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模部分题目.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3566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一模部分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考语文一模部分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考语文一模部分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中考语文一模部分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中考语文一模部分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中考语文一模部分题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中考语文一模部分题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中考语文一模部分题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中考语文一模部分题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中考语文一模部分题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中考语文一模部分题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中考语文一模部分题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中考语文一模部分题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中考语文一模部分题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中考语文一模部分题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中考语文一模部分题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中考语文一模部分题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中考语文一模部分题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中考语文一模部分题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中考语文一模部分题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一模部分题目.docx

《中考语文一模部分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一模部分题目.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一模部分题目.docx

中考语文一模部分题目

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

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

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

后,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

“汝能灌园乎?

”答曰:

“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

”孝基使灌园。

其子能自力,颇驯谨,无他过。

孝基知其能自新,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

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下文“同里”也是地名。

②驯谨:

顺从而谨慎。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尽以家财付孝基()

(2)孝基使灌园()

13.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

A.如果得到灌园来获得食物,就很幸福了!

B.如果能够灌园来获得饮食,就很幸福了!

C.如果能够灌园来获得食物,就很幸运了!

D.如果得到灌园来获得饮食,就很幸运了!

14.文中“其子丐于途“的原因是

15.从文中看,张孝基的仁爱具体表现在

(1)

(2)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

右司马与王隐曰:

“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此为何名?

”王曰:

“三年不翅,长羽翼;不飞不鸣,观民则。

来日飞必冲天,鸣必惊人。

子释之,不谷知之矣。

”又半年,乃自听政。

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贪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

(《韩非子·喻老》,有删减)

【注】①隐:

有所暗指的话,也指谜语。

②阜:

土山。

③不谷:

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词。

④处士:

隐居的贤人。

12.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

(1)止()

(2)举()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翅膀没有生长,不会飞也不会叫,这只鸟是什么?

B.三年不长翅膀,不愿意飞也不愿意叫,这是什么鸟呢?

C.三年不挥翅膀,不学飞也不叫,这只鸟为什么出名呢?

D.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这只鸟叫什么名字呢?

14.后人由楚庄王的这段故事,提炼出的一个成语是。

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邕曰:

“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

人问曰:

“卿能诵乎?

”曰:

“能。

”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

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

【注释】①蔡邕:

东汉末年文学家。

    ②车骑填巷:

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

③倒屣(qǐ):

把鞋子穿倒了。

  ④王公:

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宾客盈坐()

(2)尽当与之(     )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就让他背诵碑文。

B。

于是就让他辈出并吟诵碑文。

C.于是那人就背着他让他吟诵碑文。

D。

于是就让他背对着石碑背诵碑文。

14.蔡邕是个爱才之人,在文中具体表现为(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15.蔡邕说王粲有异才,是因为王粲有异才、、。

(分别用短语表述)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

……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

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

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

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

[注释]①世道光武皇帝讳秀:

即东汉开国皇帝刘秀②:

高祖即西汉开国皇帝刘邦③隆准:

高鼻梁④稼穑(sè):

泛指农业生产⑤天凤:

王莽“新“朝年号(公元14-19年)

13.解释加点的词语

(1)而兄伯升好侠养士()

(2)乃之长安()

14.翻译句子,注意加点的字

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

15.刘秀的哥哥“非笑(非议嘲笑)”刘秀的根本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16.上文从、、、等方面介绍了刘秀,让读者了解到他的皇族血统、不幸童年、性格爱好和学习成长经历。

郢①书燕说

郢人有遗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

“举烛。

”云而过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

“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

”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今世学者,多类此。

①郢(yǐng):

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举()

(2)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14.郢人谓持烛者“举烛”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15.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

()

A.指出郢人做事粗枝大叶,贻笑大方。

B.肯定燕王善于采纳谏言,治理国家。

C.表明治国的根本在于举贤而任之。

D.批评今世学者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

行者见而哂之曰:

“甚矣,农之惰也!

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

”农夫曰:

“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

谓农夫曰:

“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

“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

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行者服而去。

【注释】①息:

呼吸。

②哂(shěn):

讥笑。

③竟月:

满一月,整整一个月。

1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气竭汗雨()

(2)行者服而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甚矣,农之惰也!

14.“行者服而去”中“服”的原因是。

15.对文中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农夫耕田的时候,“数息而后一锄”,说明农夫是一个懒惰的人。

B.行者解衣下田,最后累倒在田地里,表现出行者劳动非常卖力。

C.“乃子之术误矣”一句中的“术”具体是指耕作的方法、技术等。

D.这个故事意在告诉我们只要方法正确,再难的事业会变得容易了。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

因谓姥曰: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注释】①棐(fěi)几:

用榧木做的几案。

②真草:

楷书,草书。

③王右军:

指王羲之。

④重:

看重,推崇。

12.解释文中加点词。

(1)诣:

(2)类: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但是说是王右军书写的,就可以得到一百钱。

B.你只是说这是王右军的书,就可以得到一百钱。

C.但是这是王右军书写的,就可以用它卖一百钱。

D.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

14.“姥又持扇来”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15.本文通过王羲之的两件事,表现了

闵子骞兄弟二人,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

子骞为其父御,失辔,父持其手,寒,衣甚单。

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

即谓妇曰:

“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

”子骞前曰:

“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

”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

注释①失辔:

抓不住马缰绳。

12.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

其父更娶()母去()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如今你欺负我,让我儿受冻

B.如今你欺负我,我儿心寒

C.现在你欺骗我,让我儿受寒

D.现在你欺骗我,我儿心寒

14.子骞“失辔”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15.本文表现了子骞的品质。

曲突徙薪

客有过①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②,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曰: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③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④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⑤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

“乡⑥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终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主人乃寤⑦而请之。

【注释】①过:

拜访。

②突:

烟囱。

③不者:

如果不这样的话。

④嘿然:

不说话的样子。

⑤录:

邀请。

⑥“乡”通“向”,先前的意思。

⑦寤:

醒悟,觉悟。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今论功而请宾()

(2)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1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余各以功次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其余的人认为有功依次坐着。

B.其余的人因为有功坐在其次。

C.其余的人按照功劳大小依次就座。

D.其余的人凭着功劳大小一次坐好

14.主人家“失火“的直接原因是;火”幸而得息”的原因是(用文中词句回答)

15.“人谓主人曰”的这番话是为了

谢安赴宴

恒温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

王甚遽,问谢曰:

“当作何计?

”谢神意不变,谓王曰:

“晋之存亡,在此一行。

”相与俱前。

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

望阶趋席,仿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

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注释】①恒温、谢安、王坦之:

均为人名。

伏甲:

埋伏士兵。

②因此:

趁此。

③洛生咏:

晋时洛阳一带的读书人吟诵诗文的音调。

④趣:

通“促”,立即,赶快。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当做何计()

(2)相与俱前()

13.对画线句“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王坦之非常惊慌,渐渐地在脸色上看出来。

B.王坦之惊慌的模样,渐渐地在脸色上看出来。

C.王坦之非常惊慌,渐渐地从脸色上显露出来。

D.王坦之惊慌的模样,渐渐地从脸色上显露出来。

14.恒温“伏甲设馔”的目的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15.本文用过对谢安、王坦之两人赴宴的不同表现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谢安的气度和品质。

说明文阅读

动物导航之谜

①世界上许多动物有着奇异的远航能力。

如生活在南美洲的绿海龟,每年6月中旬便成群结队地从巴西沿海出发,历时2个多月,行程2000多千米,到达大西洋上的阿森松岛,在那里生儿育女以后又返回老家。

2个月后小龟破壳而出,同样像他们的父母一样游回遥远的巴西沿海。

  ②这种奇异的远航本领,鸟类可能更胜一chóu()。

身长仅4厘米的北极燕鸥,每年在美国的新英格兰筑巢产卵育雏,到8月份便携儿带女飞往南方,12月份到达南极洲,到第2年春天,又飞回新英格兰,每年飞行距离达3.5万千米。

  ③令人感兴趣的是许多与人类有密切关系的家养动物,也有远途外出而不迷路的能力。

这些动物是凭借什么来辨别方向,认识路线的呢?

  ④科学家们利用蜜蜂和鸽子所做的动物导航实验,已经初步揭开了这两种动物导航的秘密。

著名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奥地利生物学家弗里希,曾在20世纪40年代,用一系列实验测出了蜜峰的基本导航能力,证明了蜜蜂通常是利用太阳作为罗盘进行导航的,指出蜜蜂就是以太阳作为参考点,通过“舞蹈”告诉其他蜜蜂如何到达它发现的花源地。

  ⑤通过信鸽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动物的远航是以太阳为罗盘进行导航的。

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

将一群鸽子关在离家以西160千米的屋里,中午时打开电灯模拟黎明,然后放出鸽子,它们以为这是黎明,太阳在东方,但此时却正好在南方,鸽子看到太阳后就根据太阳来导航而飞向南方,它们还以为这是向东方朝家飞呢。

  ⑥蜜蜂和鸽子不仅在有太阳的时候能顺利导航,就是在没有阳光的阴天也能准确地返回自己的家园。

因此可以推测,它们可能有另外一套导航系统。

科学家们首先通过实验发现蜜蜂对磁场很敏感。

美国科学家沃尔科特曾做过一个实验,他给鸽子带上一个小头盔,可以精确地控制每只鸽子飞行时的磁场。

晴天时鸽子均能正常返回,而遇到阴天,当控制头盔产生一个北极朝上的磁场时,鸽子就飞不回来;如果产生一个南极朝上的磁场时,鸽子又可直接飞回这就证明鸽子是利用磁北极导航的。

  ⑦科学家们的实验,虽然已初步揭示了蜜蜂和鸽子导航的秘密,但是太阳、星星的位置会随时间而变化,即使是地磁场的强度也会有变化。

那么鸽子和蜜蜂是怎样根据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导航行为,至今尚无人知晓。

加上动物种类繁多,海龟、昆虫以及大蝴蝶等能远航的动物,是凭借什么回到自己的老家的,这些秘密尚未揭开,还有待于科学家的继续研究。

16.根据②段的拼音写出汉字

更胜一chóu()

17.第②段画线句主要采用了的说明方法,意在说明

18.阅读第③④⑤⑥段,完成下面两题:

(1)蜜蜂、鸽子是依靠、导航的。

(2)这四段内容的说明顺序是由到的逻辑顺序。

19.第④段加点词“初步”不能删去的理由是。

20.下面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用南美洲的绿海龟的例子,说明海龟生儿育女非常辛苦。

B.第②段介绍北极燕鸥每年飞行距离达3.5万千米,强调飞行距离长。

C.第④段介绍了蜜蜂通过“舞蹈”告诉同伴如何到达它发现的花源地。

D.第⑥段用科学家的实验证明了鸽子在阴天利用磁场来判断家的方向。

 

转出一个东西南北

詹克明

①文学家分南北,故把天球一切为两,平分南天、北天。

地理学家惯识东西南北,故把地球两刀切成四块:

一刀切出北半球、南半球;二刀切出东半球、西半球。

其实囫lún一球,各向同性,本无东西南北。

②平日里我们身居大地,看惯了太阳东升西落,北阴南阳,自然会得出东西南北概念。

可是在一个球面上,这四方又当如何定位?

③再者,当我们来到北极,准确立足于地理极点之上,周围一切皆南,这“东”“西”又安在?

④我想起几天前刚看到2011年4月1日报载:

中国要在南极冰盖之巅的冰穹A地区建立一座“全球纬度最高”的天文台。

我们何不在此天文台也顺便建立一台“中华日晷”呢?

倘若真的要在南极添置这台日晷,有一至关重要之事必须提醒,那就是——南极“中华日晷”的晷盘刻度必须与中国现行日晷的盘面刻度顺序相反!

对于看惯了北半球中国日晷的人而言,必须注意:

南极需要的是“反晷”!

    

⑤极点是一个无限小的圆。

尽管它只是一个“点”,但仍然保有“圆”的属性。

你仍旧可以根据“旋向”确定东西方向。

当你在极点,如北极,站定不动,向外望去,任何方向都是南方。

但只要你由静变动做原地转身,沿顺时针方向自转就是向“西”,逆时针方向旋转则是向“东”。

⑥可见,立足极点同样可以有东南西北。

“静”得A,“转”见B。

⑦美国人加文·韦特曼《极地探险家》一书对北极的地理坐标给出了特殊值——“北纬

90°,西经0°”。

⑧地球仪上按15°间隔划出经线,共24条(每相邻经线为1小时“时差”)。

所有的经线全都延伸交汇于南北极点。

若承认极点是一个无限缩小的圆,那么这个纬度为90°的“圆”,必定也和其他圆形纬线一样,与相同数量的经线相交。

换句话说,极点的经度应该可取东经、西经从0°——180°(包括整数、分数)中的任意值!

你可以按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度定北极坐标为:

北纬90°,西经0°;也可以按中国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经度取值为:

北纬90°,东经120°。

只许取一个经度值就显得有点武断。

况且0°本身就可取两个值,东经0°与西经0°,何以偏取“西经0°”?

科学应准确地反映客观,不应该强加某一方面的偏爱。

将北极地理坐标只给出北纬90°,西经0°,这显然还是把极点仅仅看做一个“点”,而没有看到它同时还具有“圆”的属性。

严格说来,北极(南极)的经纬度应该是:

北纬(南纬)90°,西经(东经)0°-180°任意值。

    

⑨把玩地球仪居然看出了两个“经度任意值点”,对我而言也算是个小小的“地理新发现”吧。

16、根据第①段拼音写出汉字

囫lún()

17、作者提出在地球上本无东西南北难以确定方位,其理由是和(4分)

18、根据上下文,把“南北”和“东西”两个词填写在第⑥段A、B两处,并完整清楚地说明理由。

A处B处

理由

19、文章第八段作者之所以提出极地经度可以取任意值的依据是

该段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20、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照作者所说,立足南极,顺时针方向是“东”,逆时针方向是“西”。

B.作者对自己把玩地球仪能够有新发现感到惊喜。

C.作者不满美国人没有使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经度值作为北极坐标。

D.作者认为完全静止的状态下,地球上有些地方是难以分辨方位的。

中国古代的书籍

  ①当你手捧装帧精美的现代图书时,你是否知道它们是如何从古代的书籍一步步演化而来的?

  ②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就出现了有关占卜吉凶的书。

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记录材料,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最早的图书--甲骨书。

  ③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人们将整篇作品甚至整部着作刻于石上。

由于刻石的兴起,后代出现了拓(音tà)印技术。

千余年来它一直是一种文献复制技术,拓本成为一种图书类型。

后期的主要作用已不再是传播知识,而是书法艺术借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

  ④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⑤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

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版(也作“板”)写的叫“版牍”。

超过100字的长文,就写在简策上,不到100字的短文,便写在木版上。

写在木版上的文字大多数是官方文书、户籍、告示、信札、遣册及图画。

由于文字内容有异,其称谓亦有别,如军事的文书叫“檄”,用于告示者称之“榜”,将信写于木版,然后再加一版叫“检”。

由于写信的木版,通常只有一尺长,故信函又叫“尺牍”。

  ⑥简牍虽然廉价、制作方便,但笨重不便携带,而且每简容字有限,编简成册的长篇着作一旦散乱,则发生“错简”,再说编连简牍所用的丝带、麻绳、皮带易被磨断,给阅读带来困难,缣帛就应运而生了。

缣(jiān细绢)帛(bó丝织品的总称)是丝织物,轻软平滑,面幅宽阔,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寡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容易收藏,方便携带,可以弥补简牍的不足。

因此,帛书与简书并存,共同构成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简帛文化。

  ⑦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究其原因,或是产量不够,或是人们思想观念尚未转变。

《北堂书钞》记载了东汉人崔瑗用不起缣帛,以纸抄书送给朋友,特附言致歉:

“今送《许子》十卷,贫不及素,但以纸耳。

”这一段话反映了当时人们轻纸重帛的观念。

  ⑧随着造纸术的不断改进与提高,造纸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纸书的数量与纸张的优越性被人们充分认识。

到两晋南北朝时,纸张已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写本书取代了帛书。

古代写本书用纸,多经过了染色处理,这主要是为防止虫蛀和腐朽。

敦煌石窟的唐代经卷,保存1000多年以后,尽管有破损,但纸张完好,无虫蛀现象。

  ⑨我国古代的图书,从简策、卷轴到册页制度形成了固定的版式,它起源于雕版印刷术,活字印本书与写本书,也大多与此相同。

  ⑩刻书用的木板,一般宽约一尺半,高约7至8寸,上边的空白叫天头,下边的空白叫地脚,一块版所占的面积叫“版面”,版面四周的黑线叫“版框”,也叫“边栏”或“栏线”,简称“线”。

版上的字,是经人手写而后摹刻的,所以各具风格。

宋时刻书的字体,早年多仿欧阳询体,后逐渐流行颜真卿体和柳公权体。

元代赵孟頫书法盛行,刻书又多仿赵体,这些多属于楷书范围。

在宋版书中有一种整齐方正的字形,可能是出自当时书工之手,后人称之为“宋匠体”,到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横轻竖重的字体,称为“宋体”,实际是仿宋体的变形。

(根据《解放日报》相关资料编写)

  17.下列成语,与书籍无关的一项是(    ):

  A.才高八斗   B.汗牛充栋   C.连篇累牍   D.罄竹难书

  18.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依次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书籍,它们是:

甲骨书、         、         、         、          。

  19.第⑦段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20.第⑩段划线句“在宋版书中有一种整齐方正的字形,可能是出自当时书工之手,后人称之为‘宋匠体’”,句中“可能”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

2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拓本的作用不是传播知识,而是书法艺术借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

  B.汉字中的“檄”、“榜”、“检”等都与“简策”有关。

  C.古代写本书用纸多经过染色处理,是为了美观和防止虫蛀、腐朽。

  D.我国古代图书从简策、卷轴到册页制度形成了固定的版式,是起源于雕版印刷术。

塑料瓶装水真的“干净”吗

①有资料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瓶装水消费的第三大国,且每年都以近30%的速度递增。

国人喜欢喝瓶装水,主要是认为它“干净、健康”,因为普遍存在的水污染,让人们对从水龙头里流出的自来水不太放心,便转向喝瓶装水。

然而,瓶装水真的就那么“干净、健康”吗?

②先说瓶装之中的水。

去年下半年,网上一篇《×××:

你的优质水源在哪里?

》的文章,引发了对整个瓶装水行业的信任危机。

这家以做方便面起家的大牌企业坦率承认,所谓的“优质水源”就是从水龙头里流出的自来水,只不过是添加了“矿化液”。

某饮料协会的权威人士也承认,在自来水源中添加矿化液,已是业内人尽皆知的“潜规则”。

③在被称为瓶装水“水源门”事件发生后,全国各省市纷纷对瓶桶装水的质量进行抽查,结果显示,合格率多在75%~85%。

而在今年二季度,据广东省工商局对省内销售瓶装水的监测,瓶装饮用水的合格率仅为34.8%。

瓶装水的安全程度实在令人担忧。

④再说瓶装水的瓶子,多采用PET塑料。

这种塑料质轻、透明、不易破碎,但有学者认为该材质会产生一种潜在致癌物“锑”。

有研究人员对当地的15种热销瓶装水进行化学检验,结果发现天然地下水中的锑含量是万亿分之一,而刚出厂的瓶装水的锑含量平均为万亿分之一百六十。

时间越长,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这个过程就像泡茶一样。

出厂3个月后,瓶装水中的锑元素的含量竟然增加了一倍。

然而,现在市场上瓶装水包装上注明的保质期大多是24个月。

在澳大利亚,长久放在车里的瓶装水,已被认为是引发女性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

⑤瓶装水瓶子的生产和消费,还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

因为制瓶塑料提炼自石油,在人口仅3亿多的美国,每年用于瓶装水制瓶的原油就超过150万桶,相当于10万辆车一年的用油量,还不算包装、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

这样算下来,有人说喝4瓶瓶装水就相当于喝掉了一瓶石油。

⑥另外,由于装水瓶的回收率很低,大部分空瓶子都成为污染环境的垃圾。

如焚化,则产生诸如氯气、含有重金属的残留物等有毒副产品;若掩埋,这些塑料瓶属于非生物降解材料,需要1000年才能降解。

⑦令人忧心的是,在瓶装水日益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社会公敌”,遭到越来越多的时,瓶装水在中国却大行其道。

当然,在我们的城市自来水大多数还不具备直接饮用条件下,瓶装水的发展有它的必然性,但要控制它的发展,提倡少饮用,却是必须的。

⑧中国历来有喝开水的传统,自来水不能直接饮用,但烧开了再饮用,安全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只要是在家或办公室等有条件的地方,都应提倡喝开水,这样既,又,于国于家于己都有利,何乐而不为呢?

16.作者提出要控制瓶装水的发展,具体理由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17.文章开头提出,“中国已成为世界瓶装水消费的第三大国,且每年都以近30%的速度递增。

”这样写的目的是。

下文与这句话意思一致的句子是。

18.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19.第⑦段横线上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抵制B.抵抗C.抵消D.抵触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