护的定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3个中心

的变化?

2、什么叫有害生物?

昆虫与螨的特征是什么?

3、节肢动物门的特征是什么?

4、昆虫纲与其他纲、螨与蜘蛛如何区别?

5、昆虫的发生特点和为害方式是什么?

第二节昆虫身体构造及功能

v一、昆虫的外部形态

v

(一)昆虫的头部

1头部的基本构造

昆虫的头部是由几个体节愈合而成,形成一个坚硬的头壳,呈圆形或椭圆形。

昆虫的头上有触角、复眼、单眼等感觉器官和取食的器官

2、头壳在头壳上,由于体壁的内陷,表面形成许多的沟(或缝)。

这些沟构成某些昆虫头顶的倒“Y”形的蜕裂线,并把头部划分为若干区如头顶、额、唇基、颊和后头

3、头式

⏹头部由于口器的着生位置不同,可分为三种头式。

(1)下口式

(2)前口式

(3)后口式

4头部的感觉器官

v

(1)触角的构造触角的构造主要由柄节、梗节、鞭节构成。

由于昆虫种类繁多,触角的形状也是多种多样,其变化主要在于鞭节,常见的形状按其形象分成以下几个类型。

v刚毛状、丝状、念珠状、锯齿状、栉齿状、双栉齿状、膝状、具芒状、环毛状、棍棒状、锤状、鳃叶状

v触角的功能

触角是昆虫的重要感觉器官,主要具有嗅觉和触觉的功能,对于昆虫的取食、求偶、选择产卵场所和逃避敌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些昆虫的触角还有其它的功能,如雄蚊的触角有听觉的能力,水龟虫成虫的触角能吸取空气

v

(2)昆虫的眼

复眼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小眼由集光器(角膜、晶锥等)和感光器(视杆、视觉细胞等)两部分构成。

昆虫的复眼能分辨近处物体,对光的强度、波长等也有较强的分辨能力,特别是对330-400纳米的紫外光有很强的趋性。

单眼只能辨别光的方向和强弱,不能形成物像,但单眼

可能是一种激动性器官,使飞行、降落、趋利避害等活动迅速实现

5昆虫的取食器官

v昆虫的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五部分组成,其中上唇和舌是头壳的构造,上颚、下颚和下唇是头部的三对附肢。

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的不同,口器也存在多种类型,但其中咀嚼式和刺吸式是两个基本类型。

v

(1)咀嚼式口器最基本、最原始的口器类型,具有咀嚼式口器的害虫主要取食固体食物,如将植物咬成缺刻、孔洞等。

常见的如直翅目的蝗虫、鞘翅目的甲虫、膜翅目的叶蜂等。

v

(2)刺吸式口器能刺破动植物组织并从中吸取汁液的一类口器,主要有同翅目、半翅目、一部分双翅目昆虫所特有,常见的具刺吸式口器的昆虫主要有蝉、蚊、蚜虫等。

v(3)虹吸式口器这类口器为蛾蝶类所特有。

其主要特点是下颚的外颚叶极度延长形成喙,其内面具纵沟,相互嵌合形成管状的食物道,此外,除下唇须仍然发达外,口器的其余部分均退化或消失。

喙由许多骨化环紧列组成,环间为膜质,故能卷曲。

v(4)锉吸式口器:

蓟马所特有的。

蓟马的头部向下突出,具有1个短小的喙,由上唇、下唇等组成。

但右上颚退化或消失,仅左上颚发达,下颚须和下唇须存在,但很小。

取食时先以上颚口针锉破表皮,再以喙端密接伤口,靠唧筒的抽吸作用吸取汁液。

(二)昆虫的胸部

胸部是昆虫体躯的第二体段,由前胸、中胸和后胸三节组成。

每胸节具有一对附肢,即前足、中足和后足;中、后胸还各具一对翅,因此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1、胸部的基本构造体壁一般都高度骨化,每一节由背板、腹板和两块侧板组成,胸部通常还具有两对气门,位于中、后胸两侧的侧板上。

2、胸部的足

(1)基本构造:

胸足是一种分节的构造,自基部向端部分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

(2)足的类型:

昆虫足的形状和构造也随其功能的改变而多种多样。

常见的类型有:

步行足、跳跃足、捕捉足、开掘足、游泳足、抱握足、携粉足等。

3、胸部的翅翅是昆虫的飞行器官,大多数昆虫均具有两对翅,分别位于中、后胸,是胸部背板向两侧扩展演化而形成。

(1)基本构造:

昆虫的翅一般为三角形,有三个边和三个角。

翅一般为双层膜质的构造,上下两层之间分布有气管,翅面沿气管周缘加厚而形成翅脉。

(2)翅的类型:

翅的类型主要有膜翅,如蜂类;鳞翅,如蛾蝶类;缨翅,如蓟马;革翅(覆翅),如蝗虫的前翅;鞘翅,如甲虫的前翅;半鞘翅,如蝽蟓前翅。

(三)昆虫的腹部

v昆虫的腹部是昆虫体躯的第三个体段,一般由不得9-11节组成,里面包藏着昆虫的主要的内脏和生殖器官,因此腹部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

v腹部每一节主要由背板和腹板两板骨板所组成,两侧有侧膜相连,其中1-8节各节身体的两侧还分别有一对气门,第八、九腹节还保留有特化为外生殖器的附肢,鳞翅目和膜翅目幼虫的腹部还具有腹足。

(四)昆虫的体壁

1、昆虫的体壁的构造和特性

昆虫的体壁,又称“外骨骼”是昆虫体躯的最外层组织。

昆虫的体壁由外向内可以分为:

护腊层:

类脂、鞣化蛋白蜡质

上表皮蜡层:

蜡质、酯类…………………不透性

表皮层多元酚层:

多元酚

体壁角质精层:

脂蛋白类

外表皮:

骨蛋白、脂类………………………坚韧性

内表皮:

几丁质、节肢蛋白……………延展曲折性

皮细胞层活细胞层、有的特化成腺体、感觉器、外长物等。

底膜一层膜,是体壁与内脏的分界,由血细胞分泌而成。

2昆虫体壁的功能

v

(1)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着生肌肉。

v

(2)防止体内水分散失和体外微生物及其它有害物质的侵入。

v(3)由于体壁上特化的各种感觉器和腺体的存在,使之可以接受外界刺激和分泌各种化合物,调节昆虫的行为。

3体壁与防治害虫的关系

上表皮层表现的拒水性和内表皮、外表皮表现的亲水性,要求理想的触杀药剂应既是脂溶性的非极性化合物,又必须具有一定的水溶性。

具体有以下几点:

(1)防线-非细胞外长物:

体壁上生有的密集刚毛、鳞片并有刺、距等,会阻碍农药和体壁的直接接触,影响农药在体表的展布。

(2)防线-表皮层:

体壁上表皮层的厚度、坚硬程度和表皮层各分层的性质等,可以影响药剂的穿透情况。

特别是上表皮表现的疏水性和内表皮、外表皮表现的亲水性,要求理想的触杀药剂应既是脂溶性的非极性化合物,又必须具有一定的水溶性。

(3)侵入门户:

•细胞性外长物、微孔道、蜕裂线。

(4)易侵入:

4刚蜕皮的幼虫(上、外表皮未形成),幼龄幼虫(体壁薄、硬化差)。

三、昆虫的内部器官

(一)昆虫的体腔

1、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组织:

由一些形态相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包括一些非细胞形态物质。

如:

肌肉组织,除肌细胞外,尚有肌纤维、基质等组成。

器官:

由不同类型的组织结合成具有一定系统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

如肠器官是由肠壁细胞、肌肉组织联合构成的一种管状构造。

进行消化吸收功能。

系统:

一些机能上有密切联系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机能称为系统。

如:

消化系统由口、食道、肠等器官联合组成,完成消化生理机能。

(二)昆虫体腔及内部器官的位置

体腔:

昆虫体壁包围的腔,又称为血腔。

体腔常由上、下隔膜分成3个小腔称为血窦,分别是

背血窦、围脏窦、腹血窦。

各器官的位置见下图:

(三)昆虫内部器官的构造及功能

1、消化系统和排泄器官

(1)构造与功能:

消化道从前向后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

而马氏管是昆虫的主要排泄器官。

前肠由咽喉、食道、嗉囊和前胃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时贮存食物、磨碎食物和进行部分消化作用。

中肠又称为胃,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有的昆虫中肠前段肠壁向外突出形成胃盲囊,其功能主要是增加消化和吸收面积,中肠后端以马氏管的着生处与后肠分界

后肠分回肠、结肠和直肠,其主要功能是吸收代谢物残渣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形成粪便排出体外,以调节血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滤室吸收式口器昆虫的中肠一部分和后肠前端形成滤室其作用是将食物中过多的糖份水份等直接从后肠排出体外

(2)与杀虫剂的关系:

胃毒剂的杀虫效力与昆虫其消化液的酸碱度有关,如很多蛾类其幼虫中肠的消化液偏碱性,pH值为8-9之间,在碱性消化液中能分解成更毒物质,因而防治蛾类效果更好。

2、循环系统

(1)结构昆虫的循环系统属开放式循环,即血液在体内只有一段途径经过主要的循环器官—背血管(其余在整个体腔内流动,各器官组织浸浴于血液中,直接与血液交换气体、水分和各种无机及有机化合物。

(2)功能昆虫血液的主要作用运送养分至全身保组织,并将废物送入排泄器官。

此外,血液还具有吞噬、愈伤、调节体内水分含量、传递压力、脱皮、羽化及气管系统的通风作用。

(3)与杀虫剂的关系:

杀虫剂进入虫体后,需要通过血液循环将药剂送到各靶标组织才能发挥作用。

某些盐类可使昆虫血细胞发生病变,烟碱类能扰乱血液正常运行,除虫菊能降低昆虫血液循环速率。

3、呼吸系统

(1)构造:

昆虫的呼吸系统由许多富有弹性和一定排列方式的气管组成,由气门开口于身体两侧,在虫体的两侧各有1条纵贯全身的气管侧纵干,连接着全身的大小气管分支,并愈分愈细,最后形成微气管网,遍布体内各器官组织。

(2)功能:

昆虫的呼吸作用主要靠空气的扩散作用和虫体呼吸运动的通风作用来完成的。

(3)与杀虫剂的关系:

当空气中混合有一定量的毒气时,随着昆虫的呼吸进入虫体内,使其中毒而死。

昆虫的气门一般都是疏水亲油的,只有油剂和油乳剂可大量的通过气门进入虫体或堵塞气门使昆虫窒息而死。

4、神经系统

(1)构造与功能:

昆虫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周缘神经系统所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咽喉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原。

一个神经原包括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两部分,神经纤维又可分出主支和侧支,末端再分为端丛,端丛末端部分叫突触。

(2)与杀虫剂的关系:

神经原之间冲动的传导是通过突触间的乙酰胆碱的作用来实现的,即当前一神经末梢受到冲动后,突触分泌乙酰胆碱,靠它将冲动传到下一神经末梢完成冲动的传导。

而乙酰胆碱完成传导后即被下一神经末梢表面的乙酰胆碱酯酶水解为乙酸与胆碱,而使神经恢复常态等待下次冲动来临。

目前常用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大多都是神经毒剂,其主要杀虫机制就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引起乙酰胆碱在突触间聚集,使神经过度兴奋,虫体最后因痉挛、疲劳而死亡。

5生殖系统

v

(1)构造与功能:

昆虫的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侧输卵管、中输卵管、生殖附腺、受精囊和受精囊腺等部分组成其中生殖附腺的主要作用是分泌粘液将卵粘着于物体上或将卵粘结成块,或形成坚实的卵鞘和卵囊。

受精囊是用于接受和暂时贮存精子。

昆虫的雄性生殖系统由睪丸、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和附腺等部分组成。

v

(2)与防治害虫的关系:

昆虫的生殖系统,对于害虫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测报工作中,常通过解剖雌成虫的内生殖器官,观察卵巢发育进度,作为预测害虫的产卵量、为害时期、发生量以及迁飞等的依据。

利用不育技术防治害虫如射线不育、化学不育和激素不育等,可以使雄虫不育或雌虫不育,有效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最后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6、内分泌系统

(1)构造与功能:

昆虫的分泌系统分为内分泌器官和外激素腺体两大类,能分泌微量化学活性物质,支配和协调昆虫的生长发育和行为活动。

这类化学物质又称为激素,由内分泌器官分泌则称为内激素,由外激素腺体分泌则称为外激素或信息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