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docx.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3189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docx.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docx.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docx.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docx.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docx.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docx.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docx.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docx.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docx.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docx.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docx.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docx.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docx.docx

《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docx.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docx.docx

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3部分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docx

1 范围

DB42/T453的本部分规定了湖北省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维护与应用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数据提供机构、数据用户、数据库管理机构的共建与共享过程的项目规划与技术方案的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B42/T45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11643公民身份号码

GB/T2261.1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人的性别代码

GB/T3304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

DB42/T362-2006湖北省电子政务术语

DB42/T462-2008湖北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体系建设规范

DB42/T453.1-2008湖北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第1部分: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DB42/T362-2006和DB42/T453.1-2008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DB42/T453的本部分。

3.1  

人口基础信息PopulationBasicinformation

人口基础信息主要记录人的社会管理信息,反映人在社会活动中状态。

3.2  

湖北省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HuBeiProvincePopulationBasicdatabase

湖北省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以下简称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是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承担建设、管理及维护工作,采集、整理全省人口基本信息,供湖北省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共享使用的数据库。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主体包括公民身份号码、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地、出生日期等基本信息,还包括各部门业务系统在利用人口基本信息过程中产生的、其它部门存在共享需求的人口信息。

4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及应用框架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及应用框架见图1。

5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管理

5.1 数据来源

5.1.1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公安、民政部门或单位。

5.1.2 公安部门的人口信息是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人口基本数据的来源。

5.1.3 民政部门的婚姻信息是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中婚姻数据的来源。

5.1.4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数据项的定义、数据来源情况见表1。

5.1.5 

 

 

 

公安业务层

 

 

 

数据管理层

 

 

 

应用层

 

用户层

网络边界

人口基础

信息

数据库

公安业务系统

数据库

民政部门

数据库

相关部门

数据库

数据交换

数据交换

公务员

政府部门

公安专网

电子政务主题业务系统

政务网

电子政务门户

数据交换接口

Web页面

 

数据共享接口

 

 

 

 

 

 

 

 

 

 

 

 

 

 

 

 

 

 

 

 

 

图1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及应用框架示意图

 

表1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数据项及数据来源

数据项名称

字段名称

数据类型和长度

数据项标准

数据来源部门

公民身份号码

SHENGFENZHENGHAO

VARCHAR(18)

GB11643

公安厅

姓名

XINGMING

VARCHAR(30)

 

公安厅

性别代码

XINGBIEDAIMA

VARCHAR

(1)

GB/T2261.1

公安厅

民族代码

MINGZHUDAIMA

VARCHAR

(2)

GB/T3304

公安厅

出生日期

CHUSHENGRIQI

VARCHAR(8)

格式:

YYYYMMDD

公安厅

人员状态代码

ZHUANGTAIDAIMA

VARCHAR

(1)

0:

有效1:

注销2:

加锁

6:

持证8:

迁出9:

死亡

公安厅

住址详址

ZHUZHIXIANGZHI

NVARCHAR(2520)

 

公安厅

曾用名

CHENGYONGMING

VARCHAR(30)

 

公安厅

户主姓名

HUZHUXINGMING

VARCHAR(30)

 

公安厅

户成员关系

HUCHENGYUANGUANX

VARCHAR

(2)

02:

户主11:

夫妻20:

父子

22:

母子23:

父子30:

父女

33:

母女34:

父女42:

祖孙

41:

祖孙99:

集体

公安厅

婚姻状况代码

HUNYINXINXI

VARCHAR

(2)

10:

单身20:

初婚30:

再婚

民政厅

5.2 数据提供机构职责

数据提供机构应与数据库管理机构协同,交换数据的格式符合附录A的规定。

5.3 数据库管理机构职责

公安部门应设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配置相关技术人员和设施对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实施管理。

5.4 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部署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仅在省级电子政务平台部署。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提供给政务网的应用应符合DB42/T453.1-2008的规定。

5.5 数据采集流程

数据采集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机构向数据库管理机构提交人口基础信息数据,供后者汇总、比对、整合、维护以及数据库管理机构向电子政务中心提交数据的过程,数据采集流程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5.6 数据的动态管理及维护

5.6.1 数据更新

5.6.1.1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涉及两个方面的数据更新:

——公安部门负责提供人口基础信息的更新数据;

——民政部门负责提供婚姻信息的更新数据。

5.6.1.2 民政等部门提供的婚姻信息数据与人口基础信息数据的比对及整合。

——数据推送:

民政部门负责将婚姻数据通过数据交换系统推送到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

——数据比对及整合:

数据库管理机构负责比对、整合婚姻数据和人口基础数据;

——婚姻信息的比对及更新原则:

1)民政婚姻信息导入到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时,以身份证号为关键字进行婚姻信息和人口信息的比对;

2)人口的婚姻信息以民政厅的婚姻数据为准。

5.6.2 数据更新周期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更新周期应符合以下要求:

——公安部门应实时向数据库管理机构提交人口基础信息的更新数据;

——民政部门向数据库管理机构提交的婚姻信息的更新周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7 数据接口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与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数据接口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5.8 数据库的存储及备份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备份策略应符合以下要求:

——人口基础信息库应每半年作全库备份一次,每月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主表备份一次;

——备份宜采用归档模式运行。

6 安全管理

6.1 管理原则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原则应符合DB42/T462-2008及以下列项的规定:

——安全隔离:

公安网与电子政务网之间建立安全访问机制;

——间接访问: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不直接提供数据库访问接口;

——信息可控:

非公安系统的应用程序需要使用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数据之前,必须向数据库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由数据库管理机构授权后才能访问。

——访问可溯:

所有对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访问和操作都应留下日志记录,供事后审计、溯源。

6.2 网络安全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网络安全应遵循以下规定:

——电子政务网与公安专网网络之间实行物理隔断;

——不允许将公安网数据库的访问接口映射到政务网;

——公安部门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服务器上应部署防火墙,防范来自政务网内部的非法访问。

6.3 防病毒措施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前置服务器反病毒策略设置如下:

——自动更新,保持病毒库与最新版本同步;

——启动系统时应对内存进行扫描;

——对内存、文件、注册表、邮件、网页、漏洞攻击、引导区实行实时防范。

7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应用

7.1 应用原则

政务网数据用户在查询(验证)、获取人口基础信息时,应以人口基础信息库作为共享数据源。

7.2 应用方式

7.2.1 Web查询服务

电子政务公务人员在日常业务管理中需要查询(验证)人口基础信息时,可登录政务门户访问人口基础信息库应用系统Web查询页面中,输入公民的姓名、身份证件号、行政区划、民族、婚姻状态等条件,查询人员信息。

7.2.2 WebServices服务

WebServices服务是一组人口数据查询接口程序,这些接口以WebServices的形式公布在电子政务网上,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共享机构在获得到公安部门的授权后,可以调用这些接口,发送人口信息的查询和比对请求。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WebServices服务调用方法参见附录C。

7.3 应用方法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可在应用系统中集成数据库管理机构提供的人口基础信息WebServices查询和比对服务。

通过调用该服务,数据用户可在本系统的业务处理中实现人口基础信息的比对与查询,并可在浏览器中向用户提供人口信息的比对和查询结果,调用的流程图见图2:

 

图2 调用流程图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数据接口表

表A.1~表A.2规定了人口数据数据采集与交换的数据格式。

表A.1公安人口信息数据结构表

序号

字段描述

字段类型

长度

标准(备注)

1

公民身份号码

VARCHAR2

18

符合GB11643

2

姓名

VARCHAR2

30

 

3

性别代码

VARCHAR2

1

符合GB/T2261

4

民族代码

VARCHAR2

2

符合GB/T3304

5

出生日期

VARCHAR2

8

格式:

YYYYMMDD

6

人员状态代码

VARCHAR2

1

0:

有效1:

注销2:

加锁

6:

持证8:

迁出9:

死亡

7

住址详址

VARCHAR2

2520

 

8

曾用名

VARCHAR2

30

 

9

户主姓名

VARCHAR2

30

 

10

户成员关系

VARCHAR2

2

 

 

表A.2民政婚姻数据结构表

序号

字段描述

字段类型

长度

标准(备注)

1

公民身份证号码

VARCHAR

18

符合GB11643

2

婚姻状态

VARCHAR

4

 

3

变更时间

VARCHAR

50

婚姻信息最近一次发生变更的时间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人口数据采集流程

B.1 采集公安部门人口数据流程见图B.1。

 

图B.1从公安部门人口数据采集流程

B.2 采集数据提供部门人口数据流程(以采集民政婚姻信息为例)见图B.2

图B.2采集数据提供部门人口数据流程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WebServices调用方法示例

C.1 获取人员姓名接口

C.1.1 总体说明

以WebServices的方式提供应用系统获取人员姓名的接口。

本接口中的IP地址、端口号皆为示例,仅供参考。

C.1.2 应用系统请求人员姓名接口

接口定义:

GetName(StringP_STR)

接口描述:

P_STR格式说明:

|应用系统标记|应用系统密码|数据表名|身份证号码|

|20字节|20字节|20字节|18字节|

其中应用系统标记和应用系统密码由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机构统一分配,参数中各项内容如果不足要求字节长度,需要在实际参数后加入空格符补足相应字节位数。

C.1.3 WebServices服务返回人员姓名结果描述

返回结果描述:

GetName(StringP_STR)返回参数为String类型,格式如下:

|结果代码|[姓名]|[错误信息]|

|4字节|--不定长--|

结果代码描述:

0000信息正确返回

1000请求数据格式错误

1001请求标记不存在

1004帐户已经被禁用

1005身份证号码不存在

1006帐户IP匹配出错

1007帐户当前时间不能访问

1008帐户已经过期

说明:

在结果代码为0000的情况下,返回结果的不定长部分为正确的人员姓名,在结果代码不为0000的情况下,返回结果的不定长部分为错误信息的描述。

C.2 人员信息对比接口

C.2.1 总体说明

以WebServices的方式提供应用系统对比人员信息的接口。

本接口中的IP地址、端口号皆为示例,仅供参考。

C.2.2 应用系统请求对比人员信息接口

接口定义:

GetDataValid(StringP_STR)

接口描述:

P_STR参数格式说明:

|应用系统标记|应用系统密码|数据表名|身份证号码|字段名:

字段值|字段名:

字段值|.....|

|20字节|20字节|20字节|18字节|——不定长——|

其中应用系统标记和应用系统密码由人口基础信息管理机构统一分配,参数中各项内容如果不足要求字节长度,需要在实际参数后加入空格符补足相应字节位数。

参数的不定长部分为应用系统请求比对的人员信息的字段名和字段值组成,具体字段数量不做要求。

C.2.3 WebServices返回人员信息对比结果描述

接口描述:

GetDataValid(StringP_STR)函数返回结果:

|结果代码|[字段名:

[T|F]|字段名:

[T|F]|.....|错误描述]|

|4字节|--不定长--|

结果代码描述:

0000信息正确返回

1000请求数据格式错误

1001请求标记不存在

1002数据表不存在

1003请求字段不存在

1004帐户已经被禁用

1005身份证号码不存在

1006帐户IP匹配出错

1007帐户当前时间不能访问

1008帐户已经过期

1009没有字段访问权限

说明:

在结果代码为0000的情况下,返回结果的不定长部分为正确的人员信息对比描述,在结果代码不为0000的情况下,返回结果的不定长部分为错误信息的描述。

C.3 Java访问WebServices实例:

-----------------------------------------------test.java-----------------------------------------------------

 

importjavax.xml.rpc.Service;

importjavax.xml.rpc.ServiceFactory;

import.URL;

importjavax.xml.namespace.QName;

 

publicclasstest{

publicinterfaceGetNameInterFaceextendsjava.rmi.Remote{

publicStringGetName(Stringr_str)throwsjava.rmi.RemoteException;

}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try{

StringwsdlUrl="http:

//59.208.72.123:

8080/Pinfo/GetName.jws?

wsdl";

StringnameSpaceUri=

"http:

//59.208.72.123:

8080/Pinfo/GetName.jws";

StringserviceName="GetNameService";

StringportName="GetName";

ServiceFactoryserviceFactory=ServiceFactory.newInstance();

ServiceafService=serviceFactory.createService(newURL(wsdlUrl),newQName(nameSpaceUri,serviceName));

GetNameInterFaceproxy=(GetNameInterFace)afService.getPort(newQName(nameSpaceUri,portName),

GetNameInterFace.class);

 

System.out.println("ReturnValueis"+proxy.GetName("测试参数"));

}catch(Exceptionex)

{

ex.printStackTrace();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