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语言艺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2450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docx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教学语言艺术.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docx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

历时一个多月的网络学习,让我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使我了解了党的建设、国家的教育发展历程、未来十年的教育发展规划和成功办学的名校长的管理经验。

聆听专家的报告就是与智者的交流,从他们智慧的语言中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无穷魅力,增强了我献身教育的信心和力量,同时也让我学到了许多教育管理的经验。

现总结如下:

n.60$kR` 

+v1U_k_. 

eb`H-J#13!

 

?

!

~HA2:

__V 

一、规划纲要,指明方向_/Y_)1_l 

8-_)+_E 

m7_o~_.g& 

v&S"D_?

在这次学习中,我连续收看了国家教育部五位专家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解读,他们的讲座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我国教育的发展以及未来十年的规划。

综合专家的解读我觉得“规划”的亮点有三:

一是重视学前教育发展。

二是义务教育要逐步实现均衡发展。

三是高中要突出多元化的特色办学。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我们最关心的是素质教育的推进,专家在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上指出:

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的人。

推进的思路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推进素质教育的方法是减轻学生负担,改革考试制度,重视家庭教育。

我觉得“纲要”对素质教育的推进阐述的非常清楚,导向十分明确,他就像一个航标,将指引着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大胆地向素质教育迈进。

1N=u_,_Sm?

 

}'4;y'q$_1 

Z?

_Q$_>=_ 

q_

Ww__2_ 

以前我们社会上关注最多的是学校教育,这次国家的发展纲要提到了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我认为非常及时,因为幼儿园和小学教育,重点是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而10岁以前的小孩模仿力很强,很多习惯都是模仿家长和老师的,如果家庭教育跟不上,就很容易形成“5+2小于7”的教育效果。

我觉得这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

那么如何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教育水平,我认为除了ZF的大力支持外,我们学校还要在家长学校方面多研究,多想办法,使家校形成教育的合力。

/:

oEw,OU8 

EV_I

ZAPAb@b9yf 

?

rJ[_g1e_ 

二、管理经验,受益匪浅_LQP__6hJU 

U_:

+y5kae 

V"_JQ[XC4 

c`?

HS_w(H 

各位名校长的精彩报告,让我回味无穷。

他们讲的校长自身修炼、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管理艺术等方面的经验,给我了很多启发。

&cy8G_Zq< 

a_A?

qJ__L 

C0@_cB__ 

M_f__lT:

!

 

李烈校长讲学习的途径很多,最重要的是以下三个:

一是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如企业管理、心理学等。

二是向实践学习,多参与多思考。

三是交高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我觉得这三点谈的很好,特别适合我们教育工作者,因为要想做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必须要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只有不断的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智者学,我们才有可能适应现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

N_T}uRwD/ 

XN8E!

KD__{ 

+swt6^_.$x 

:

iPs$;_Z 

陈玉琨主任讲校长的领导力有五个方面:

战略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课程开发与指导教师能力、对学校现状的评价与了解能力、争取社会支持的能力。

其中核心的竞争力是:

课程开发与指导教师的能力。

这五个方面就是我们校长今后要努力提高的能力,特别是课程开发与指导教师提高工作能力方面,要求校长更应该关注课堂,关注课程,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教研现场,让实际的课堂教学与课程改革理论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从而推动学校的发展。

x>6_V4(_2H 

/[VS/J_42 

{%F,mgYI_= 

_KzuE__N9_ 

 这让我想到了,每天我只要拿着听课记录,走进教室,课上和学生共同感受着课堂的氛围,课下和老师共同探讨着一节课的得失,我就会觉得这一天很充实,很兴奋,很有成就感。

反之,如果有一天忙于一些行政上的事物,没有走进师生的课堂,我就会觉得心里不踏实,好像缺点什么。

原来我认为自己是一直没有离开过课堂,在一线教学的热情不减,喜欢上课的感觉,喜欢课堂的氛围,喜欢把自己沉浸其中,享受孩子们带给我的乐趣,享受和教师一起研讨的过程。

通过看专家的报告让我明白了:

听课、评课是作为一个校长的最基本素质。

只有来自教学一线的信息,才是最贴近现实的;只有来自一线的问题,才是最急需解决的;只有来自一线的声音,才具有最佳的说服力。

苏联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是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观察学生,观察教师,观察课堂,并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思考,才写出了著名的教育专著《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从中受益匪浅。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反复强调“校长和教师一起评议课堂教学,思考问题,这是实施完善的教育领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教育家办学”是现在提的最多的一个词,因此校长要想提升自己的执行力,必须是一个懂教育的内行。

要能很在行的评课、说课、指导教师讲课,还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并把他实施与行动,带领教师在课改的道路上前行。

/_wcrA_ga 

Q7W6d{%J 

_SQ_f1__0 

|"!

1__.s_ 

魏书生在报告中反复强调“松、静、匀、乐”,其实就是在工作中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干好自己该干的事,并坚持下来,深入下去,以感恩的心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J4__tZ_4 

_wej__=z_| 

ynG_lqV5:

 

w0_S'T__FJ 

……h\=_;=a?

 

!

H

k}c 

/C_6I'JO} 

t'486___YQ 

三、自我反思,找准差距3>AB&dY6_ 

L80_}tg_C. 

XTc)#/Yp$I 

gi9_>GsJt 

教授和专家的讲学站得高,看的远可以说是理念新,方法多,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而我和他们相比,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从理论上讲,他们在天上,我在地下;从内容上讲,他们是大海,我只是一点水;从方法上讲他们是沙漠,我只是一粒沙。

因此,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0__[gk_l_ 

;?

-FT__+_4 

?

6__Y_z(__ 

G-\'WNFDNb 

1、提升个人修炼。

校长的个人修炼是学校实现有效管理的保证。

我要向北京第二小学校长李烈学习:

一是修炼心态,要阳光、积极、灿烂。

二是修炼舍得,荣誉、机会、权利都要舍得。

三是修炼耐心。

教育绝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搞快文化。

四是修炼好形象,要大气、权威,要知性、亲和、内在,以理服人。

五是修炼好习惯:

要努力学习、积极反思、勇于实践等。

_v_)Z6A*/{ 

-sB{b2o:

jA___s>r| 

_G5wG{Q___ 

2、提高管理艺术。

我觉得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艺术性,首先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诚待人,在是是非非面前讲究原则,公正公开地做好每一项事情。

其次是科学地安排好工作,发挥每一位教职员工的优势,避免每个人的不足。

第三要深入一线,了解教师的需要,掌握实际的情况,实事求是的做好安排和调整。

_$pX]'H*D1 

F`{ml_X-&0 

\k_Nor_e_& 

CDuM_&0_gl 

3、增强教师凝聚力。

我想首先要做到的是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只有学习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教育的新理念,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

有了丰富的知识,在教师面前才有说服力。

其次作为领导应该具有高尚的人品、宽宏的胸怀、渊博的知识等人格魅力,才能凝聚人心。

第三要提高领导力,要以人为本,以理服人,以诚待人。

____Lt__2y 

4/:

;_[*p3\ 

L=P+_@dB; 

^_do_vwO*% 

四、大胆实践,勇往前行_9Sn?

u_k\_ 

:

1_/,)~_:

 

ANX_|*_Q0_ 

-_iO|_u___ 

1、深入课堂,走进师生。

现在我正在和老师一起探讨“课堂目标解读”,在这个过程中我带领老师又尝试着开展了“课堂观察”。

老师们的“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从不同的角度有理有据的分析,让我对每个教师的课堂又有了一个更清晰地认识,对提高学校整体的课堂效率起到更大的作用。

N-z<_V0%% 

_d~V3]_D 

L"|*%b^wO 

`_6-L__3 

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走进每个学科、每位教师的课堂,在工作中,要不仅仅满足于和老师探讨了课改,和老师切磋了课堂技艺,和老师交流了课堂效率;还要把一段时期内对所听的课进行综合分析,提炼不同教师的优秀课堂风格,让其发扬光大。

要和教师一起提高专业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科,总结出不同的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同时要探讨课堂上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并针对问题,运用教育理论,积极想办法和教师共同研究解决。

只有这样,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才会越来越高,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才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学校才会让群众越来越满意。

+$b/8m9a[

 

d@N__-Zal* 

_@8=_d}wE 

YhH_I[]. 

2、课改之路,大胆探索。

回想8年来走过的课改路程,即兴奋又感慨万分,即有喜悦又有辛酸,即有收获又有困惑和迷茫。

yfd_qp79"8 

dx.k:

q/M!

B8BGbLv31 

v_)H_z7/e. 

(1)课改初期——激情万丈。

2003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们新郑市的局直小学轰轰烈烈地铺开了。

在我看来这次改革形势非常大,动作非常迅速。

当时从教体局到教研室都非常重视,各级领导多次组织学校的业务领导和一线教师反复进行有关课改资料的学习和研讨,确定我们新郑的课改模式。

最后我们选定了苏教版的教材进行实践探索。

0XNfU_}\_ 

[,&=d_UQ!

 

>x"x_1e{uN 

_7_g5].Qy 

2003年秋的暑假,首先进入课改的一年级教师,当他们迫不及待地拿到苏教版的教材时,老师们兴奋地眼神、急切地翻阅、叽叽喳喳议论的场面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大家一个个热切地期待着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方法,能够给课堂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接下来的课改探索中,老师们依据学到的课改理念和在一些资料上学来的一些课改方法,开始了大胆的尝试:

这节课把唱歌融进去了,那节课又把简笔画插进来了,这节课孩子们热烈讨论,那节课同学们激烈辩论,这节课孩子们演绎着课本剧,那节课同学们进行着实践操作……就这样老师们在摸索中跌跌撞撞地往前走着。

虽然当时有很多的不清楚、不明白,但是大家积极投身教改的热情高涨,教研时、课余时、课间十分钟大家都会凑在一起切磋着、辩论着,那时我感觉我们每一个参与课改的老师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

]_;a__&?

=e 

\a__>B'_xw 

M-MY:

oDDJ[ 

h_r*'t'%O 

(2)课改进行中——学会思考。

在实践中我们慢慢地开始了思考:

这样的课堂形式多样、热热闹闹、花里胡哨,到底教学效果如何呢?

孩子们的素质提高了多少呢?

我们开始彷徨了,迷茫了,课改到底应该走向哪里?

我陷入了沉思,老师们也平静了下来。

V$(_ESgV+@ 

msKF7cUOj% 

Im-Nd:

_'"> 

R_xBHS{>Az 

接下来我们加入了校本教研的滚滚热浪中:

“专家引领”带动我们到省市学校参观听课,大量地观看不同风格的名师课堂、专家报告,欣赏着风采各异的精彩课堂。

“同伴互助”让我们在课例课堂、主题研讨等交流活动中,大家的智慧得以相互碰撞,取长补短在这里淋漓尽致的发挥。

“自我反思”让我们在课堂实践的同时,反复地思考着自己的得失,留下了大量的课堂反思、教育反思。

我们新郑市也举行了两次大型的课改经验交流会和校本教研研讨会,以促进教师对课堂改革的认识。

_m6__$Xgj 

z&cp_^_dD 

__KVWL$X__ 

$_(33[n+E 

(3)课改现在时——理性、实效。

近几年随着课堂改革的逐步深入,老师们已经非常清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在那里,也更加明白了课堂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是课堂上的几次讨论,几个创新的环节就能解决的。

参加完去年我校教师的课改座谈会后,我的感悟有五点,总结发言时我是这样说的:

一是这次座谈会让我清楚地看到了老师们在课改路上的三个层次的提高。

困惑和问题的讨论——经验和解惑的交流——教育理念的提升和碰撞。

二是每位教师都能够站在自己的课堂实践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老师们的观点真实、真挚,能让与会者学到其精辟之处,每人都收获颇多。

三是课改已经回归到了纯朴,少了初期的花哨和浮躁,实实在在地落在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

四是老师们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更加深入,更有主见了,而不是人云亦云,随着大家的感觉走。

五是老师们能够依据课标的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思考一些问题,并尝试着自己去解决,而且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现在我们身边每一位教师都能把自己在课改中的成长经验,讲出个一二三。

我应该向每位一线教师学习,希望大家多给我交流的机会。

HU0NzW_6_ 

x=ZSF?

5e[I 

FB_HJ__-_ 

#Qg"B7^z 

今年的课改座谈会又让我有了新的收获,听完长达2个小时的数学老师们的交流,我的感受有三点:

一是在这次交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这说明课改的理念已经深入到了我们每位教师的内心深处,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运用着新的理念在指导自己的教学。

二是老师们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已经又上了一个层次,能够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心理、学生实际水平来设计自己的课堂了。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老师们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方法。

三是“教学相长”使老师们在课改中也成长了自己。

大部分老师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和同行谈感受,和学生交朋友”。

un?

!

B7n[u 

Rb[#0Rvd-?

 

NCHql_BkL| 

F_xdW__(& 

本期我们又开始细化课程标准,进行课堂观察,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了大量的思考和论证。

我认为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从以前的模仿到现在的反思,我们正在走向成熟。

我相信我们将会离课程改革的目的——实施素质教育越来越近。

虽然课改的路是艰辛的,但我相信我们的探索是痛并成长着。

_"sm`z%5A

 

L}_r$j4Xf 

_no?

+A_M 

P_'{p}

yqO 

3、提高师资水平,加强队伍建设。

听完所有的专家报告后,我有一个感觉就是每位专家不管重点讲什么,都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这让我想到了温总理说过的一句话: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也就是说一个学校的整体发展虽然是方方面面的,但是教师素质的提高却是非常重要的。

我市开展的学科建设正是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我们只要按照既定的目标稳扎稳打,不出三五年,教师的素质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们学生的素质也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n_m9|%_ 

kNI_15yj;& 

_Rn1yp_I6H 

__4_o%n9q 

我校现在的队伍现状是小学高级教师63人,占84%,省级骨干教师6人,郑州市骨干教师5人,新郑市教学标兵4人,新郑市名师2人。

高学历教师也正在逐年增多,现在本科学历35人,占47%。

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身边丰富的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就会明显提高。

我校已经尝试着开展了“名师工作室”活动,学校的这些骨干力量确实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

新的学期我们将充实“名师工作室”活动内容,健全活动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_]__[_^_3 

ZVM_c_6)F 

__b?

fs}N 

HZI!

wxLc__ 

另外我们学校现在有70%的教师已经进入了中年,现在工作起来没有了青年人的闯劲和热情了。

他们大都有15年以上的教龄了,工作经验丰富,管理班级和辅导学生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平时能够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管好自己的班级,教好自己所任的学科。

但是对于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的欲望却不强烈,参与一些选拔性比赛的积极性也不高,没有了争先创优的激情。

针对这些问题,我想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

首先要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

让老师们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所担负的责任和任务,让他们明白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

教师职业最需要什么?

教师教学最需要什么?

教师教育最需要什么?

体会职业带给自己的快感,从中领悟人生的真谛。

并尝试着喜欢这份工作,从中找到乐趣。

其次,要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

要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想办法搭建各种交流学习的平台。

继续坚持我校每周三下午全校大阅读活动,教师要和学生共读,一起进入书的世界。

学校要依据每个学科教师的不同情况,排出不同的教研时间表,以满足教师教研的时间。

每周要给教师打印学习材料,推荐阅读书目。

同时坚持开展每周课例研究,每期名师课堂展示和青年教师汇报课,为教师提高课堂技艺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第三,要倡导教师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博览群书,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时时处处都应该体现出文化人的风采,给学生以楷模的形象,以达到身教重于言教的目的。

第四,要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

可以请心理专家来面对面的座谈倾诉,也可以利用教师节、三八节等节日组织一些娱乐活动,让老师们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态,热爱孩子,热爱自己的工作,每天都能够阳光地面对每一个孩子。

%OZ4_jp; 

__7u26eoy 

D[6__aZ)U 

__.jT_O_T 

总之,这次学习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在学习与交流中收获颇丰。

需要总结和反思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我想我会时时回忆起来,慢慢的消化吸收的。

现在虽然已经接近尾声,但是每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力,我将以此作为助推器,继续学习,再接再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把步子迈的再大些,带领教师再创辉煌。

wV2q_vrIg 

Ba/_{_U_:

2UyGSHw{.\ 

ud'pe6K8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探微

物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呢?

怎样才能启开学生的心扉,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呢?

这就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而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就是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本文就物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作一初步探讨。

一、严密准确、逻辑性强

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教师的语言必须科学准确,符合逻辑。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清晰正确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物理语言训练,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风气。

如在讲“光的反射定射”时,不能说: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而应说: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因为反射角的大小是由入射角的大小决定的,两个角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所以,作为物理教师,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课堂语言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不能将日常生活俗语、方言当作物理语言搬到课堂,如将物理语言“熔化”、“沸腾”说成“化了”、“开了”等,应该避免。

二、抑扬顿挫,感染力强

所谓抑扬顿挫,就是教学语言应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富有节奏感。

将表情、手势、停顿、操作等无声语言与声调、轻重音等有声语言恰当地配合起来,使教师的讲解有声有色,更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旋律、有起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高潮。

鲁迅先生的老师藤野先生之所以在鲁迅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原因之一就是藤野先生的课堂语言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要之处,适当提高声音,促其注意;关键之处,稍作停顿;需熟记的内容,不妨和以声韵,以利记忆。

这样,就可以增强感染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生动形象、直观性强

所谓语言直观性,就是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既活泼、有趣、逼直,又深入浅出、易于接受。

语言直观最好的形式就是“打比喻”。

教师能深入浅出地选用一些富有情趣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味,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讲“右手定则”时,采用割韭菜的例子进行类比:

将刀尖指向、刀刃切割方向、韭菜直立方向分别喻作感应电流方向、导体运动方向、磁感线方面,不但讲明了电磁感应中三方向之间的两两垂直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形象理解。

所以,在许多教学难点上,教师若能巧妙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就可以把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物之感,在增强理解知识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幽默可亲、趣味性强

原苏联教育学家米·期洛特夫说过:

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

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的难点,还可以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使教学转入正规。

如在讲“照相机”时,我采用讲故事的形式:

某君照相时头顶地、脚朝天,问他为何如此照相,答曰,照相只能成倒立的像。

学生听后发出笑声,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牢牢地记住了成像的特点。

其实,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幽默可以搬到物理课堂上来,只要运用恰当,通过幽默的描述、生动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容易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

五、巧于点拨、启发性强

孔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指明了教师要抓住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点拨。

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其首要条件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

这要求教师的讲课语言要跟当时学生的思想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接受水平尽量贴近,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灵活机动地运用教学语言,使学生接受所学的内容。

如在讲“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时”巧设导语:

“耳朵的功能是能够听到各种声音,那么声音是怎样发生的?

又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中的呢?

廖廖数语,就将学生引入了知识的殿堂。

再如,讲述“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时,在学生了解了摩擦有时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后,问:

如何增大有益的摩擦,减小有害的摩擦呢?

让学生思考。

教师再举例启发:

鞋底为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要使自行车尽快停下来,应该怎么办?

就这样,教师的话语轻松地敲开了疑惑之门,引出了思维之路,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