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0276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docx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毕业论文doc).docx

三江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课题名称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系对外汉语专业

学号B07026006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起讫日期2009年10月-2010年6月

工作地点中心教学楼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

1科学年论文工作日程及进度安排及纪录表第五学讨论读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继续开列书目,提出问题,学生回去准备中文系办公室:

讨论有关原型与性格,并参考有关三教合流的宗教背景。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

2期:

指内、导系主定老高定出问中老览7-8周9-11周学生与老师讨论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中文系办公室:

讨论有关孙悟空师承问题与论文主题的必要性。

12-14周基本确定学年论文的方向

中文性办公室:

论文大致分三部分:

原型、性格、三教合流的影响。

15-16周确定学年论文的论题,寒假回家写稿中文系办公室:

论文主题论述原型对孙悟空人物形象形成演变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及其所反映的宗教背景问题。

第六学期:

时间内容指导纪录(学生填写地点、主题、内容)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

31-3周交寒假写成的初稿

中文系办公室:

交初稿。

4-6周教师对学生的初稿提出修改意见,并继续让学生查阅专题的资料

中文系办公室:

参考老师意见,查阅资料并修改论文。

7-8周交第二稿

中文系办公室:

交二稿。

9-10周

教师提出二稿中的问题

中文系办公室:

与老师一起讨论有关问题,并修改完善。

11-12周交上三稿

中心教学楼:

交三稿。

13-14周就三稿中出现的问题商榷、讨论

中心教学楼:

继续讨论有关问题并对论文中有关细节

问题进行修改。

15-16周导师审阅,学生修改、校对,定稿

中文系办公室:

完善论文有关细节与格式并最终定稿。

备注:

此表由学生填写,每个学生一张,学年论文结束时,与学年论文一起上交系。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

4

学年论文题目: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

学号:

B07026006

指导教师意见:

本文是对《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立体分析。

文章在广泛了解本课题学术研究背景下较清晰地勾勒出孙悟空形象的来源及历史演变。

结合文本的细致解读,历时性分析了这一形象所具有的猴性、人性、佛性的特点。

并结合对作者时代背景、社会思潮的探索,进一步探讨了这一形象的成因和现实意义。

清晰的层次,详而有力的论述,较广泛的学术视野及各部分存在较强的逻辑性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从整体上看本文是一篇较好的本科学年论文。

2010/6/10

成绩:

92优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

目录

摘要·············································Ⅰ

关键词···········································Ⅰ

英文摘要·········································Ⅱ

英文关键词·······································Ⅱ

引言·············································1

一、孙悟空形象的由来······························1

(一)原型说··································2

(二)孙悟空这一形象的形成及演变历程··········3二、孙悟空人物性格分析··························6

(一)“猴”性··································6

(二)“人”性··································7(三)“佛”性··································8三、三教合流的时代背景·························9结语············································11参考文献··········································12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

I

摘要:

孙悟空无疑是《西游记》中真正的英雄主角,但围绕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历来有许多争论。

本文通过《西游记》一书的影响、创作背景、孙悟空这一形象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文化现象入手,分析孙悟空这一形象的由来及性格特征两个方面。

形象由来具体分析原型及形象的演变历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受到的宗教及民俗影响;性格具体分析孙悟空这一形象中猴性、人性及佛性的具体表现及其受到当时宗教背景的影响。

关键词:

《西游记》、孙悟空、原型、形象演变、三教合流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

II

Abstract:

TheMonkeyKingisundoubtedlytheactual

protagonistoftheJourneytotheWest,buttherehavebeenexisting

muchcontroversialviewsonthisartisticimage.Byanalyzingthe

influenceofthebookJourneytotheWestanditscreatingbackground

aswellastheculturalphenomenonbroughttousbytheimageofthe

MonkeyKing,thisdissertationdiscussestheoriginoftheMonkey

Kinganditscharacteristics.Foritsorigin,westudytheprototypeof

theimage,theprocessofimageevolutionandthefactorsofreligion

andfolk-customwhichplayaroleintheformationoftheimage.For

thecharacteristicsoftheMonkeyKing,wediscussitsnatureofa

monkey,thatofhumanityandBuddha,andtheimpactfromthe

religiousbackgroundofthattime.

Keywords:

JourneytotheWest;theMonkeyKing;prototype;

imageevolution;mergingofConfucianism,TaoismandBuddha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

引言

作为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堪称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小说。

自1986年央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播出以来,《西游记》的影响日益深入人心。

在世界范围内,《西游记》已被翻译成英、法、德、意、俄等多种不同国家的文字。

英国大百科全书称《西游记》“是中国一部最珍贵的神奇小说”。

《西游记》虽是神魔小说,但并非是作者凭空捏造出来的。

这本书在扑朔迷离的情节下,隐藏着作者对深刻的社会问题的抨击。

吴承恩生活的明代,统治阶级政治腐败,生活糜烂,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整个社会的秩序处于混乱状态。

《西游记》是作者的思想与现实撞击而成的产物。

吴承恩撰写神话题材,有名确的指导思想,他写过志怪体裁的《禹鼎志》,序言中表达他明确的写作意图:

“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1

身为主角之一的孙悟空无疑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是我国以至世界人们所熟知的文学形象之一。

他是不怕困难,忠诚敬业,不屈不挠,勇于斗争,争取自由的英雄的化身,是追求自由平等并为之终生奋斗的英雄代表。

他的光辉形象深受人们喜爱,跟他有关的故事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如人们感觉到束缚和压力时,就说是“紧箍咒”;遇到闹事的或把情况搞得一塌糊涂时,说成是“大闹天宫”;形容速度快或差的远为“十万八千里”;鼓励别人战胜困难,即说“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等等。

此外“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也常常出现在人们的口头上。

这是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带给我们的特殊文化现象。

下面笔者就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读黄周星定本《西游证道书》时的一些感悟对孙悟空这一形象略作一些分析。

一、孙悟空形象的由来众所周知,《西游记》的故事是以唐朝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真实历史事件为主要依据。

反映玄奘法师西天取经事件的《大唐西域记》中并没有孙悟空亦即猴子,也不见玄奘收徒的记载。

而我们要讨论的人物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大显神通,为追求理想完成使命,他勇往直前,不怕挫折牺牲。

他是从哪儿来的?

这似乎是一个颇为复杂而又充满争议的问题。

1吴承恩.禹鼎志.刘修业辑校.吴承恩诗文集.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62页.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

(一)原型说:

在《西游记》成书至今漫长的历史中,孙悟空这一形象的原型一直饱受争议,各家学者见解不一。

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主张:

1、唐代高僧“释悟空”说:

这种说法从20世纪50年代流行至今。

认为孙悟空的原型来自于天宝十年(公元751年)随张光韬出使西域的大唐高僧释悟空。

在“取经”故事漫长的流变过程中,人们逐渐将释悟空的名字与传说中陪同唐僧取经的“猴行者”的名字联系并捏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史双元先生于80年代重提此说,经人民大学《报刊资料选汇》1复印而广为人知。

2、“石磐陀”说: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锦池在研究取经故事流变过程后得出结论,认为孙悟空的现实原型为《三藏法师传》所载玄奘西行最困难时所收胡人弟子石磐陀。

22003年10月29日,在山西稷山县青龙寺内发现的“玄奘取经图”,其绘制时间比《西游记》成书时间早近百年。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段文杰先生曾指出,图中的猴形人即孙悟空原型,名叫石磐陀,其家乡在今甘肃省安西县锁阳城一带,认为孙悟空应该是甘肃人。

3

3、印度神猴“哈奴曼”说:

胡适曾提出:

“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

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

”4他在印度最古老的史诗《罗摩衍那》中找到一个神猴哈奴曼,认为这才是孙悟空最早的原型。

史学大家陈寅恪由于对佛经极为熟悉,不仅验证孙悟空的原型即《罗摩衍那》中的哈奴曼,而且又以另一部《贤愚经》作为复证,他发现“大闹天宫”的故事,本来源自两个绝不相干的印度民间故事,传入中国后,佛经传播者在讲说时有意无意将二者合一。

其他持此观点的学者还有季羡林5、赵国华6、陈绍群、连光文7等。

4、“无支祁”说:

此种说法自鲁迅始,认为孙悟空的原型来自于唐人传奇中出现的淮水水怪无支祁。

这种观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民族文化传统对孙悟空的影响,影响很大。

以鲁迅8、吴晓铃9、刘毓忱10、萧相恺1、1文学遗产.[沪]:

1986年第6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专题,1987年第二期.2张锦池.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故事源流考论.求是学刊,1990年第1期.32001年12月11日《工人日报》.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

4胡适.西游记考证.中国章回小说考证.安徽教育出版,1999年9月第一版.251页.6季羡林.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份、印度文学在中国.中印文学关系源流,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6赵国华.论孙悟空神猴形象的来历.南亚研究,1986年第一期.7陈绍群连光文.试论两个神猴的渊源关系.暨南学报,1986年第1期.8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285页.9吴晓铃.西游记和罗摩延书.文学研究,1958年第八期.10刘毓忱.关于孙悟空“国籍”问题的争论和辨正.作品与争鸣,1981年第8期.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

李谷鸣2、金克木3等为代表。

5、“折中说”:

这种观点是基于“本土说”与“外来说”相持不下情况下的一种妥协说法,即认为孙悟空是一只“混血猴”,在继承了无支祁的传承后,又受到哈奴曼的影响,是二合一的典型。

蔡国梁4、萧兵5等持种此说法。

6、“佛典说”:

近几年日本一些学者提出的孙悟空形象源于佛典的说法影响渐大。

他们在一些佛教典籍中找出有关猕猴、猿猴或猴属护法神将的记述,认为它们才是孙悟空的原型。

持此种学说的学者以日本居多,主要有太田辰夫6、中野美代子7、矶部彰8等。

国内学者对此学说比较关注的主要是刘荫柏先生9。

7、其他学说:

关于孙悟空原型究竟来自何处还有其他说法。

如2009年6月21日《闽北日报》第三版发表了《神猴文化发祥地——顺昌宝山》一文,提出孙悟空是福建顺昌人的说法。

虽然各家看法不一,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孙悟空这一形象的解读。

我们可以把以上诸多观点融合在一起,这样能够使我们更加直观的感觉到孙悟空这一形象从产生到丰满的演变过程。

以下结合孙悟空这一形象的形成衍变历程对此加以分析。

(二)孙悟空这一形象的形成及演变历程:

《西游记》创作之前,取经故事的传说就已经初具规模,同类题材的话本杂剧数量甚丰,但它们都只是作者创作此书的雏形和材料。

孙悟空的形象的最终完成是在明百回本《西游记》中,小说中孙悟空形象的塑造确实是继承了一些戏曲话本的神话传统并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些宗教及民俗文化的影响,但这些形象的高度审美价值源自作者的独立创作和大胆创造。

正是从此以后,它才获得了迷人而又持久的艺术生命。

我们探讨小说中孙悟空形象的原型,就不能不把唐僧取经故事的流变过程简单地加以梳理。

最早记叙玄奘(约600年一664年)取经故事的是辨机(645年前后)整理的《大唐西域记》和慧立(664年前后)等撰写的《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它是史料丰富翔实可靠的佛教信史,虽情节曲折神奇,见闻生动有趣,却根本以玄奘为主人公,全无孙悟空的位置。

那么孙悟空的形象是从什么时候加入到取经故1萧相恺.为有源头活水来.贵州文史丛刊,1983年第2期.2李谷鸣.西游记中孙悟空原型新论.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第3期.3金克木.梵语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4蔡国梁.孙悟空的血统.学林漫录第二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5萧兵.无支祁哈奴曼通考.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16页.6太田辰夫.西游记研究·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日本:

研文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7中野美代子.孙悟空的诞生.日本:

福武书店,1987年出版.8矶部彰.日本西游记中孙行者的形成.日本:

东洋学刊集38号,1977年版.9刘荫柏.西游记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

事中去的呢?

根据《西游记》的故事是以唐朝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真实历史事件为主要依据,人们从四十多年后同样从西安出境,出使西域,并从事传教工作的高僧释悟空这一真实经历找到依据,认为在特定的传播背景下,人们将两“悟空”混为一谈,从而产生了孙悟空这一形象。

这一说法为“释悟空”原型说创造了历史依据。

而众多具有宗教色彩反映取经故事的壁画及雕像等也为后人寻找孙悟空的原型提供了一些实物依据。

早在五代南唐时寺庙里就有记载唐僧取经的壁画了。

杭州飞来峰龙泓洞口(又名通天洞)岩壁上有宋代的两组浮雕,前一组有“唐三藏玄奘法师”字样,后一组为白马驮经故事,刻有“朱八戒、竺法兰、摄摩腾”字样。

朱八戒,传说就是三国时往西域求法的第一僧人朱士行。

泉州开元寺西塔第四层亦有南宋时期的神猴造像。

后人附会,把壁画中记录玄奘法师所收的胡人弟子“石磐陀”引为孙悟空的原型也就有因可查了。

从现有材料推断,孙悟空形象的最初缘起应该是南宋时期的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猴行者:

偶于一日午时,见一白衣秀士,从正东而来,便揖和尚:

“万福,万福!

和尚今往何处?

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经否?

”法师合掌曰:

“贫僧奉赦,为东土众生未有佛教,是取经也。

”秀才曰:

“和尚生前两回去取经,中路遭难。

此迥若去,千死万死。

”法师曰:

“你如何得知?

”秀士曰:

“我不是别人。

我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

我今来助和尚取经。

此去百万程途,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之处。

”法师应曰:

“果得如此,三世有缘。

东土众生获大利益。

”当便改呼为“猴行者”。

1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作为寺院俗讲的底本,宣扬佛法无边,所以,《诗话》中的猴行者以“白衣秀士”的面目自愿加入取经队伍,开始占据辅佑唐三藏降魔诛妖的重要地位。

这也为“外来说”及“佛典说”提供了一定的历史文献依据。

其后的发展演变中,猴行者的形象可能融汇《古岳渎经》中水神无支祁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话英雄哈努曼的特征塑造而成的。

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明显受《古岳渎经》中无支祁形象的影响。

前文陈寅恪先生所关注的孙悟空的一些事迹与印度佛教典籍中神猴哈努曼的故事相类。

作为当时流行的民俗艺术“说话”的内容之一,孙悟空的形象在其产生演变历程中,是经过了多人不同层次的加工丰富润色的,同时不可避免的融入了一些宗教与传统神话色彩。

元明时期,作为杂剧的素材之一,戏曲话本的神话传统对百回本《西游记》的创作具有一定的间接影响,但显然无法单独构成小说中孙悟空形象的原型。

金院本《唐三藏》和元代吴昌龄(约1251年

无名氏.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

前后)《唐三藏西天取经》今天均已亡佚,内容无从查考。

元代磁州窑尚有“唐僧取经枕”,徒有唐僧师徒图形,惜具体故事情节亦不可知。

可以确知的是,猴行者的形象在明代杨景贤(约1383年前后)《西游记杂剧》中开始进一步丰满完善起来,出现了“孙行者”这一形象,比之猴行者生动了许多,孙行者不仅偷盗而且好色,缺点十分明显。

同时,其身上也增添了许多市民气息,显得油滑、流气,但其可感性已远远超过了猴行者。

在该杂剧中观世音赐行者法号“悟空”,收归佛门。

朝鲜的《朴通事谚解》注中亦同此说。

与《杂剧》差不多同时出现的还有一部《西游记平话》,其中的大圣法名“悟空”,后改号为行者,这里的行者只是偷盗,却少了几分好色的缺点,而其调皮、促狭的性格已经初露端倪。

同时,行者的法力神通又远非前两者所能比拟,距离百回本中的“斗战胜佛”越来越近了。

也就是说“悟空”的名字是到明代才出现的。

猴行者在明杂剧中开始有“齐天大圣”的称号,而杨景贤杂剧中又称其为“紫云罗洞主通天大圣”,由于仍处在比较散乱荒杂的民间故事阶段,人物名号亦尚未统一。

所以严格说来,这些都只是作者完成小说创作所需的部分素材,它称得上取经故事的比较完备的雏形,在小说中却难用原型相称。

成书于明代中叶的《西游记》堪称西行取经故事演化史上的“质”的飞跃。

作者巧妙借用前代平话戏曲和民间传说提供的形式,吸收儒家思想尤其是“心学”思想及佛道两教文化精华,融摄丹经佛典,观照社会现实,贯注崭新的宗教精神,创造了孙悟空这个勇敢刚毅而又善良明慧的新鲜独立的生命存在。

明末,李卓吾先生首开从“心学”观点解读《西游记》的传统,其后继者《西游证道书》部分的继承了从“心学”观点评点《西游记》的传统,并进一步细化。

而清人张书绅则从传统儒家思想入手解读《西游记》。

他在他的《新说西游记》一书中说道:

“(《西游记》)是把《大学》诚心正意、克己明德之要,竭力备细,写了一尽,明显易见,确然可据,不过借取经一事,以寓其意耳。

”1又云:

“《西游》一部,正是细论条目功夫。

把一部《西游记》,即当作《孟子》读亦可。

”2而传统的《西游记》研究过分地强调了孙悟空形象的“形”所继承的戏曲话本的神话传统,却普遍地忽略了它的“神”直接源自明中叶现实生活的内容。

明代中叶的中国政治腐败,宦官专权,文字狱大兴,而且赋税徭役沉重,土地兼并日趋激烈,农民流离失所。

正统佛道二教日益衰落,民间的秘密宗教却在挑战封建统治秩序的战斗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其实,小说中孙悟空、唐僧和须菩提祖师的形象塑造就都是以当时活跃于市井间的民间宗教家为原型的。

既便是孙悟空形象的“形”也主要是作者吸纳佛道二教之说而完成的卓越的再创造。

证诸内经,《维摩经》云:

“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3;唐司空图(837一908年)亦有“制心猿而有渐”4之语;宋道潜(约1077张书绅.新说西游记一百回.乾隆十四年(1749年)刊本.2张书绅.新说西游记一百回.乾隆十四年(1749年)刊本.3维摩诘所说经·香积佛品.表圣文集.4【唐】司空图.为东都敬爱寺讲律僧惠·化莫雕赢利律疏.

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

年前后)有诗云:

“心猿意马就羁柬,肯逐万境急驰驱1”。

证诸丹经,则张紫阳(约987一1082年)曰:

“了了心猿方寸机,三千功行与天齐”2;亦有说:

“定意马、伏心猿,都收在一处,放在丹田”3的。

小说第七回言“五行山下定心猿”,直至第八十八回言“心猿木土授门人”,“心猿”一词仅回目中即有十七处。

足见作者塑造孙悟空形象的真意并非演叙俚俗娱悦的神话传说,而是在点染心性修持的玄机秘要,从而极大地强化了取经故事的宗教精神。

但这里的心性修持已非佛道两教独擅的秘密法门,而是民间宗教传承的相当独特的内炼学说,小说中的“心猿”一词也由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孙悟空在百回本《西游记》中是一个“形神不二”的鲜活生命,这是前代残破的话本杂剧和民间传说所根本无法比拟的。

维护它的“形”与“神”的’完整统一是今人考释孙悟空形象原型的基础。

论至此,想引用张锦池在《西游记考论》中的一段话:

最先有个独立的唐僧玄奘西天取经故事,那是一个弘扬佛法故事;同时又有一个猕猴王为非作歹的故事,那是一个阐释“金丹妙诀”的故事。

两个故事一旦合流,便产生了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

4

由此我们不难推断,《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定型经历了几百年的演变,这样的演变终于在《西游记》的作者手中以固定的文本形式加以流传下来,于是方有了至今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孙悟空形象。

二、孙悟空人物性格分析

由于孙悟空这一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