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4172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4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案 大纲人教版.docx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案大纲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教案大纲人教版

[引言]从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改变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可以引起平衡移动,那么压强、温度的改变能否引起平衡移动呢?

我们这节课就来讨论这些问题。

[板书]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师]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来说,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对化学平衡速率有何影响?

[生]反应速率增大。

[问]对于任何一个反应,增大压强都会增大速率吗?

[生]对于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无影响。

[师]对。

增大压强时,几乎不能改变固体或液体的浓度,因此,对于反应体系无气体的反应,不会改变速率。

如果该反应已达平衡,改变压强也不会引起平衡移动。

那么,对于体系有气体的反应,是否一定引起平衡移动呢?

下面我们来看这两个反应:

[投影]①N2(g)+3H2(g)2NH3(g)②2HI(g)H2(g)+I2(g)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分析增大压强平衡是否移动。

[学生推导后得出结论]第一个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第二个平衡不移动。

[师]大家得出的结论很正确。

那么什么样的反应改变压强时平衡移动,什么样的反应平衡不移动呢?

请大家注意观察上面两个反应,能看出它们各有何特点吗?

[生]第一个反应正方向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第二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

[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请大家说我写。

[板书]1.结论:

对于体系有气体,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有变化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使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使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

[师]请大家根据得出的结论,做下面的练习题。

[投影练习]

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增大压强,平衡是否移动?

若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

①2NO(g)+O2(g)2NO2(g)

②H2O(g)+CO(g)CO2(g)+H2(g)

③H2O(g)+C(s)CO(g)+H2(g)

④CaCO3(s)CaO(s)+CO2(g)

⑤H2S(g)H2(g)+S(s)

答案:

①正向移动②不移动③逆向移动④逆向移动⑤不移动

[问]对于反应②和⑤,增大压强时,平衡虽然没有移动,但正、逆反应速率有无变化?

[生]有变化。

[师]如何变化?

[生]均增大。

[师]增大倍数是否相同?

[生]相同。

[问]对于反应①,增大压强的瞬间正、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

对于反应③和④呢?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得出的平衡移动方向,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讨论后得出结论]对于反应①,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增大的倍数不同,正反应速率增大倍数大于逆反应速率增大倍数;对于③和④,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逆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大于正反应速率减小倍数。

[师]请大家根据压强改变时速率的变化特点,画出改变压强时的速率~时间图。

[板书]2.速率~时间图:

[投影]对于反应aA(g)+bB(g)cC(g)一定条件下达平衡,画出t时刻改变压强时,以下几种情况的速率~时间图:

(学生练习后,把学生练习的结果用实物投影显示出来,师生共同分析、修改,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结论如下:

[过渡]从上面的分析可知,改变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一定会引起平衡移动,而改变压强却不一定能引起平衡移动。

若是改变温度是否会引起平衡移动呢?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

[板书]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师]我们在第一章学过一种氮的氧化物——NO2,还记得它是什么颜色的吗?

[生]红棕色。

[师]对。

但通常情况下,没有纯净的NO2气体,而是与无色的N2O4共存,在NO2气体中存在如下平衡。

[板书]2NO2(g)N2O4(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讲述]一个可逆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逆反应必为吸热反应。

对于该反应,在升高或降低温度时,如果平衡正向移动,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

[生]气体颜色变浅。

[师]如果平衡逆向移动呢?

[生]颜色加深。

[师]下面我们把盛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两个烧瓶分别放入盛热水和冰水的两烧杯中,大家注意观察现象。

[演示]实验2—10

[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放在热水中的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深,放在冰水中的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浅。

[问]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1.结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师]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均会增大,但从平衡移动方向来看,谁增大幅度大?

[生]逆反应速率。

[师]降低温度,谁降低幅度更大?

[生]逆反应速率。

[师]请大家根据改变温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画出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和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两种情况下,升高和降低温度时,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板书]2.速率~时间图: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完后,投影显示其结果,由其他学生评价、修改,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投影]

[讲述]我们知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除浓度、压强、温度外,还有催化剂,但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催化剂只能同等程度地加快正、逆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却不能引起平衡移动。

下面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

[投影练习]

1.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取以下措施一定会引起平衡移动的是()

A.加入一种反应物B.增加体系的压强

C.升高温度D.使用催化剂

2.在高温下,反应2HBr(g)H2(g)+Br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达平衡时,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

A.减小压强B.缩小体积C.升高温度D.增大H2浓度

3.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mA(g)+nB(g)pC(g),达到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当达到新的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8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pB.A的转化率降低

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C的体积分数增加

答案:

1.C2.BC3.B

[布置作业]1.P45一、二

●板书设计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结论:

对于体系有气体,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有变化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使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使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

2.速率~时间图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结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速率~时间图

●教学说明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已有充分认识,因此,本节在学习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我从压强改变会导致气体浓度改变引导学生利用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的原理,推出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并启发学生从压强改变时,浓度改变引起正、逆反应速率改变,画出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在讲述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时,我利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并由学生自己画出速率~时间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为下节课学习平衡移动原理打下基础。

[参考练习]

1.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mA(g)+nB(g)pC(g),达到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O.6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p

B.A的转化率降低

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C的体积分数增加

答案:

CD

2.在高温下反应:

2HBr(g)H2(g)+Br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达平衡时,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

A.减小压强C.升高温度

B.缩小体积D.增大H2的浓度

答案:

BC

3.对于可逆反应mA(g)+nB(s)pC(g)+qD(g),反应过程中,其他条件不变时,产物D的百分含量D%与温度T或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温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使用催化剂可使D%有所增加

C.化学方程式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m

D.B的颗粒越小,正反应速率越快,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

AC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5苏教版必修2

一、教学目标

课标内容:

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会考考纲:

1.认识化学键的涵义(B)

2.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A)

3.了解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B)

4.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A)

5.能写出结构简单的常见原子、离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能够用电子式表示结构简单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B)

6.能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B)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化学键的涵义,认识离子化合物、离子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的形成,知道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

2.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以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氧化镁”的形成过程学习离子键的形成

(三)情感与价值观

尝试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初步学习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

离子键的概念及其形成,学会运用化学用语(电子式)进行化学的学习。

教学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以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化合物的构成→化学键→离子键→电子式→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二)教学媒体和教具

学案、练习题、图表……

(三)课堂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

原子、分子、离子等,不同的物质含有不同的微粒,这些微粒之间彼此结合构成了世间的万事万物。

例如:

氯化钠、氧化镁、氯化氢、氯气等是中学化学学习中常遇到的物质。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依次写出上述物质的化学式:

    、    、    、    。

②依次写出它们分别是由何种微粒构成的:

氯化钠:

               、

氧化镁:

           、氯化氢:

        、氯气:

       。

过渡: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之间是通过怎样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自然界中的上千万种物质的呢?

2.进行新课

讲解:

不同的物质含有不同的微粒,这些微粒间通过一定的作用形成了物质。

通常我们这种作用称之为“化学键”。

一.化学键

定义:

把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交流与讨论:

你认为形成化学键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常见的化学键有哪几种?

你的结论是:

1.形成化学键的必要条件是:

2.常见的化学键有:

二.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

定义: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由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例如:

氯化钠、氧化镁就是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离子化合物。

练习:

判断下列哪些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K2OHFCaONaBrNaS2H2OMgF2

你的结论是:

                    都是离子化合物。

交流与讨论:

离子键有什么特点呢?

你的答案是:

1.离子键的特点是:

交流与讨论:

哪类元素的原子之间能形成离子键?

与它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离子键的形成条件是什么呢?

(提示:

从形成化合物的过程分析)

2.离子键的形成条件:

你的回答是:

过渡:

从上可以看出原子成键是和其最外层电子有关,那么如何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呢?

为此我们引入一个新的化学用语——电子式。

3.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以简明地表示原子、离子的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排布,这种式子叫电子式。

例如:

用“”分别表示N、S2-、

F-、Cl、C的电子式。

练习:

用电子式表示Na、Mg、Cl-、O2-

问题讨论:

用电子式表示原子与阴离子有何区别?

如何表示阳离子的电子式呢?

如何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呢?

重点提示:

①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还应用[]括起来,并在右上用“n-”标出所带电荷数;

②阳离子不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只需标出所带电荷数,例如可用:

Mg2+表示镁离子的电子式。

4.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

NaFMgOKCl

问题:

如何用电子式表示:

“氯化钠、氧化镁”的形成过程?

5.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例题 有A、B、C、D四种元素。

已知:

A的最高正价与其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A、D次外层电子都是8个,A和D的化合物DA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阳离子,B有两个电子层,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零;C2-离子与氩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试写出:

⑴上述各元素的符号:

ABCD

⑵DA的电子式为

⑶用电子式表示D与C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3.小结

4.巩固练习

1.下列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是                     (  )

A.H2OB.CaCl2C.NaOHD.NaNO3

2.根据原子序数,下列各组原子能以离子键结合的是          (  )

A.10与19B.6与16C.11与17   D.14与8

3.下列各组元素中原子最易形成金属阳离子的一组是           (  )

A.Li、Be、BB.K、Rb、Cs  C.Cl、Br、I  D.S、Cl、Ar

4.下列离子化合物中,由与Ne和Ar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组成的是    (  )

A.LiBr     B.NaCl    C.KCl    D.KBr

5.下列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  )

A.Cl2B.CO2C.NaClD.CH4

6.己知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为C>A>B>D>E;A、C同周期,B、C同主族;A与B形成的离子化合物A2B中所有离子的电子数相同,其电子总数为30;D和E可形成4核10个电子的分子。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五种元素的符号:

A,B,C,D,E。

⑵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A2B的形成过程:

7.第三周期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己知:

①A、C、F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该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之间都可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②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

③E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了3个。

试回答:

⑴A离子的电子式为    ,E原子的电子式为    ,B、F所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⑵用电子式分别表示B与氧形成氧化物的过程为:

                ;D与氢形成氢化物的过程为:

               。

⑶A、C、F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

8.1919年,Langmuir提出等电子原理:

原子数相同、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互称为等电子体。

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近。

⑴根据上述原理,仅由第2周期元素组成的共价分子中,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和。

⑵此后,等电子原理又有所发展。

例如,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微粒,只要其原子数相同,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同,也可互称为等电子体,它们也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

在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物质中,与NO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

、。

参考答案:

1~5:

A、C、B、B、C6、Na、O、S、N、H;

7、Na+;⑵略⑶H++OH-=H2O、3H++Al(OH)3=Al3++3H2O、OH-+Al(OH)3=AlO2-+2H2O

8、N2、CO;O3、SO2

5.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1)

一.化学键

定义:

1.形成化学键的必要条件是:

离子键的形成条件

2.常见的化学键有:

3.电子式

4.表示离子化合物

5.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6.布置作业

四、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课标内容:

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会考考纲:

1.认识化学键的涵义(B)

2.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A)

3.了解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B)

4.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A)

5.能写出结构简单的常见原子、离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能够用电子式表示结构简单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B)

6.能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B)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

2.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

3.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尝试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初步学习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

共价键的概念及其形成,学会运用化学用语(电子式)进行化学的学习。

教学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以及化学反应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二)教学媒体和教具

学案、练习题、图表……

(三)课堂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过程中,钠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钠离子,而氯原子容易得到钠失去的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氯化钠。

那么,氯气和氢气是如何形成HCl分子的呢?

H2和Cl2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2.进行新课

讲解:

两种非金属元素相互化合时,原子间并没有完全得、失电子形成离子,而是共用最外层上的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以达到稳定的电子层结构,共用电子对同时受到两个原子核的吸引,这种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三、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

1.定义:

原子间通过所形成的强烈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例如:

如何用电子式表示“H2、Cl2、HCl”

化学式:

H2Cl2HCl

电子式:

练习: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Cl2O2N2H2O

交流与讨论:

①为什么H2、Cl2、O2是双原子分子,而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

(从电子式的角度考虑)

②原子间在什么条件下形成共价键?

2.形成条件:

①同种或不同种元素之间相结合时形成共价键;

②部分金属元素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共价键,如AlCl3,AgCl等

3.共价化合物:

分子中直接相邻的原子间均以相结合的化合物。

练习:

根据下列物质回答问题。

Cl2、CaF2、I2、KOH、CO2、NaBr、HCl

①属于化合物的有:

②含有共价键的有:

交流与讨论:

共用电子对是原子间双方共有的一对电子,那么,共用电子对是否可由原子单方提供?

如何用电子式表示“NH4+”?

 

练习:

用电子式表示“CO2、HClO、H2O2、Na2O2”

 

过渡:

共价键存在于哪些物质当中?

4.共价键的存在:

①;②;③

5.共价键的极性:

①非极性键:

在成键原子中间;(原子间形成的是非极性键)

②极性键:

向于成键原子其中一方。

(原子间形成的是非极性键)

6共价分子的表示

⑴电子式:

如:

HF,N2:

,SO3:

⑵结构式:

原子间的一条短线表示一共用电子对,如HF:

,N2:

,CO2:

,乙烷:

,乙烯。

⑶常见共价分子的几种表示形式

名称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球棍模型

氯化氢

氯气

氨气

甲烷

7.碳的化合物种类和数目繁多的原因

⑴碳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一个碳原子可以和其他原子形成个共价键。

⑵碳原子之间可以通过一对、两对或三对共用电子对相结合,分别构成碳碳单键(),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

⑶碳原子之间可以通过共价键彼此结合形成,也可以连接形成。

3.小结

4.巩固练习

1.下列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Cl2B.P2O5C.CaF2D.KOH

2.下列物质中,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是()

A.NaOHB.CaI2C.NaNO3D.H2O2

3.下列电子式正确的是()

A.H:

S:

HB.H+[:

Cl:

]-C.:

O:

C:

O:

D.Cl:

C:

Cl

4.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共价化合物是()

A.6和8B.16和8C.12和9D.19和17

5.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CO2B.NH4ClC.NaBrD.HCl

6.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可能有离子键B.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有共价键D.两个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8.下列化合物中所有化学键都是共价键的是()

A.Na2O2B.NaOHC.BaCl2D.H2SO4

9.下列物质中存在非极性键的是()

A.NH4ClB.Na2O2C.CO2D.H2O

10.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

Na+>Mg2+>Al3+>F-;

B.热稳定性:

HCl>H2S>PH3>AsH3

C.酸性强弱:

H3AlO3<H2SiO4<H2CO3<H3PO4

D.熔点:

NaCl>SiO2>H2O>CO2

11.X、Y都是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X和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R,则下列关于R的叙述正确的是()

A.R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R可能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C.R一定是离子化合物D.R可能是气态物质,也可能是固态物质

12写出表示下列各物质或分子结构的电子式,属于非金属单质或共价化合物的,写出分子的结构式。

⑴KOH;⑵HClO;

⑶N2;⑷CS2;

13.W、X、Y、Z为短周期内除稀有气体外的4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为金属元素。

Y和W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Y、Z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W、X两元素质子数之和的3倍。

由此可知:

⑴写出元素符号:

W为,X为,Y为,Z为。

⑵W2Z是由键组成的分子,其电子式为。

⑶由Y、X、W组成的化合物中有键和键组成的化合物。

⑷由W、X、Y、Z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写出这两种物质之间反应的离子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