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8课+罗斯福新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3707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8课+罗斯福新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8课+罗斯福新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8课+罗斯福新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8课+罗斯福新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8课+罗斯福新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8课+罗斯福新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8课+罗斯福新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8课+罗斯福新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8课+罗斯福新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8课+罗斯福新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8课+罗斯福新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8课+罗斯福新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8课+罗斯福新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8课+罗斯福新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8课+罗斯福新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8课+罗斯福新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8课+罗斯福新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8课+罗斯福新政.docx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8课+罗斯福新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8课+罗斯福新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8课+罗斯福新政.docx

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第18课+罗斯福新政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1.列举罗斯福政府在财政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社会立法等方面的措施,并逐一分析其作用。

2.依据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归纳其特点和实质。

3.联系当时的世界形势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知识点一 临危受命

1.形势:

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民主党人罗斯福决心扭转危局。

2.当选总统:

1932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

3.临危受命:

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

知识点二 实施“新政”

内容

具体措施

作用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整顿银行,恢复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恢复银行信用,刺激出口

复兴工业(核心)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调整农业

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

社会福利

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社会立法

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等

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

知识点三 摆脱危机困境

1.恢复经济:

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4.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资料回放】(教材P84)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美国大批工人失业,社会矛盾激化。

罗斯福上台后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失业问题,以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

【图示巧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历史纵横】(教材P85)本段材料阐述了罗斯福在新政期间对农业采取的措施,即采取大规模销毁农产品的办法,当然,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要付给农民一定的补贴。

通过诸多措施,使农业的情况开始好转。

【历史纵横】(教材P86)本段文字阐述了面对同样的危机,德国希特勒选择了一条与美国罗斯福新政完全不同的道路。

他使国民经济军事化,使德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

从中我们应该看到1929年开始的这场经济大危机的深远影响。

主题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史料探究]

1.调整工业生产

史料 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①,各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

——1933年《全国工业复兴法》

注:

①反映了政府干预经济生活。

思考 史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是什么?

目的是什么?

提示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目的:

防止因盲目竞争导致生产相对过剩。

2.社会保障政策

史料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①。

——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注:

①反映了政府干预社会生活,保障社会生活。

思考 依据史料指出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结合上面的图片和所学,列举罗斯福总统为解决美国的贫困问题采取的措施。

提示 政府态度:

从不干预到干预(或从自由放任到政府介入)。

措施:

直接救济;以工代赈(或兴办公共工程);制定有关法律,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

3.新政的特点

史料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①。

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②,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注:

①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②反映了在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同时,不放弃自由竞争。

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提示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史论形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从经济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

(2)从内容看,政府加强了对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全面干预,使其协调发展。

(3)从目的看,以克服经济危机为主要目标,但其根本目的则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

(4)关注民生,注重社会建设。

(5)通过国家立法的方式进行。

[拓展延伸]罗斯福新政中“新”的体现

(1)新理论:

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

(2)新特点:

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对工人和小生产者有利的措施。

(3)新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4)新起点:

新政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因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名家论史]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观点:

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

如果私人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未能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不幸的人提供救济,那么,那些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遭遇困难的人就有一种要求政府予以援助的权利,他宣称“所有的人”,都有权“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成长史》等

导读:

“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体现了政府的责任,为日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基础。

主题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影响

[史料探究]

1.实质

史料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①。

——罗斯福

注:

①说明坚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提示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不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的调整。

2.影响

史料一

注:

柱状图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到1940年,美国的生产已经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思考 

(1)依据柱状图,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提示 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史料二 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意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①,因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

——《大国崛起》

注:

①说明新政缓和了社会矛盾,遏止了美国法西斯势力。

思考 

(2)从政治角度看,罗斯福新政在应对美国社会危机方面有何作用?

提示 缓解了社会矛盾,遏止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史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政府干预经济”及按照这一思路“实行经济改革”等举措在主要西欧国家风靡一时①。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注:

①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为资本主义国家效仿,资本主义开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思考 (3)依据史料分析罗斯福新政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作出的贡献。

提示 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资本主义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史论形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影响

1.实质:

它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2.影响

(1)直接影响:

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2)间接影响:

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的增长,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3)深远影响:

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

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名家论史]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

观点:

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和以后的美国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美国历史学家伯顿·W·小福

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

导读:

“新政”并没有从根本上挽救美国经济,美国经济仍然处于“停滞”状态。

同时,新政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新政中实行美元贬值,也加剧了邻国危机。

贸易保护主义,造成了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

一、学思之窗(教材P86)

这些立法对解决社会问题有什么积极作用?

提示 “全国劳工关系法”“社会保险法”及“财产税法”等一系列社会立法,使美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财富再分配体系,这对于缩小贫富差距,保障普通百姓最低生活,改善公众的生活状况,缓和社会矛盾,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二、本课测评(教材P87)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影响。

提示 

(1)主要内容:

包括救济、复兴和改革三个方面。

具体项目有:

整顿银行与金融业、调整农业政策、复兴工业、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等。

(2)影响:

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三、学习延伸(教材P87)

有兴趣的同学们可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就上述观点进行讨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提示 新政实际上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总的来说,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这种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创了一种新模式:

美国开始进入一种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广泛的干预和调节,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缓和不同阶层的矛盾,从而使社会保持稳定。

课堂小结

知识网络

答题术语

1.罗斯福采取的措施具有针对性,主要是解决产销矛盾,增加就业,缓和社会矛盾与稳定社会秩序。

2.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

3.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渡过了危机,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使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2017·开封高一检测)下图两位人物于1933年前后在竞选美国总统时,他们争论的问题的焦点应该是(  )

A.两次工业革命对美国的影响

B.美国如何应对两次世界大战

C.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D.经济大危机和是否实行新政

解析 本题关键在于时间“1933年”和“竞选美国总统”,可知他们是胡佛和罗斯福。

当时他们面对的是美国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和如何应付这场大危机。

答案 D

2.(2016·贵州学业水平)W·福斯特在《美国共产党史》中说:

“若是罗斯福没有这些纲领,工人们在这个时期一定会采取行动……击破两党制度,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政党。

”在罗斯福新政中,较好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

A.整顿银行业,恢复银行信誉

B.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权力,管制证券业

C.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

D.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加强社会保障

解析 罗斯福在社会福利方面进行了改革,政府加强了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避免了材料中“击破两党制度,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政党”的出现,故选D项。

答案 D

3.(2017·北京市普通高中会考)在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一方面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给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另一方面制订了一个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来吸收无职业者。

这些措施的影响是(  )

①刺激了消费和生产 ②抑制了通货膨胀 ③稳定了社会秩序 ④抑制了股票投机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时期实施社会救济和兴办公共工程的影响;②④与措施无关,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

4.(2017·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法案在国会讨论时,反对者声称,如果它得到通过,子女就将不再赡养父母,工人也会辞工不干。

有人甚至认为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的著作中抄来的。

下列与之直接相关的新政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B.加强工业计划指导

C.成立农业调整署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解析 “反对者声称,如果它得到通过,子女就将不再赡养父母,工人也会辞工不干”表明新政的措施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故D项正确。

答案 D

5.(2017·海南省普通高中基础会考)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某法案,不仅规定了企业公平竞争的法则,还规定了工人的一些基本权利。

凡是接受该法案的企业,政府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该法案体现了(  )

A.重农抑商政策B.重商主义政策

C.自由放任政策D.国家干预政策

解析 材料信息“通过某法案,不仅规定了……,还规定了……”体现了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对经济的干预,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6.(2017·邯郸高一检测)“‘新政’的执行让政府获得迅速发展,这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分水岭。

”材料中的“分水岭”意指美国(  )

A.从民主政体走向集权政体

B.从经济危机走向经济繁荣

C.从自由主义走向国家干预

D.从“电气时代”走向“信息时代”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D是二战之后,A项说法错误。

“新政”改变的是美国经济发展模式而不是国家政权模式,因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发展模式。

答案 C

7.(2017·四川学业水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9月,美国股票价值下降了40%,且这种下降一直持续了三年。

到1933年,工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暴跌将近一半,商品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失业人数保守估计1400万。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上台,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问题,他相继颁布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

1933年夏国民经济开始小幅度回升,1939年形势得到完全扭转。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二册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应对材料一所述事件采取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解析 第

(1)问,结合材料“1929年9月,美国股票价值下降了40%,且这种下降一直持续了三年”可知,此事件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特点”依据所学回答。

(2)问,结合材料看出,罗斯福通过立法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影响”结合所学回答。

答案 

(1)事件: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特点:

范围广;破坏大;时间长。

(2)措施:

罗斯福新政或国家干预经济。

影响:

恢复了国民经济,使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罗斯福就职之日,胡佛送给新政府一句话:

“我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

”这说明美国(  )

A.只有走法西斯道路

B.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失灵

C.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

D.胡佛信任新政府

解析 材料中没有提到法西斯道路问题,也没有体现胡佛对新政府的态度。

另外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还没开始。

故选C项。

答案 C

2.(2018·湖北天门、仙桃、潜江三市高一下学期期中)罗斯福在1932年总统竞选演说中讲道:

“……政府责任之一,是照顾那些陷入逆境以致没有帮助就连生存必需物资也得不到的公民,这一职责是每个文明国家都公认的……”这表明罗斯福的出发点是(  )

A.调整农业政策

B.整顿全国财政金融体系

C.稳定社会秩序

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解析 材料“政府责任之一,是照顾那些陷入逆境以致没有帮助就连生存必需物资也得不到的公民”说明罗斯福新政是从民众生存出发,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民众生存的出发点,故B项错误;保障民众生存所必需的物资,便能稳定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D项不符合民众生存的出发点,故D项错误。

答案 C

3.(2018·广东佛山高一下学期期中)面对大萧条,罗斯福总统采取了扩大政府开支、一定程度顾及民生等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其政策也遭到大资产阶级的反对。

他们可能会极力反对(  )

A.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

B.改革银行体系

C.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

D.兴办公共工程

解析 新政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一定程度上保障工人的权益,损害了资本家的既得经济利益,因此可能遭到大资产阶级的反对,故A项正确。

答案 A

4.(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如图所示情景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措施,该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B.进行社会立法

C.调节农业生产D.实行以工代赈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关于工作和公共事业的措施,与整顿财政金融措施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关于工作和公共事业没有体现出社会立法,故B项错误;罗斯福采取减耕减产,提高农产品价格等措施,调节农业生产,与材料中关于工作和公共事业的措施不符,故C项错误;罗斯福采取修建公共工程,提供就业的方式进行社会救济的以工代赈措施,与材料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

5.1935年,学者马星野评价新政时说:

“如果我们拿社会主义做经济演进必趋的阶段,则美国的蓝鹰运动,是向前进半步,倒退两步。

如果我们假定认为维持资本主义的安定,是目前最迫切的要求,则美国两年来的努力……像孙悟空翻了多少筋斗,依旧留在不安定,恐慌,失望的手掌上面。

”该评价反映出(  )

A.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巨大

B.新政缺少整体的规划

C.新政未能解决根本的制度缺陷

D.对新政评价全面客观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像孙悟空翻了多少筋斗,依旧留在不安定,恐慌,失望的手掌上面”可知对新政的评价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而问题的根本是制度本身,所以C正确;材料未提及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故排除A;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中“全面客观”错误,评价没涉及积极影响。

答案 C

6.(2018·四川乐山高一下学期期中)前总统胡佛攻击新政是“法西斯主义”、“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异端”,理由是(  )

A.未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危机

B.全面维护民众利益

C.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D.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解析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而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则直接损害了众多垄断资本家的利益,因而前总统胡佛攻击新政是“法西斯主义”、“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异端”,故D项正确。

答案 D

7.《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中写道:

“垄断资本主义在其基本矛盾发展到顶点,使它面临崩溃之时,要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办法,这就是大力加强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

A.解决经济危机的临时措施

B.限制恶意竞争的所有制变革

C.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

D.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解析 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从此进入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与材料中“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

8.(2018·湖南永州高一下学期期中)如图是一幅关于美国经济的图表,数据表明(  )

A.新政消除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B.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C.新政对美国的经济作用不大

D.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解析 罗斯福新政只能缓解美国经济危机,不可能消除,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表格数据可知1929~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骤降,但1933年后逐年上升,说明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中数据不符,故C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知识经济”即新经济时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9.(2018·山东青岛高一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善团体进行;救济重点在照顾处于困境中的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

他说:

“联邦政府一干预,这种保险或干预,就会一成不变地堕落为仅仅的布施。

”“对我们国家的理想和精神来说,自愿自觉的行动总比国库里拨出款来要强上千倍。

——黄安年《罗斯福和1935年社会保障法》

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

如果私人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未能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不幸的人提供救济,那么,那些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遭遇困难的人就有一种要求政府予以援助的权利,他宣称“所有的人都有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

——《美利坚合众国成长史》

材料三 1933~1939年,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180亿美元。

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地造成了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1936年财政年度的赤字是43亿美元……但客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

——温荣刚《罗斯福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胡佛和罗斯福对社会救济的主张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指出,为提供“工作”和“救济”,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反映出国家干预经济的哪些手段?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举措。

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1)问根据材料一、二可从救助责任的承担者和救济对象两个角度作答,语言要精练。

(2)问的第一小问可根据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作答;第二小问可从立法、行政、财政等角度作答。

第(3)问可从积极(主要)与消极两方面作答。

答案 

(1)责任承担者方面:

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社区和私人慈善团体而不是由联邦政府来进行;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负有社会救济的责任。

救济对象方面:

胡佛认为救济的重点应是大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罗斯福认为救济应面向所有人,尤其是面临困难和不幸的人。

(2)措施:

兴办公共工程(或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手段:

出台法令、成立委员会和管理局、增加国家财政支出。

(或立法、行政、财政)

(3)减轻了弱势群体的贫困和痛苦;缓解了失业压力,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或有助于维护美国的民主制度);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造成了美国连年的财政赤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