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地球和地图.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2601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docx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地球和地图.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docx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

高三一轮复习第1讲地球和地图

【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纵横联系融汇贯通

纵向联系:

 

横向联系: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感受真题体会命题方向

(2015•福建卷)图6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5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

读图完成下列

问题。

 

1.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

A.东南7月1日06时B.东北7月1日06时

C.东北1月1日12时D.东南1月1日12时

2.拍摄“日出”美景的地点是图5中的()

A.甲B.乙C.丙D.丁

(2014·广东卷)下图为根据统计资料计算得出的我国1980~2010年水稻产量重心移动方向图。

3.若下列地区的水稻产量均有增加,则对图示水稻产量重心移动趋势贡献最大的地区是(  )

A.西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南地区D.西北地区

 

(2012全国新课标卷)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

完成4-5题

4.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

5.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

【聚焦考点突破核心】——课堂讲解重点难点突破

考点一主要经纬线及其作用

经线

纬线

主要经、纬线

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作用

划分半球

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低、中、高纬度的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的划分

定距离

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的水平距离约111千米

在纬度为φ的纬线上每一个经度的纬线长度约是111·cosφ千米

定位置

地球仪上,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确定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纬度、经度)

定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南极是地球上最南的地点)

指示东西方向(劣弧定向)

【典题探究】【例2】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zhí)点。

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乙

地经纬度相同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关于①②③④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

A.①位于西半球B.②位于低纬度C.③位于大西洋D.④位于南温带

【变式精练】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

读图判断

(1)~

(2)题。

(1)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

A.③④B.①②C.⑤⑥D.③⑦

(2)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

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

考点二经纬网的判读及其地理意义

【方

法技巧】

1.利用经纬网定“距离”

①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如图中AB。

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

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②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

如图中AC。

③中BC的距离可根据勾股定理估算出。

2.利用经纬网定“范围”

(1)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2)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如下图中,四个阴影地域中实地面积最大的是④。

3.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注:

所谓大圆指过地心

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①同一经度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中AB)。

②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

是MPK而不是MQK)。

③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处在晨昏线上的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

之间的最短晨昏线(即

最短劣弧线)。

球面最短距离是一段弧,该弧线的确定可依据下面两个步骤进行。

(1)确定“大圆”:

“大圆”即球面两点所在的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①在地球上,三种情况下“大圆”是确定的。

如下图所示。

②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所在“大圆”具有以下特征:

a.北半球——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

b.南半球——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

(2)确定“劣弧”:

大圆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应该是哪一段弧线,则由“劣弧”来决定,所谓

“劣弧”,即两点间的弧度小于180°。

如果记忆不牢固的话,可通过下图进行推导。

如图A、B为位于北半球

的两点且不在常见的大圆

上,则其最短航线为一个向北弯曲的弧线,

C、D为位于南半球的两点且不在常见的大圆上,则其最短航线为一个

向南弯曲的弧线。

具体是:

同北偏北,同南偏南,同一条经线圈上走极点。

 

【典题探究】【例

3】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位于C点的(  )

A.西南方向B.东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 

(2)C、D两点间的距离约为(  )

A.550千米B.660千米C.1100千米D.277.5千米

(3)从E点到F点的最短航线是(  )

A.先西北后西南B.先东南后东北

C.先西南后西北D.先东北后东南

【变式精练】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

(1)~(4)题。

(1)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  )

A.回到M点B.在M点正东方C.在M点正西方D.在M点东南方

(2)M和N两点的实际距离约是(  )

A.4444千米 B.3333千米C.2222千米D.1823千米

(3)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

A.一直向东B.先东北再东南C.一直向西D.先东南再东北

(4)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A.(60°N,80°E)B.(60°S,100°E)C.(30°S,100°E)D.(60°S,80°W)

考点三地图上的比例尺

【归纳总结】

1.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图幅大小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③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实地范围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2.比例尺缩放

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

①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n②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n+1)

③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1/n

④将原比例尺缩小1/n,则缩

小后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1-1/n)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

【典题探究】

【例4】读“北半球某温带地区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图(比例尺1:

20000)”,回答下列问题。

(1)当教堂的影子偏向甲地时,最可能为该地的(均为地方时)()

A.9:

00B.12:

00C.15:

00D.18:

00

(2)如果将该图的比例尺增大1倍,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原来的2倍B.同样的图幅面积表示的实际范围是原来的1/4

C.教堂的布局在图中更加清晰D.如果等高距不变,等高线更加密集

考点四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及应用

【归纳总结】

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特征

含义

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

同图等距

一般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相对高度是一个定值(等高距)

闭合曲线

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一般不相交,重叠为陡崖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疏缓密陡

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两条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表示坡度愈缓;反之坡度愈陡

凸低为高

等高线向低值弯曲的中心部位比两侧海拔高,地形为山脊

凸高为低

等高线向高值弯曲的中心部位比两侧海拔低,地形为山谷

高于高值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海拔不在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间,如A海拔高于200米,而B低于100米

低于低值

2.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

(1)地形类型判读

等高线图

判读

山地

山峰(顶):

四周低,中间高;山脊:

等高线由山顶向低处凸出的部分,成为分水岭;山谷:

等高线向山顶凸出的部分,一般发育河流;鞍部: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呈马鞍形;陡崖:

多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盆地

从图中等高线数值看出,四周高,中间低,根据经纬度和比例尺大小可确定该图所示地形区为我国的四川盆地

丘陵

数值一般在500米以下,多闭合曲线,反映出该地地形起伏不大,海拔较低

高原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不同的高原等高线差距较大,高原面一般较平坦,边缘陡峻,如内蒙古高原和云贵高原等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

(2)河流的判读

①河流位置的确定

a.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由此可确定河流的流域范围。

b.山谷常有河

流发育(山谷线),由此可画出河

流的位置。

c.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由此可确定河流流向。

②水文特征

a.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b

.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迎风坡、背风坡有关。

c.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3)判断气候特征

气候特点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

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

的滞留等因素进行判断。

3.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1)选点

水库

坝址

应建在等高线密集

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其次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并要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

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

港口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港湾

航空港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还要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并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等

气象站

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疗养院

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2)选线

公路、铁路线

一般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平缓、线路平稳、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一般要遵循沿等高线修筑的原则,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保证运行安全。

引水线路

路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输油管线

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方法技巧】

1.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可视问题

直视问题可以通过作地形剖面图进行判断,在地形剖面图上由观测点的投射点向目标点的投射点绘直线,若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直视良好,否则不能直视。

如下图所示,由点s′向点c′绘直线,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直视良好。

而图中b′位于阴影区,说明s点不能直视b点,所以村落b对于s点为不直视。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

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2.数值计算和数值规律

(1)同线等值,邻线可等值也可相差一定值。

等高距全图一致。

(2)两点间的数值差,有如下三种情况:

①两点都在等值线上,则两点数值确定,数值直接相减;

②如果一

点在线上,一点不在,则在线上的点数值确定,不在线上的点数值不确定,为一范围,

则求出的数值差也是一范围;

③如两点都不在线上,则数值都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据差也为一范围,且两个

范围相减时,

其中一个范围的

大值减另一个范围的小值,前者的小值减后者的大值。

例:

如图甲,A点的海拔为100米,B点的海拔为100米~200米,C点的海拔为200米~300米,

D点的海拔为400米,则A、B两点的差值为0~100米;A、D两点的差值为300米;B、C两点的

差值为0~200米。

注:

若有等值线重合如等高线的陡崖处,计算数值差与此方法相同,也可由此得出以下公式:

①陡崖顶部的绝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

M≤H<(M+d),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大值,d为图中

的等高距。

②陡崖底部的绝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m-d)

的等高距。

③陡崖的相对高度(ΔH)计算公式为:

(x-1)d≤ΔH<(x+1)d,x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条数,d为

图中的等高距。

如图乙中陡崖顶部(a)的绝对高度为400≤H<500,

陡崖底部(b)的绝对高度为100

陡崖(E)的相对高度为200≤ΔH<400。

4.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步骤

说明

1

看图名

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即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和等太阳辐射线等

2

看疏密

如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的地方,风越大

3

看走向

如等高线弯曲方向为地形走向,如下图中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就是河流流水反方向。

4

看弯曲

确定弯曲部分为高值区还是低值区,一般采用垂线法和切线法:

①垂线法:

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

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

(如下图)

②切线法:

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

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高值区。

(如下图)

5

看闭合

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其数值。

如下图中有两条等值线,数值a大于b,则M地的值大于a,N地的值小于b。

6

看递变

等值线上数值大小的排列顺序反映了该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递增或递减)

7

看特殊

关注等值线图中特殊的地方,如等高线图中几条线交会的地方表示陡崖,等压线非常密集且气压较低的环形区域可能存在台风

【典题探究】【例5】(2015届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高三下大练习试题)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村落多明清古建筑

,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某旅游者想拍摄一张甲村的全景照,正确的拍摄地点和理由是()

A.A点海拔较高,适宜远眺B.B点距离较近,身临其境

C.C点视线通透,俯视全村D.D点地形平坦,视野开阔

(2)图中地势相差最大可能是()

A.499米B.549米C.449米D.599米

【变式精练】(2015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二模)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最大高差约为

A.78米B.88米C.98米D.278米

(2)图示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为

A.积雪融水B.冰川融水C.大气降水D.湖泊淡水

(3)操控漂流一般在水流较急、较深的高山河谷中进行,图中最适宜开发该项目的河段为

A.①B.②C.③D.④

 

考点六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

【归纳总结】

绘制步骤

确定剖面线

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线(可能为已知,如右图中的AB)

建坐标

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

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线

用光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如右图中8、9两点高度相同,两者之间为河谷,地势较低)

判读规律

定位

根据经纬度或地理事物确定地理位置

看起伏

纵坐标(垂直比例尺),了解图示地区地势起伏变化,确定地貌类型、分析地形特征等

解决问题

根据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该地区所在国家、濒临的海洋及与此有关的气候、地质、土壤、水文、自然带、人类生产活动等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问题

【方法技巧】

1.地形剖面图绘制应注意的问题

确定地形剖面图的垂直比例尺及水平比例尺是绘图中的难点及重点,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

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

在新图中绘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绘出纵坐标。

2.确定某剖面图是沿何剖面线画出来的方法

①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如山峰、鞍部、陡崖)所穿过的最高等高线、最低等高线等,看剖面图是否与等高线图相吻合。

②注意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图上的高度是否一致。

③注意观察剖面线与最高或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

度,在剖

面图上是否得到正确的反映,剖面线与最高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应该小于最高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和。

而与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应该大于最低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差。

【典题探究】(2015届山东临沂市高三5月模拟考试

(一))某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考察并绘制了某地地貌景观图(图甲)及地形剖面图(图乙)。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野外,研究小组利用目视估算法估测地形高

度,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①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B.在②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

C.在③地估测出山谷的海拔高度D.在④地估测出谷底的相对深度

(2)关于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成都位于三角洲平原上B.河流有较长的冰期

C.典型植被为温带阔叶林D.西北山区地质灾害频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