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和宇宙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2528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和宇宙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和宇宙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和宇宙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和宇宙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和宇宙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和宇宙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和宇宙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和宇宙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和宇宙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和宇宙知识点总结.docx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和宇宙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和宇宙知识点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和宇宙知识点总结.docx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和宇宙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地球和宇宙-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节:

1.太阳(sun)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

太阳的直径:

约140万千米,为地球的110倍。

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2.光每秒传播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约8.3分钟。

3.植物的哪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答: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植物的向光性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4、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氢和氦)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光球层。

5、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

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6、太阳活动:

指太阳表面的变化。

活动周期是11年。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

太阳黑子(在光球层)、耀斑、日珥(在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等。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黑子增多时,会导致紫外线增强或气候反常,伤害人类身体健康。

(2)耀斑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讯发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产生磁暴现象。

可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方向。

(3)太阳风导致南北极极光的产生。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活动,甚至危及星际航行。

在太阳活动增强时,人们要注意采取防嗮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9、观察太阳黑子常使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或涂黑的玻璃等。

天文望远镜的使用:

选择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安放好天文望远镜,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用主镜观测目标星体。

注意:

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否则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损伤。

10、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11、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的3/11,太阳的1/400。

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

引力只有地球的1/6。

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为什么月亮跟太阳看起来差不多大?

(由于地月间的平均距离约日地距离的1/400,月球的直径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因此,人在地球上看月球时就感觉它和太阳的大小差不多。

12、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地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平均高差为2——3千米。

13、月球上没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

月球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陨石坑——环形山,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些是由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

14、由于月球引力小,保留不住大气,声音也无法传播,所以月球上是一个寂静无声、死气沉沉的世界。

月球上既然没有大气层,当然就没有水汽,没有风、云、雨、雪等天气变化;昼夜温度差别很大,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127℃,夜晚则降到一183℃。

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任何形态的水,因此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

在月球表面物体会变得很轻。

15、引力只有地球的1/6,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拿着探测仪器,在月面行走还是轻飘飘的。

16、月球是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站,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实现人类登月壮举,中国发射“神舟”系列飞船和“嫦娥”系列卫星并致力于研究开发月球资源。

第二节

1.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2、地球每自转一周,白天和黑夜就更替一次,时间约24小时,即通常所说的1天,有利于生命的发展。

地球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表日温度变化平缓,白天温度不会太高,晚上不会太低。

为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地球生命得以存在的三个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一定厚度和适宜呼吸的大气。

3、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称为昼半球;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太阳找不到,是黑夜,称为夜半球。

从而出现昼夜现象。

4、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和地球的自转从而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5、地球自转造成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球昼夜更替,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一天中杆影长度的变化、地方时的不同等现象

6、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黑夜过渡到白昼的是晨线,从白昼过渡到黑夜的是昏线。

晨线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昏线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7、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太阳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1、地球的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

一年365.2422天

姿态:

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地轴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地轴成66.5度角,即黄道面与赤道面成23.5度角。

2、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等。

3、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

在一天内太阳高度角是先变大后变小,正午时最大。

一天中杆影最长是晨昏,最短是中午,即杆影的长度是先变短后变长。

正午杆影朝正南或正北。

4、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

太阳直射点上是太阳高度最大的地方。

即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杆影为零。

太阳高度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影子也越来越长。

所以,同一天里,纬度不同,正午的影子长度也不同。

5、太阳直射点每年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移动,南、北回归线一年受太阳直射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方一年受太阳直射两次。

一个地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夏至日最大,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冬至日最小。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太阳高度随着向南北两侧递减,影子向南北两侧越来越长。

6、有些地方有时太阳会整日不落,这种现象称为极昼现象;有时太阳会整日不出,这种现象称为极夜现象。

7、当某地所在纬度纬线处于昼半球的部分比处于夜半球的部分长时,该地就昼长于夜。

反之,则夜长于昼。

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北纬66.5°)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8、

(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

(由于地球自转)

(3)同一时间,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两侧减小,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

(3)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2、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太阳两次直射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3、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4、其他地区无直射

4.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2)北半球其他地区:

夏至日白天最长,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时,南半球冬至日。

(3)夏季: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出现极夜。

冬季: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

(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9、五带的划分:

(1)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少划分为:

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2)热带:

在南北纬23.5°之间,,有阳光直射现象,昼夜长短变化小,终年炎热.

温带:

在南北纬23.5°与南北纬66.5°之间,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寒带:

在南北纬66.5°到90°之间,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10、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春分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节气

日期

太阳照射点

北半球季节

南半球季节

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

春季

秋季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夏季

冬季

秋分

9月23日前后

赤道

秋季

春季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冬季

夏季

11、昼夜长短的变化越靠近极地,变化越大,越靠近赤道,变化越小,赤道上不变。

对于南北极点而言,一年中半年为白昼,半年为黑夜。

第四节月相

1、月相是指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

在地球上看月亮,有时全部黑暗,这叫新月(朔);有时像镰刀,这叫蛾眉月;有时作半圆,这叫弦月;有时呈大半圆,这叫凸月;有时如一轮明镜,银光四射,这叫满月(望)。

月相的形成原因是:

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以及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

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

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农历十五、十六。

现在我们过的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都是根据农历确定的节日。

2、根据月相的形状可以大致判断当天的农历时间。

月相变化与农业生产、天气、潮汛、航空等有关。

3、新月(农历初一)、上弦月(农历初七、八)、满月(农历十五、十六)、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

区别上弦月与下弦月的口诀:

上上上西西(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的西侧天空而且是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下下下东东(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的东侧天空而且是月亮的东侧半边明亮)。

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在地球上是看不到月球的背面的。

因为月球的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是一样的。

4、月相变化小结:

月相

同太阳升落比较

月升

月落

夜晚见月情形

新月

同升同落

清晨

黄昏

彻夜不见

满月

此升彼落

黄昏

清晨

通宵可见

*上弦月

迟升后落

正午

半夜

上半夜西天

*下弦月

早升先落

半夜

正午

下半夜东天

 

第5节

1、当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它挡住了太阳本来要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2、日食的类型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在月球的本影处形成全日食,在半影中形成日偏食。

在伪本影处形成日环食。

日食发生的时间是农历初一。

日食形成的过程是:

日先亏损于西,复原于东。

3、当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挡住了太阳本来要射到月球上的光,形成月食。

4、月食的类型有月全食、月偏食。

月全食是指月球全部进入地球的本影,月偏食是指月球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

月食发生的时间是农历十五、十六。

月食的过程是:

月先亏损于东,复原于西。

5、月食和日食比较:

 

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

可见范围

发生时间

持续时间

先亏方向

类型

看到的样子

日食

 日月地

 部分地区

 初一

 几分钟

 先亏西

 三种

 黑色旁边有日冕

月食

 日地月

半个地球以上

十五或十六

 一个多小时

先亏东

 

 两种

 暗弱古铜色

6、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平面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平面有一个5°左右的夹角,因此日食和月食并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

第六节太阳系

1、太阳系的构成:

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按与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八大行星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小行星分布在火星和木星之间。

3、八大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外观都有很大的差异。

水星上没有空气,它的表面布满环形山。

金星、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

火星的表面可能有大量的固态水存在,温度与其他星球相比最接近地球,可能有生物生存。

火星轨道以外的四个星球为气体星球,表面温度低。

木星是太阳系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它有66颗卫星,其表面最大特征是大红斑(高温气体的大漩涡)。

土星有美丽的光环,它有62颗卫星,其最大卫星“土卫六”是太阳系中发现的第二颗存在液体的星球。

4、彗星的慧核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组成的“大冰球”。

它常常拖着长尾巴,俗称“扫帚星”。

哈雷彗星是著名的彗星,绕日公转周期是76年。

太阳系中还有流星现象,流星体降落到地球的表面叫陨星,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

铁质陨星叫做陨铁。

第七节探索宇宙

1、星座是人们在认识星空和观测星空的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辨认天体位置的方法。

现代天文学家把天空划分为88个星座。

2、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人们观测到的星空是不一样的。

星等表示星星的明暗程度,星等越小星越亮。

6等星是肉眼可见的最暗的星,太阳的亮度是-26.7星等。

3、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它的直径约10万光年,银河系内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

太阳与银河系中心相距3万光年。

银河系以外的天体系统被称为河外星系。

合起来叫做总星系。

它是现在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目前人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

天体系统也有层次之分。

4、光年是天文学上计量距离的单位。

5、人类一直没有停止探索宇宙的计划,1990年,美国航天飞机把哈勃望远镜送入太空,使探测到的宇宙空间大为增大。

目前,人类可观察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约130亿光年。

6、北极星是小熊星座中一颗亮星,它正好处在地球北极指向太空。

在北半球,北极星是指北最好的参照物。

寻找北极星的步骤是:

先找到北斗七星,再将北斗七星斗前的两星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伸5倍距离即可。

7、了解主要的星座和恒星:

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鹰座、天琴座、猎户座、天鹅座;北极星、织女星、牛郎星、天狼星。

8、北斗七星(大熊座)的斗柄朝向可作为我们判断季节的依据。

斗柄朝向东、南、西、北分别对春、夏、秋、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