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背回填首件总结.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3557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背回填首件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台背回填首件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台背回填首件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台背回填首件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台背回填首件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台背回填首件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台背回填首件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背回填首件总结.docx

《台背回填首件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背回填首件总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台背回填首件总结.docx

台背回填首件总结

台背回填首件总结

济南至祁门高速公路淮南至合肥段

路基工程第一合同段

 

台背回填首件施工总结

 

编制:

审核:

审批:

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济祁高速(淮合段)路基01标项目经理部

 

台背回填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为了确保我标段内的台背回填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我部选择k78+855现浇箱涵台背回填作为首件工程,按照经审批的台背回填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使人员熟悉施工工艺流程和各自分工,确定填料的松铺系数和压实厚度,碾压机械组合和碾压遍数,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

一、工程概况

本涵洞设计为钢筋混凝土现浇箱涵,中心里程桩号为k78+855,现浇箱涵中心线与道路设计中心线夹角为45°,结构形式为1-4m×3.5m(孔数-孔径×净高),涵洞长度52.32m。

台背回填填料选用6%石灰改善土。

首件台背回填施工与2014年12月29日施工完成。

二、施工准备

1、人员准备

序号

姓名

职位

备注

1

石怀远

项目经理

全面领导、管理

2

刘向前

项目总工程师

全面质量、技术管理

3

凌志旺

项目副经理

现场施工生产管理

4

冯林

试验室主任

负责试验工作

5

杨康乐

安全部长

负责安全、环保、文明施工

6

陈诗奎

物资设备部长

负责材料保障供应

2、施工机械准备

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光轮压路机

25T

1

挖掘机

卡特320

1

振动压路机

22T

1

自卸车

18t

3

小型冲击夯

2

发电机

50kVA

1

洒水车

1

平地机

PY180

1

3、施工技术准备

台背回填填料选用6%石灰改善土,经前期试验检测,此填料可以用于台背回填,最佳含水量为17.2%,最大干密度为1.786g/cm3。

台背压实度按96%控制,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15cm。

4、管理准备

(1)、建立台背回填管理台帐,填写各压实层厚度、宽度、材料、压实度及各方签认的信息。

(2)、在两侧墙身上分别按左中右标注各层压实后位置。

压实厚度按照第一层的试验成果确定。

三、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

1、测量放样

台背回填区域为:

基坑底部宽度距离台身3m,底部顺路线方向填土长度为距基础内缘3m;顶部顺路线方向填土长度为翼墙尾端(无翼墙为基础内缘)台高乘以2加3m;宽度为全路幅。

2、基底处理

据回填范围进行开挖,基底处理使用挖掘机配合人工进行,结构物50cm范围内使用人工进行整理,避免机械对结构物造成破坏。

并用小型冲击夯配合22T震动压路机和25T光轮压路机碾压密实,经过道路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质检人员三方检收,结果证明基底填土密实平整,压实度合格(90%),可以进行台背回填。

3、台阶的开挖

台阶按照高100cm,宽200cm,即坡度1:

2。

4、分层填筑

台阶开挖好后,并对坑底处理合格后,采用分层填筑法进行台背回填,每层填土松铺厚度依经验定为20cm,压实厚度按照第一层填筑的压实厚度确定。

压实机械采用小型冲击夯、22T震动压路机及25T光轮压路机。

振动压路机施工时,要保证压路机离墙身距离不小于30cm,以避免损伤墙身。

填筑范围较窄处,采用小型冲击夯夯实。

填筑过程中,涵洞两侧应对称同步填筑。

5、含水量的检测

每层上料后,及时检测填料的含水量,当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2%时开始碾压,否则补水或翻晒后再进行含水量测试,合格后开始碾压。

6、碾压工艺

辗压时,采用22T振动压路机进行强振一遍,然后用光轮压路机压至压实度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止。

辗压时先慢后快、先轻后重、由两侧至中间、轮迹重叠1/3、最大速度不超过2.5km/h,辗压时应确保均匀,无漏压、无死角、无明显轮迹,压路机盲区采用小型冲击夯夯实。

7、确定压实厚度及碾压遍数

光轮压路机碾压三遍后,进行压实度的检测,按每50m2检测1个点,每层不小于4点的频率进行压实度的检测,压实度不足时继续复压,直至压实度都不小于96%为止。

根据现场检测结果,辗压三遍压实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辗压四遍后,检测点的压实度基本都能满足设计要求。

碾压第五遍,经现场试验检测,压实度检测结果均大于96%,满足相关设计及文件要求。

压路机盲区在小型冲击夯夯实六至八遍后方能到达设计要求。

压实后进行标高测量,整理测量数据,结论为松铺系数1.35,压实厚度14.8cm,测量数据整理见附件。

序号

桩号

基底高程m

松铺高程m

压实高程m

松铺厚度m

压实厚度m

松铺系数

1

K78+855大桩号左

19.180

19.382

19.330

0.202

0.15

1.347

2

K78+855大桩号中

19.180

19.375

19.329

0.195

0.149

1.309

3

K78+855大桩号右

19.180

19.370

19.330

0.190

0.15

1.267

4

K78+855小桩号左

19.180

19.380

19.328

0.2

0.148

1.351

5

K78+855小桩号中

19.180

19.381

19.326

0.201

0.146

1.377

6

K78+855小桩号右

19.180

19.382

19.327

0.202

0.147

1.374

四、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存在问题

(1)回填过程中,机械与墙背有轻微碰撞的现象。

(2)在现浇箱涵涵身0.3m范围内的个别角隅夯实不到位。

(3)横坡及平整度控制的不够好。

2、原因分析

(1)由于没有严格执行方案中机械与涵背远离距离,导致压路机与涵体部分轻微碰撞。

(2)由于该处不能用压路机碾压压实,所以需用冲击夯和平板夯,在部分角隅部位人工夯击不到位,需加强并多次夯击。

(3)松铺填料厚度不均匀和局部填料拌合不均匀现象。

3、整改措施

(1)压路机碾压时离现浇箱涵涵身以距离不小于0.3m,对于该0.3m范围内和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冲击夯夯实,不可遗漏。

对于角隅部位增加夯击次数,以达到要求压实度。

(2)每层摊铺前,均要按摊铺面积打方格,使填料松铺厚度均匀,大粒径填料均匀分散。

对超粒径的填料要人工清除。

静压一遍后,对局部坑洼人工补平。

五、施工总结

1.台背回填采用6%石灰改善土,压实度按96%控制,最佳含水量为17.2%,最大干密度为1.786g/cm3,松铺厚度控制在20.25cm以内,松铺系数为1.35,压实厚度为15cm。

2、压实机械采用小型冲击夯、22T震动压路机及25T光轮压路机。

回填过程中主要使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压路机碾压时离墙身距离不小于30cm,对压路机无法碾压到的部位,由人工使用小型夯机进行夯实处理。

3、最佳经济压实遍数为震压一遍,然后静压五遍,压路机盲区在小型冲击夯夯实六至八遍后方能到达设计要求。

4.回填时,必须两侧同步对称回填碾压,与路基搭接面需开挖台阶。

通过本次现浇箱涵台背回填首件施工,验证了我标段所确定的台背回填施工方案能够满足施工要求,是合理可行的,可以用于后期全标段的涵洞台背回填施工。

通过首件施工,使全体施工人员加深了对台背回填施工工艺的理解,增强了大家的质量意识。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改进措施。

在后续施工中我们将发扬首件工程的优点,继续改进或优化施工工艺,杜绝在首件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发生,优质、安全的完成我标段所有的台背回填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