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2633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

《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docx

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

目录

一、绪论……………………………………………………………2

1、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2

2、影响工程质量的原因…………………………………………2

二、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措施……………………3

1、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3

1)概述…………………………………………………………3

2)蜂窝的产生及防治措施……………………………………3

3)漏筋的产生及防治措施……………………………………4

4)麻面的产生及防治措施……………………………………4

5)孔洞的产生及防治措施……………………………………5

6)缝隙,夹层的产生及预防措施……………………………5

7)缺棱少角的产生及防治措施………………………………6

8)表面起粉的产生及防治措施………………………………6

9)表面不平整的产生及防治措施……………………………7

10)色斑的产生及防治措施……………………………………7

11)混凝土强度不足的产生及防治措施………………………8

12)裂缝的产生及防治措施……………………………………8

2、本章小结……………………………………………………10

三、结论…………………………………………………………10

参考文献…………………………………………………………10

 

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

摘要:

混凝土工程是现代土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分项工程,该分项工程的质量关乎整体工程优劣.本文总结了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预防的措施.只要存混凝土工程施工前落实好这些预防措施,可保混凝土工程为优质分项工程.

关键词:

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治措施

一、绪论

1、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的改革和建筑业的发展,框架结构、大模板、滑升模板等建筑体系得到普遍应用。

在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因成本低廉、坚固耐用且材料来源广泛等优点而被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所采用,所以钢筋混凝土已成为现代建筑中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常见的通病却经常出现,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工程质量。

2、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即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简称4M1E因素。

1)人员因素

人是生产经营的主体,也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如项目的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都是通过人完成的。

人员的素质,即人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作业能力、控制能力、身体素质及职业道德等,都将直接和间接地对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而规划是否合理、决策是否正确、设计是否符合所需要的质量功能、施工能否满足合同、规范、技术标准的需要等,都将对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人员素质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2)工程材料

工程材料泛指构成工程实体的各类建筑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他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工程材料选用是否合理、产品是否合格、材料是否经过检验、保管使用是否得当等等,都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结构刚度和强度,影响工程外表和观感,影响工程使用功能,影响工程使用安全。

3)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科分为两类:

一是指组成工程实体及配套的工艺设备和各类机具,如电梯、泵机、通风设备等,它们构成了建筑设备安装工程,形成完整的使用功能。

二是指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包括大型垂直与横向运输设备、各类操作工具、各类施工安全设施、各类测量仪器和计算器具等,简称施工机具设备,他们是施工生产的手段。

机具设备对工程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工程用设备其产生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工程使用功能质量。

施工机具设备的类型是否符合工程施工特点,性能是否先进稳定,操作是否方便安全等,都将会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

4)方法

方法是指工艺方法、操作方法和施工方案。

在施工中,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

大力推进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是保证工程质量稳定提高的重要因素。

5)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是指对工程质量特性其重要环境因素,包括:

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操作环境,如施工环境作业面大小、防护设施、通风照明和通讯条件等;工程管理环境,主要指工程实施的合同结构与管理关系的确定,组织体制及管理制度等;周边环境,如工程邻近的地下管线、建筑物等。

环境条件往往对工程质量产生特定的影响。

加强环境管理,改进作业条件,辅以必要的措施,是控制环境对质量影响的重要保证。

二、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措施

1、混凝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

1)概述: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

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质量管理部门最关注的问题。

特别是近几年,很多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工程量越来越大,结合工作实践,对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

2)蜂窝的产生及防治措施:

①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②产生的原因  

a、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b、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c、未按操作规程浇注砼,下料不当,使碎石集中,造成砼离析。

  

d、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允分振捣又下料。

  

e、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稳定性不足,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③防治的措施  

a、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

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b、小蜂窝:

洗刷干净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3)漏筋的产生及防治措施:

①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②产生的原因  

a、砼浇注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

  2、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粒径大碎石卡在钢筋上,砼水泥浆不

能充满钢筋周围。

b、因配合比不当砼产生离析,或模板严重漏浆。

 

c、砼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d、砼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砼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砼缺棱掉角。

 

③防治的措施  

a、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b、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

2或1:

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地质罗盘,地质锤,放大镜,数码相机。

4)麻面的产生及防治措施:

①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②产生的原因  

a、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出现麻面;

b、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浇筑混凝土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水分被模板吸去,致使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c、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结模板引起麻面;

d、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筑混凝土时缝隙漏浆,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e、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排出时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块表面,形成麻点.

③防治措施

a、模块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b、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模板缝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条,塑料条,纤维板或水泥砂浆等堵严,防止漏浆;

c、钢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d、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e、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表面不再装饰的部位应加以修补,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1:

2水泥砂浆抹平.

5)孔洞的产生及防治措施:

①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②产生的原因  

a、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砼浇注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间隙。

  

b、未按顺序振捣砼,产生漏振。

  

c、砼离析,或严重跑浆。

  

d、砼工程的施工组织不好,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

  

e、砼中有硬块和杂物掺入,或木块等大件料具掉入砼中。

  

f、不按规定下料,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

  

③防治的措施  

a、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b、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6)隙缝、夹层的产生及防治措施:

①现象: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②产生的原因  

a、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b、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c、混凝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d、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③防治的措施  

a、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b、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7)缺棱少角的产生及防治措施:

①现象: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②产生的原因  

a、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b、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c、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d、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③防治措施  

a、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b、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8)表面起粉的产生及防治措施:

①现象:

混凝土表面"起粉"对其抗压强度等级影响不大,但严重者会破坏混凝土路面或楼地面耐磨性,抗渗性,美观性与长期耐久性,对工程质量不利.

②产生的原因

a、混凝土泌水引起表层水灰比高,表层水化产物之间搭接不致密,空隙率大,结构松散,造成强度偏低;

b、施工养护不当,施工早期水分散失过快,形成大量的水孔,表层的水泥得不到足够的水分进行水化;

c、骨料级配不合理,含泥量高,过细的土砂也易导致地面起砂;

d、为了节省成本混凝土公司加入了过多的粉煤灰做掺合料,导致混凝土表层起砂,起粉;

e、压光时间掌握的不好,混凝土表面未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上人作业,低温下施工混凝土表面受冻等.

③防治措施

a、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合理,防止严重的泌水导致混凝土表层水灰比过大;

b、砂,石集料要符合国家质量要求,减少细骨料含土量,水泥的凝结时间要适宜;

c、施工过程要防止振捣过度造成混凝土严重的离析与泌水;在混凝土接近终凝时,要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抹面(或压面),使混凝土表层结构更加致密;

d、施工后要注意及时保温保湿养护不少于14天.要防止混凝土表面硬化前被雨水冲刷造成混凝土表面水灰比过大而使强度降低,又要防止表层水在强度建立起前散失,表层无足够水化产物封堵大的毛细孔,形成水孔;

e、控制粉煤灰等掺和料的掺入量,避免其由于振捣过度等原因在混凝土表面富集,影响表层混凝土强度并导致起砂,

9)表面不平整的产生及防治措施:

①产生的原因  

a、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b、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

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c、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②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浇筑混凝土前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弹线,浇筑中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应支撑在坚实地基上和有足够的支承面积,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筑结构上走动。

10)色斑的产生及防治措施:

①现象及产生原因

混凝土在硬化后,某些表面色斑也在逐渐形成。

因其变化随着混凝土的组成成分、时间长短、外界环境情况等不同而不同,故混凝土表面色斑种类繁多。

尽管色斑种类复杂,但工地常见混凝土表面色斑从形成深度划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a、表层型色斑:

即混凝土颜色的差异仅发生在混凝土表层,可以通过对混凝土的冲洗与打磨来消除其差异

b、深层型色斑:

主要来自混凝土内部,有一定深度,是混凝土本身颜色差异造成的,暂无可靠的方法消除

②防治措施

a、对施工用模板的涂刷应及时,并且使用质量好的脱模剂,如环氧树脂型脱模剂等,以阻止锈源的产生。

b、一旦混凝土出现锈斑,应及时处理。

通常表层小面积可用钢刷刷除,范围较大采用1∶10的草酸溶液进行擦洗后再进行砂轮机打磨,以还原混凝土本色。

c、采用优质脱模剂。

目前工地上使用的优质脱模剂主要为环氧树脂型脱模剂,不污染混凝土,表面光洁,色泽均匀,并且可多次倒用。

当使用液压油作脱模剂时,尽量选用质量好的品种。

d、按比例配合使用。

由于柴油和机油作脱模剂,各自出现不同程度的颜色差异,在使用过程中,如没有合适优质的脱模剂,可采用一定比例来掺配以调和其颜色,通常柴油和机油按1∶4的比例进行掺配,也可收到较好的颜色效果。

e、由于低质脱模剂污染面积通常较大,表面处理的难度大。

小面积颜色较深可用磷酸配成溶液,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擦洗,再用钢刷刷除,使其先变成白色,后恢复混凝土本色。

如颜色污染轻,可采用漂白剂进行擦洗

11)混凝土强度不足的产生及防治措施:

①现象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不能满足统计法或非统计法相应的判定式要求,即强度不足

②产生的原因

a、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

b、脚板生产未严格按配合比投料

c、搅拌时间不足,均匀性差

d、试块制作、养护不符合规定要求

③防治措施

a、正确进行配合比设计。

由于目前原材料供应渠道多,质量不稳定,特别是水泥相当一部分是立窑生产,安定性有时不合格,强度偏差大,因此要根据来料采样试配,水泥一定要先检后用,不能光凭经验确定配合比。

b、无论是预拌混凝土还是现场搅拌都应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投料拌制,严禁任意更改。

c、严格按规程或搅拌机说明书规定的搅拌时间进行充分搅拌,保证拌合物的均匀性。

d、按规定制作试块,并及时进行标准养护。

12)裂缝的产生及防治措施:

①现象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

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

②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a、干缩裂缝及预防

 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

水泥浆中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且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

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

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内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

主要预防措施:

一是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

二是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水灰比越大,干缩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

三是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

四是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

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并涂刷养护剂养护。

五是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

b、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

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

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30cm,较长的裂缝可达2~3m,宽1~5mm。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

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

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等。

主要预防措施:

一是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二是严格控制水灰比,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

三是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

四是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潮湿的草垫、麻片等,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

五是在高温和大风天气要设置遮阳和挡风设施,及时养护。

c、沉陷裂缝及预防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

此类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

主要预防措施:

一是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

二是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

三是防止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

四是模板拆除的时间不能太早,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

五是在冻土上搭设模板时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d、温度裂缝及预防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

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

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

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

主要预防措施:

一是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

二是减少水泥用量,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450kg/m3以下。

三是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

四是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五是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

六是高温季节浇筑时可以采用搭设遮阳板等辅助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升,降低浇筑混凝土的温度。

七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结构尺寸相关,混凝土结构尺寸越大,温度应力越大,因此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以利于散热,减小约束。

2、本章小结

从上述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上可以看出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土质量问题上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质量问题的出现和发展。

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三、结论

工程项目质量的优劣关系着工程运营生产的百年大计,也关系到施工承包企业生死存亡以及是否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根本问题。

作为工程施工的承包商和项目经理应以战略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

对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应加以监督和控制,从而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只有对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种种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措施,做到未雨绸缪,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步入一个良性的轨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