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基撰写体会最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2049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基撰写体会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国基撰写体会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国基撰写体会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国基撰写体会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国基撰写体会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国基撰写体会最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国基撰写体会最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国基撰写体会最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国基撰写体会最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国基撰写体会最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国基撰写体会最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国基撰写体会最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国基撰写体会最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国基撰写体会最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国基撰写体会最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国基撰写体会最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国基撰写体会最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国基撰写体会最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国基撰写体会最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国基撰写体会最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基撰写体会最新.docx

《国基撰写体会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基撰写体会最新.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基撰写体会最新.docx

国基撰写体会最新

  国基就是讲一个故事,告诉评审人我们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怎么做和凭什么做。

因此,讲故事的目标是“让内行感觉深刻,让外行听明白”。

  选题—做什么?

  首先要凝练一个科学问题,好的选题等于成功的一半。

张齐生院士曾经说过“一个好的题目是可以倾其我们毕生精力乃至几代人为之而奋斗的目标”。

他认为好的选题应该满足以下几点:

(1)想政府所想:

政府中长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2)急企业所急:

企业急需解决制约发展的共性技术;(3)做百姓所需:

关系群众疾苦,惠及民生的事业。

上述三个方面要求我们的选题要有意义,能够产生价值。

除考虑上述三方面因素,我认为我们的研究主要是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更加偏重于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性。

最简单的选题方法可以从高水平期刊“总结和展望”章节获取,也可以从大牛写的综述文章中提炼,该部分是建立在前期大量文献的阅读和对研究前沿充分掌握基础之上。

  立项依据—为什们要做?

  体现出问题的重要性和研究的创新性。

其中对前人文献进行引用时需注意以下两点:

(1)不能单纯为引用而引用,要多引用与当前申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且近三年发表在高水平期刊上的英文文献,同时也要包含适量的中文文献(20%);

(2)对前人的相关工作需要做更高层次的归纳和总结,将不同文献所涉及的方法归结到主流的方法体系中,同时给予方法客观。

这样评审专家才会感到课题申请人真正理解了文献综述,课题的立项充分把握了当今研究前沿。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怎么做?

  “研究内容”不易过多,否则会给评审专家不切实际的感觉,建议至多不要超过4个;

  “拟解决关键问题”源于研究内容,但又高于研究内容,绝不仅仅是研究内容的子集。

举例?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数目2个为宜;

  研究方法:

一方面要尽可能写的充实,凸显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不能写的过于详细,否则评审专家会认为我们已经实现,是重复研究,上述两方面貌似矛盾,实则不然。

我的理解是撰写“研究方法”一定要掌握好“粒度”,既要避免陷入细节的漩涡,也要避免不切实际的夸夸奇谈。

这种能力来自于对领域专业知识的积累,从而达到对所提方法预见性的可行性评估。

如果我们达不这种能力,需要事先对所提方法编程初步验证,这个过程可以辅助我们明确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便于我们写出可行性很强的充实方法。

该部分最好配合方法流程图,便于评审专家阅读和对方法宏观的把握。

流程图使用生成矢量格式的作图软件(MicrosoftOfficeVisio、AutoCAD、LATEX等)作图,从而保证图像的分辨率和美观性。

  研究基础与研究平台—凭什么做?

  列出与项目紧密相关的近三年已发表的文章、(参与)项目、发明专利等。

已发表文章的格式一定要与立项依据部分的引文格式相同,做到通篇统一。

在立项依据中多引用课题申请人已发表的且与申请课题有密切联系的文章,提高立项依据。

研究平台部分不仅要写课题申请人所在学院拥有的资源,学校和合作单位拥有的与申请课题执行所需的软硬件资源都可以写上,提高后期课题执行的可行性。

  细节提示

  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因此我们一定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当代典型代表:

乔布斯)把项目建议书写精写细。

注意以下几点:

  

(1)对课题的反复修改3-4次是绝对必要的,一定要打印出来一字一句地修改,引文格式、专业术语缩写、错别字等(对着电脑难以发现错误),每次修改之间最好隔一段较长的时间,以避免思维上的惯性。

请专业人士在方法流程设计上把关,请非专业人士在中文表达和遣词造句上把关,每字约15元RMB的诱惑完全有理由让我们用心把这件事做好;

  

(2)项目申请书重点部分用黑体标记,方便审稿人阅读;

  (3)仪器设备费和实验室改装费,尽量少填最好不填,虽然基金委没有明确反对利用基金购置仪器设备,但是如果有超过万元的仪器设备费会给人研究条件硬件不过硬的印象。

注意和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的联合,在硬软件资源掌握上提高项目执行的可行性,拉合作单位不要忘记盖对方单位公章;

  (4)预算一定要合理,一定在每一项预算的备注中充分说明每一条理由,让专家感觉有理有据。

预算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会让基金委感觉无力支持,太少后期开展研究工作会比较被动,建议详细阅读基金委员的预算说明文档;

  (5)课题创新点不要超过2个。

预期成果要少用模糊表达,如发表SCIx~y篇,让评审人看到申请人执行项目的信心和决心;

  (6)多看小木虫的基金申请、文章投稿等相关板块,多上科学网看别人撰写项目申请书的方法和心得。

  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平时的努力程度(多读文献,多处理数据,多写程序)和对细节的重视程度决定的,他们往往能够占据到80%比重,当然有时也要靠一点点运气,个人认为其充其量占据20%的比重,最后祝愿大家都把故事讲好,祝愿各位虫子2014年都能喜中国基。

chendongbj写于2013年10月1210点整

  培训方案撰写

  首先,培训方案的设计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培训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

培训需求分析、组成要素分析、培训方案的评估及完善过程三个部分。

  其中组成要素分析主要包括:

培训目标、培训内容的选择、(知识培训、技能培训、素质培训)谁负责培训、确定受训者、日期的选择、培训方法、场所及设备

  员工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指导者、受训者、培训日期和时间、培训场所与设备以及培训方法的有机结合。

  其次,如何设计培训方案?

  培训需求分析需要从企业、工作、个人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进行企业分析,确定企业范围内的培训需求,以保证培训计划符合企业的整体目标和战略要求。

其次,要进行工作分析,分析员工取得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再次,要进行个人分析,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预期未来对员工技能的要求进行比照,看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

当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时,就要进行培训。

  第二步:

培训方案组成要素分析

  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指导者、培训对象、培训日期与时间、培训场所与设备以及培训方法的有机结合。

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要对培训方案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具体分析。

  

(一)培训目标的确定

  确定培训目标会给培训计划提供明确的方向。

有了培训目标,才能确定培训对象、内容、时间、教师、方法等具体内容,并在培训之后对照此目标进行效果评估。

确定了总体培训目标,再把培训目标进行细化,就成了各层次的具体目标。

目标越具体越具有可操作性,越有利于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培训内容的选择

  一般来说,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

  知识培训是企业培训中的第一个层次。

员工听一次讲座或者看一本书,就可能获得相应的知识。

知识培训有利于理解概念,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技能培训是企业培训中的第二个层次。

招进新员工、采用新设备、引进新技术等都要求进行技能培训,因为抽象的知识培训不可能立即适应具体的操作。

素质培训是企业培训中的最高层次。

素质高的员工即使在短期内缺乏知识和技能,也会为实现目标有效、主动地进行学习。

  究竟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是由不同受训者的具体情况决定的。

一般来说,管理者偏向于知识培训和素质培训,一般职员偏向于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

  (三)培训指导者的确定

  培训资源可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

内部资源包括企业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外部资源是指专业培训人员、公开研讨会或学术讲座等。

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内容来确定。

  (四)培训对象的确定

  根据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可以确定培训对象。

岗前培训是向新员工介绍企业规章、企业文化、岗位职责等内容,使其迅速适应环境。

对于即将转换工作岗位的员工或者不能适应当前岗位的员工,可以进行在岗培训或脱产培训。

  (五)培训日期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有下列四种情况之一时就需要进行培训:

新员工加盟企业,员工即将晋升或岗位轮换,环境的改变要求不断地培训老员工,满足发展的需要。

  (六)培训方法的选择

  企业培训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

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将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运用。

  (七)培训场所和设备的选择

  培训场所有教室、会议室、工作现场等。

若以技能培训为内容,最适宜的场所为工作现场,因为培训内容的具体性,许多工作设备是无法弄进教室或会议室的。

培训设备包括教材、模型、幻灯机等。

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最终决定培训场所和设备。

  总之,员工培训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指导者、培训对象、培训日期、培训方法和培训场所及设备的有机结合。

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一个以培训目标为指南的系统的培训方案。

  第三步:

培训方案的评估和完善

  从培训需求分析开始到最终制定出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并不意味着培训方案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还需要不断测评、修改。

只有不断测评、修改,才能使培训方案逐渐完善。

  培训方案的测评要从三个角度来考察:

  一是从培训方案本身的角度来考察,看方案的各个组成要素是否合理,各要素前后是否协调一致;看培训对象是否对此培训感兴趣,培训对象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看以此方案进行培训,传授的是否能被培训对象吸收。

  二是从培训对象的角度来考察,看培训对象培训前后行为的改变是否与所期望的一致,如果不一致,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三是从培训实际效果的角度来考察,即分析培训的成本收益比。

培训的成本包括培训需求分析费用、培训方案的设计费用、培训方案实施费用等。

若成本高于收益,则说明此方案不可行,应找出原因,设计更优的方案。

  科技写作要素

  作者:

佚名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点击数:

44更新时间:

2009-9-15

  优秀科技论文的五要素之一:

创新性

  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处于转折、发现和革命的时期,像本世纪之初量子论诞生那种充满重大发现的年代;像四十年代未至五十年代初发明晶体管的年代,像五十年代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从而开创分于生物学的激动人心的时期,创新是一种科学发现,它必将开创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对人类的认识在哲学的高度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些科学革命时期的创新,学术界很容易理解和体会它的含义,这不属于本文论述的重点;本文所关心的是处于科学技术平稳的发展时期,由一般科技人员撰写的论文,它的创新性究竟是指什么,请先看一下《Nature》与《Science》的说明。

  《Nature》认为创新是科研成果新颖,引人注意(出入意料或令人吃惊),而且该项研究看来在该领域之外具有广泛的意义,无论是报道一项突出的发现,还是某一重要问题的实质性进展的第一手报告,均应使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

《Science》则认为,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有广泛的科学兴趣。

具体而言,就是说在已沉寂的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思想,在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者是将原先彼此分离的研究领域融合在一起。

  读者不难看出,上述要求并不是容易达到的,即使是在这两种刊物上己发表的论文,也并不是都能达到这个要求,如果有10%的论文能达到这个要求也就相当不错了,显然这种要求是办刊人员的奋斗目标和期刊的最高标准,为了比较,再来看一看《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和《自然科学进展》这三种全国性综合期刊对创新性的要求,它们的要求是共同的。

即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

高水平和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

读者可能己注意到这里对创新性的要求与《Nature》、《Science》的要求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特别强调论文的内容应能引起科技界广泛的兴趣,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国际科学期刊,《Nature》与《Science》强调这一点是应当的,也是可以实现的,他们可以从众多的来稿中筛选出符合这一要求的论文;而国内期刊需要根据本国科研的实际需要和整个背景情况来慎重地对待这个要求,其实,随着国家科学基金个人申请项目的逐年增多,申清人就可以既根据个人的专长,又根据当前国内外自己所熟悉的科学前沿进展确立科研选题,那么假以时日,这个要求也就不难达到了。

  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像《Nature》与《Science》这样著名的国际科学周刊,在全世界也只此两家,我们没有可能。

也没有必要完全照搬那些不符合国情的东西,毕竟,意义重大的论文或研究成果一定会引起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关注。

  笔者认为,一篇沦文或一项研究课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结果一定要深刻,要能反应研究者独到的见解。

这样的论文列入高水平论文想必不会有疑问了。

  优秀科技论文的五要素之二:

可读性

  一篇科学论文的可读性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引起作者的高度重视。

可读性是由如下因素决定的:

  1、研究工作是否取得了实质件进展,所得结论是否可靠,结果是否深刻和有启发性,如果是阶段性成果,它对后续的研究有什么指导意

  义,是否是重要发现的前奏。

如果研究工作没有获得阶段性或最终的结果,就不应动手写论文,靠一个平淡的研究工作无论如何是写不出一篇好文章来的,因而也不可能是一篇具有可读性的文章。

  2、作者要对论文进行完整的构思,体现严密的逻辑思维,一项研究课题经过长期努力工作而得到结果时,就应当像艺术家构思一幅作品那样,一丝不苟。

精雕细刻,对论文的论述方式,内容的取材,学术思想的解释,研究背景的介绍等等需要反复推敲,仔细斟的,以期作到论文的结论严谨,内容充实。

论述完整。

逻辑性强。

如果作不到这一点,那么论文就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了。

  3、在论述方式上,要作到深入浅出,表达清楚、简练。

专业术语准确,前后一致,语言要规范、生动。

  4、文字与插图恰当的配合。

国内相当多的论文在利用图、表来生动地阐述学术内容方向还显不足,随着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方法的普及,论文中采用彩图、立体图的趋势将会增加,这可以避免过多的文字说明,而且效果也比较好。

  5、论文的体例格式。

虽然每一期刊都制定了能反映他们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的体例要求,但大体上,学术期刊有一个共同的体例要求,读者对此并不陌生,不过真正认真照着去作的却不多,作者可能很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术期刊为什么要提出体例要求?

须知这不是可以随意对待的事。

体例不仅保证了论文形式上的规范,也保证了内容上的可读性,恰恰就是这一点被许多作者所忽视了,其中,论文的标题。

摘要和关键词这三者基本上决定了论文能否被期刊所采纳和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

进入《科学文献索引》的优秀期刊《ChinesephysicsLetters》(中国物理快报)一再申明:

本刊特别注重文章的标题。

摘要的编写。

目的在于提高文章的引用率。

标题应该清晰地描述文章的内容,又能反映与其他文献的区别。

关于摘要,首先要求是对文章时主题及其所属的领域和研究对象给予简短的叙述,更重要、更严格的要求是对文章的理论或实验结果、结论以及其他一些有意义的观点给出情晰,明确、较具体的简要的叙述。

可见这三者对一篇论文是能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的。

国内有些论文的一个通病是喜欢包罗万象的,大而空的标题,接着又是言过其实,空洞无物的掖要。

例如说一次观测就得出一个变化规律;一个算法就解决了一个NP问题,等等,罗列的关键词不能反映论文的中心议题,也不便于检索,这样就使得读者没有兴趣再读下去了,出现这样的结果,何谈沦文的可读性?

  请看一下《Nature》在投稿指南第二条上对可读性是如何解释的:

来稿应写得清楚、简练,以便让其他领域的读者和母语为非英语的读者能能够读懂。

基本的但又属于专业的术语应作简明解释,但不要说教式的。

在投稿之前请从事其他学科研究的同事对最终文稿在清楚易懂方面提供意见往往很有用。

《Nature》杂志的编辑常常建议修改并重写论文的摘要和正文的第一段(即引言),?

,并保证文章和图片对非该领域的读者明确。

能读懂。

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论文的可读性是何等重要,《Nature》杂志一再申明,论文是否利用最终决定权属于编辑部,凡不符合他们要求的稿件,毋需深人阅读即行退稿,道理很简单,在大量来稿的情形下,编辑不可能花太大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处理一篇可读性很差的稿件。

  谈到可读性,使笔者回想起在数学界流传很广的一件恢事。

在本世纪之初,Hilbert由于提出23个数学论题而名声大振,有人间他何谓一3个好的数学选题,Hilbert毫不犹豫地回答:

清晨与你漫步时,能向你遇到的第一位行人用10分钟时问解释消楚的数学选题。

可见简明,清楚、易懂是一篇论文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当然,《Nature》与《Science》不是专业杂志,他们特别重视论文可读性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专业期刊是否就不必这样认真对待可读性问题呢,事实上,可读性是指读者在读过你的文章之后,能够明了你要说的什么问题,是怎样着手解决的,并不需要读者非得全面理解你的论文

  的全部内容,因此,专业期刊同样要求论文具有可读性,如果一篇论文由于可读性差而失去很多读者,对于期刊本身而言,负面影响将是严重的。

  优秀科技论文的五要素之三:

  信息量是源于通信领域而逐渐普及成为大众与媒体频繁使用的一个词,将它与一篇科技论文联系起来,是指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论文本身能向读者提供多少有关该论题的信息。

笔者在《ChinesephysicsLetters》的投稿规范上看到,它是指“要尽可能多地给出有关研究的信息,尽可能少地运用investigate(调查),study(研究),disuss(讨论)等词,并举例作了进一步解释,如“Thecrosssectionis(6.25±0.02)就比“Thecrosssectionismeasured”包含更多的信息量。

通俗地讲,读之前或许不知道,或者模糊不消或不确切的知识在读过该文之后不仅获得新知识,还消除了模糊不清或不确切之处,就说明这篇文章包含较多的信息量。

简言之,当你读完一篇文章后获得的新知识越多,说明它的信息量就越大。

显然,“多点测量”的信息量要比“6点测量”少得多,前者给出的是模糊的、不确切的信息,而后者则是清楚的。

确切的信息。

  现在,国内外一些著名期刊对论文的篇幅作了严格限制,这样作的意义何许呢,显然新的学术思想,新的实验,新的发现等等创新结果是决定论文信息量的关键,但是不可否认,篇幅的严格限制会促使作者想方设法删除那些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的或次要的内容,作者面对篇幅的限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构思论文的框架,选择最重要的素材,采纳最恰当的表述方式并对文字的叙述仔细推敲,这样作的结果,一般来说论文的内容充实了,信息量上增加了,主题鲜明了,论文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

著名的国际学术期刊《PhysicalReviewLetter》的编辑首先对来稿从标题、图表、数学公式直到参考文献逐一计算所占的行数,总行数绝对个能超过46O行,否则即退回作者重新修改,精练内容到符合要求为止。

  篇幅虽少但内容不充实,论文包含的信息量太少则很难被编辑、审稿人认为是篇好文章,退稿是预料之中的事。

  从上可知,限制论文篇幅隐含着对信息量的要求,只要作者认真对待,反复修攻,精练自己的叙述方式,就能够改善论文的质量,尤其是增加信息量。

  在这方面值大家借鉴的是,Watson与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发表在《Nature》上,只有约500字和一幅DNA的双螺旋图,就是Penzias和Wilsoh发现字宙大爆炸的3K背景辐射的技术观测论文也只有一页篇幅,而这两篇论文则使作者分别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医学奖与物理学奖。

  优秀科技论文的五要素之四:

参考文献

  将参考文献列为一篇论文质量的标准之一,可能会使读者和作再感到惊奇,甚至产生异议,这并不奇怪。

因为笔者认为,参考文献在一篇论文中的地位,以往是被大大忽视了。

现在有了《科学文献索引》,就不难理解参考文献在论文中的重要作用了,由美国宾州的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ISI)倡导的按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评价研究成果的思想就产生了SCI,它除了收录论文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之外,还特意将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全部收录下来,这样就能把一篇论文同其他论文之间有学术意义的联系勾画出来,从而沟通了不同作者群体之间的学术联系,并进一步统计出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Factor),即某一期刊在连续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为A,第三年它被引用的次数为B,影响因子IF=B/A,意指该刊两年内所发表的论文在第三年彼引用的平均次数。

它反映了该期刊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在不同刊物上发表文章其难易程度相差可能很大。

可见参考文献对计算影响因子和评价论文水平所引起的巨大作用。

  当然,有一些非常优秀的论文并不一定刊登在影响因子很高的期刊上,例如Lorenz的“确定性非周期流”;Feigenbaum的“非线性变换的普适测度特性”以及Shannon的“通讯的数学理论”,等等,用IF作为唯一衡量标准显然是不公允的,偏颇的。

  对于作者来说,一项研究工作从选题开始就离不开阅读文献资料,在撰写论文时,一定要将你产生新的学术思想之前最重要的文献列举出来,说明当时的研究所达到的水平;在研究工作开展中,受哪些文献资料的启发,从哪些论文中获得了教益,促进了研究进度,属于这类的文献均应列出,写论文时应对论文涉及的学科内容进行检索,看看是否遗漏了重要的相关文献,有一个感人至深的事例,就是孟德尔(MendelJ.Gr)的豌豆杂交实验,他把从两年实验中总结出的杂交组合法则发表在“自然研究协会”的杂志上,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他去世16年以后,三位有名的生物学家彼此独立地再次发现了他得出的组合法则,他们是荷兰人deVries、奥地利人Tschermak-Seysengg和德国人Correns,他们同在1900年递交了自己的论文,为慎重起见,又不约而同地各自查找了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全部资料和论文,恰巧同时发现孟德尔早于他们30多年就发现了杂交遗传的规律,为了表示对前人的敬仰和尊敬,他们各自在论文中将该规律称作孟德尔定律,如果他们三人轻视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那么其后果将会多么今后世人遗憾啊!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总之,一篇论文所代表的研究只能起到承前启后孔作用,除了自己独立而创新的那一部分内容外,在论文中不必也不可能对涉及到的相关问题逐个详细论述,这时给出有关的参考文献,以说明结论、观点、数据的来源,读者如想深入了解这个问题就可查阅文献,这样一来,文献就成了自己论文的补充和完善,编辑和审稿人将根据论文中开列的文献消单初步判断该论文的水平以及作者对有关学科的背景知识水平,自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判断作者的科学道德,如果不是受文献检索条件的限制,你未能在论文中列出与你的研究密切相关的主要文献,读者、编辑和审稿人可能会看作是一种不良学风,这对你的事业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损害。

  参考文献的选择是一项极为严肃的事,它关系到论文的可信度和作者的声誉,论文的作者对所开列的主要文献均应认真阅读过,并向读者保证论文中某处引用的参考文献的确与该处的内容有关,文献发表的刊物、年代、卷号、标题、页码同样应核实无误,期刊的编辑人员花在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多的,但许多作者对此却了解甚少,采取了轻慢的态度。

  国内学术论文在引用参考文献上存在以下问题

  1、为了省事,转引二手文献,既不核对,自己也没有看过或浏览过,引用是否恰当、准确,一般则很少考虑。

  2、只引自己的论文,这既是自负又是无知的表现,读者、编辑和审稿人认为只引作者自己的论文,说明作者的研究课题没有引起同行的关注,不属于热点课题,也不属于前沿课题,同时还认为作者对当前该领域各相关学科的进展不了解,起码很长时间没有查阅文献资料或阅读学术期刊了。

对于这类论文国内编辑部一般采取十分宽容的作法,就是退请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