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疏肝柔肝.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4491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肝疏肝柔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平肝疏肝柔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平肝疏肝柔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平肝疏肝柔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平肝疏肝柔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平肝疏肝柔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平肝疏肝柔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平肝疏肝柔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平肝疏肝柔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肝疏肝柔肝.docx

《平肝疏肝柔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肝疏肝柔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肝疏肝柔肝.docx

平肝疏肝柔肝

1、平肝

平肝是治疗阴虚而肝阳上亢的方法。

肝阴虚或肾阴虚,都能发生肝阳上亢。

出现头痛,头昏晕,耳鸣耳聋,情绪容易激动,面部烘热,口燥咽乾,睡眠不足,舌质红,脉细弦数。

亢是过度的意思,肝阳上亢就是肝气的升发功能过度;肝阴的抑制、宁静作用制约不了肝阳的升发、兴奋作用从而出现的症状。

平肝是扶持肝阴,以肝阴制约肝阳,以防肝阳上亢。

肝阴与肝阳协调统一,肝气冲和条达,才能维持肝的正常生理作用。

平肝是中医学上的一个常用名词.头痛在中医上多半是由肝阳上亢引起的,亢是就过度是意思,平就是使上亢恢复平稳状态.肝阳上亢就是中医经络学说中肝经的部分失去了平衡,"阳"过盛.所以方中用了羊角,具有平肝潜阳的作用,意思是把过盛的状态压下去。

2、平肝熄风

用于治疗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不潜阳,肝阳化风之证的方法。

治疗内风病证方法之一。

适应证状有眩晕欲仆,头痛如掣,肢麻震颤,手足蠕动,语言不利,步履不稳,舌红,脉弦而细,或猝然昏倒,舌强不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常用天麻、钩藤、石决明、桑寄生、夜交藤、栀子、杜仲、龙骨、牡蛎、龟版、玄参、川楝子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有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

3、疏肝

疏肝指疏调肝气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肝气郁结而致胸闷胁胀.嗳气吞酸等症。

常用药物如柴胡、香附、青皮、金铃子等。

1)中药疏肝

白花蛇舌草:

性寒味甘、苦,能清热、利湿、解毒,可治肺热喘咳、咽炎、黄疸、痈肿痔疮等。

现代药理研究它有镇静、催眠、镇痛、抗癌和抗炎的作用,用于尿道感染和各类炎症。

以白花蛇舌草煲鸡肝,虽略带中药的淡香气味,有祛瘀、疏肝、消肿的作用,为肝炎患者的夏日调理汤品,亦是合适肝癌及良性肿瘤者的辅助治疗汤饮。

材料:

白花蛇舌草50克,鸡肝250克,猪瘦肉100克,生姜3片。

烹制:

白花蛇舌草洗净,浸泡;鸡肝、猪瘦肉洗净,可切块,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8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2个半小时,下盐便可,为2~3人用。

2)肝的作用:

肝位于上腹部,横膈之下。

肝脏是人内最大的腺体,有很多重要的功能。

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和。

肝与胆本身直接相连,又互为表里。

肝的经脉循行于胁肋、小腹和外生殖器等部位,故中医这些部位的病症多从肝论治。

疏泄:

肝主疏泄,泛指肝气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等综合生理功能。

古人以木气的冲和条达之象来类比肝的疏泄功能,故在五行中将其归属于木,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素问·六节脏象论》说: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肝司职全身气机的畅通,调节人体精、气、神、血、水的正常运转。

若肝之疏泄失职,就会出现气机不调,血行不畅,进而肝火上亢、肝气郁结,使体内毒素无法分解和排除,导致生斑长痘、皮肤粗糙、脸色灰暗等。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调节精神情志。

肝功能正常,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灵敏;疏泄不及,则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嗳气太息、胸胁胀闷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兴奋状态,如烦躁易怒、头晕胀痛、失眠多梦等。

2)促进消化吸收。

肝的疏泄功能有助于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分泌,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

如肝失疏泄,可影响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排泄,从而出现消化功能异常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嗳气泛酸,或腹胀、腹泻等,中医称为”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

3)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

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响着气机的调畅。

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可出现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

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若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则可见胸胁刺痛,甚至症积、肿块,女子还可出现经行不畅、痛经和经闭等。

藏血:

若肝血不足,筋失所养,轻则关节屈伸不利,重则四肢麻木、筋脉拘急,甚至手足抽搐震颤、角弓反张等,失去健美体态。

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当人体在休息或情绪稳定时,机体的需血量减少,大量血液贮藏于肝;当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机体的需血量增加,肝就排出其所储藏的血液,以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

如肝藏血的功能异常,则会引起血虚或出血的病变。

若肝血不足,不能濡养于目,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若失于对筋脉的濡养,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

开窍于目:

目的视觉功能主要依赖肝之阴血的濡养;肝的经脉又上联目系。

因此,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常在目上反映出来。

例如:

肝血不足可出现视物模糊、夜盲;肝阴亏损,则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肝主筋。

筋的活动有赖于肝血的滋养。

肝血不足,筋失濡养可导致一系列症状,如前所述。

若热邪炽盛,灼伤肝的阴血,可出现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中医称之为”肝风内动”。

“爪”包括指甲和趾甲,有”爪为筋之余”之说。

肝血充足,则指甲红润、坚韧;肝血不足,则爪甲枯槁、软薄,或凹陷变形。

疏肝养颜作用原理

中医认为,肝主面,肝气疏泄条达则气色红润,神清气爽。

女人一生以血为重,肝有“造血”、“储藏”、“调节血量”和向各脏器“输送血液”的功能,还有分解营养、调节激素等功能,肝还是人体最强的解毒排毒系统和营养输送系统,滋养着女人全身的脏器。

若肝不能完成这些工作,则会导致分泌失调,气血不和,从而引起各类妇科疾病。

肝脏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个“化工厂”。

肝脏是身体重要的排毒器官,肠胃道所吸收的有毒物质,都要在肝脏经过解毒程序变为无毒物质,再经过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如果肝脏长期超负荷工作,太多的身体毒素无法及时排解出去,反映到人的皮肤上就是脸色暗哑、色素沉淀。

女人的美丽要靠充足的睡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晚上11时到凌晨3时是人体的“美容时间”,此时肝脏正在繁忙的清理身体内的垃圾,消灭有毒物质。

如果这段时间不睡觉,就会皮肤粗糙、容易疲劳、口苦咽干、火气大。

清代着名医学家叶天士提出的“女子以肝为先天”一直为近代名医所尊崇。

女人一生的生理活动都以肝血为中心,行经耗血,妊娠血聚养胎,分娩出血等。

而肝有“造血”、“储藏”、“调节激素”等功能。

女人肝气正常,可避免引起各类妇科疾病,如月经失调、乳腺囊肿、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性功能异常、不孕等。

肝即是人体最强的排毒系统,又是滋养女人全身系统的器官。

疏肝养颜:

肝脏是美丽的发动机,肝好的女人,体态发肤都充满活力,要想让容颜不老,一定要把疏肝放在首位。

中医强调,人要经常疏肝气、清肝毒、降肝火、养肝血,疏肝气可使全身气机疏泄通畅,体内不堵刚面上无痘;清肝毒可化解消除体内污染,体内无毒刚脸无暗色;降肝火可使体内阴阳平衡,体内不焦刚皮肤滋润不燥;养肝血可以滋养全身脏器,肝血充盈则体表光泽有弹性。

修复受损肝脏,使全身气机疏泄条达,全身气血顺畅运行,以达到疏肝养颜目的。

1)疏肝气:

体内不堵,面上无痘。

《黄帝内经》用将军比喻肝脏性情刚烈,一旦遇到伤害就会肝气郁结。

疏肝气,使全身气机疏通畅达,活力焕发,面色光洁,不生疤痘。

2)清肝毒:

体内无毒,脸无暗色。

肝脏是人体内的“化工厂”,摄入的食毒、药毒、酒精毒、烟毒等都依赖肝脏分解。

当这些毒素慢慢积累越来越多时,就会导致化学性肝损伤。

化解并清除肝内毒素,才能使肌肤光滑细腻,充满弹性。

3)降肝火:

体内不焦,皮肤不燥。

肝病一般都是肝阳上亢,引发肝火过旺。

导致口疮、眼热、皮肤干燥、色斑等,所以人们称黄褐斑为肝斑。

降肝火,平阴阳,才能使皮肤润而不燥,白嫩无暇。

4)养肝血:

体内充盈,体表光泽。

肝藏血,滋养女人的全身脏器。

肝血虚亏则面色无毕,皮肤枯槁。

肝血充沛,则目光清亮照人,体态丰均,充满活力。

排毒能够养颜却不能持久,洗肠能够养颜却不能彻底,因为排毒养颜和洗肠养颜都是将漫延在肠道的毒素排除体外,而没有对毒素的源头围剿。

产生毒素的源头是肝。

当肝不能很好地完成解毒工作时,毒素就在体内漫延。

疏肝养颜首先从肝脏健康入手,让健康的肝脏完成各项解毒工作,彻底切断毒素来源,让容颜持久美丽。

5)五种表情。

清代着名医学家叶天士说:

“女子以肝为先天”是一句至理名言。

女人为阴柔之体,一生以血为重。

肝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司职全身气机的畅通,调节人体精、气、神、血、水的正常运转。

若肝之疏泄失职,就会气机不调,血行不畅,导致容颜早衰。

(1)皮肤:

如果体内有肝火、肝气郁结,肝脏的解毒能力就会下降;体内毒素堆积,女性会出现皮肤粗糙、毛孔大、脸色暗沉、长色斑、痘痘;女人的生理活动都以肝血为中心,肝的气血顺畅,女人脸色自然由内而外焕发红润,色斑不沉淀,肤质细腻光滑。

(2)情绪:

抑郁,很多人忽视了身体的内部原因,最关键的就是主管情绪的肝。

肝气郁结,会出现焦虑、头痛、烦躁、易怒、胸闷、内分泌紊乱、失眠等。

肝气舒畅,女人自然情绪平和,心情开朗。

(3)体态:

肝主筋、藏血,血养筋,故筋是肝的精气所聚。

若肝血充足,则筋脉得以滋养,筋健力强,四肢关节灵活、屈伸自如,就会给人以健美之感。

(4)眼睛:

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肝与眼睛的关系更为密切。

眼睛只有得到肝血的充分滋养,才能水汪汪,盈盈含露。

(5)女性生理:

肝脏掌控着女性一生的激素和免疫调节。

肝经的走向,环绕生殖器,到达盆腔,布满乳房胁下,交会于控制内分泌系统的垂体与下丘脑。

肝出了问题,会导致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子宫肌瘤、阴道炎症、卵巢囊肿等妇科疾病。

(6)怎么疏肝?

以下是几种对肝脏有益的食品介绍,但是请注意,任何有用的东西都得有个度,任何过度的东西都将产生反作用,所以提醒人们,以下食品必须按量食用,不宜贪多。

a.荔枝:

《本草纲目》记载,荔枝有强肝健胰的效能,对增强精力、血液有卓越的效果。

可是,食之过多会出鼻血,或引起牙痛,容易上火。

由此可以想见,荔枝是一种很强的滋养食物。

当女性因腹部受冷发生疼痛时,可用荔枝的肉干20克,用水1碗煎5分钟取汤服用,效果很快,服后即能奏效。

此为证明除有滋养强壮作用之外,并有消除体内的病毒,及镇静精神的作用。

b.猪血:

同样是《本草纲目》记载,猪血有解毒的作用,可用于中风、头眩、中满腹胀、交接阴毒、杖疮等。

我国在很早以前,就已知道吃猪血和其他动物的血,可清除体内的污物。

对于空气污染如此严重,每天应该进行深呼吸,吐出污染的空气,并时常吃猪血汤或上述中药的强肝药,维持肝脏机能,非常必要的。

c.乌梅:

如果肝脏衰弱,即使是少量的酒也会发生宿醉,另一方面,喝了大量的酒,而使肝脏处理不了时,也会发生宿醉。

因此,预防宿醉,应首先强化肝脏,加强肝脏的解毒作用。

防止宿醉的方法,亦在于强化肝脏,早晨起来觉得痛苦时,宜用乌梅煎汤加入砂糖饮喝。

此为速效性的方法。

又用洋参煎服,亦有效果。

乌梅可在中药店买到。

d.被列为可治肝脏病的食物,在我国蚬子汤,而在外国则为柠檬。

菊花茶也有效果。

从中药店购买金银花和甘草,煎汤后加入黑砂糖(乌糖)饮服亦可。

此外,当归、生地、黄芩、山栀、淡竹叶、羚羊酒、丹皮等亦有解毒作用。

枸杞也对肝脏有益。

以上食品仅供参考,有正确的护肝意识才是最重要的:

1)良好心态:

不良精神情绪如长期存在,会引起肝络失畅,肝阴受损,而出现胁肋疼痛,脘腹胀满,口干口苦,夜卧难寐等症。

保持豁达开朗等良好心态,是保护肝脏气血冲和、不受伤害的大卫生观,此乃护肝之首。

2)平衡饮食: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各种物质的代谢中心,如能把好“口”这一关,做到让生命赖以健壮的各种营养物质,即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水等能按需摄入,使肝既得到充足的营养及保护。

3)充足睡眠:

睡眠是不能用饮食或其他任何保健食品代替的护肝要素。

因为人在躺卧入睡后,肝脏的血流量能增加1000~2000毫升。

人体的各种营养物质主要存在于血液中,所以每天尽量保证8小时睡眠,使肝脏得到充分的休息和静养。

4)适当运动:

每日清晨或傍晚适当运动,每次不超半小时,以不感疲劳为度。

要使运动得到收益,须持之以恒,这样不仅使肝脏得到滋养,体内的其他脏器及心灵都得到滋养。

5)药物治疗:

如果你的肝脏已经出现问题,那么就要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护肝药物。

疏肝法则

多饮水:

初春寒冷干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有利于消化吸收和排除废物,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少饮酒:

初春时节,寒气较盛,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化淤和肝脏阳气之升发。

但不能贪杯过量,因为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饮必伤肝!

饮食平衡:

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不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匀。

心情舒畅:

由于肝喜疏恶郁,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

首先要学会制怒,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

适量运动:

在春季开展适合时令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拳等,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又可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的目的。

服饰宽松:

宽松衣带,披散头发,形体得以舒展,气血不致淤积。

肝气血顺畅,身体必然强健。

4、柔肝,治疗学术语。

亦称养肝。

是肝阴虚、肝血不足的治疗方法。

证见视力减退,两眼干涩,夜盲,头晕耳鸣,或睡眠不熟,多梦,口干津少,肢体麻木,脉弦细等。

常用药物有当归、白芍、地黄、首乌、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等。

《类证治裁》:

“肝为刚脏,职司疏泄,用药不宜刚而宜柔,不宜伐而宜和。

”故肝脏以柔为补。

5、清肝:

清除肝热,解毒的意思!

酒是人们交际应酬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但是喝多了就很伤肝了,不加节制就有可能导致乙型肝炎,或与之相关的肝病。

所以日常生活中,就要吃名目清肝的食物。

清肝有很多中方法,例如食疗,药物治疗等。

食疗:

清肝汤,银杞名目汤。

药物:

清肝利胆胶囊等。

1、清肝汤:

药物组成:

黄芪25克,柴胡12克,丹参12克,白花蛇舌草12克,党参9克,半夏9克,黄芩9克,虎杖9克。

制作用法:

每日1剂,文火煎熬2次,温服。

30天为1疗程。

功用:

主治补气活血,舒肝解郁,清利湿热。

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

随症加减肝肾阴虚甚加川楝、女贞子各10克;气滞血瘀甚者加赤芍、香附各10克;肝郁脾虚甚者加郁金、白术各10克;肝经湿热重者加龙胆草、绵茵陈各10克。

临床疗效:

共治疗57例,结果临床治愈31例,占%;有效22例,占%;无效4例,占%。

总有效率为%。

HBsAg阴转率为%。

清肝汤――来源:

《医学入门》卷八。

组成:

川芎当归各3克白芍克柴胡克山栀(炒)牡丹皮各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肝经血虚有火。

2、银杞明目汤来源:

民间经验方

原料:

银耳15克,枸杞15克,鸡肝100克,茉莉花24朵,水豆粉,料酒,姜汁,食盐各适量。

制作:

1.将鸡肝洗净,切成薄片,放入碗内,加水豆粉,料酒,姜汁,食盐拌匀待用。

2.银耳洗净,撕成小片,用清水浸泡待用;茉莉花择去花蒂,洗净,放入盘中;枸杞洗净待用。

3.将锅置火上,放入清汤,加入料酒,姜汁,食盐和味精,随即下入银耳,鸡肝,枸杞烧沸,撇去浮沫,待鸡肝刚熟,装入碗内,将茉莉花撒入碗内即成。

用法:

每日二次。

佐餐食。

功效:

补且益肾,明目美颜。

适用于阴虚所致的视物模糊、两眼昏花,面色憔悴等。

附:

其他相关食疗方

1、夜明砂蒸猪肝:

夜明砂10-15克,研细末水煎后去药渣,药液与鲜猪肝250克左右同放碗内,置于锅内隔水蒸熟,每日或隔日食用一次。

有清肝明目,消疳积作用。

适用于夜盲症,视力模糊,小儿麻疹病后之角膜软化症,内外障翳等症。

2、朱砂蒸鸡肝:

鸡肝1~2具,与朱砂2克拌匀,蒸熟食用。

有益气养肝,宁神明目作用。

适用于肝虚目暗,视力减退,夜盲,小儿疳眼,眼角膜软化等症。

3明目枕――来源:

《科寿世方》

组成:

决明子、菊花、荞麦皮、绿豆皮、黑豆皮。

功效:

疏风清热,明目。

制备:

以上诸药混合作枕。

用法:

代枕使用。

说明:

本方代枕使用,有清热明目之能。

久用善治肝经风热目翳或肝火目痛,青盲雀目等症。

方中诸药有疏散风热,清肝泄火,明目退翳之能,且气味清香,质地松软,简便实用,久用有防病、治病之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