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资料集【DOC】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0215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资料集【DOC】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资料集【DOC】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资料集【DOC】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资料集【DOC】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资料集【DOC】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资料集【DOC】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资料集【DOC】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资料集【DOC】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资料集【DOC】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资料集【DOC】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资料集【DOC】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资料集【DOC】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资料集【DOC】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资料集【DOC】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资料集【DOC】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资料集【DOC】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资料集【DOC】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资料集【DOC】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资料集【DOC】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资料集【DOC】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资料集【DOC】文档格式.docx

《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资料集【DOC】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资料集【DOC】文档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羊楼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资料集【DOC】文档格式.docx

1956年初该野战医院完成为战争服务旳历史使命后撤銷。

岁月蒼桑,使尘封的英烈墓群和他們不為人知的英雄故事被后人淡忘。

为了教育后代不忘历史缅怀先烈珍惜今天,由市人武、公安、史志、民政共同開展了“百封信函、千人協查、萬里電波、為142英烈找家鄉尋親人”。

此事受到人民网、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解放軍報》、《中国国防报》等全国各主流媒体及社会广泛关注。

華中科技大學率先將该烈士墓群定为“大學生紅色寻訪基地”,并积极协肋寻亲。

目前在社会各界帮助下共找到23省86县市100位烈士的家乡和亲人。

还有42位仍需继续寻找。

如今在市委政府及市民政、公安、驻地部队和当地镇领导高度重视下,村里修通水泥路,墓群得到了整体修缮,栽了青松,修建了围墙、公厕、花坛、停车场和烈士纪念碑。

欢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的考祭者、采访者、祭祀者、旅游者前来缅怀。

资料

(2)

关于“羊楼洞142英烈墓群”的考察报告

余法海

赤壁市地处湘鄂赣边区,长期流传在离城西南30多公里的羊楼洞乡村郊野的某一处山坡上,有一片荒凉悲壮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英烈墓群,不知是红军?

是新四军?

还是解放军?

2005年秋,赤壁市政协在先进性荣辱观教育中,根据刘美珠、游漠俊等一些老政协常委的提议,由文史资科委员会抽调我采编一部有关这些英烈的事迹,以利教育后人不忘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让千秋万代不要忘记他们,缅怀他们。

我在缺乏史料和该村不通班车的情况,不顾肾移植重症在身,接受这个光荣任务后,几经周折,终于找到这片墓群。

经深入考察寻找,这片英烈墓群地处赵李桥镇羊楼洞村16组的老营盘茶山上。

通过向当地老人和一些抗美援朝的离退休老战士了解,才知从前这个古老的羊楼洞镇上有一所解放军野战医院,当时新生的红色政权曾组织腰鼓队欢迎、组织担架队车马队运送、组织输血队抢救过许多从前线各战场送来的我军伤残军人,因有的伤势过重而救治无效,牺牲后就地掩埋了。

这些烈士生前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英雄事迹,随着岁月沧桑,风过烟云,已逐渐被人们所淡忘,连他们的家人至今也不知晓他们的英灵长眠在此地。

正当我找到这个墓群,对这些不为人知的英烈情况有了眉目时,由于工作量大,缺乏人员和经费等种种原因而被市政协放弃。

2006年春,恰遇市公安局在羊楼洞村办扶贫工作点,在我局党委、市人武部、市史志办、市民政局、赵李桥镇政府及省市有关方面的支持下,给我为这些烈士的全面深入考察创造了有利条件,增添了我不畏艰辛,自费万余元为这些英烈找家乡寻亲人的信心。

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

羊楼洞野战医院的组建与撤销

1949年解放初,为保卫新生红色政权和保护羊楼洞明清古街名茶商贸重镇的安定,为歼灭和清剿盘踞在湘鄂赣边区的“国民党反共救国军第3师”及周边县城反动武装。

解放军南下的四野40军119师独立第四团解放蒲圻县后,奉命在羊楼洞留守驻防。

1951年5月,独立四团因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而调走后,省军区根据中央军委和中南军区的命令,指派省军区医务处处长张庆德等6人来羊楼洞接管原部队驻军的营房,并筹建了中南军区第7预备医院。

同年11月,为统一全军医院编号,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预备医院。

当时处在战争时期,保家卫国,一切为了前线,部队急需为救治前线转运到后方来的伤病员做准备,该院承担了历史性的光荣使命。

后于1952年7月1日,由省政府与省军区联合行文,又将该医院改称为湖北省羊楼洞休养院。

因此当地老百姓将该医院俗称为“野战医院”、“康复医院”,并建了深厚军民鱼水情,至今我市又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等诸多荣誉称号。

当时这所军医院属团级建制。

配有院长:

李才尚,政委:

丁正学,副院长:

丁自和,副政委:

阎作干共4名领导,下设两处两科三个医疗所和一个护士培训队(又称省军区护士学校)院部设在羊楼洞兴隆庙及该镇雷祖庆、雷敬国、饶韶皋三大茶坊。

医务处:

设有医政、医疗、统计、药司等职。

医务处主任张德庆。

政治处:

设有组织、保卫、青年、宣传、文化干事、技术书记,并附设俱乐部、广播室、图书室、电影放映队等。

政治处主任黄文德。

供应科:

配有粮袜、军械、军需、会计、出纳员等。

并附设面包房、花房等。

供应科长吴国清。

管理科:

配有警卫排、担架队、运输队、发电房、洗衣房、仓库、澡堂、通讯班、电器设备维修班、拥有苏式两吨半卡车两辆、马车三辆、柴油发电机组两台。

管理科长周正田。

第一医疗所:

所址设在该镇游木柏、游仇伍、贺绍甲、雷重初四大家的老茶坊及将军庙(后为粮管所)。

该所是由宜昌军分区调来的医务人员组成,下设有两个病区医护办公室。

主要收治因细菌弹引起肺结核扩散、呼吸系统病员。

一所所长:

张国礼。

第二医疗所:

所址设在该镇雷敬焰家的老茶坊(现观音街的师范学校内)。

该所是由襄阳军分区调来的医务人员组成,下设有两个病区医护办公室。

主要收治由三所移交过来的病员。

二所所长:

贺来成。

第三医疗所:

所址设在该镇雷启容、雷启冲、雷敬增、雷敬术、雷启昌、雷敬光等11户的老茶坊。

该所是由郧阳,恩施两个军分区调来的医务人员组成,下设有五个病区医护办公室和两个大型手术室。

主要收治由中南军区各部队和朝鲜战场送来的伤残军人进行胸外、脑外、骨外科手术,并设有牙科、眼科、放射科、理疗科、精神科等。

各所都配有药房、化验室、营养室、手术室和食堂。

三所所长:

黄家详。

护士学校:

校址设在该镇北山街东边饶韶皋家大院及他家两栋民房里。

该校任务是培训各部队送来的学员,边学习护士知识、边参加三所进行实习,共有男女护士200多名学员。

1956年3月,该院完成了救治战争伤员的历史使命而撤消,当时在院工作人员的去向:

一部份有技术特长的医务人员随行护送剩余伤员奉命转送到蕲春县,即如今黄岗第二人民医院。

大部分复员回家或就地转业支持蒲圻县建设,也有的由部队统一调动另行安排别处工作。

五年间,曾有90多位日籍红色医护人员与我军医护人员一道,共收冶了从前线各战场转送来的伤残军人3100多名。

经他们回忆其中有记载的只有6批共计1200多位伤病员。

该院数百名指战员和医务工作者与当地老百姓共同清剿土匪、搜查敌特、灭火救灾、支援前线、努力生产,救死扶伤等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二)

老战士记忆其中两批日本红色军医与六批伤员的来由

第一批伤病员:

是1951年7月由湖北省军区洪山医院(现陆军医院又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转来的80名在解放战争中负伤需继续疗养的伤病员,当时安排在该院一所的一二两个病区里。

随同这批伤病员一起来的,还有首批由日本共产党派来的8名红色军医。

第二批伤病员:

是1951年10月21日由锦州第16陆军医院转来的297名志愿军伤病员。

这批伤员是凌晨两点半到达赵李桥火车站,然后用马车、担架、汽车等分别送到羊楼洞。

随即又从广西和武汉洪山军医院调来了第二批日本共产党派遣的84名红色医护人员。

第三批伤病员:

是1952年4月从福州军区和广西军区运来羊楼洞的伤病员共计210名。

第四批伤病员:

是1952年10月中旬,“解放军第一列车医院”直接从朝鲜战场上运来的300多名伤病员,经南京绕道株州,然后北上赵李桥火车站,下车后由当地老百姓组织担架队、腰鼓队欢迎来羊楼洞的。

当地群众及时普查血型,积极为重伤员献血抢救。

第五批伤病员:

是1953年3月5日,因有180多名志愿军伤员运到武汉后不愿去设在襄阳的湖北第三康复医院,而直接运到赵李桥火车站转运来羊楼洞的。

第六批伤病员:

是1954年4月中旬,该院奉命派员直接去东北锦州第16陆军医院再接收135名伤病员,先南下到南京,绕道株州,再北上赵李桥火车站转运到羊楼洞的。

此外还于1951年12月,又从设在洪湖县新堤镇的省军区直属休养所转来了20多名伤病员,并从省荣军学校、咸宁疗养院转来了一些伤病员。

(三)

因救治无效牺牲的142位烈士概况

在1995年7月出版的地方县志《蒲圻志》大事记中,只有这样一段简要的记载:

“1951年6月21日,羊楼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预备医预,正式接受中国人民志愿军伤病员,至1953年7月共接受伤病员3100人,治愈2700余人”……。

可是,我将两个数字相减,还有400余人没有下落,在该志中没有交待。

在1992年12月,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名义出版的《羊楼洞的白衣战土》一书中,汇编了许多老战士的回忆录,但书中表明在该院治疗的1200多名伤病员中,有142位经救治无效,相继于1951年10月29日至1955年2月4日牺牲,陆陆续续将他们全部用棺材安葬在羊楼洞村得胜山下老营盘的茶山上一片荒坡地里,并附有142位英烈名单。

剩余200多名伤病员在撤离时,随院转移走了。

在2003年10月出版的《赤壁民政志》记载说:

因治疗无效而死亡的重伤员133名,均追认为烈士,安葬于羊楼洞古镇西南得胜山下。

并在228页至231页中,仅将133位英烈名单简要列表,缺了7位。

在1956年6月广州军区政治部印发给各省人民委员会的《革命军人牺牲病故烈士名册》

中,找到了牺牲在羊楼洞烈士墓群中的战士名单。

存入原中南地区管辖的各省档案馆,并存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备案。

经我多方考证,对这片红色墓群的情况综合整理归纳如下:

A.从这些烈士牺牲的时间来看:

1951年牺牲5人,1952年牺牲99人,1953年牺牲23人1954年牺牲7人,1955年3人。

牺牲率最高峰是1952年4月至1953年1月这段时间。

特别是1952年7月,这一个月内竟然牲牲了24个。

其中7月3日、5日、23日、24日这4天每日牺牲2人。

B.从这些烈土牺牲的原因来看:

有的是在战斗中跟敌人拼刺刀,肠液外露而感染;

有的是肢腿被炸断,骨头外露被感染;

有的是在朝鲜战场被美国飞机扔细菌弹,呼吸后感染严重肺结核及其它脏器损害;

有的是长期在部队艰苦环境下身患重病,由于当时的医疗技术条件有限而救治无效牺牲的。

C.从烈士墓排座的状况来看:

烈士墓全部座东朝西,共有12排142位墓,有137位立有碑文,而《赤壁民政志》中只有133位烈士简列表,遗漏了9位。

经我考证,这漏掉的9位烈士是:

2排2号墓、3排1号墓这两处墓被烈士亲人得知下落后,取走回原籍安葬了。

另有3位有墓而无碑的烈士是:

3排8号墓、4排11号墓、10排5号墓。

还有4位烈士根本无记载的是:

5排9号墓山东张云超、7排12号墓枣阳张仁金、10排13号墓河南刘宜斋、4排9号墓湖南张学年。

D.从碑文上的烈士原籍地址来看:

只刻有省籍的墓碑6座。

刻有县籍的墓碑51座。

刻有区乡镇籍的墓碑21座。

刻有、省、县、乡、村完整籍贯地址的58座。

碑文本身存在因方言、近音造成县、乡等地名错误的有20多处,造成烈士姓氏或名字错误的也有20多处。

有10多个县市改变了省辖区,有20多个县名现已改变了名称。

《赤壁民政志》中也存在名字、性别、籍贯、部队番号等方面的错误60多处。

E.从这些烈士碑文籍贯省辖来看:

有当时的热河省、辽西省、辽东省、龙江省、松江省、台湾省等30个省,按现在行政区划确认为24个省市118个县市。

其中北京3人、天津2人、重庆3人、黑龙江6人、辽宁7人、吉林6人、河北8人、内蒙5人、山西1人、陕西1人、山东3人、江西2人、广东11人、广西12人、湖南28人、湖北12、河南10人、四川6人、安徽2人、云南3人、江苏2人、浙江1人、贵州2人、台湾1人。

F.从这些烈士的政治面貌、性别、民族、职务来看:

其中有共产党员28人,共青团员9人。

有女兵3名。

既有普通炮兵、步兵、文艺兵、卫生员、宣传员、警卫员、通信员、炊事员、粮秣员、驾驶员、修械员、司号员;

也有班长、排长、连长、干事、参谋、营团级干部等。

他们中间有朝鲜族、苗族、壮族、蒙古族、满族、彝族、鲁定族。

G.从这些烈士入伍时间、牺牲时的年龄来看:

其中1944年至1949年入伍的有79个。

牺牲时他们年龄最大的52岁,最小的18岁。

牺牲时年龄在30岁以下的年轻战士56名(另有16个碑没牺牲年龄),占总数的39%,其中:

18岁的有2名、19岁的有4名、20岁的有3有、21岁的有11名、22岁的有6名、23岁的有12名、24岁的名9名、25岁的有9名、26岁的有9名、27岁的有13名、28岁的有9名、29岁的有5名、30岁的有7名。

H.从这些烈士来源所涉当时的部队比例来看:

他们都是来自各大战场的伤员:

有一野、三野六纵队、四野司令部、政治部、运输部;

志愿军、公安军(即:

现称为武警部队)、解放军独立一师、两广纵队、华南军区、中南军区、广西军区、福州军区、湖北省军区以及一些地方部队,共计涉及30个军、35个师、87个团。

其中:

公安军英烈占10%解放军英烈占30%志愿军英烈占60%。

J.从寻亲中考证一些没被原籍追认烈士的原因来看:

可以肯定当时野战医院在这些烈士牺牲时均向家属寄过通知和遗物。

主要是由于当时刚刚建国,许多地方交通条件处于原始落后状态,有的地方因邮路安全无保障或根本没建邮路。

其次是这些伤员长期脱离原部队,当野战医院撤销后与原部队失去联系。

再者有些烈士亲属收到部队或野战医院寄发的牺牲通知后,不知道还需持通知到原籍民政局去办登记换发烈士家属证书,时间久远造成丢失而至今无据可查。

(四)

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老战士们的殷切期望

由于史料不全,使我征编烈士英雄故事出书而搁置。

可是,面对这片外在僻野而又荒凉悲壮的烈士墓群,解放五十多年来,没人给墓地栽一棵松青树,没人给墓地建座纪念碑,没有亲人知晓前来祭奠,实在让人心寒。

因此,原市人大副主任贺勤修、原市人大代表、市农业局长雷绍蒲,原蒲圻镇长饶毓文、原政协常委,科教文卫委主任刘美珠、外贸委主任游莫俟、原市建委工会主席邱铨、原市政协委员,羊楼洞镇党委副书记向正启、原市一中校长雷振声等20多位羊楼洞籍离退休的老领导不断上书。

还有百余位海内外各界羊楼洞籍,或在羊搂洞工作过的许多专家学者等知名人士,有通过各种社团集会的,有著书立说的,也有在海内外网站报刊传文的。

他们认为:

虽然这142位烈士都不是赤壁市的本地人,但即然他们都是为祖国、为保卫世界和平而牺牲的,作为当地政府和人民,作为所有后来人,我们不仅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他们的墓,而且应该为他们能魂归故里找家乡寻亲而告慰他们的英灵。

特别是当年抗美援朝时期在的羊楼洞“野战医院”离退休的老战士:

邓凌源、白玉发、刘自强、鄢守仁、刘芳、张兰芳、黄兆华、白崇维、冯成仁、袁朝科、段正堂、郑槐林、王政勤、李世楷等,因他们的青春年华和一生闪光点就在羊楼洞,142英烈是他们永远值得怀念的。

他们也因此曾多次上书强烈要求为142位烈士建纪念碑。

市委常委、市人武部长孙金兰为此事也向咸宁市政协专门提交过提案。

在此期间,省军区副政委兼政冶部主任曾求腾少将闻讯后,亲自率一批部队师团级干部前来羊楼洞考察,并十分关心142烈士墓群的修缮与建设问题。

2006年,市人武部、市公安局、市史志办、市民政局及赵李桥镇为此共同开展了“百封信函、千人协查、万里电波、为烈士寻亲。

”这一活动受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与重视,但由于我国行政区划的变更,和部队番号的改变,使大量信函退回。

因此后来我决定自费长途跋涉进行“我为烈士寻亲万里行”,此行动引起了社会各界及新华社丶央视丶人民网丶《解放军报》丶《中国国防报》等全国各地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

市公安局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委会一道筹资20余万元,修了一条2000多米通往墓地的水泥路,并将墓地定为全市人民警察红色教育基地。

市民政局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拨款30000元修缮墓地,并将该墓群由委托当地乡镇代管,改制收编由市烈士陵园管理所直接管理,争取申报为省级管理。

考察人:

市公安局副局级侦查员:

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2006年10月18日

资料(3)

羊楼洞142烈士墓群

按碑文整理后分省排列名单

(含寻亲情况附注)

湖南省23县(市)28位烈士名单:

8排11号墓:

 

★喻德文同志●湖南省浏阳县二十六区练冲乡邓思村人1945年7月入伍湖北军区军政干校卫生科1947年入党1952年9月13号牺牲时24岁

注:

2006年7月28日,由湖南浏阳市民政局查证回函:

于1952年9月已由湖北省军区政冶部追认为烈士。

2007年8月8日,《长沙晚报》记者刘军报道,7日已在浏阳社港镇苏源村找到了喻德文烈士的侄儿喻庆喜。

10排2号墓:

★陈文的(德)同志湖南省浏阳县二区浆乡新召村人1947年8月入伍.二野11军31师91团战士1952年9月7日牺牲时31岁

于1952年已由11军31师91团政冶处追认为烈士。

1排12号墓:

陈传江同志湖南省浏阳县人1951年入伍412团战士1952年5月29日牺牲

1排5号墓:

★扬理法同志湖南省新化县人1949年入伍52军217师1952年4

月25曰牺牲20岁

2007年8月14日《法制周报》记者蒋伟,采访报道:

本报一任新化县热心读者陈先生打来寻亲热线电话,他邻村就是杨理法烈士的家,现属新化县孟公镇月塘村,扬理法烈士家中已无直系后代。

2排7号墓:

★刘保初同志湖南省湘阴县人1949年入伍公安军湘阴县大队八区中队班长1952年3月28日牺牲时28岁

2007年2月12日《武汉晚报》记者:

汤华明、实习生:

宁静、方盼报道。

华中科技大学聂红传、李潺、潘丹、黄欢、周茜等5大学生在汩罗市智峰乡桥头村找到刘保初烈士的儿媳和两个孙子一个孙女,其弟弟刘仁初。

家人说当年享受过烈属优待,只是不知烈士牺牲的墓在哪?

现在当地《县志》英名录上查阅到了刘保初的名字。

3排11号墓:

★王着球同志湖南省衡阳人1950年12月入伍志愿军运输部汽校战士,1952年8月10日牺牲时30岁

4排9号墓:

★张学年同志湖南省汉寿县五区龙西乡第十组人1949年8月入伍,46军138师414团2营5连战士1952年7月23目牺牲时27岁

2006年10月23,由湖南汉寿县民政局查实回函:

张学年家收到过部队寄的“病故革命军人证明书”,其兄张学荣代父母在本县民政局按病故军人待遇领取过优抚金。

6排5号墓:

★周子堂同志●湖南省安化县人1949年5月入伍468团征通连联络员,1952年6月22日牺牲时25岁

2007年2月17日《武汉晚报》记者:

宁静报道。

2月16日华中科技大学郑寰、聂海英等同学在湖南安化县东山乡找到了周子堂烈士的妹妹周晚珍,她打算安排儿子和周子堂的继子近日去羊楼洞扫墓。

6排8号墓:

★段继衡同志●湖南省安仁县第五区华岩方坪塘村人1950年12月入伍143师教导队战士1952年8月13日牺牲时24岁

2007年8月17日《法制周报》记者:

蒋伟、实习生:

岳珊报道。

安仁县民政局电话告知,段继衡的老家在安仁县羊脑乡坪塘村,已追认过烈士,其妻己故,有儿子段卫宁在郴州市人民医院任党委书记。

6排4号墓:

★左右明同志●湖南省长沙市北乡戴公桥村人(现:

望城县茶亭镇)

1949年9月入伍121师后勤处会计1952年6月22曰牺牲时23岁

2007年8月10日《长沙晚报》记者:

刘军、实习生:

王冰报道。

左右明在家是8兄妹最小的一个,牺牲后家中收到一支钢笔一枚勋章。

记者在望城县桥驿镇复兴村找到了他的侄儿左树龙。

8排3号墓:

★余淦忠同志●湖南省长沙县福临镇希古村人1952年2月入伍21兵团3大队12中队区队长1952年7月9日牺牲时25岁

2007年4月10日《湖北日报》记者崔逾瑜报道:

2007年2月寒假,华科大学生丁晓果等同学在长沙县开蕙乡找到了余淦忠烈士的姐姐余淑纯。

他是余家7兄妹中排行第6,也是家中唯一的儿子,新婚不久上战场,夫亡妻改嫁,无后代,还有个70多岁的妹妹余淑珍在国家公安部离休。

12排9号墓:

★张运(润)君同志湖南省长沙市11区东乡当恒村1950年12月入伍38军集训队战士1953年2月1曰牺牲时21岁

8排7号墓:

★袁炎同志湖南省邵阳十七区复新乡(现:

长乐乡)头村1949年8月入伍219师工兵连战士1952年7月20日牺牲时22岁

据华中科技大学寻亲的同学汇报时说,袁炎是邵阳长乐乡人,其兄弟叫袁先厚在家务农。

8排5号墓:

★龚伦炎同志●湖南省津市人1949年1月入伍湖北宜昌军分区通讯处报务员

1952年7月17日牺牲时23岁

据羊楼洞142烈士墓的守墓老人聂水泉报告说,2007年正月初四,龚伦炎的老家来了一位30多岁的侄儿和一位10多岁的男孩,父子俩在龚伦炎墓前摆贡、烧香、下跪、放鞭祭奠,聂问父子才知他们看到了湖南媒体的报道后直接找来的。

12排14号墓:

★乔治柏同志湖南省东安县人1951年入伍370部队战士1952年6月4日牺牲时19岁

11排9号墓:

★龚喜财同志湖南省祁阳县大忠桥乡中间村人1950年5月入伍43军380团战士1953年1月14日牺牲时28岁

2007年10日26日,湖南祁东县烈士傅华卿的侄儿傅长智来电:

他帮助义务寻亲,找到龚喜财烈士的家乡,他家是祁阳县大忠桥镇双合村2组,家有侄儿龚文贵在深圳打工。

该县民政局烈士名录中无其烈士记载。

4排1号墓:

★罗德元同志●湖南省郁(攸)县1948年入伍铁道运输团班长1953年3月20日牺牲时27岁

2007年11月30日“中国攸县网”刘国柱报道:

罗德元烈士家是现在的湖南攸县网岭镇笙塘铺村欣云组,家中有继子罗桥松是退伍军人,现在南宁市工作已退休。

10排12号墓:

★周木生同志湖南省祁东县洪桥镇下河龙街137号人1950年11月入伍,137师后勤处担架连战士1954年3月15日牺牲时26岁

2007年9月,经湖南卫视“真情”栏目《历史不会忘记》节目记者严典雅等人员去祁东县民政局查找,周木生是烈士,但无直系后代。

4排3号墓:

★黎光武同志湖南省江华县人1947年12月入伍43军130师?

团3连班长1949年入党1952年4月4日牺牲

4排4号墓:

★沈义杰同志湖南省零陵县十区新宅乡老沈家村人(现划归:

永州市芝山区梳子铺乡沈家村)48军143师427团8连战士1952年4月3日牺牲时21岁

2007年8月13日,经《法制周报》记者蒋伟采访报道:

沈义杰新婚后参加抗美援朝,妻怀孕在家生了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