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2581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整理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整理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整理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整理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整理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整理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整理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整理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整理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整理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整理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整理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整理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整理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整理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整理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整理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整理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

《整理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docx

整理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

修辞练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与练习一P467

一什么是修辞

“修辞”有三个含义,一是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而是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三是指研究如何运用语言以提高表达效果的科学,即修辞学。

这三个含义是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修辞的。

二关于修辞的原则和要求

原则:

首先,说话、写文章是为了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语言运用的恰当不恰当,是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来看的。

所以说,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修辞首先要看表达的思想内容。

其次,语言运用的恰不恰当还要看语境,即说话、写文章的环境。

要求:

一要准确,二要生动,三要妥帖。

三、结合实例谈谈修辞与语境的关系

语境指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对话语有所影响的所有现实的和社会文化背景的情况。

一般分为自然语境和社会语境。

自然语境又分交际语境、现场语境和上下文语境等。

在交际的过程中,语境因素会对语言的运用产生制约作用,因此修辞要适应语境。

一般来说,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

注意交际对象。

每个人都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他们因为年龄、性别、身份、地位、爱好、文化程度等不同,交际时的语言运用就不同。

例如,和老人说话跟和小孩说话就不同,如果你用和老人的语气方式和小孩说,那他就会听不懂或不愿听;再如孔乙己穷困潦倒,生活在社会底层,可他说话仍然满嘴斯文,不论和什么人说话都是之乎者也,因此招来大家耻笑。

第二,注意场合。

例如宣传计划生育的“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如果不看地方,写到火葬场,就会令人反感。

第三注意上下文。

上下句的语气要一致,角度要一致,前后要衔接。

例如,《秋色赋》里“累累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有的树枝竟被压断了。

”前后角度就不一致,就不如改为“果实累累,树枝都被压弯了,有的竟被压断了。

四、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个构成要素,修辞不是语言的构成要素。

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运用问题,不研究语言本身的规律。

语言本身规律的研究,那是语音学、词汇学和语法学的内容。

它们研究的是语言表达“通不通”的为问题,即语言的规范。

而修辞研究的是语言表达“好不好:

的问题,即看表达方式怎么样,表达效果如何。

首先,运用语言要注意语音的规范、和谐;用词要规范、准确、鲜明有力;句子要合乎语法,语气要得当。

其次,修辞就要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如何让加工和调配。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为了增强语言的声音美,修辞就要研究叠音、拟声、声韵、平仄等语音调配问题。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为了使语意表达更恰当,修辞就要从选择、锤炼的角度去研究词语的运用,这就势必涉及词语的声音、意义和色彩。

语法和修辞也有关系,词语怎样组织成句,语序怎样安排,句子采取什么格式,语气如何,都会影响到语言的表达效果,像对偶、对比、排比、顶针、回环等都和句法有关。

总之,修辞和词汇、语音、语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语音、词汇、语法为修辞提供了条件,是修辞要调动、加工语言的材料,是修辞的手段和基础。

对于语音、词汇、语法来说,它们只是语言的要素,运用语言的过程就是对它们的综合加工过程,也是它们语言艺术化的表现。

五、修辞与逻辑有什么关系

逻辑研究的是思维的形式和规律。

从语言表达的内容上看符合不符合语言的规则,即反映和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正确不正确,这是逻辑要研究的内容。

修辞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语言是思维的表达者,要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就会涉及到语言表达形式和思维内容的关系问题,因此,修辞和逻辑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修辞英以合乎逻辑为前提。

其次,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修辞的需要,语言表达形式也可以突破逻辑上的某些限制。

比如夸张、比拟等很多修辞方式就是这样形成的。

不能机械的用逻辑的尺度去衡量。

六、有人说,修辞就是研究比喻、比拟等这些修辞格,你对此有何看法

这句话说的有点片面,其中有正确的方面,也有不全面、不确切的地方。

修辞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因此就需要就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调整或修饰,用什么词语,怎样造句,语气是否合适。

关于修辞的原则,陈望道指出:

修辞应以适应题旨情景为第一义,这里的题旨指一篇文章或说话的思想内容;情景这里指交际双方所出浴的语言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因此,在这里,修辞应该以题旨为第一义,修辞不是旨在研究比喻、比拟等这些修辞格,而是在于通过这些手段来更准确更生动的表达说话人的意思。

而那些比喻、比拟等这些修辞格只是服务于表达的手段和媒介。

当然,这些修辞格能更好的表达说话者的意思,我们也是要对它们做一些研究,对修辞格研究了解的更透彻,运用的更熟练,这样也更能表达说话者的意思。

因此修辞的目的不是来研究比喻、比拟等这些修辞格,而是以题旨为第一义。

思考与练习二P479

一、锤炼词语包括哪些内容?

词语包括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所以主要从这两方面对词语进行锤炼。

具体地说,对形式的锤炼主要指声音的协调,而对内容的锤炼包括词语意义的锤炼和词语色彩的调配。

二、怎样使词语艺术化?

词语的艺术化主要指重视锤炼词语,以凝练的笔墨表达丰富的内容。

使词语艺术化最常见的是动词或形容词的巧用。

三、1983年的高考有一道语文题,评分标准定得比较严,多数考生得了零分。

有的省市请求放宽标准,教育部回电:

“评分从严,少数人得分属正常情况”,后又改为“少数人得分不属异常”。

请你分析一下为什么这样改。

少数人得分本是一种异常现象,原句中却说“属正常现象”,在表达上造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常理不符;改为“少数人得分不属异常”较为舒缓,委婉,留有余地,使人易于接受,在语意上也没有改变原意,表达效果更佳。

四、下面句子中有的词语运用得好,请你找出来并分析一下表达效果。

1、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一个“逼”字将雨中小草青翠的颜色表达得十分到位,传神。

2、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抢,扯,裹,塞,抓,捏”一系列动词的运用,一个贪婪,凶残的刽子手的形象跃然纸上。

3、在那山径上,碧水边,姑娘们飘着彩色长裙,顶着竹篮水罐,走回开满波斯菊的家园。

“飘”既写了长裙的样子,又将姑娘们婀娜的身姿表现出来。

4、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中一“肥”一“瘦”构成反义对比,表现了风雨过后海棠的状态,形象鲜明。

5、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渺小”和“高尚”构成反义对比,突出表现出蜜蜂的高尚品格。

五、在下列句中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并说明为什么这么做。

1、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

(一)声笛起山前。

----《夏日六言》陆游

“拂”字表现出风的轻柔,“横”字体现了夜晚的幽静闲适,极具诗情画意。

“溪涨”与“月落”对应,“数只”与“一声”呼应,前后照应。

2、在那(万木葱茏)的盛夏,当多情的香江(迎来)满天的朝霞,古老的(神州)啊,你为何这般激动,(刻)满沧桑的脸上闪着晶莹的泪花。

喜悦吧,母亲!

欣慰吧,(妈妈)!

漂泊的游子就要回家。

“葱茏”表示草木青翠茂盛,盛夏季节正是草木繁盛的季节,而“万木竞秀”是描写春天景物的词语与句中的“盛夏”季节不符;“迎来”新一天的“朝霞”,“送走”的是“夕阳”;“神州”与“共和国”比起来要“古老”的多;“沧桑”是“刻”下的,而不是“印”上去的;“母亲”与“妈妈”不仅前后对应,上下句音节和谐一致,而且“妈妈”更符合整句的语体色彩。

3、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

(鼓动)吧,风!

(咆哮)吧,雷!

(闪耀)吧,电!

把一切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雷电颂》郭沫若

与“风,泪,电”三种自然现象的特征相配,分别选择“鼓动,咆哮,闪耀”。

六、根据修辞的需要,改正下列句子中的用词不当。

1、各位老师和学生出入校门要出示工作证和学生证。

工作证和学生证不能同时出示,要把“和”改为“或”。

2、(大毒枭)因遭拦截迫降,在埃民庄园里爆炸。

虽说窃机逃窜未成,但这个大毒枭此举还是令人叹为观止。

“叹为观止”是褒义的用来形容毒枭的所作所为是不合适的,改为“震惊”。

3、抽签结果表明,丹麦选手弗罗斯特有可能在决赛中同印尼选手苏吉尼托相遇,以争夺冠亚军。

进入决赛必然是争夺冠军,而不是争夺亚军。

4、上海、深圳两个城市在历年来的薪酬水平排名中,老大位置轮流坐,从未迭出三甲,在毕业生起薪给付上仍旧独占鳌头。

“独占鳌头”一般用于正式的书面语,用在句中与整个句子的语体风格不符,改为“遥遥领先”较好。

七、汉语的声音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举例说明。

1、音节匀整:

汉语音节构造整齐,界限分明,有声调同样的意思的词既有单音节又有双音节的。

可以调配音节使之整齐匀称产生一种整齐和谐的美。

例如汉语中最基本的节奏单位双音节词语的运用就会产生一种节奏感,和谐美。

2、韵脚和谐,增加声音美易于诵读记忆。

3、声韵叠用,双声词、叠韵词、叠音词的运用铿锵和谐,有声韵美。

4、平仄相间。

平仄有规律的调配运用形成了诗歌音调的抑扬起伏。

5、摹声自然。

拟声词的运用使人感受到事物的真实性,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八、下面的句子在声音配合上有些什么特点?

1、东有东山,西有西山,北有卧虎,南有灯笼,太原正好坐落在一个肥沃的盆地。

前四句,音节匀整。

2、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连续四个“讲究”构成排比句,结构齐整,韵律匀称。

3、“小弟弟,好玩儿呢,洋铜鼓,洋喇叭,买一个去。

”故意作一种引诱的声调。

接着是---冬,冬,冬---叭叭叭

当,当,当---“洋瓷面盆刮刮叫,四角一只真公道。

乡亲,带一只去吧”

主要使用拟声词,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4、春雨沙沙,春雨沙沙,细如牛毛,飘飘洒洒。

飘在果园,点红桃花,洒在树梢,染绿柳芽。

落在田地,滋润庄稼,降在池塘,唤醒青蛙。

作为一首儿歌,声韵叠用,韵脚和谐。

5、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音节匀整,韵脚和谐,平仄相间增加了整首诗的声音美,易于朗诵和记忆。

九、汉语的人名、地名多是双音节词语。

例如,称呼人为“老王、小张”复姓的却不加“老”或“小”;单字名的一定要带上姓,“王刚、张强”。

地名也是这样,“赵县”、“通县”要带上“县”,“正定”就不用带;“中国”、“美国”要带上“国”,“日本”也不用带。

请你从音节节奏的角度给以分析说明。

双音节词语是现代汉语最基本的节奏单位,人们说话时喜欢使用双音节词语,以产生一种和谐美。

人们乐意使用,上面例子中,无论人名还是地名,在使用时以双音节的方式念出,以求得一种节奏感。

十、报纸上一篇文章的题目叫“梨花开花访梨乡”,冰心曾批评说“念起来很不好听。

”请你从声音的配合上分析一下为什么不好听。

平仄有规律的调配运用形成了音调的抑扬起伏。

而“梨花开花访梨乡”中,除了“访”字是仄声外,其余都是平声,不注意平仄的配合使用,音调上自然会“很不好听”。

思考与练习三P487

一、举例说明句子与表达具有怎样的关系。

语言的表达单位是句子,说写者的思想感情必须通过句子才能表达出来。

句子都有一定的结构,包括结构单位和结构方式,结构单位有长有短,结构方式多种多样,表达效果也会各有不同。

此外,句子还有一定的语气,说话还有一定的角度,这些与语言的表达都有关系。

例如:

①山呼海唱。

②山在欢呼,海在歌唱。

③巍巍群山在欢呼,滔滔大海在歌唱。

例1句子简短紧凑,表达效果简洁明快。

例2分成两个小句来说,语气就比较舒缓,具有抒情意味。

例3又增加了修饰语“巍巍”和“滔滔”,不仅形象性更加突出,而且上下句构成对偶,就增加了一种节奏和谐的音乐美感。

二、把下面的长句改成短句。

自然环境诸要素在受到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病原体、噪声、废气等污染达到一定程度,可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时,这种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自然环境诸要素,受到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污染,包括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病原体、噪声、废气等污染,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三、下面一段话多是短句,请分析一下它的修辞效果。

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子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

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没有来。

一系列短句的使用,不仅结构相似,简短紧凑,形式整齐匀整,而且在表现出作者等待的焦急心情,效果鲜明。

四、比较下列各组句子,分析一下改句的修辞效果。

1、原句:

新媳妇哭了一天一夜,也不梳头,也不洗脸,也不吃饭,谁叫也不起来,父子两个没了办法。

改句:

新媳妇哭了一天一夜,头也不梳,脸也不洗,饭也不吃,谁叫也不起来,父子两个没了办法。

原句中的“梳头,洗脸,吃饭”是动宾式的,改后将宾语提前。

突出表现出新媳妇哭闹得很凶。

2、原句:

任何公民,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才受逮捕。

改句: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由原句中的肯定句型,变为否定句。

句意没有改变,但是表达效果上更加精确严密,适合于法律条文类的政论式文体。

3、原句:

二诸葛老婆追出门来,二诸葛把她挡了回去,她还骂个不休。

改句:

二诸葛老婆追出门来,被二诸葛挡了回去,还骂个不休。

改变后的被动句使前后叙述角度一致,语意连贯。

4、原句: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日子过了,就一去不复返了。

改句: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最后一句,由肯定句变为疑问句。

主要是为了突出强调“时间”一去不复返,比肯定句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5、原句:

我轻轻的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改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第一句的修辞词提前不仅强调了修饰语,还与下面的句子产生差别,避免句式的雷同。

6、原句:

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

改句: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修饰语后置,突出表现出春暖花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同时由长句改为短句表达效果简洁自然,活泼有力,适宜描写。

思考与练习四P498

一、什么是比喻?

比喻有什么类型?

用某一事物来说明或描绘与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另一事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打比方”,这种辞格叫比喻。

比喻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基本类型。

二、什么是比拟?

比拟有几种类型?

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成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比拟。

比拟分拟人和拟物两类。

三、比喻和比拟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举例说明。

比拟和比喻的相同点都是两件事物相比,比喻重点在“喻”,即寻找不同性质、类别的两事物之间相似点而喻;比拟的重点在“拟”,要点在于人格化或物性化上。

比喻是以乙事物喻甲事物;比拟是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比喻中甲、乙两事物一主一从,仍是两个事物;比拟中甲、乙两事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四、运用比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要贴切,必须对本体和喻体的共同点作认真的概括,确保二者之间有相似点。

第二要注意感情色彩。

选用什么事物打比方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要通俗形象。

打比方要选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说明人们不了解得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事物来说明深奥的事理。

第四力求创新。

比喻贵在新颖,发人所未发,尽量不要重复别人已经用过的比喻。

五、什么是借代?

借代和借喻有什么区别?

举例说明。

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在于借喻是借乙物来描述、说明甲物,着重在比方;借代则是用乙物直接代替甲物,着重在借代。

借喻构成的基础是相似性,即要求本体和喻体有相似之处;借代构成的基础是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密切关系。

借喻可以变换成明喻或暗喻;借代仅仅是代替,不能变换成明喻或暗喻。

如“我们要爱护这些祖国的花朵”中“祖国的花朵”是借喻,“那边来了一队红领巾”中“红领巾”是借代。

六、什么是拈连?

拈连有几种类型?

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这种辞格叫做“拈连”。

拈连分为语义拈连,谐音拈连,还有一种“顾名思义”的拈连,不光同音,语义也关联,并且还同形。

七、什么是移就?

移就和比拟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举例说明。

把描写甲事物性质状态的词来修饰和描写乙事物,这种辞格叫移就。

移就有的是把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词语移用到乙事物上,这跟比拟辞格有相似之处。

区别在于移就就是寓情于物,物仍然是物,只是把人的思想观念移用到其他事物上,并不要求这个事物人格化;拟人是将物拟人,人与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移就通常搭配的词语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而拟人多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

八、分析下列各句中的比喻,说明它们各是哪种类型。

1、战士的勇敢成就了她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丰碑。

暗喻

2、希望犹如肥皂泡,一会儿又迸裂了几个。

明喻

3、一缕彩霞飘过山顶,落日撒下一河碎银。

借喻

4、这个鬼地方,一阴天,我心里就堵上了个大疙瘩。

借喻

5、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暗喻

6、于是夜晚的松花江,像一条嵌花的闪光的银链,静静地垂挂在这一片浩瀚的沙滩裸露的胸前。

明喻

九、对下面两句进行比较,说明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1、《请注意“孔方兄”在向孩子们招手》这篇报道所反映的问题,这值得大家关注。

2、现代医学器官移植有了很大发展,给人体换“零件”在过去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在于借喻是借乙物来描述、说明甲物,着重在比方;借代则是用乙物直接代替甲物,着重在借代。

借喻构成的基础是相似性,即要求本体和喻体有相似之处;借代构成的基础是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密切关系。

借喻可以变换成明喻或暗喻;借代仅仅是代替,不能变换成明喻或暗喻。

如例1中的“孔方兄”就是借代“钱”由于过去铜钱的形状特点代替货币;例2中用“零件”借喻人的身体器官。

十、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格?

请分析说明。

1、有一天,学生们决定批斗“牛鬼蛇神”。

借代

2、她关上门,迅速将那封信的落款看了一眼,“连军”两个字倔强地钻进了她的心里。

拟人

3、我无法再继续写下去,所有的英文字母全在我脑子里跳疯狂地舞蹈。

拟人

4、母亲月白色的绸衫和蓝色的长裙从那一夜起,便永远飘扬在父亲的眼睛里。

拈连

5、万星河里挑浪花,江上鱼船穿梭忙,哥撒网来妹摇桨,一网一网兜春光。

拈连

6、反攻开始了,仇恨的炮弹倾泻到敌人的阵地上。

移就

十一、举例说明比喻辞格和词的比喻义的区别。

比喻是一种修辞方法,本体和喻体的组合是临时的,这与词的比喻义不同,词的比喻义市凝固在词里的固定意义。

例如在“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中,“摇篮”表示幼年或少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活动的发源地,这个义项已经固定在词里,因此不是比喻。

有些词中的语素含有比喻义。

例如“领导干部应该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文山”、“会海”都是含有比喻语素的词,不能看作比喻。

十二、指出下列句子中哪里用了拈连辞格,并说明理由。

1、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

“落”字是拈连词,“落在地上”是常规用法,用的是本义。

而“落在心里”是变通活用。

变通后涉及的事物较抽象。

2、咚咚咚,咚咚咚……重槌把大鼓敲得震天响,敲得人们心花怒放。

“敲”是拈连词,前项是“敲得震天响”后项是“敲得心花怒放”。

“重槌”在“敲”的引导下从“敲得震天响”移接到“敲得心花怒放”,是词语的拈连活用。

思考与练习五P508

一、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有什么不同?

直接夸张是指不借助其它修辞方式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述;间接夸张是指借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方式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述。

直接夸张,桌面就像《儒林外史》里范进给胡屠户打了耳光的脸,刮得下斤把猪油。

间接夸张,莫夸财主家豪富,财主心肠比蛇毒,塘边洗手鱼也死,路过青山树也枯。

2、什么是仿词,相类仿词与相反仿词有什么不同?

仿词就是根据表达需要,更换词语中的某个成分,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

相类仿词,是临时仿造的词语和原有词语的某个成分在意义上类似或有某种关系;相反仿词,是临时仿造的词语和原有词语的某个成分在意义上相反或相对。

相类仿词,科盲,文盲;相反仿词,乐趣,苦趣。

3、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格?

1、婉曲2、夸张3、反语4、双关5、双关6、仿词7、反语8、婉曲9、反语10、婉曲

4、婉曲和双关有什么区别?

双关是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使语句同时兼顾内里和表面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

婉曲是不直接说明本意,而是采用同义语句或不同角度婉转曲折的表达出来。

5、婉曲和反语有什么区别?

婉曲一般利用同义语句来表达本意,而反语是用与字面意相反的意义来表达本意。

6、运用反语应区别对象。

1、以正当反,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2、以反当正,小陶气愤地说:

“这些死人!

只管看着干什么,还不把你们的雨衣扔过来。

运用反语通常以消极的词语表达积极的感情;以积极的词语表达消极的感情。

7、有人说“夸张就是脱离实际”,你同意这种说法么?

夸张是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利用词语的条件,对事物的数量或性质做言过其实的渲染,或把不可能的说成可能的,从而引起人们强烈的同感,使人们更加清楚的看到事物的本质,突出人们的爱憎。

但运用夸张要以事实为基础,不能脱离实际。

8、如何看待仿词与新生词的关系?

仿词是修辞学上的新词,它的出现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而临时创造,其能否取得词的地位还需要语言实践的检验。

而新词是词汇学上的词,它的出现是因为表达新出现的现实现象的需要,它不是临时仿造的。

思考与练习六P518

一、对偶与排比有什么不同?

对偶是上下两句,而排比是三句以上;在语言结构的整齐性方面,排比的要求也不如对偶严格。

二、对偶从意义上大致分为多少种?

1、正对上下两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表达相同事理,意义上相似,相互补充衬托。

如,瑞雪片片兆丰年,腊梅点点报新春。

2、反对上下两句表达相反或相对的内容,相互对照比较,借以揭示事物的本质。

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3、串对,上下两句的内容表达了事物顺承发展的过程,或有因果、条件、假设等关联。

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三、排比的什么修辞作用。

排比的作用在于强调文意重心,增强语言气势,周密的阐发复杂的事理,表达强烈的感情。

四、排比和层递有什么不同?

层递着眼于内容层次上具有等次性,构成层递的几个语句在内容上必须是递升或递降;排比主要着眼于内容上的平列性,构成排比的内容是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或相关的几个问题。

层递在结构上不强调相同或相似,往往不用相同的词语;排比在结构上必须相同或相似,往往有相同的词语。

五、回环和顶真有什么不同?

顶真是是反映事物间的顺接或联结关系的,这从一个事物到另一个事物顺连而下;回环是巧妙的利用相同的词语或语句,形成回还往复的语言形式,语义从甲事物到乙事物,再从乙事物到甲事物。

六、按正对、反对、串对配句

1、靠矿吃矿2、悲观者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