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自考法理学真题10完整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4493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自考法理学真题10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完整版自考法理学真题10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完整版自考法理学真题10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完整版自考法理学真题10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完整版自考法理学真题10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完整版自考法理学真题10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完整版自考法理学真题10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完整版自考法理学真题10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完整版自考法理学真题10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完整版自考法理学真题10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完整版自考法理学真题10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完整版自考法理学真题10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完整版自考法理学真题10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完整版自考法理学真题10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完整版自考法理学真题10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完整版自考法理学真题10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自考法理学真题10完整版.docx

《完整版自考法理学真题10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自考法理学真题10完整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自考法理学真题10完整版.docx

完整版自考法理学真题10完整版

全国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法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5677)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法学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一系列范畴达到系统化程度后才出现的。

下列不属于法学形成中高级形态部分的是

A.法律观念

B.法律认识

C.法律技术

D.法律思想

答案:

C

解析:

法律技术,是指研究和解决专门法律问题(即法律形式方面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法学研究和法律活动中固有的特殊手段和方法。

这些手段和方法本身不具有阶级性,与法的本质内容没有必然联系。

不属于法学形成中高级形态部分。

2.孟德斯鸠的经典之作《论法的精神》主要运用的方法是

A.经济分析方法

B.社会调查方法

C.价值分析方法

D.比较分析方法

答案:

D

解析:

《论法的精神》主要运用的方法是比较分析方法。

3.中国法学最初被称为“刑名法术之学”,始于

A.春秋

B.战国

C.先秦

D.西汉

答案:

C

解析:

刑名法术之学亦称“刑名之学”,简称“刑名”、先秦法家学说的别称。

4.法律具有许多特征,不属于法的基本特征的是

A.普遍性

B.明确性

C.肯定性

D.变动性

答案:

D

解析:

法律具有的特征:

普遍性、明确性、肯定性。

5.下列属于法的其他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是

A.秩序价值

B.正义价值

C.利益价值

D.公平价值

答案:

A

解析:

秩序被认为是工具性的价值,这里强调的是秩序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和前提。

6.关于法在现今国家生活中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法确认国家政权的合法性

B.法确立国家体制的基本模式

C.法组织国家机构使其处于有序状态

D.法有效地替代国家权力的运行

答案:

D

解析:

法在现今国家生活中具极其重要的作用,还表现在它是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权威的制度性配置尤为重要的手段。

7.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途径通常是

A.社会革命

B.社会改革

C.社会创新

D.社会矛盾

答案:

A

解析:

政权是法律存在的基础,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推翻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政权才能建立新历史类型的法律体系。

8.关于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正确的是

A.旧法可以长期在新的社会基础上延续

B.法的变迁与社会发展进程基本一致

C.同一性质社会的法的内容、特点和形式都一样

D.法能反映社会,但不能起强大的反作用

答案:

B

解析:

社会是法的基础,是指制定、认可法律的国家以社会为基础,国家权力以社会力量为基础;不同的社会就有不同的法律。

即使是同一性质或历史形态的社会,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法律的内容、特点和表现形式也往往不尽相同。

法以社会为基础,不仅指法律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于社会,而且还指法律变迁和社会发展进程一致。

9.荀子说:

“治之经,礼与刑。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家的治理,只能依靠法律

B.国家的治理,只能依靠道德

C.国家的治理,精神统治和法律约束缺一不可

D.国家的治理,德主刑辅

答案:

C

解析:

强调治国,文化以及法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0.法律全球化会带来法治理念的转变。

全球治理的法治不具有的特征是

A.契约化

B.多元化

C.分散型

D.一体化

答案:

D

解析:

11.下列不属于法的功能的是

A.调整功能

B.指引功能

C.评价功能

D.保障功能

答案:

C

解析:

法的功能包括:

调整功能、指引功能、保障功能。

12.不属于国家检察机关监督的是

A.对侦查活动的监督

B.对监狱活动的监督

C.对行政活动的监督

D.对立法机关的监督

答案:

D

解析:

13.现代法治的政治条件是

A.党的领导

B.司法独立

C.市场经济

D.民主政治

答案:

D

解析:

民主政治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与前提。

只有将强民主政治,才能有效推进法制化进程。

14.在一定民族或一定地域内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并在历史上得以传承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意识是

A.法律文化

B.法律传统

C.法律原理

D.法治精神

答案:

B

解析:

法律传统的概念。

15.国家权力机关对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权力的行使进行监察和督导的一种专门活动是

A.立法监督

B.违宪审查

C.行政监督

D.审判监督

答案:

A

解析:

立法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律赋予的权限,在创制法律、法规过程中,为保证法律、法规与宪法不相抵触,保证法律、法规的客观公正,保障立法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建立的制约监督机制。

立法监督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对行政实行的监督。

 

16.形式法治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罗尔斯

B.德沃金

C.富勒

D.亚里士多德

答案:

C

解析:

形式法治主要是指法治的形式性和工具性,强调法治的程序性和外在性的显现。

主要代表为美国学者富勒的法治构成说,认为法治要有立法的程序规则、执法的程序性规则、法律的透明性和稳定性、普适性、预期性和清晰性等要素。

17.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源自

A.古希腊

B.中世纪的欧洲

C.法国民法典

D.古罗马

答案:

D

解析:

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源自古罗马。

18.有权的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以一定方式,对一定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确定它们或存或废或改动的专门活动是

A.司法审查

B.法的修改

C.法的清理

D.法的变动

答案:

C

解析:

19.在我国,全国人大表决法案,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举手表决方式或其他方式,而决定采用表决方式的主体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全国人大全体代表

C.全国人大主席团

D.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答案:

C

解析:

全国人大主席团决定会议进行选举和表决议案所采用的方式是其职责之一。

20.在有的国家,立法权由一个君主或总统、总督、议员联合组成的议会行使,其立法体制属于

A.共和的立法体制

B.复合的立法体制

C.单一的立法体制

D.民主的立法体制

答案:

C

解析:

复合立法体制的概念。

21.1999年,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张纳入

A.党的15大报告

B.宪法

C.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D.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答案:

B

解析:

22.有权国家机关进行的旨在赋予某些习惯、判例、法理、国际条约或其他规范以法的效力的活动是

A.制定法

B.实施法

C.认可法

D.维护法

答案:

C

解析:

认可法律规范又称认可法律。

有权的国家政权机关进行的旨在赋予某些习惯、判例、法理及其他行为规范,以法律效力的一种立法活动。

是法的创制的一种形式。

23.法所具有的人们必须遵从的强制力是指

A.法的效力

B.法的实效

C.法的后果

D.法的适用

答案:

A

解析:

法所具有的人们必须遵从的强制力是指法的效力。

24.在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和组织被称为

A.法律关系的内容

B.法律关系的主体

C.法律关系的客体

D.法律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

答案:

B

解析:

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

在我国,法律关系主体一般包括国家、机构和组织以及公民。

25.下列选项属于公义务的是

A.债务人清偿债务的义务

B.应纳税的义务

C.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

D.夫妻之间的义务

答案:

B

解析:

ABD选项均为私义务。

26.对权力资源实行法律调控是法治的要义之一。

下列关于对权力资源实行法律调控原因的表述有错误的是

A.实行法治就意味着应当依法配置和规制国家权力

B.法治是一种以法为依据的社会调控方式

C.现代法治的主要内容就是治理权利和保障权力

D.法在法治国家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

答案:

C

解析:

法治是一种以法为依据的社会调控方式。

法治要求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行使职权,使权力接受法的制约。

权力资源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可以支配社会主体和其他社会资源的强制性力量。

现代法治的主要内容就是治理权力和保障权利。

27.根据两个不同的对象的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

这种推理属于

A.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类比推理

D.实质推理

答案:

C

解析: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

简称类推、类比。

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是从特殊推向特殊的推理。

28.下列关于责任、自由、特权和豁免的表述,有错误的是

A.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有区别

B.特权属于一种例外情形下的自由

C.豁免权即是对责任的免除

D.豁免权就是指特权

答案:

D

解析:

豁免权是程序性权利,并不是指特权。

29.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有错误的是

A.法律关系具有天然的国家强制性

B.法律关系是以法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C.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社会关系

D.法律关系就是指社会关系

答案:

D

解析:

法律关系就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关系,具有合法性;是体现意志性的特种社会关系;但不能等同。

30.在我国,有权对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解释的主体是

A.人民法院的审判委员会

B.最高人民法院

C.人大常委会

D.人民法院的法官

答案:

B

解析: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31.在下列选项中,不关涉价值判断的法律方法是

A.对话方法

B.修辞方法

C.演绎推理

D.类比推理

E.归纳推理

答案:

CDE

解析:

价值判断的法律方法:

对话方法、修辞方法。

32.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责任具有法定性

B.法律责任的认定和追究均必须由国家强制力直接介入

C.法律责任具有内在逻辑性

D.法律责任具有否定性

E.法律责任的履行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答案:

ACDE

解析:

法律责任的追究和执行是由国家强制实施或潜在保证的,所谓强制实施迫究和执行。

是指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定职权和程序采取直接强制手段予以实施。

但这不等于说一切法律责任的实现均由国家强制力直接介入。

33.下列选项符合民法法系特点的是

A.立法权主要由立法机关行使

B.将法分为公法和私法

C.一般不设司法部

D.诉讼制度上采用审问制

E.诉讼模式是法官为中心

答案:

ABDE

解析:

34.法律文化的构成要素有

A.程序性要素

B.实体性要素

C.技术性要素

D.意识性要素

E.精神品格要素

答案:

BDE

解析:

法律文化的构成要素:

程序性要素、技术性要素。

 

35.划分法律部门的依据有

A.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B.法的调整目的

C.法的调整方法

D.法所调整的对象

E.法的价值方向

答案:

ACD

解析:

三、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者打“√”,错误者打“X”,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36.每当法宣告一项权利,就等于宣告了一项权力的禁区。

答案:

正确

解析:

说明国家的职能之一就是要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实现,免受外部

社会的侵犯,尤其是权力的侵害因此,如何保障权利的实现既是权力的目的,也

是权力行使的边界。

37.“正义有张普罗透斯的脸”意味着正义变幻无常,不可认识。

答案:

错误

解析:

正义是具体的,但也是历史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主流正义观。

38.东方奴隶制法长期以制定法作为主要形式,习惯法不发达。

答案:

正确

解析:

东方奴隶制法长期以习惯法作为主要形式,成文法不发达,而且成文

法大多是习俗、惯例的记载。

39.法律文化具有传承性和变异性。

答案:

正确

解析:

法律文化的传承性是指法律文化形成之后虽经社会历史的变迁,仍源远流长的特性:

法律文化在历史发展中,会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这就是法律文化的变异性。

这说明法律文化有保守的、惰性的一面,又有在一定条件

下吸收外来文化发展变化的再造性的一面。

40.法的体系与法学体系属同一含义的概念。

答案:

错误

解析:

法学体系是指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具体说,是指在一定原则指导下,由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和互依存的整体。

而法的体系面对的是一个国家现行的法律规范,是一个规范体系。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即承担或追究法律责任的具体形式有哪些?

答:

积极实现和消极实现两种:

积极实现的方式,是指法律责任主体通过接受制裁、强

制或给予补救,从而实现责任的实际内容。

消极的实现方式,是指责任人

并未实际承受法律责任的内容,但由某种原因,法律责任关系自行解除,受责状

态实际已不在。

42.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的关系。

答:

(1)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关系密切,要具有行为能力,先要具备权利能力。

(2)在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中,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可以是统一的,也可以是分

离的,前者指作为组织的主体后者是指自然人主体.

43.科学技术对法的影响。

答:

(1)科技发展影响法律制度的内容;

(2)科技发展诱发法律制度变迁;

(3)科技发展影响立法制度和立法技术;

(4)科技发展影响法的适用;

(5)科学技术影响法制信息机制。

44.法律意识对法治建设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第一,法律意识是加强立法工作,促进立法完善的思想基础。

第二,法律意识是贯彻依法办事的法治原则的思想保障。

第三,法律意识是正确执法和司法的必要的思想条件。

第四,法律意识是推动自觉守法的一个重要思想动力。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试述守法的道德基础。

答:

(1)内在要求,是指守法主体的一种主观要求,即一个道德良好的人自愿遵守体现

正义的法律并认为守法是正当的,守法者的行为和守法者心里的道德需要是一致的。

(2)外在要求,指社会要求作为一种道德压力可以从旁谴责不守法的行为促使个人

守法。

(3)法要得到普通遵守需要深厚的道德基础和强有力的道德支持。

但遵守法律不是简单的道德说教。

46.试述法制与民主的一般关系,并举例说明。

答:

一、民主是法制的基础

(1)民主是法制的前提。

(2)民主是法制的一个原则。

(3)民主是法制的力量源泉。

二、法制是民主的保障

(1)法制确认民主。

(2)法制规定民主的范围。

(3)法制提供了民主的实现路径和方法。

(4)法制是保卫民主的后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