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之错——家园沟通案例.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0203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谁之错——家园沟通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谁之错——家园沟通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谁之错——家园沟通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谁之错——家园沟通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谁之错——家园沟通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谁之错——家园沟通案例.docx

《谁之错——家园沟通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谁之错——家园沟通案例.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谁之错——家园沟通案例.docx

谁之错——家园沟通案例

常瑞芳教授在讲座中提到过一个核心观点:

沟通能力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

幼儿教师面对的不仅是千差万别的孩子,而且还是千差万别的幼儿家长。

由于教师与家长各自所处角度不同,在教育幼儿的问题上存在很多不一致。

自然会导致因沟通不够或在沟通中缺少技巧而引起的各种误会。

一、案例:

升入大班,我班转来一个叫于子涵的小男孩,他聪明活泼,但在班上特别爱惹事,今天打打这个,明天推推那个,要不就是扯别人的衣服,揪别人的头发,每次制止他,他总是说:

“席亚楠先踩了我的鞋子;杨成志抢走我的椅子;宋亚晨先打得我;武天威先撕了我的书……”那种不知从何而来的理直气壮让人感到这一切都是别人的错。

针对这种情况,我和他家长进行了一次沟通。

老师:

子涵在幼儿园总是愿攻击别的小朋友,你知道吗?

家长:

是吗?

我们子涵怎么还说在幼儿园总有别的小朋友欺负他呢?

老师:

可是据我们观察,每次都是子涵先动手的。

家长:

可几天前他的衣服还被一个小朋友抓破了,老师你说怎么办?

老师:

你要先认识一下自己孩子的错误,不能只想到别人的错。

家长:

这么说,我们孩子就一点好处也没有了,孩子每次回家说班上有什么东西被损坏,老师就说是他弄的,孩子很伤心。

(声音提高)

老师:

他肯定不会承认是自己做错事的。

(语气加重)家长:

我们家孩子不会撒谎的。

老师:

你是只相信孩子而不相信老师的话吗?

(沟通中断,局面僵持)

二、原因分析:

这是一个我与大班家长沟通的案例,案例中,我根据孩子有攻击性这一情况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双方进行了一连串对话,可结果却是不欢而散,沟通失败。

反思整个沟通过程,我意识到造成这次沟通的失败,家长和我都有责任。

1、家长护短心重

通过平时的几次接触和子涵以前幼儿园老师的反应,我了解到,子涵的妈妈非常护短,脾气也比较急,他从来认识不到自己孩子的错误,因此当子涵在班上与别的小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子涵的妈妈

首先会想到的是都是别人的错,不是我们孩子的错,是老师欲加之罪。

2、教师缺乏尊重

我在与家长沟通时,缺乏对家长的尊重,或打断、否定对方的话语,或一股脑阐述自己的观点,没有耐心听取家长的阐述,对家长表现不够尊重,使家长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最终导致沟通的失败。

3、双方缺乏沟通

我在与家长交流时正如视频中讲到的“没能控制好情绪,对待家长语气比较生硬,带着怨气,尽管本意是希望家长对孩子的缺点引起重视,但结果适得其反。

”而且我也没有注意营造一个轻松的谈话氛围和调节气氛的作用,反而被家长的情绪影响,在言语中传递了质疑、反问等意思,导致难以控制的局面。

由此看出,双方都缺乏有效的沟通语言,导致沟通走向失败。

三、沟通设想:

1、构建互信的沟通基础

信任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肯定,它是人与人沟通的前提和基础。

无论家长还是老师,在沟通前都要抱着一颗信任对方的心,对家长来说,当面临孩子回家告状时,一定要冷静下来,可以找知情的同伴了解情况,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与孩子交流,决不能逞一时之气,

弄得彼此都难堪。

而对于老师来说,要理解家长的爱子之心,同时抱着信任的态度与家长沟通,要避免“告状”式的沟通,以免对方产生抵触情绪而使沟通无法进行。

2、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

视频中讲到:

“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这在沟通中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定位,这会让家长感到自己被尊重。

”因此,尊重家长是有效沟通的首要条件。

作为老师,应努力营造宽松的气氛,以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流,要善于倾听,可以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如:

案例中家长提到的“衣服被小朋友抓破了”“老师说他弄坏班级东西”,这时老师就要仔细倾听家长的阐述,帮她分析,用简短的话回应对方,使家长感到老师是真诚的,从而乐意与老师充分的交流沟通,以达到预期目的。

教师切忌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而不顾及家长的反应。

3、掌握科学的沟通技巧

“话有三说,巧说为妙”。

沟通需要教师巧妙的使用语言,此时语言的魅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在说到幼儿某些方面的不足时,要先肯定其优点,然后再说其不足。

如“你家的孩子可棒了,乐于助人,也很聪明,要是能安静的听老师讲话那就更好啦!

”,切忌在家长面前劈头盖脸就如数罗列孩子的不足,案例中的子涵其实是很聪明的,而且画画也非常棒,如果我在一开始这样对家长说“子涵

可聪明了,画也画得好,要是能和小朋友好好玩就更好了!

”可能后面的谈话会顺利很多。

而我一上来就数落孩子的不是,肯定会引起家长的不满,使后面的谈话在不愉快中进行。

作为一名一线的幼儿教师,我认为教师与家长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像鱼儿和水的关系一样,融洽、和谐、自然,而要实现这种良好关系的唯一前提就是付出真心。

正如常教授讲座中强调的,沟通从“心”开始,教师要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诚心、责任心……相信用“心”沟通才是建构和谐家园关系的唯一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