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管理论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4054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公共管理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城市公共管理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城市公共管理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城市公共管理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城市公共管理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城市公共管理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城市公共管理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城市公共管理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城市公共管理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城市公共管理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城市公共管理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城市公共管理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公共管理论文.docx

《城市公共管理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公共管理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公共管理论文.docx

城市公共管理论文

城市公共管理论文

篇一:

城市公共管理论文

论城市公共管理模式与方式的创新

魏文翠

(甘肃白银730500)

提要: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公共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必须转变理念,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扩大公民的知情权,调整治理结构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通过建立和完善基本体系建设,实现城市管理方式的突破。

关键词:

城市;公共管理;管理模式;管理方式

城市公共管理是指主要由城市政府提供城市公共产品的活动,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在城市中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从而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带动周围区域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加之地震、洪灾等突发性事件频发,城市公共管理面临更加突出的问题,加强城市公共管理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城市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管理职能“越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集公有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为一体,否定企业经营自主权,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使经济活动失去应有的活力和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实质是企业经营自主权的确立过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过程。

即政府把经营权还给企业,自己主要从事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事实证明这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对于我国城市公共管理来说,传统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造就了与这种体制相适应的利益集团,由于利益的原因,总是习惯于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而行政管理模式的转变,意味着权力的减少甚至丧失,意味着掌握权力时拥有的租金的丧失,意味着需要转变思维方式和重新学习的痛苦过程。

无论哪一方面的变革都会使其既得利益减少,成本增加。

因而总是倾向于加强或维持原有的管理模式,使传统的城市公共管理模式的变革客观上存在着强大的阻力,管理方式的转变显然不是短期能够实现的。

政府的“越位”行为还会造成另一种后果:

如果政府在经营领域过多地插手,必然引发城市公共管理的“缺位”,在公共管理领域必然会缺乏政府的管理和服务。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只管收费不管治理,担心加强治理会影响地方税费收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和精神文明建设倒退,足以从反面证明城市经营导致政府职能“越位”产生的弊端。

⑵⑴

(二)城市建设规模失控积极推进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诸多问题的有效手段。

为此,资金短缺和建设任务繁重,是政府管理城市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提倡城市经营多半是想突破财政收支的约束,利用政府信用负债开发,加快城市建设进程。

应当承认,在经营领域完全依靠自身积累扩大规模很难有大的作为,因此,负债经营是经营者抢抓机遇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但是,城市建设以经营方式大举负债,其可行性值得探讨。

因为城市公共建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首先,城市建设形成的基础设施属于公共产品,很难以经营方式回收资金。

即使设法回收,周期也很长。

其次,政府官员为追求政绩普遍有扩大城市建设规模的偏好。

虽然政府财政收入有限,但银行受其控制,考虑到政府的权力和信用,银行很少会限制政府借贷。

由此极易推动城市建设负债经营超出适度范围,引发城市建设规模失控,建设债务无法按时归还(不少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就是在城市经营中接连推出的)。

表面上看,是银行经营不善导致不良资产增多,实质是政府主导信贷经营,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造成的。

如果城市建设规模失控,建设企业垫付资金就会被长期套牢。

与此同时,上游的建筑材料供应商也难于收回款项,由此产生债务连锁反应,大批企业可能被拖垮。

因此,在政府作用较强的条件下必须谨慎对待城市经营,这是防止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预防债务危机,降低金融风险的需要,也是保护广大企业和社会公共利益,实现城市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城市管理中政府官员的能力不足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城市政府管理模式未能进行及时和全面地转变。

究其原因,除了诸多客观因素外,在主观上还受到政府自身能力不足的制约。

城市公共政策过程是社会价值分配的过程,要求综合平衡各种利益群体的利益需求。

这就对城市政府人员的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

然而,从目前看来,城市化和城市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诸如失业、环境污染、住房拥挤等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政府的政策能力的虚弱。

由于自身素质较低,对有关市场经济方面知识的掌握不系统、不完全,无法深刻理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变迁及其对传统公共管理模式提出的挑战,仍然因循过去的管理理念、思维方式及管理模式。

尽管城市政府有时也会意识到转变公共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但对于转变什么、怎样转变及具体的操作都缺乏明确的认识,从而在根本上制约着管理模式的切实转变。

二、转变管理理念,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提高政府信息的透明度,增强公民知情权由于我国城市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城市社会网络的普及以及迅速涌起的各种利益群体,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的城市社会。

在社会利益格局重新划分的城市里,城市政府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

一方面,城市管理者必须处处以城市内部居民生活质量的保证,城市公共事务的处理与城市公共问题的解决为重心,推动城市整体福利的发展。

另一方面,还必须从城市动态发展的角度,随时关注社会的变迁带给城市的种种改变,顺应潮流,做出适时的调整,以保证城市在未来发展中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需要具备长久的战略眼光,对城市进行有效的经营与管理中,适应当前公共管理变革的趋势,不断提供城市公民参与执政的空间,增强城市的民主氛围。

目前迫切而又可行的基础性工作,就是提高政府信息的透明度,增强与此直接相关的公民知情权。

目前我国行政部门的透明度很低。

据估计,有80%的社会信息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其中又有80%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

一些地方出现问题尤其是重大事故总是“捂盖子”,对上汇报总是“报喜不报忧”,对下则“私吞”政策和法规的现象,根本在于信息不透明,使得原本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的沟通中介,成为欺上瞒下的信息阻塞者。

故而城市管理及公共治理的当务之急,在于提高透明度。

“非典”危机使中国政府信息公布方式受到严峻挑战,造成极大的社会混乱。

不仅严重损害了城市及管理者的形象,而且加大了应对危机的难度和管理的成本。

近年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建立了发言人制度,建立电子政府等,具有明显的成效。

(二)转换城市治理结构,转变城市政府职能从公共管理的职能来看,公共管理不仅包括了对自身行政组织内部的管理,同时还将管理的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

由重视政府机构过程和程序转到重视项目、结果和绩效。

公共管理的对象“外化”必然要求政府的职能作出新的定位,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不再注重对具体过程的管理,而要注重发挥政府宏观决策的作用。

使政府对整个经济、文化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起催化作用,政府是城市发展的“掌舵人”而不是“划桨人”。

城市政府应集中精力做好决策、监督、协调和指导工作。

把公共物品生产的具体职能让渡给企业和半行政的机构去做。

三、完善体系建设,实现管理方式的创新⑶

(一)建立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运营系统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运营系统建设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核心,这个系统出了故障必然打乱城市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北京、武汉等大城市因暴雨多次引起交通大拥堵,表明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性。

这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一定要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更加重视埋在地下的基础设施项目,要完善应急预案,加强需求预测和管理。

同时要注重管理体系的理顺和管理办法的健全。

上海将供水、排水、河道、桥梁、公共交通和出租车管理等六个行业管理法规一起“打包”修订,从城市发展的整体性、系统化的层面上加以把握,将城市管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值得我们借鉴;广州和北京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对我们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全覆盖体系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全覆盖的核心是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政事分开,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和社会组织,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

要切实转变政府管理经济方式,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主要指政府优化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旨在为社会公众生活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创造条件。

(三)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城市公共管理的基础环节是社区,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也是社区,这就决定了城市公共管理体系构建的落脚点必然在社区。

社区在城市中的这种特殊位置,又使社区组织在调节各方利益关系、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维护社会稳定中处于“节点”地位。

只有努力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才能不断满足居民的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才能承接城市公共服务,造福社区居民。

强化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更需要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关系,实现“政事”和“政社”分开,坚持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

把街道本不应该承担的各项带有行政审批和执法的职能,经梳理后归位于政府,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新型“条块”关系,构建党的领导、政府管理和社区自治相结合的组织体系。

同时,将部分社会管理职能归位,把原来由政府直接管理的有关社会事务归还给社会,逐步交由社区自⑸⑷

治组织和社团组织承担,实现党和政府及群众自治组织对社区的有序和高效管理。

参考文献:

⑴: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⑵:

吴琳,论新中国城市管理理念的历史嬗变[J],学习与实践,2009.11

⑶:

申钧薛凯,“不法行政”十大怪现状[J],半月谈,2005.03.09

⑷:

李晓东,建立和健全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J],中国政务信息网,2007.5.19⑸: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M],国发〔2006〕14号

篇二:

公共管理论文选题库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库

1.基层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研究

2.城市景观环境和谐发展的政策研究

3.行政伦理的反腐功能析要

4.再造理论与城市社区再造的基本构想

5.构建现代农村社区商业网络的思考

6.从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探究和谐社区的创建

7.社区组织角色、职能定位与和谐社区建设

8.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9.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政府管理模式及其转型

10.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新探

11.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居民自治问题初探

12.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与城市社区自治

13.论社区自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归类及自治功能

14.社区财务模式的设计及其选择研究

15.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模式的构建路径研究

16.公共事业规制与竞争制度模式

17.浅谈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制改革

18.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其改进建议

19.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大众文化活动组织管理

20.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现代社会分层

21.行业型网络传媒及其经营管理

22.中小城市文化事业机构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互动发展

23.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途径研究

24.公用事业单位应对危机事件的管理策略研究

25.人本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26.当前我国社区治安管理问题探讨

27.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28.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29.现阶段中国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30.试论单位制向社区制的回归

31.试论公共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管理

32.中外公益性组织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33.中介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研究

34.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研究

35.地方政府改善公共关系探析

36.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

37.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失灵现象研究

38.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39.城市交通管理的民众参与研究

40.城市居民公共意识调查研究

41.城市社区经营问题研究

42.公共管理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

43.区域公共利益竞争与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44.文化公共管理与现代文化产业组织运作

45.事业单位的流程再造及其组织变革

46.自我管理团队及其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47.公共政策评估中的问题及对策

48.低收入动迁居民的行为选择及其边缘化后果

49.公共政策执行梗塞问题研究

50.公共政策的多源流框架研究

51.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52.社区居民自治:

现代城市治理模式的基础

53.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与社会工作介入

54.论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管理

55.城市“低保”政策过程中的社会排斥

56.社会公共服务满意度研究

57.城市社区公共文化发展问题研究

58.试论行政不作为及其危害

59.59.行政补偿概念刍议

60.论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完善

61.我国地方政策制定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62.浅谈“政府上网”

63.论选人用人方式的创新

64.关于建立行政机关激励竞争机制的对策研究

65.公共权力腐败的成因及应采取的措施

66.简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方向及其保障

67.经济欠发达地区县乡机构改革难点及对策探析

68.西部开发中的政府职能定位研究

69.城市社会中介组织的研究

70.政府行为失范及其约束机制建立

71.市场经济发展与政府信用的关系分析

72.公共政策执行研究

73.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与市场化改进

74.非盈利性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75.论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

76.政府财政投入比较分析

77.第三部门发展与政府改革

78.试析公共政策分析中的人本原则

79.试论激励机制在中国公务员制度中的确立与作用

80.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人才管理思考

81.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82.当代行政领导者的创新能力研究

83.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

84.村民“自治”问题研究

85.浅析企业团体意识的培育

86.行政领导的方法与艺术

87.电子政府的内涵及对行政发展的影响

88.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

89.地方政府竞争及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90.信息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的利用研究

9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薪酬研究

92.第三部门(NGO)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93.公共伦理对于构建廉洁政府的意义

94.试论农村公共品供给与新农村的建设

95.试论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创新

96.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分析

97.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

98.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政府部门绩效评估体系构建

99.政府治理模式创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100.浅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101.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或宪政主义)去向的理论渊源和发展102.政治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103.当前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研究

104.税费改革对乡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能力的影响研究105.权力腐败中的59现象研究

106.我国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07.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08.居民小区中的物业管理问题探析

109.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新型社区管理

篇三:

公共管理

浅析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摘要: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队伍不断扩大,他们脱离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离了传统土地的保障范围,进入城镇就业领域,与城镇其他劳动者一样面临着工业化所带来的各方面的社会风险。

虽然客观上他们强烈要求受到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但是由于现行的户籍制度和传统的二元社会体制等原因导致他们几乎处于没有任何保障的境地。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如何构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议

一.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目前,农民工正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使工人队伍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他们的状况不仅关系到农村和城市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但当前存在着对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正视不足关注不够的问题。

对于农民工的就业,政府几乎没有支出任何成本,最初,甚至给农民工就业设置了不少障碍。

2003年以来,农民工群体的社会关注程度获得了空前的提高,政府、媒体及社会团体在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保护农民工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一定成效。

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指出:

“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协调和指导,维护农民进城务工就业者的合法权益”,并希望“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拿出具体的措施来,为农民进城打工办些实事”。

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存在着诸多问题。

1.缺乏失业保障。

据调查,33.5%的农民工在城市里都有过失业的经历,而其中将近30%的外来农民曾经遇到过长达半年和半年以上的失业。

同时,城市居民在失业期间有失业补助,而农民工却没有,农民工失业后,多数是靠自己过去的积蓄生活,其次是靠向亲友、老乡借钱生活,也有一部分人不得不重回农村老家。

农民工得不到劳动单位或地方组织的帮助,他们在不少地方不能进入城市的社会保障网络。

2.缺乏医疗保障。

很多农民工生病以后,大都因为收入不多硬挺着而不去医院看病;遇到不得不看的病,绝大部分也只能是自费,用工单位通常不为他们报销药费,在不得已的情形下,也往往只垫付很小一部分。

据调查,农民工生病以后,59.3%的人并没有花钱看病,40.7%花钱看病的人,也舍不得吃好药和住院,因为他们在这方面的人均支出仅仅885.46元,而他们所劳动的单位为他们看病的支出却仅为人均72.3元,不足实际看病费用的1/12。

由此可见在医疗看病方面,农民工根本谈不上有什么保障。

农民工医疗保险权益的缺失,往往会导致他们有病不能就医,小病酿成大灾。

3.缺乏劳动保障。

从劳动时间上看,农民工的劳动也谈不上什么劳动保障体制。

农民工

一旦有工作,他们的劳动往往是大大超时。

有资料显示,在农民工中,有23.6%的人每天劳动时间在12小时以上,65%的人每天劳动时间在10小时以上。

也就是说,符合劳动法的一天8小时劳动者仅占1/4;从劳动报酬来看,农民工是无法享受福利分房或在政府提供补贴的情形下购买商品房,他们通常居住在城市的卫生死角或合伙租住于城乡结合部的农居点,其居住状况大都拥挤不堪,采光和通风条件较差。

二、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缺失的原因分析

1.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主要原因。

我国经济体制下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是传统的就业制度模式和二元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基础。

户籍制度存在着三大弊端:

一是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化管理;二是迁徙不自由;三是户籍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权利挂钩,被人为赋予了太多的“附加值”。

1998年以来,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但迄今为止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路基本上还是以户籍为基础,且重心明显倾向于城镇。

而自从原有的集体保障和合作医疗制度随着以社队为基础的集体经济的瓦解而丧失之后,农村基本上陷入了不得不依靠单一的传统家庭保障的境地。

走出农村的农民工虽然从事非农产业,但由于他们还是农村户口,身份依然是农民,所以仍被屏蔽在城市的社会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