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工程技术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2667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52 大小:67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工程技术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工程技术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工程技术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工程技术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工程技术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工程技术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2页
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工程技术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2页
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工程技术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2页
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工程技术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2页
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工程技术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2页
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工程技术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2页
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工程技术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2页
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工程技术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2页
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工程技术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2页
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工程技术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2页
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工程技术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2页
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工程技术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2页
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工程技术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2页
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工程技术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2页
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工程技术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2页
亲,该文档总共1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工程技术标.docx

《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工程技术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工程技术标.docx(1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工程技术标.docx

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工程技术标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一、总则

1.1.编制依据和招标范围

编制依据

1.国营人民大垸农场2016年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工程施工图。

2.与本工程有关的施工规范、技术规程以及有关标准。

3.本公司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卫生综合体系程序文件及管理规章制度;

4.施工现场的实地勘察结果。

5.拟使用国家及地方规范清单: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砼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砼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砼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及条文说明》GBJ119-8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T18-2003

《粉煤灰砼应用技术规范》GBJ146-90

《砼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96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轻集料砼技术规程》JGJ51-90

《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50015-2003

《建筑给水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编制原则

(1)本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将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即一是符合性原则;二是先进性原则,三是合理性原则,四是满足业主要求的原则。

(2)满足业主对工程质量、工期要求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要求的原则。

(3)满足与业主、监理、设计及有关单位协调施工的原则。

(4)充分利用充足的施工机械设备,积极创造施工条件,做到连续均衡生产、文明施工。

(5)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

(6)贯彻施工验收、安全及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程,以及有关规章制度,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7)采用科技成果和先进的技术组织措施,节约施工用料,提高工效,降低工程成本;

(8)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少笨重体力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9)充分利用原有和正式工程建筑和设施,减少临时设施,节约施工用地。

(10)合理选择资源和运输方式,节省费用开支。

招标范围

按招标文件、招标答疑及施工图纸中范围内所有土建、装饰及水电安装项目。

工程概况

建设地点:

监利县大垸农场

建设内容:

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工程量清单所确定招标范围内的全部施工内容;

计划工期:

120日历天;

质量目标:

符合《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达到合格标准。

二、各分部分项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2.1、施工工艺流程

±0.000以下结构施工工艺

定位放线→桩孔→桩孔验收→钢筋笼绑扎定位→桩基砼浇注→桩基验收→剃桩头→土方开挖→基坑清理→验槽→混凝土垫层→承台、基础梁钢筋以及模板安装→浇筑承台、基础梁混凝土→混凝土养护→回填土。

±0.000以上主体结构施工工艺

抄平放线→绑扎柱、剪力墙钢筋→支柱、剪力墙模板→浇筑混凝土→支梁、平板模板→绑扎梁、平板钢筋→浇平板、梁混凝土→混凝土养护

测量定位

建筑工程的测量放线工作是建筑施工的先导工序,要保证建筑的垂直度,几何形状、截面尺寸符合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需要建立较高精度的测量控制网作为施工放样的依据,根据该楼的地理环境测量放线,由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测量小组,为本工程提供测量服务。

建立测量设备管理制度,所有测量仪器均要经过校验后方可投入使用,采用预放、精放的方法进行多道复核,确定平面控制轴线,依据现场实际情况选取定位基准点,采用“内控法”完成,利用激光铅垂仪测设。

测量施工方法如下:

(1)根据建设单位提交的轴线控制点和水准点,测定出纵横各轴线,建立测量控制网,设置引桩,并做好引桩的保护工作,以确保轴线控制准确。

依据设计图纸对基础施工各条轴线进行复核无误后,进行平面控制轴线的布设,在施工中应加强测量放线工作,严格控制轴线尺寸。

(2)主体结构施工测量竖向控制采用“外控”和“内控”两种方法并用,相互校核,以保证测量准确无误。

外控法施工测量要点如下:

随框架柱主体结构层施工,用经纬仪将建筑大角处的主轴线投测到框架柱上,并弹出墨线用红漆标注。

每层放线时,由此向楼层投点控制。

(3)在±0.000以下施工中,利用已建立的控制网点作为基础施工放样的依据,利用首级控制网点为依据进行核验。

(4)主体放线定位,对原轴线位置进行复核、校对,对原坐标轴有水准点进行校对,使原点复位正确,轴线方位闭合,做到允许的误差比规范要求缩小一个级别。

内控法施工测量要点如下:

地下结构完成后将确定的内控点以钢板标志固定在混凝土上。

即在一层底板预埋300mm×300mm×8mm定位钢板,在距

(1)轴、(13)轴、(A)轴、(K)轴各1m处设置,将控制点引测至钢板上用钢针刻划“十”字。

作为基准点,首层以上各层在基准点的正上方相应位置预留洞200mm×200mm(通视孔)用激光铅直仪和经纬仪配合将控制点逐层投递到楼层。

在楼外通过原控制桩位将各个轴线打到柱子上,用黑线弹出,逐层上翻,确保轴线尺寸准确。

利用铅直仪进行竖向投测

(5)确定方位基准点:

在一层底板上选择便于观察,又不受施工影响的四点构成直角四边形且能直视,且直角边长成整数(便于计算)在该点埋设300mm×300mm×8mm钢板对准角度,量准距离后在其上刻上中心十字线,作为向各层引测的基准点,同时在钢板周围砌砖予以保护。

在三个点固定三台铅直仪,在另一个点可移动一台激光铅直仪向上打出激光束,供以上各层使用。

二层以上各层楼面留同样四个点的300mm×300mm洞口,洞边用∟30×3焊接方框预埋,供放置激光接收靶用。

(此处洞口下边不能遮挡)。

每段二层以上各层楼面所留洞口必须留设在现浇板上,所留洞口待主体施工完后用膨胀细石混凝土进行补洞,洞内钢筋不能断开,且各层支撑不能遮挡激光投测点。

(6)垂直测量控制,在四点向上打出垂直激光束,在每段上层洞口处架激光接收靶,接收靶由∟30×3焊成外边长300mm的正方形框,框内嵌双层玻璃,玻璃间夹接收靶纸,靶纸画同心圆,各半径差为5mm。

当接收靶接受激光点定出每段上层四点后作闭合复查,修正误差,作为该层轴线控制点。

(7)根据建设单位提交的水准点,现场选择不易被破坏且又通视的位置建立六个水准点,形成水准控制网,以此引测到基础及各段主体结构上,再用钢尺、水准仪进行高程传递。

点间距离为45m左右,每隔一定的时间,或发现有变动可能时,应进行复测,以查明水准点高程是否有变动。

(8)各楼层设四个水准控制点进行高程传递,控制本层标高以便复核。

(9)基础施工时,将±0.000标高控制点引测至基坑底,校测底标高。

结构施工至±0.000后,根据高程控制点用水准仪将±0.50m水平线投测到底层外墙上,用红漆标注,以此作为向上各楼层传递高程的基准点。

高程传递用钢尺向上量取,然后将水准仪安置在施工层上,校测由下量取的各点。

误差在±5mm以内。

高程量取使用的钢尺须经过鉴定,量高差时尺身应垂直并用标准拉力,同时进行尺长和温度校正,以确保各层标高的准确性。

(10)各段各楼层标高高程传递可用一根钢尺进行垂直丈量,并用水准仪抄平,施工中使用的水准仪器因使用频繁,观测条件差,很容易产生仪器误差,因此要特别注意定期检测其准确性,每层楼面标高传递起点均应从统一水准点进行丈量。

(11)依据施工图纸要求,该工程的沉降观测控制网点,在±0.000以上工程的施工中,依据设计图纸做好该工程沉降点的布点及埋设工作。

施工期间每施工完一层进行一次沉降观测,主体封顶后,第一年每季度进行一次,第二年每半年一次,第三年每年一次,直到沉降稳定为止,若发现沉降有异常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处理。

沉降观测应用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进行观测、记录观测数据,工程竣工后应绘制出建筑物的变形过程曲线,作为竣工资料,竣工后将沉降观测点及有关记录移交给业主继续观测。

BM点详图

该工程所埋设的控制网点,必须重视,埋设必须准确、牢固、可靠并严格加以保护。

所有该工程的测量定位放线、沉降观测每次必须记录在案,作为原始记录必须存档保管,不得丢失。

沉降观测点保护措施

(12)误差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轴线允许位移<3mm,混凝土柱垂直度允许偏差<3mm,层高测量允许偏差<3mm。

2.2、土方工程

1、土方开挖

本工程基础土方开挖由西向东方向进行;机械挖土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机械开挖然后改用人工挖槽清底,直至设计标高。

(1)施工前的准备:

1)弹出工程轴线和监控用的红三角标记,落实专人检查,对周边建筑物、道路做好标记,已备观测。

2)在土方开挖前,彻底检查一遍施工场地内的地表排水情况,做好施工场地内的环形排水沟,避免在基坑开挖之后流入基坑内。

3)清理基坑四周堆置的杂物及垃圾等。

4)在土方开挖前,召开各有关单位的协调会,协调组织好土方外运工作,避免土方开挖过程中临时停顿。

5)充分做好土方开挖的技术交底工作及安排落实好各工作人员,使各工作人员对自己本职工作心中有数。

(2)机械挖土:

1)基坑开挖线按设计由轴线外放2m,坑底由轴线外放1m。

2)基坑边采用明沟排水,基坑边预留0.5m宽的工作面。

排水沟做法示意图

3)采用两台1.5m3挖掘机,配6台自卸汽车,开挖土方应外运至指定堆土场,现场不堆放开挖余土,回填时再外运黄土回填。

4)土方开挖之后,分别在建筑物的四角设置Φ1.0m直径的集水井,以便及时抽除地下水及基坑内的积水。

5)待土方挖至设计标高后,马上组织人员进行基础施工,避免地基土长时间暴露。

6)开挖期间内,应事先与气象部门联系,了解降雨情况,尽量避免雨天施工,且要做好雨天的防护工作。

7)反铲挖掘机开挖时,采用沟端开挖的方法,挖土过程中,应注意检查坑底是否有古墓、洞穴、暗沟或裂缝,如发现迹象应立即停止,并进行探察处理。

8)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时进行普探,并通知勘察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共同验槽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3)人工挖土:

1)由于本工程基础梁设计为下翻梁,所以必须由人工开挖梁槽,按设计要求横断面为倒梯形,梯形角为600。

2)人工开挖前先进行精准的施工放线,将梁位置线画出。

3)让木工按图纸制作一个梯形坡度板,人工开挖依据放样挖土。

4)人工挖土采用分层均衡往下开挖,开挖梁槽过程中,每挖0.8m左右检查一下边线和边坡,随时纠正偏差。

5)弃土及时运出,不得留置槽边,以免施工基础梁时造成溜土污染。

6)严格控制挖土深度,技术员支好水准仪跟随挖土工人,随挖随测,避免超挖,挖好后进行凭证修理。

(3)挖土注意事项:

1)基坑土方开挖必须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不得超挖。

2)基坑四周不得任意堆放材料。

土方开挖好后,基坑边严禁行走汽车。

3)挖土过程中如出现较大位移,应立即停止挖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4)基坑周围的地表水应及时排除。

5)夜间挖土施工时,应配置足够的照明,电工应日夜值班。

6)挖掘机的把杆旋转区域严紧站立其他人员,当挖掘机司机视线不清时应配置专职指挥。

2、回填土施工

(1)材料要求

土可采用基坑挖出的土及有机质含量不大的黏性土。

表面耕植土不能采用。

土应过筛,粒径不宜大于15mm。

(2)施工要点:

1)施工前应将回填处的杂物、积水、淤泥清除干净,待干燥后再铺土。

2)回填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其含水量,含水率控制在18.5%左右,以用手紧握土料成团,两指轻捏能碎为宜,如土料水分过多或不足时,可以晾干或洒水润湿。

用卡车或四轮拖拉机运至工地。

铺土应分层进行,每层铺土厚度控制在250mm。

3)每层的夯实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密度在现场实验确定。

经实验达到压实系数后方可铺下一层。

击实系数应不少于0.95。

4)分段施工,上下相邻两层土的接缝间距不得小于50cm,接缝处的土层应充分夯实。

2.3、基础工程

施工顺序:

挖土方→垫层→钢筋制作→钢筋安装→支模→浇砼→养护→防水→回填土。

本工程的前期土方开挖已基本完成,部分土方开挖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开挖方法。

搞好土方平衡计算,减少重复搬运,施工时作业面不得过大,须分层分段进行,按先远后近,依次开挖,掌握气侯变化情况,注意边坡稳定,搞好场地排水和基坑支护监测。

1垫层施工:

根据室配合比拌制C15砼及时浇捣基梁垫层,其垫层中间略高出四周2cm,保证不因下雨而积水。

2放线:

垫层浇捣后,即可按龙门桩将轴线、基梁边线弹放上去,作为钢筋绑扎和支模的依据。

承台边线和轴线弹放到垫层上后,及时联系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质监部门验收,办好手续。

3基础钢筋绑扎

钢筋进场:

根据预算分析,由工地提供物资需用计划,公司材料员根据进度要求进购钢筋,随货应有钢材出厂材质报告,到现场由质检员会同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按炉批号见证抽样送检,检验合格后由质检员下书面通知钢筋班组长制作下料。

钢筋下料:

钢筋下料制作严格按经技术负责人审批的下料单进行放样下料,质检员对制作好的箍筋、主筋等半成品进行抽样检查,不符合下料单及规范标准的坚决要求返工,并作好检查记录,绑扎之前各批半成品都应标识清楚,并经检查合格方可绑扎。

钢筋绑扎,焊接:

基础钢筋绑扎顺序为承台底部筋摆放绑扎→柱插筋定位绑扎→基梁钢筋摆放→梁钢筋焊接→基梁钢筋绑扎.

绑扎钢筋宜采用20号扎丝,要求承台上下部两层钢筋每点都绑扎,相邻扎扣要呈八字形,确保绑扎后不易歪斜变形箍筋也应呈八字形绑扎牢固。

焊接基梁中的焊接应在绑扎之前进行,要求焊工持证上岗,所用的焊剂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标准的要求,雨天施焊要防止焊后淋雨而退火,焊接应现场见证抽检送检,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保护层:

钢筋绑扎后及时垫好保护层,基础砼中钢筋保护层为35mm,要将提前预制好的水泥砂浆垫块(30×30×35mm)垫放在承台主筋,基梁主筋下并绑扎好,梁侧垫块厚度为27mm挂绑在箍筋表面。

(箍筋直径为8mm)。

4模板支撑

模板选配。

进场的钢模板要求修整好,表面平整洁净无砼积土后,已涂刷隔离剂,侧面无变形,木工组根据设计图进行造型配板,吊运到现场。

基础梁混凝土模板

支模:

基础模板均采用组合钢模,U形卡联接,木方及钢筋支撑卡固将选拼好的钢模按承台、基梁边线安并装、拼装中检查模板拼缝处的平整,基梁两侧模板以扁铁拉片拉结,保证了截面尺寸不缩小。

砖胎模施工详图垫层混凝土模板

支撑固定:

模板拼装好后,在基梁外侧用钢管立杆夹固,基梁之间夹固钢管相互联结,整体性增强,立杆内用横向钢管沿基梁上下绑两道,在夹固的过程中,应将轴线拉道校正定位,基梁承台模板夹固后,再将柱插筋定位夹固。

模板固定后检查,封补节点模板,施工中严禁在已绑扎的钢筋上行走,堆物或将杂物放入基础承台或梁内,防止破坏保护层垫块。

5砼浇捣:

因该工程采用商品砼,故砼的振捣为重点,详见砼工程施工。

砼浇捣12小时内进行养护,拆模时禁止损坏砼。

2.4、模板工程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柱选用定型木模板,梁、板选用覆膜竹胶板方案,楼梯选用竹胶板方案,以求达到拆模后清水混凝土的高质量效果。

柱模采用截面定型木模板,梁模采用19mm竹胶。

本方案简易和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的优点。

在梁柱接头处配制适量的定型木模。

模架采用钢管支撑架,地面以上梁板均采用早拆体系,配置早拆头和工具架与可调底座。

本工程框架柱模板按底层平面的一半即半层配置,梁底模板按每段三层配置,梁侧模板按每段二层配置,框架现浇板底模板采用19mm厚胶合板,框架现浇板部分按每段配置三层。

1柱模板

方柱采用九夹板100×100木枋,用Φ48钢管夹具。

柱模板放线,应在轴线控制点用激光经纬仪从下层向上层投测复核无误后,放出轴线位置,弹出柱的几何尺寸线,并应弹出轴线及柱模板的安装控制线,用水准仪将相邻的水准标高点标志转移到柱钢筋上,在钢筋上做上明显的标记。

标记高度比砼地面高0.5m,然后找平柱模底部,以便立模。

用Φ48×3.5mm钢管夹模,600㎜~800㎜夹一道,下部1/2范围内为600㎜,上部1/2范围为≤800㎜。

(1)支撑体系

由调平斜支腿和调平丝杠组成,调平斜支腿用∟50×5角钢和10号槽钢焊接而成。

每组柱模设设4个调平斜支腿,通过上下4个螺栓与大模板的竖向龙骨连接。

在调平斜支腿下端向槽钢的端部设一根用直径38mm圆钢和地脚螺栓制成的调平丝杠,用以调节模板的垂直度并保证竖向稳定。

(2)模板连接件

连接件有连接螺栓、变径对拉螺栓、塑料堵头等。

通过连接螺栓将柱子的4块模板连成整体,承受剪力、拉力,由φ16螺栓,φ16六角螺母、φ16的3字形螺母组成,沿模板竖向每隔300mm设一道。

柱边长小于900mm时,可不设对拉螺栓;大于900mm时,沿竖向每隔600mm加一道φ20对拉螺栓,以承受混凝土的侧压力。

为方便拆模,将对拉螺栓做成大小头。

柱节点模板安装示意图柱模板支撑系统图

(3)施工工艺流程

放线→钢筋验收→安装第一块模板→安装第二块模板→连接螺栓安装→调垂直校正。

1)准备工作:

(A)模板进场时应按规格数量表逐项清点检查并编号;

(B)涂刷脱模剂要均匀,严禁使用废机油。

2)安装顺序:

柱接头模板示意图

(A)先在模板存放区将柱子的4片模板中相邻两片用连接螺栓按设计要求截面尺寸连在一起,呈90°竖向分两块放置。

安装吊环,准备吊装;

(B)起吊第一块模板,按已弹出的柱边线放置稳当,并调整两片模板的90°夹角;

(C)起吊第二块模板,放在柱子的另外两边线上,保证位置正确;

(D)自下往上安装连接螺栓(间距300mm),保证拧紧无松动;

(E)利用调平丝杠调整模板的垂直度。

3)拆模顺序:

(A)沿着柱对角线,将两块模板的连接螺栓自下而上逐个拆除;

(B)逐个拆除连接螺栓,注意放入工具箱,以免丢失;

(C)若脱膜困难,可用撬杠撬模板下口,不得在上口撬、晃动或用大锤砸板;

(D)起吊时挂钩要吊牢,起吊要平衡;

(E)框架柱预留钢筋:

框架柱上的墙体拉筋及梁上的构造柱钢筋,以及梁上预留的拉结钢筋均采用预埋钢筋,预埋钢筋与框架梁柱钢筋点焊固定,框架柱上的拉筋用塑料绑扎固定紧,混凝土浇灌后拆模凿出水平拉筋,凿时要防止损坏柱角,墙体及梁上的拉结筋要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留设。

4)质量和安全要求:

模板安装前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mm,模板位置允许偏差为2mm,上口尺寸允许偏差为2mm,模板接缝允许偏差为1.5mm。

无支腿模板存放在专用的堆放架上,有支腿者两块模板面对面存放,保持75°角。

组装模板时螺栓要拧紧,不得漏拧。

拆模起吊前应复查穿墙销杆是否拆净,确认模板与柱体完全脱离后方可起吊。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N/mm2时,即可拆除模板,拆模工艺为。

 

梁、板模支法

复核轴线底标高及轴线位置→支梁底模(按规范规定起拱)→绑扎钢筋→支梁两侧模→复核梁模尺寸及位置→与相邻梁板模连接固定。

框架主次梁搭设双排钢管架作为承重架,架子搭设宽度为1m,立杆间距1.2~1.5m为宜,梁侧面用扣件及钢管固定,边跨梁支撑采用斜撑钢管挑梁,框架主梁依规范按1.5/1000跨长起拱相应的次梁按起拱高度提高底模。

梁底模和柱部位连接的端部采用定型木模,中部配以竹胶板模,梁侧模和顶板模选用竹胶板板模,板缝黏贴胶带纸,板内表面刷脱模剂,保证脱模后有清水模板的效果。

当梁高小于700mm时,梁侧可用支撑板模的水平钢管顶撑,同时用一部分短钢管斜撑,当梁高大于700mm时,增加对拉螺栓固定,对拉螺栓沿梁高350mm,横向间距800mm设置一排保证梁的侧模

梁模板直设示意图

梁模板对拉示意图

板不会变形。

因梁的截面尺寸较大,梁的自重过大,在梁底增设一排支撑立杆,以消除梁底模变形。

梁底模按规定起拱,框架梁底模按2‰跨长起拱。

框架现浇板采用钢管早拆体系支承,立柱沿横向对齐,搭成排架形式,现浇板模板支设采用钢木搁栅和胶合板模板,木搁栅排放在钢管支撑架上,间距不大于50cm。

竹胶合板模板厚度为19mm,胶合板采用防水胶合板模板。

为保证顶板平面平整度,次龙骨采用50mm×100mm方木,木方采用变形小的木材,使用前全部方木采用压刨将接触的一侧刨平,保证规格一致、平整、平直度控制在1/1000以内,主龙骨采用方钢管。

支设现浇板模板时,先将梁板标高固定死,然后拉线排列搁栅,搁栅垫平后再铺胶合板。

在绑扎现浇板钢筋前画出楼板上预留洞线,并用木模板支设洞口模板,梁底板、现浇板等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才能拆除。

所有混凝土浇筑时应留置专人看护模板。

板底模采用早拆体系,利用2m跨范围内混凝土强度达到50%就可拆模的特性,节约模板的投入,提高模板的利用率,后浇带模板自成体系,与其他部位支撑架体脱开,其他部位架模拆除时,不会影响后浇带架模。

带圆弧一侧模采用工厂定做的合金钢定型模板,厚度为4mm,另一侧模也采用定型模板。

梁侧模板采用水平钢管加固顶撑,带圆弧处采用短钢管

梁早拆体系示意图(支模状态)

现浇板模板早拆体系示意图(拆模状态)

水平施工缝下模板支撑图

斜撑,其间距为800mm对拉螺栓沿梁高350mm,横向间距800mm,设置一排,保证梁的侧模不胀模,在梁底增设一排支撑立柱,以消除梁底模变形。

水平拉杆间距1.5m,梁模板为竹胶板,满足其强度、刚度、稳定性。

3楼梯支模

本工程现浇混凝土楼梯的结构施工必须根据楼梯结构图建筑图及其相邻地面的建筑做法全面核对后放出大样,据此确定楼梯结构的施工标高与位置。

支设楼梯模板后要严格按施工大样检查各部位的标高、位置及尺寸。

严格控制好各级踏步高宽差,并认真做到踏步面与踢面、踢步面与墙面、平台面与墙面的“三方要求”。

结构施工阶段的踏步高宽差应控制在±10mm以内。

在现浇混凝土楼梯支模中,我单位设计一套支拆速度快、可靠性强、制作简单、准确度高、周转次数多、快,而且成本低的楼梯支模方法。

根据楼梯设计及夹角角度,制作相应尺寸的木板和卡具以及∟70×5角钢钻孔。

支模时将卡具插入∟70×5角钢孔中,将第一块踏步和最后一块踏步板的位置根据设计尺寸固定好后,再将中间段的踏步板插入即可。

每块踏步板上有两个卡具,每跑段楼梯用两根∟70×5角钢。

此法使用多年来,效果良好,能够将混凝土几何尺寸控制在±2以内。

现浇混凝土楼梯支模方法

4门窗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