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综合测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0384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docx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综合测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docx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

(90分钟,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共60分)

1.在中国,在公共汽车给老年人让座是一种值得赞赏的礼貌行为;而在日本,尽量别在地铁里给老年人让座,因为老年人会认为你是觉得他老了不中用了。

这表明(  )

①文化多样性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③文化素养需要在一定的活动中培养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要抵制漫画所示文化的影响,就应(  )

①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③拒绝上网,隔断文化对人的负面影响 ④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3.(2013·天津卷)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东方美人”是台湾苗栗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

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然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

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

这表明(  )

A.  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4.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美国电视剧有75%的资金来源于植入式广告。

植入式广告是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在保障观众持续观看相关文艺作品的同时,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达到企业品牌和产品宣传的效果。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

①广告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广告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都是被动的、无目的的 ④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有时是强制的、有形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新媒体之新,不仅是内容之新、形式之新,更是观念之新。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不仅是把报纸的内容搬到网络、平板电脑和手机上,而是应聚合多种信息元素、综合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与新媒介技术的平台搭建,向受众提供最现场化、最易理解、最易获取的新媒体化产品。

由此可见(  )

A.传统媒体将淡出大众传媒行列而被新媒体所取代

B.新媒体动摇了大众传媒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的地位

C.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就是实现由传播信息向创造信息转变

D.新媒体强化了大众传媒汇集、传递、沟通、共享信息的功能

6.以“同拜中华始祖,共祈神农福地”为主题的“2012年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祭”于11月1日在湖南株洲开幕,两岸各界积极参与,盛况空前。

这表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7.一所国际公寓闹火灾,里面住有犹太人、法国人、美国人和中国人。

犹太人急急忙忙先搬出的是他的保险箱,法国人先拖出的是他的情人,美国人则先抱出他的妻子,而中国人则先背出他的老母。

这一趣谈反映了  (  )

①以孝为先的中华文化优于其他文化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就在于自身的包容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微电影”凭借其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依靠微博、视频网站和手机等新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观众。

这意味着(  )

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④网络文化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2013·北京卷)“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

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

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  )

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10.2012年11月3日晚,大型原创民族舞蹈诗画《鄂尔多斯婚礼》在中国剧院首演。

鄂尔多斯婚礼形成于成吉思汗时代。

剧中原汁原味的盛大婚庆场景,集中展示了蒙古族的礼仪文化、服饰文化,演员们激情四射的舞蹈表演,用肢体语言叙述着古老的民俗风情,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由此可见,蒙古族文化(  )

①源远流长,显示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 ②特色鲜明,与中华文化没有共性内容 ③绚烂多彩,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④包罗万象,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除夕之日,家家贴年画、门神、春联等,将室内外布置一新;除夕之夜,旧俗有“接司命”“吃团圆饭”“辞岁”“守岁”“关财门”等活动。

在中国民间,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年”,最深厚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

“年文化”(  )

①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万卷史书中,字里行间随处可见“家国”二字。

无论社会变迁沧海桑田,不管乡野小农高官巨贾,人人皆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规则,在中国人心中总是充溢着“家国”的浩然正气。

以下名言诗句中能体现这种“家国”情怀的是(  )

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④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出口“伤”人

13.漫画表明(  )

①必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必须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④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4.深受观众喜爱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是引进荷兰《TheVoiceofHoland》的电视节目制作版权并加以本土化改造的结果。

它的选手大多来自普通百姓,他们的人生经历让节目具有草根色彩,更能引起百姓共鸣。

这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作要(  )

①充分吸收外国文化成果,坚持洋为中用 ②立足实践,发挥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作用 ③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④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抵御外来文化,保持草根色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15.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从国家战略层面尚美、求美,从社会层面发现美、呼吸美、弘扬美,从个体内心认同美、追随美的时代。

用美丽心灵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们(  )

①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②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④把科学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0.王老师准备撰写《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的论文,在图书馆查到了下面四篇文章。

从篇名判断最符合论文主题的是 

A.网络背景下大学生形象的塑造   

B.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研究 

C.现代社会互联网传播特点探究 

D.2016年央视春晚收视率的调查分析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满分40分)

16.(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近年来,广西来宾市始终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挖掘和培育地方特色文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一是精神文化创建活动扎实推进。

以创建“百星富裕文明和谐走廊”和“自治区文明城市”为重点,不断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更加注重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支持率达到了95%。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健全,66个乡镇全部配备了文化专用车。

全市724个行政村已建成村级文化综合楼750栋、农家书屋630个、文艺舞台841个,组建了农民文艺队941支、农民复球队1245支。

三是培育地方文化取得新进展。

壮族、瑶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红水河文化、奇石文化品牌初步打响。

打造了《麒麟》文艺期刊艺术平台,培养了一大批文艺人才、催生了一大批文艺精品。

(1)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来宾市为什么要加快推进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出四条建设。

(12分)

1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县政府针对农村精神文化匮乏、干群关系紧张、社会动员管理困难等问题,创造性地开展“舞动乡村”文化活动。

组织省、市、县级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提供服务、投入资金,推动示范点建设;组织村民现场“讲、评、议”好人好事,发动基层文化志愿者开展“我为老歌填新词”舞动乡村舞曲及主题曲征集活动,将思想道德、尊老敬亲、热爱家乡等内容作为新词,老歌新唱,歌颂生活;跳舞现场每周召开村情通报会,每月召开村民议事会,选派机关干部走进活动现场,讨论村务、评议工作、研究事项、调解矛盾。

(1)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知识说明如何看待“舞动乡村”文化活动。

(9分)

 

2014届文化生活综合测试

(90分钟,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共60分)

1.在中国,在公共汽车给老年人让座是一种值得赞赏的礼貌行为;而在日本,尽量别在地铁里给老年人让座,因为老年人会认为你是觉得他老了不中用了。

这表明(  )

①文化多样性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③文化素养需要在一定的活动中培养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标志,排除①。

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交往方式,中日两国对“让座”行为的认识不同,是由于两国的文化不同,故选出②④。

③与题意无关。

答案:

C

2.要抵制漫画所示文化的影响,就应(  )

①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③拒绝上网,隔断文化对人的负面影响 ④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②④B.③④

C.①③D.①②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

③做法过于极端,而且落后、腐朽文化也不仅仅通过网络传播;④与题意不符;①②符合题目要求,选D。

答案:

D

3.(2013·天津卷)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东方美人”是台湾苗栗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

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然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

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

这表明(  )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考查获取及解读信息的能力。

“茶文化”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并在社会生活中享有,说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并在实践中享用文化,故选B项。

A项强调文化的作用,与本题无关;C项错误,优秀文化才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D项强调文化的影响,而题干说明文化的产生,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答案:

B

4.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美国电视剧有75%的资金来源于植入式广告。

植入式广告是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在保障观众持续观看相关文艺作品的同时,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达到企业品牌和产品宣传的效果。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

①广告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广告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都是被动的、无目的的 ④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有时是强制的、有形的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解析:

材料信息“耳濡目染”体现“潜移默化”,广告是用来推介产品的,属于经济,而广告又属于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因此①②符合题意。

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并不都是被动的、无目的的,③错误;④本身观点正确,但材料主旨不在于强调“强制、有形”。

答案:

A

5.新媒体之新,不仅是内容之新、形式之新,更是观念之新。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不仅是把报纸的内容搬到网络、平板电脑和手机上,而是应聚合多种信息元素、综合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与新媒介技术的平台搭建,向受众提供最现场化、最易理解、最易获取的新媒体化产品。

由此可见(  )

A.传统媒体将淡出大众传媒行列而被新媒体所取代

B.新媒体动摇了大众传媒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的地位

C.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就是实现由传播信息向创造信息转变

D.新媒体强化了大众传媒汇集、传递、沟通、共享信息的功能

解析:

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知识。

从材料可以看出,新媒体丰富了传统媒体的功能,强化了传统媒体的文化传播能力,故D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

新媒体不能取代传统媒体,故A说法错误;C中“创造信息”说法有误。

答案:

D

6.以“同拜中华始祖,共祈神农福地”为主题的“2012年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祭”于11月1日在湖南株洲开幕,两岸各界积极参与,盛况空前。

这表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A.①③B.①④

C.②④D.③④

解析:

“两岸炎帝神农文化祭”说明两岸中华儿女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故选D项。

题旨没有说明①②。

答案:

D

7.一所国际公寓闹火灾,里面住有犹太人、法国人、美国人和中国人。

犹太人急急忙忙先搬出的是他的保险箱,法国人先拖出的是他的情人,美国人则先抱出他的妻子,而中国人则先背出他的老母。

这一趣谈反映了(  )

①以孝为先的中华文化优于其他文化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就在于自身的包容性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没有优劣之分,排除①。

题中行为反映了文化是多样的,文化不同,人们的思维方式、实际行为各不相同,故选C项。

④题干没有反映。

答案:

C

8.“微电影”凭借其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依靠微博、视频网站和手机等新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观众。

这意味着(  )

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④网络文化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④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

微电影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的播放能够吸引观众,意味着科技进步推动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大众传媒仍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排除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排除④。

答案:

C

9.(2013·北京卷)“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

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

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  )

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解析:

材料强调对待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C项符合题意。

A项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B项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D项体现了要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10.2012年11月3日晚,大型原创民族舞蹈诗画《鄂尔多斯婚礼》在中国剧院首演。

鄂尔多斯婚礼形成于成吉思汗时代。

剧中原汁原味的盛大婚庆场景,集中展示了蒙古族的礼仪文化、服饰文化,演员们激情四射的舞蹈表演,用肢体语言叙述着古老的民俗风情,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由此可见,蒙古族文化(  )

①源远流长,显示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 ②特色鲜明,与中华文化没有共性内容 ③绚烂多彩,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④包罗万象,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形成于成吉思汗时代“叙述着古老的民俗风情”等信息表明蒙古族文化源远流长,有顽强的生命力,①入选;舞蹈诗画剧精彩丰富,说明蒙古族文化多彩缤纷,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③入选;②错误,因为蒙古族文化与中华文化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④错误,蒙古族文化多姿多彩,但不是包罗万象。

答案:

A

11.除夕之日,家家贴年画、门神、春联等,将室内外布置一新;除夕之夜,旧俗有“接司命”“吃团圆饭”“辞岁”“守岁”“关财门”等活动。

在中国民间,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年”,最深厚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

“年文化”(  )

①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排除错项②。

“年文化”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和展示,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故选出B项。

答案:

B

12.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万卷史书中,字里行间随处可见“家国”二字。

无论社会变迁沧海桑田,不管乡野小农高官巨贾,人人皆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规则,在中国人心中总是充溢着“家国”的浩然正气。

以下名言诗句中能体现这种“家国”情怀的是(  )

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④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对爱国主义内涵的理解。

③说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舍去。

②说明国家的兴亡,不选。

答案:

C

出口“伤”人

13.漫画表明(  )

①必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必须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④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公民修养的认识。

漫画《出口“伤”人》反映的是生活中某些人的不文明行为,由此可以得出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结论,因此②③的说法符合题目要求。

漫画与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无关,①不选;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④说法错误。

答案:

C

14.深受观众喜爱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是引进荷兰《TheVoiceofHoland》的电视节目制作版权并加以本土化改造的结果。

它的选手大多来自普通百姓,他们的人生经历让节目具有草根色彩,更能引起百姓共鸣。

这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作要(  )

①充分吸收外国文化成果,坚持洋为中用 ②立足实践,发挥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作用 ③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④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抵御外来文化,保持草根色彩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本题旨在说明草根文化,引起百姓共鸣。

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作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故选C项。

对外来文化要采取科学态度,辩证看待,故不选①④。

答案:

C

15.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从国家战略层面尚美、求美,从社会层面发现美、呼吸美、弘扬美,从个体内心认同美、追随美的时代。

用美丽心灵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们(  )

①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②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④把科学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排除①。

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故不选④。

②③符合题意。

答案:

C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满分40分)

16.(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近年来,广西来宾市始终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挖掘和培育地方特色文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一是精神文化创建活动扎实推进。

以创建“百星富裕文明和谐走廊”和“自治区文明城市”为重点,不断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更加注重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支持率达到了95%。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健全,66个乡镇全部配备了文化专用车。

全市724个行政村已建成村级文化综合楼750栋、农家书屋630个、文艺舞台841个,组建了农民文艺队941支、农民复球队1245支。

三是培育地方文化取得新进展。

壮族、瑶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红水河文化、奇石文化品牌初步打响。

打造了《麒麟》文艺期刊艺术平台,培养了一大批文艺人才、催生了一大批文艺精品。

(1)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来宾市为什么要加快推进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出四条建设。

(12分)

解析:

本题两设问都要求从文化生活角度作答,第

(1)问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切入,要求分析推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原因。

解答时,先明确文化的特点、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其次,解读材料中“出发点、挖掘和培育地方特色文化、精神动力”等有效信息;最后,把知识和材料信息相结合阐明原因。

解答第

(2)问,要注意设问指向和“四条建议”。

读取材料可看出行为主体是“地方政府”,针对材料中三方面措施,调动文化生活中“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知识提出四条具体建议。

答案要紧扣材料,阐述准确,条理清楚。

答案:

(1)①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推进文化的发展创造了特定的文化环境,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

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使文化的发展又有了新的物质载体,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④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挖掘和培育地方特色文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⑤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每点2分,共10分)

(2)①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

②完善公益性文体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③加强地方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