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3366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0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单选题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

  A、马克思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D)。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C)。

  C、既坚持又发展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C)。

C、实践性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D、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A、实现共产主义

  1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D)。

  D、客观实在性

  12、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B)。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两种说法:

(B)。

  B、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14、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D)。

  D、相对性

  15、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A)。

  A、庸俗唯物主义

 16、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A)。

  A、对立统一规律

  1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1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C)。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19、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C)

  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2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D)。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2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D)。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2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D)。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A)。

  A、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2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D)。

  D、实践观点

  25、真理是(C)。

  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2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实践具有(D)。

  D、直接现实性

  27、“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D)。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28、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活对我们的启示是(B)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29、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30、历史唯物论的根本出发点是(D)。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1、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A)。

  A、物质生产发展史

  32、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D)。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33、社会形态是(D)。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34、经济基础是(D)。

  D、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35、“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B)。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3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C)。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37、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

  B、社会基本矛盾

  38、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B)。

  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39、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C)。

  C、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40、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B)。

  B、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

4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B)。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4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D)。

  D、价格与价值背离,并围绕价值波动

  4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能(D)。

  D、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44、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D)。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4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B)。

  B、资本各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同的作用

  46、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是( D )。

  D、剩余价值

  47、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商品的市场价格是(B)。

  B、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48、垄断的形成是(B)。

  B、自由竞争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49、垄断利润是(C)。

  C、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

  50、垄断价格是指(D)。

D、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垄断利润的价格

  51、金融资本是(D)。

  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相互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资本

  52、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对国民经济统治的基本方式是(D)。

  D、参与制

  53、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54、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C)。

  C、欧洲联盟

  55、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D)。

  D、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56、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C)。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57、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58、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D)。

  D、民主集中制

  59、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D)。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60、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D)。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61、“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C)。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62、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D)。

  D、消灭利益差别

  63、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64、自由王国是指人们(D)。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2010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多选题集

  2010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选题集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CD)。

  A、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E、法国启蒙思想

  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E)。

  C、唯物史观

  E、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BCDE)。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好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E、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5、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AD)。

  A、根本属性

  D、存在方式

  6、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ABCD)。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C、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

  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7、意识的本质是(AD)。

  A、人脑的机能

  D、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8、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ABE)。

  A、心静自然凉

  B、审时度势

  E、运筹帷握

  9、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B)。

  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无条件和有条件的关系

  10、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DE)。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1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12、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DE)。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BDE)。

  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

  E、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1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ACE)。

  A、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联系

  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E、有条件和无条件的关系

  1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CE)。

  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E、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6、“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BE)。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E、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17、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AC)。

  A、唯理论

  C、经验论

  1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ABCDE)。

  A、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认识的基础是实践

  D、认识是思维对存在的无止境的接近

  E、认识是曲折反复的过程

  19、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AD)。

  A、反映论

  D、可知论

  6、做工作“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说明(DE)。

  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E、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20、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重大意义在于(ABCDE)。

  A、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

  B、发挥理性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C、变精神力量为物质力量

  D、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E、推动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21、列宁说: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这一思想可理解为(CDE)。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E、真理体现了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为实践是(BCDE)

  B、认识发展的动力

  C、认识的目的

  D、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E、认识的来源

  23、真理和谬误是(ABCE)

  A、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B、相比较而存在的

  C、相斗争而发展的

  E、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24、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没有(BDE)。

  B、考察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

  D、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E、发现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5、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它(ABCD)。

  A、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发展的自然前提

  B、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C、制约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

  D、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26、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动态系统,其基本结构有(CDE)。

  C、社会意识结构

  D、社会物质经济结构

  E、社会政治结构

  27、生产工具是(AC)。

  A、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

  C、凝结着科学技术的成果

  28、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表现在(BCD)。

  B、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C、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D、在阶级社会中,同社会经济基础有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形式有鲜明的阶级性

  29、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ACE)。

  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原理

  C、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

  E、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

  3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是(BCE)。

  B、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

  C、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E、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

31、生产力对社会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BCD)。

  A、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前提和基础

  B、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建立的

  C、生产力的变化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D、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32、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它(ABC)。

  A、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排除对立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3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BCE)。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E、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4、商品价值是(ABCDE)。

  A、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由抽象劳动形成的

  D、交换价值的基础

  E、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35、商品价值量是(CD)。

  C、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同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6、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BCDE)。

  A、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B、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水平

  C、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程度

  D、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

  E、自然条件的优劣

  3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主要包括(ABCE)。

  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的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E、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38、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最基本方法有(CD)。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39、超额剩余价值是(ABDE)。

  A、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E、企业中存在的一种暂时现象

  40、资本积累(ACDE)。

  A、是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C、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D、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E、源泉是剩余价值

41、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对资本价值增殖的影响表现是(ACE)。

  A、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C、年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E、预付资本量的节省

  42、垄断的条件下竞争的形式有(ABCD)。

  A、非垄断企业之间竞争

  B、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D、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

  43、垄断是(CDE)。

  C、帝国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

  D、生产集中的必然结果

  E、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44、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有(ABCDE)。

  A、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比例关系

  B、调节国民经济产业结构

  C、调节劳资关系

  D、“反危机”和保持经济增长

  E、防止通货膨胀和保证“充分就业”

  45、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主要方式有(ABCD)。

  A、实施宏观财政支出

  B、实施宏观货币政策

  C、实施社会福利政策

  D、采用法律和行政手段

  46、经济全球化本质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ABCDE)。

  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金融的全球化

  D、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E、分工的全球化

  47、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AB)。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48、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ABCD)。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49、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AB)。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

  B、历史传统不同

  50、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ABCD)。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

  C、帝国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51、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BD)。

  B、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D、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革命和和平两种形式

  52、社会主义民主是(ABCDE)。

  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E、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53、下列选项种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ABC)。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54、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的社会状态有(ABCD)。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简)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作出诠释和回答:

  ⑴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⑵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⑶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⑷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选)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即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4、(简/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它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原因:

  ⑴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

  ⑵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

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和循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⑶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5、(单选)世界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6、(选)哲学基本问题: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含内容:

⑴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⑵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7、(选)哲学的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8、(选)联系:

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

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9、⑴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这是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辨证法、诡辩法的重要区别所在。

  ⑵实践作为人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存在的形式,实质上是人类所特有的联系形式。

  10、(选)发展:

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简)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

  ⑴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⑵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⑶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2、矛盾:

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同一性:

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涵义:

⑴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⑵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

  矛盾的斗争形势:

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论)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对立(斗争性)、统一(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两者关系:

  ⑴两者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⑵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⑶无条件的绝对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矛盾运动推动事物。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⑴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⑵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⑶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⑴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⑵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13、(选)矛盾群中存在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