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2830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教案.docx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教案.docx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六章四大地理单元教案

第一节北方地区

课题名称

北方地区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其分界线。

识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识读“北方地区图”;理解北方地区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及其分布特点;了解黑土地和黄土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介绍家乡的活动,掌握四大地理单元的差异;通过“图片+说明”、播放视频的方式分别介绍黑土地和黄土地的位置和主要特征,再通过相关活动让学生概括出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

归纳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新课导入

同学们,经过一个长长的暑假,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不知道同学们在这个暑假到过哪些地方呢?

又见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吗?

(同学交流后发言)

主题一:

北方地区环境和经济特点

展示北方地区图,布置读图任务。

1、找出北方地区的主要省区。

2、说出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及分布。

3、本区的有哪些主要河流。

4、结合以前知识,说出本区的温度带、干湿区和气候类型。

5、归纳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6、北方地区农业特点。

7、北方地区工业特点。

读图活动

并完成下表

读图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经济特点。

自然环境

经济特点

位置

范围

主要地形区

农业

工业

秦岭—淮河以北

东北三省;两河、两山

京津;陕甘宁

(苏、皖、内蒙古)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2个丘陵)

平原广,耕地以旱地为主,机械化程度高,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

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工业城市密集,资源消耗量大

重要农业区:

二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华北平原

重要工业区:

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主题二: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

1.东北平原的位置、范围,由哪些河流冲积而成,气候、土壤、植被有什么特点?

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熟制?

2.华北平原的位置、范围,由哪些河流冲积而成,气候、土壤、植被有什么特点?

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熟制?

3.黄土高原位置、范围,地表形态特征,及农业特点?

学生阅读图片和资料,分组讨论,完成读图任务,并

比较黑土地和黄土地的差异

通过图片和资料对比黑土地和黄土地的差异

主题三:

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展示黄土高原图片

提问: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如何有效治理黄土高原?

阅读图片和课本《案例》资料,讨论归纳

建设淤堤坝,拦蓄泥沙;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等

通过阅读资料,提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针对本节知识点,提问检测学习效果

重温本节主要知识,并自我总结收获

效果检测和课堂效果评价

板书设计

1.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

山区寒冷——针叶林

黑土地——东北平原

2.地区差异地广、机械化耕作;一年

黄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缺水,水土配合不佳。

两年三熟

特点:

结构疏松,易水土流失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3.黄土高原

治理措施:

建於堤坝,拦蓄泥沙;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等

教学反思

以多媒体形式,呈现比较多的图文资料,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对比黑土地和黄土地,有利于了解区域内部的差异。

第二节南方地区

课题名称

南方地区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北方地区的特点的比较,引导学生探讨南方地区的特点,并更好地掌握南北方地区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引导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点及经济发展。

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点及经济发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北方地区,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在此基础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南方地区。

主题一:

自然条件优越的红土地

1、位置、范围。

2、地形:

山地丘陵

[提问]同学们,我们就居住在南方地区,在你的印象中,南方地区是怎样的呢?

与北方地区对比,南方地区有什么特点?

[展示图片]南方地区地形图。

主要地形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学生讨论回答

读南方地形图,在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海南省、东海、南海、长江、珠江、洞庭湖、太湖、鄱阳湖。

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对南方地区有个在概的整个认知。

通过学生的读图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图中找到的这些地理事物可以说明南方地区有什么特点。

3、气候湿热

[师生总结]南方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

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沿岸及入海口处,河湖众多、水网密布

展示图片和阅读资料

[介绍]红壤不同于北方地区的黄土地和黑土,它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形成的一种颜色较红的土壤,呈酸性,缺乏肥力,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耕作时,要适当增施有机肥。

阅读《知识之窗》红土地

归纳红土地的形成环境

通过阅读了解红壤

 

[提问]南方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相对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气候有什么优越性?

 

展示图片

提问:

说一说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气候一月0℃以上,降水在800毫米之上,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热条件好,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读图归纳

耕地类型:

以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茶叶、甘蔗、淡水鱼等主要产区。

一、结合以前知识,归纳气候特征和湿热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主题二:

南方地区的人文环境

[展示图片]南方地区面积、人口GDP占全国的比例图,并提问这图反映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展示图片:

南方主要工业城市和经济发展特点,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读图归纳

人口众多,经济活跃、发达

讨论归纳:

都位于东南沿海,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促进南方地区的发展。

培养学生读图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堂小结

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

重温本节主要知识

知识巩固

板书设计

一、自然条件优越的红土地

1.位置、范围

2.地形:

以丘陵、山地为主——红土地

(主要地形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3.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

4.影响:

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茶叶、甘蔗、淡水鱼等主要产区

二、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1.人口众多,经济活跃、发达

2.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最广泛

教学反思

第三节西北地区

课题名称

西北地区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发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区、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区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用图、画图的能力概括出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干旱,并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本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草场众多,看到本区农牧业发展前景很好,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边疆的教育,激发学生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

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展示西北地区的景观图,让学生说一说与南方、北方地区有什么不同,体现了什么特点?

问什么呢?

学生发言

以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主题一:

干旱的土地

1、位置、范围

展示地图:

西北地区图。

提问:

谁能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作为地理界线的事物,及所包括的省区和相邻的国家,然后概括出本区的位置特点?

归纳:

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属于内陆地区,跟海较远,越往西跟海越远

提问:

本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这对本区的降水有何影响。

在老师引导下完成读图活动

 

降水少,跟海洋越远降水越少,即越往西降水越少

利用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特点及成因

2、地形

[读图指导]指导学生用地图册“中国年降水量”图进一步说明本区降水量的分布:

在内蒙古东部为400毫米,往西逐渐减少到200毫米以至50毫米以下。

所以,干旱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提问:

除海陆位置外,还有什么能影响到水汽深入西北内陆呢?

(地形)本区有哪些主要地形区?

展示地图:

西北地区地形图

提问:

本地主要以什么地形为主?

提问:

请同学们在地形图上找找新疆境内的主要山脉、盆地,说说新疆地形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绘示意图:

三山夹两盆

读图活动

 

在图中找出:

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吐鲁番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

山地、高原

 

在作业本上绘图,标注三山和两盆的名称

读图和绘图,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理解西北地区的地形和新疆三山两盆的地形特征

3、景观

西北地区的草原和荒漠分布图。

提问:

本区地表植被,由东向西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指图讲述:

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夏季降水稍多,水草丰美,马牛羊成群。

贺兰山以西的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两大盆地,由于降水越来越少,草原上的牧草越来越矮小稀疏,逐渐成为荒漠。

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通过观察景观图,认识到西北地区景观的差异,从而去探究其成因。

4、河流

在“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上找出塔里木河。

观察本区河湖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总结]本区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其中最长的是塔里木河。

湖泊也多为内流湖。

与南方地区的“水乡泽国”形成鲜明对照。

原因是:

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强烈,所以河流稀少,水量也小。

河流沿途多沙漠、戈壁,水分大量蒸发、渗漏,因而水量越来越少,下游多消失在沙漠中或流入内流湖,不能流入海洋。

读图,讨论

培养学生“读图—概括特征—探究成因”的能力

主题二: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

 

1、内蒙古牧场和天山牧场

提问:

人说,在西北地区水贵于金子,你同意吗?

为什么?

归纳:

因为本区气候干旱,水是多么稀少,所以水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来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农业来说,水源就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提问:

请问西北地区主要适宜发展什么农业呢?

提问:

假如你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位农场主,要建个畜牧业基地,你觉得建在哪里比较合适呢?

能在图上画出来吗?

展示图片:

天山垂直牧场

提问:

由山麓到山顶植被有什么变化?

如何利用这里的草场资源呢?

山上是冬季牧场还是夏季牧场?

为什么?

读图,完成活动

 

(畜牧业)

 

读图、绘图

 

讨论

 

通过问题的设置,逐步引导学生概括西北地区畜牧业

2、灌溉农业

提问:

除了发展畜牧业,在西北地区还可适当发展什么农业?

提问:

水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自然条件之一,在西北,大气降水的可性不大,那么水从何而来呢?

请你帮助找水,并设想一下种植农业区可能分布在哪儿?

为什么?

归纳:

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可以引黄河水灌溉,这里因为有了水,而发展成为物产富饶的绿地,因而被誉为“塞外江南”

提问:

还有哪儿可发展农业?

怎样解决水的问题?

展示:

介绍坎儿井原理

讲述:

坎儿井真是保护灌溉、节约用水、防止蒸发的一处好方式。

小结:

在西北地区发展农业,必须要有水灌溉,那么这种农业,我们叫做“灌溉农业”。

 

(种植业)

 

(绿洲)

通过问题的设置,逐步引导学生概括西北地区灌溉农业

主题三:

资源丰富的土地

1、矿产资源丰富

 

展示: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主要城市、交通分布图

提问:

西北地区要发展经济,靠的是什么?

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

西北的交通情况怎么样呢?

归纳: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近几十年来,利用本区资源和特有的地理环境特点,大力发展相关工业,交通运输条件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找出主要矿产资源基地、西北地区主要城市和铁路

 

读图,了解西北地区资源和交通

 

2、生态脆弱

展示:

有关西北土地沙漠化、草原退化、动物遭杀的图片

提问: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所以,在资源开发中必须要注意什么问题?

观看图片

解历史古城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完成课本活动

观看图片,树立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课堂小结

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

重温本节主要知识

知识巩固

板书设计

一、干旱的土地

1.位置、范围——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深居内陆

2.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三山夹两盆”)

3.地表景观(由东向西):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4.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二、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1.主要畜牧业基地:

内蒙古牧区、新疆山地牧区

2.种植业少,为灌溉农业(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新疆沙漠绿洲)

三、矿产资源丰富:

(新疆)石油、天然气;(甘肃金昌)镍矿;(内蒙古)煤

四、生态环境脆弱

教学反思

第四节青藏地区

课题名称

青藏地区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读图确定青藏地区的范围、位置特点,分析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分析思维能力;能根据自然特征,结合地图说出该地区种植业、畜牧业、人口、交通等的分布特征;能说出该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入简单分析原因;能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开发青藏、建设青藏、维护统一的原因和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活动认识本区地势的主要特征,继而简介了地势高这一主导因素对气候、太阳辐射、地表形态、河流、植被及生产方式的影响,同时以“图片+说明”的方式联系介绍了上述各方面的特色景观和开发建设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投身西部建设的热情。

教学重点

分析青藏地区以“高”和“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由此面形成的其他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

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通过前面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学习,我们已了解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就是要抓住区域地理的突出特征,深入了解该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对该区域较全面、完整的认识。

那么,这节课请同学们自己应用上述的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青藏地区。

进入学习准备状态

直接导入新课

主题一:

位置和范围

展示地图:

青藏地区图

布置学生任务:

1、找出本区边缘的主要山脉,说出本区的范围和位置。

2、找出本区内的主要山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概括本区的主要地区。

3、观察本区的海拔高度。

学生读图

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以南。

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读图了解青藏地区范围、位置和海拔高的特点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这些山脉的海拔高度都在____米以上。

最高的山峰是______,有______米。

位于阿尔金山脉、祈连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的是_______(地形区),它的底部平均海拔是______米。

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青藏高原的_______,海拔高度有________。

6000米

8844.43米。

此达木盆地,海拔2600-3000米。

南部,海拔500-4200米

通过数据了解青藏地区内部差异

主题二:

高寒的特征

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所以被称为______。

提问:

这么高的地势,会对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投影展示活动,提问、交流、概括、总结,把握以下联系思路:

①地势高→空气稀薄→气候寒冷→雪峰冰川→大河源头;②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积累→牧草和小麦质量优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基地。

其实,在青藏地区,并不是哪里都那么高,也有起伏和缓的高原,广泛分布着高寒草甸草原,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还有海拔相对较低的谷地,热量条件较好,适宜农耕。

提问:

主要畜牧产品和粮食作物有哪些

提问:

青藏地区的衣食住行有什么特点?

青藏高原

 

针对问题,自主学习,再分组讨论

 

找出畜牧业基地和农耕区

青海牧区、西藏牧区、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牦牛,藏绵羊

青稞、小麦

分组讨论

藏袍、酥油茶、糌粑

“高原之舟”牦牛

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读图,知道本区的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的分布

主题三:

丰富的资源

“高寒”是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因为海拔高,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太阳能特别丰富。

请问青藏地区除了太阳能资源丰富外,还有哪些资源比较丰富?

【展示图片】

提问:

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如何发展青藏地区?

从改善交通和基础设施、保护环境,因地制宜方面引导和简要概括。

同时注意渗透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教育和正确的民族观念教育。

思考、交流、表达

水能、盐、地热、生物资源

 

讨论,交流,表达

通过图片,了解丰富的资源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总结结

要求学生完成课本活动2第2题

讨论,交流、表达

归纳、概括,完成填表

总结归纳本章四大地理单元的区域差异。

板书设计

第五节青藏高原——高寒的土地

一、位置及范围

二、地形:

以高原、山地为主

三、特色:

高寒

冰川广布大河发源地

气候寒冷气候寒冷以畜牧业为主高寒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

地势高种植业河谷农业(青稞、小麦)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光城

衣着与饮食:

藏袍、酥油茶、糌粑

矿产资源——盐(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

四、资源丰富地热资源——羊八井地热发电站

水能资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五、青藏高原:

世界最高的高原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