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英德中学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1855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英德中学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英德中学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英德中学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英德中学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英德中学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广东省英德中学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广东省英德中学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广东省英德中学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广东省英德中学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广东省英德中学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广东省英德中学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广东省英德中学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广东省英德中学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广东省英德中学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英德中学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docx

《广东省英德中学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英德中学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英德中学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docx

广东省英德中学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

广东省英德中学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

说明: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请在答题卷作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O:

16N:

14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40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氢能,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B.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应大力推广“乙醇汽油”

C.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大量氢气可以缓解能源不足的问题

D.升高温度活化能降低

2.在四个相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温度下(其它条件相同)进行合成氨的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该反应所处的温度最高的是:

A、v(NH3)=0.1mol/(L•min)B、v(H2)=0.6mol/(L•min)

C、v(N2)=0.3mol/(L•min)D、v(H2)=0.3mol/(L•min)

3.同质量的锌与盐酸反应,欲使反应速率增大,选用的反应条件正确的组合是

反应条件:

①锌粒②锌片③锌粉④5%盐酸⑤10%盐酸⑥15%盐酸⑦加热⑧用冷水冷却⑨不断振荡⑩迅速混合后静置

A.③⑥⑦⑨B.③⑤⑦⑨C.①④⑧⑩D.②⑥⑦⑩

4.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

B.同一弱电解质溶液,温度不同时,导电能力不同

C.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一定很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一定很弱

D.强电解质在固态或液态时,可能不导电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固体氯化钾B.液态氯化氢C.气态硝酸D.作电极的碳棒

6.下列关于判断过程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高温高压下可以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自发的化学反应

C.由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将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

D.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相同

7.在密闭容器中进行X2(g)+4Y2(g)

2Z2(g)+3Q2(g)的反应,其中X2、Y2、Z2、Q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0.1mol/L、0.4mol/L、0.2mol/L、0.3mol/L,反应达到平衡,各物质的浓度不可能为

A、c(X2)=0.15mol/LB、c(Y2)=0.7mol/LC、c(Z2)=0.3mol/LD、c(Q2)=0.6mol/L

8.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加压有利于SO2与O2反应生成SO

B.由H2、I2(g)、HI(g)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C.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D.用过量空气煅烧硫铁矿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9.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是

A、H2(g)+1/2O2(g)=H2O(gl)    △H=-241.8KJ·mol-1

B、CH4(g)+2O2(g)=CO2(g)+2H2O(g)   △H=-802.3J·mol-1

C、CO(g)+1/2O2(g)=CO2(g)   △H=-293KJ·mol-1

D、2H2(g)+O2(g)=2H2O(l)    △H=-571.6KJ·mol-1

10.分析右面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确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2A(g)+B(g)=2C(g) △H<0

B.2A(g)+B(g)=2C(g) △H>0

C.2A+B=2C△H<0

D.2C=2A+B△H<0

11.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2(g)==2CO2(g)ΔH=—566kJ·mol-1

CH4(g)+2O2(g)==CO2(g)+2H2O(l)ΔH=—890kJ·mol-1

由1molCO和3molCH4组成的混和气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A.2912kJB.2953kJC.3236kJD.3867kJ

12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的中和热可表示为:

H+(aq)+OH-(aq)=H2O

(1)△H=—57.3kJ/mol

已知:

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H=—Q1kJ/mol

1/2H2SO4(浓)+NaOH(aq)==1/2Na2SO4(aq)+H2O

(1)△H=—Q2kJ/mol

HNO3(aq)+KOH(aq)=KNO3(aq)+H2O

(1)△H=—Q3kJ/mol

上述反应均为溶液中的反应,则Q1、Q2、Q3的绝对值大小的关系为

A.Q1=Q2=Q3B.Q2>Q1>Q3C.Q2>Q3>Q1D.Q2=Q3>Q1

13.已知有热化学方程式:

SO2(g)+1/2O2(g)

SO3(g)△H=-98.32kJ/mol。

现有4molSO2参加反应,当放出314.3kJ热量时,SO2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40%B.50%C.80%D.90%

14.在一密闭烧瓶中注入NO2,在25℃时建立下列平衡:

2NO2

N2O4(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把烧瓶置于100℃的沸水中,下列情况:

①颜色,②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③质量,④压强,⑤密度。

其中不变的是:

A、③⑤B、③④C、②④D、①③

15.对于可逆反应2AB3(g)

A2(g)+3B2(g)△H>0,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17.已知25℃、101kPa条件下:

4Al(s)+3O2(g)=2Al2O3(s)△H=-2834.9kJ/mol

4Al(s)+2O3(g)=2Al2O3(s)△H=-3119.91kJ/mol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18.下列方法中可以说明2HI(g)

H2(g)+I2(g)已达到平衡的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H2的同时生成2nmolHI;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一个H–I键断裂;③百分组成ω(HI)=ω(I2);④反应速率υ(H2)=υ(I2)=1/2υ(HI)时;⑤c(HI):

c(H2):

c(I2)=2:

1:

1时;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①⑦⑨B、①④⑦⑧⑩C、②③④⑤⑨D、①②④⑦⑨

19.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2>△H1的是

A.2H2(g)+O2(g)=2H2O(g)△H1

2H2(g)+O2(g)=2H2O(l)△H2

B.S(g)+O2(g)=SO2(g)△H1

S(s)+O2(g)=SO2(g)△H2

C.CO(g)+1/2O2(g)=CO2(g)△H1

2CO(g)+O2(g)=2CO2(g)△H2

D.H2(g)+Cl2(g)=2HCl(g)△H1

2H2(g)+2Cl2(g)=4HCl(g)△H2

20.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X(g)

bY(g)+cZ(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容积的一半,当达到新平衡时,物质Y和Z的浓度均是原来的1.8倍。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数:

a>b+c 

B.压缩容器的容积时,v正增大,v逆减小

C.达到新平衡时,物质X的转化率减小        

D.达到新平衡时,混合物中Z的质量分数增大

二、填空题(60分)

21.(10分)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⑴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

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克NO2需要吸收16.95kJ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在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的反应中,每有5NA个电子转移时,放出650kJ的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s)+3CO(g)=2Fe(s)+3CO2(g)△H=―24.8kJ/mol

3Fe2O3(s)+CO(g)=2Fe3O4(s)+CO2(g)△H=―47.2kJ/mol

Fe3O4(s)+CO(g)=3FeO(s)+CO2(g)△H=+640.5kJ/mol

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

22.(10分)

(1)中学化学实验中的中和热的测定所需的玻璃仪器除了大、小烧杯外还有

在大、小烧杯间填满碎泡沫(或纸条)的作用是

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该实验改在中进行效果会更好。

(2)已知KI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被空气氧化生成碘单质。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现有1mol/LKI溶液、0.1mol/L硫酸溶液和淀粉溶液,某同学欲探究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请帮他设计实验:

23.(12分)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内放入2molN2O4和8molNO2,发生如下反应:

2NO2(g)

N2O4(g),反应中NO2、N2O4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按下列要求作答:

(1)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2)若t1=10s,t2=20s,计算从t1至t2时以N2O4表示的反应速率:

       mol·L-1·s-1  

(3)图中t1、t2、t3哪一个时刻表示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答:

 

       

(4)t1时,正反应速率  (填“>”、“<”或“=”)逆反应速率

(5)维持容器的温度不变,若缩小容器的体积,则平衡向        移动(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

(6)维持容器的体积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平衡时体系的颜色  (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24.(12分)设反应①Fe(s)+CO2(g)

FeO(s)+CO(g)△H=Q1的平衡常数为K1,反应②Fe(s)+H2O(g)

FeO(s)+H2(g)△H=Q2的平衡常数为K2,在不同温度下,K1、K2的值如下:

T/K

K1

K2

973

1.47

2.38

1173

2.15

1.67

(1)从上表可推断,反应①是________(填“放”或“吸”)热反应;

(2)现有反应③H2(g)+CO2(g)

CO(g)+H2O(g)△H=Q3

①根据反应①与②推导出K1、K2、K3的关系式K3=_____________;可推断反应③是________(填“放”或“吸”)热反应。

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右移,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

A.缩小容器体积B.降低温度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D.设法减少CO的量E.升高温度

②根据反应①与②推导出Q1、Q2、Q3的关系式Q3=_____________;

(3)现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CO2,再慢慢通入H2,使发生上述反应③,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改变H2的起始量,容器中CO的体积分数也随之改变,请在右图中画出CO的体积分数随n(H2)变化的示意图。

25.(8分)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

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molPCl5,反应达到平衡时PCl5还剩0.60mol,其分解率α1等于_________;若反应温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为α2,α2_______α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3=_________,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4______△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6.(8分)一定温度下,将3molA气体和1molB气体通过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A(g)+B(g)

xC(g)。

请填写下列空白:

(1)若容器体积固定为2L,反应1min时测得剩余1.8molA,C的浓度为0.4mol/L。

①1min内,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x=________;

②若反应经2min达到平衡,平衡时C的浓度_________0.8mol/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③平衡混合物中,C的体积分数为22%,则A的转化率是_________;

④改变起始物质加入的量,欲使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原平衡相等,起始加入的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n(A)、n(B)、n(C)之间应满足的关系式_________。

(2)若维持容器压强不变

①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_________2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改变起始物质加入的量,欲使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是原平衡的2倍,则应加入_________molA气体和_________molB气体。

班级座号姓名

英德中学高二化学(理科)第一次月考答题卷(2008.10)

一、单选题(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题(60分)

21.(10分)

(1)

(2)

(3)

(4)

(5)

22.(10分)

(1)

(2)

23.(12分)

(1)

(2)mol·L-1·s-1

(3)(4)(5)(6)

24.(12分)

(1)

(2)①

②(3)

 

25.(8分)

(1)

(2)

(3)

(4)

26.(8分)

(1)①________;x=________;

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

(2)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20A、C、A、C、D、C、D、B、C、A、B、C、C、A、D、C、A、A、B、C

21.[李老师负责批改](10分,每空2分,有一处漏即扣1分,有错即为0分)

(1)CH3OH(l)+

O2(g)→CO2(g)+2H2O(l)ΔH=–725.76kJ·mol-1

(2)N2(g)+2O2(g)=2NO2(g)ΔH=+67.8kJ·mol-1

(3)C2H2(g)+

O2(g)→2CO2(g)+H2O(l)ΔH=–1300kJ·mol-1

(4)N2(g)+3H2(g)=2NH3(g)ΔH=-92kJ·mol-1

(5)CO(g)+FeO(s)=Fe(s)+CO2(g)△H=―218.0kJ/mol

22.[段老师负责批改](10分)

(1)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1分,少一个即为0分)保温、隔热,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1分,意思到就给对)保温杯(1分)

(2)4H++4I—+O2=2I2+2H2O(2分)取2支试管各加入1mL1mol/LKI溶液和等量少许淀粉溶液,将试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一段时间后,分别同时滴加0.1mol/L硫酸溶液各6mL,观察溶液出现蓝色的快慢。

若浸在热水中的试管中的溶液先变蓝,说明其他条件不变时,对于该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5分,每少一个划线关键点扣1分,直到0分!

用烧杯不好!

体积最好有具体数值并数值经过核算!

23.[刘老师负责批改](每空2分,12分)

(1)

(2)0.1(3)t3(4)>(5)正反应应方向(6)变深

24.[张老师负责批改](12分)

(1)吸热(2分)

(2)①K3=K1/K2(2分)吸热(2分)DE(2分)

②Q3=Q1-Q2(2分)

(3)(意思正确就给分,2分)

 

25.[梁老师负责批改](8分)

(1)P(s)+

Cl2(g)===PCl3(g);△H=-306kJ·mol-1。

(1分)

(2)PCl5(g)===PCl3(g)+Cl2(g);△H=+93kJ·mol-1(1分)25%(1分);大于(1分)。

(3)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产率,防止产物分解。

(2分)

(4)-399kJ·mol-1;(1分)等于。

(1分)

26.[朱老师负责批改](每空1分,8分)

(1)0.2mol/(L·min)2小于6%n(A)+3n(C)/2=3n(B)+n(C)/2=1

(2)大于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