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路连接实验报告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4579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路连接实验报告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桥路连接实验报告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桥路连接实验报告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桥路连接实验报告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桥路连接实验报告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桥路连接实验报告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桥路连接实验报告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桥路连接实验报告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路连接实验报告doc.docx

《桥路连接实验报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路连接实验报告doc.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桥路连接实验报告doc.docx

桥路连接实验报告doc

桥路连接实验报告

篇一:

交流电桥实验报告

篇二:

结构试验报告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报告

组号: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1.前言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是研究和发展结构计算理论的重要实践,从材料的力学性能到验证由各种材料构成不同类型结构和构件的基本计算方法,以及近年来发展的大量大跨、超高、复杂结构的计算理论,都离不开试验研究。

因此,土木工程结构试验在土木工程结构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与结构设计、施工及推动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与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地基基础和桥梁结构等课程直接有关,并涉及物理学、机械与电子测量技术、数理统计分析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我获得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般工程结构试验规划设计、结构试验、工程检测和鉴定的方法,以及根据试验结果作出正确的分析和结论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也是唯一的一门独立的试验课程。

它的任务是在结构或实验对象上,以仪器设备为工具,利用各种实验技术为手段,在荷载或其他因素作用下,通过测试与结构工作性能有关的各种参数(变形、挠度、位移、应变、振幅、频率)后进行分析,从而对结构的工作性能作出评价,对结构的承载能力作出正确的估计,并为验证和发展结构的计算理论提供可靠的依据。

2.实验

实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阻应变片的选用原则及方法。

2、学习常温用应变片的粘贴技术及预埋技术。

二、实验仪表及器材1、万用电表、兆欧表;2、钢筋骨架;

3、粘结剂(502胶);应变片;4、砂布、棉球、丙酮、银子;5、电烙铁、焊锡丝、引线等。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1、测点表面的处理

钢材:

除锈、刨光并用砂纸打成与测量方向呈450交叉细纹,用丙酮清洗干净。

先找平,再用砂布打平并用丙酮溶液清洗干净。

2、贴片

上胶:

胶水均匀而薄地在基底面上涂一层,稍后,当胶水发粘时顺着受力方向对中放好。

挤压:

在片上盖上玻璃纸,用手指沿一个方向滚压,挤出多余的胶水和气泡。

加压:

用手指轻压片,直到粘住为

止。

3、固化处理

分自然干燥或人工固化。

4、粘贴质量检查

四、注意事项

试件的应变是通过粘结剂将应变传递给电阻应变片的丝栅,因而应变片的粘贴质量将直接影响应变的测量结果。

电阻片引出线的编号和测点编号必须一一对应,不能有任何差错。

浇捣混凝土时,应保护引出线,以防折断。

实验二混凝土梁的制作

一、试验目的

明确混凝土梁的制作过程以及操作要求二、试验器材钢筋骨架,砂,石,水泥,水,混凝土模板等三、试验步骤

1、支模

我们采用工地提供给我们的模板,亲手把模板组装好。

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借助模板成型的,因而必须注意在成型振捣过程中混凝土构件有向两侧塌落和膨胀的可能,初凝后又有收缩趋势,因而一般应先调整模板尺寸,并提高对模板的刚度要求。

在浇注混凝土前必须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混凝土的浇筑根据设计,我们组所采用的混凝土配合比为水泥:

砂:

石:

水=1:

1.76:

3.12:

0.52o.经过计算,我们分四次取料、搅拌,最终完成了整个梁的浇筑。

把模板用油将表面擦一遍,方便脱模。

浇筑混凝土时还要注意不能把钢筋骨架直接放在底模上,应按要求留出保护层厚度,振捣时不能使钢筋骨架在模板中移动等。

3、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以后,在这以后的二十多天的养护时间里,我们每天有一名同学去给梁进行浇水。

4、拆模

在养护时间到后,我们便进行了拆模。

四、注意事项

1、搅拌拌混凝土时应注意水,石子,水泥,砂先后加入顺序与加入量,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2、浇筑混凝土时,应防止漏浆,并且为了使混凝土均匀,先从模板中间倒入混凝土,再向两边倒入,倒入之后立即振捣。

3、浇筑好的梁每天应浇水养护,一直持续28天

实验三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与桥路连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在静载荷下,使用静态电阻应变仪单点应变和多点应变测量的方法。

2.熟悉电阻应变片半桥、全桥的接线方法并测定等强度梁逐级加载的应变值。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1.等强度梁

2.静态电阻应变仪

3.数字万用表、游表卡尺三、实验原理

L等强度梁的应力

等强度梁如图3—1所示,其截面为矩形;高为A;宽度

6,随J的变化而变化,有效长度段的斜率为

tga

h——等强度梁截面高度;

在等强度梁的上表面粘贴纵向电阻应变片,用电阻应仪可以测得在外力户作用下的应变值',根据虎克定律可得到应力实验值,即可将实验测得的应力值实与理论应力值dg加以比较分析。

四、电阻应变法

电阻应变法测量主要由电阻应变片和电阻应变仪组成。

b电阻应变片

电阻应变片(简称应变片)是由很细的电阻丝绕成栅状或用很薄的金属箔腐蚀成栅状,并用胶水粘在两层绝缘薄片中制成的,如图2-1所示。

栅的两端各焊一小段引线,以供试验时与导线联接。

实验时,将应变片用专门的胶水牢固地粘贴在构件表面需测应变片。

当该部位沿应变片L方向产生线变形时,应变片亦随之一起变形,应变片的电阻值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其中R——应变片的初始电阻值;

△R——应变片电阻变化值;

K应变片的灵敏系数,表示每单位应变所造成的相

对电阻变化。

由制造

厂家抽

样标定给岀的,一般K值在2.0左右。

2.电阻应变仪

由电阻应变片将构件应变'转换成电阻片的电阻变化AR,而应变片所产生的电阻变化是很微小的。

通常用惠斯顿电桥方法来测量,如图3—2

所示。

电阻

构成电桥的四个桥壁。

在对角节点AC上接上电桥工作电压正,

另一对角点BD为电桥输岀端,输出端电压Ueo。

当四个桥臂上电阻值满足一定关系时,电桥输出电压为零,此时,称电桥平衡。

由电工原理可知,电桥的平衡条件为

(3-4)

若电桥的四个桥臂为粘贴在构件上的四个应变片,其初始电阻都相等,即Rl,R2,R3和R4构件受力前,电桥保持平衡,即UBDo构件受力后,应变片各自受到应变后分别有微小电阻

变化ARI,AR2,AR3和AR4这时,电桥的输岀电压将有增量AUBD,即

若四个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都相同,则

上式表明,应变片感受到的应变通过电桥可以线性转变为电压(或电流)信号,将此信号进一步放大,处理就可用应变仪应变读数£仪表示出来。

即此式为电阻应变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若四个桥臂都接入应变片,称“全桥接法”。

若只在AB和BC上接入应变片,而另外两个桥臂CD.DA利用仪器内部的标准电阻,则称“半桥接法”。

这时,应变仪读数与测量电桥两应变片的应变为

应变片的电阻值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在测量过程中若温度有变化,将影

篇三: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一一桥路与弯曲应力

实验名称:

桥路与弯曲应力实验

实验日期:

XX.3.22实验人:

XXX学号:

XXXXXX班级:

XXXXX同组人员:

XXX

1.实验目的

1•测量矩形截面梁在横弯时指定截面的最大应变值,比较和掌握不同组桥方式如何提高测量灵敏度的方法。

并求出各种组桥方式下的桥臂系数Bo

2•测量矩形梁在横弯条件下指定截面的应力分布规律,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2.实验装置及仪器设备

1.实验装置

本实验是将矩形截面梁安置在WDW-3020型电子万能试验机上,梁的受力方式为三点弯曲。

通过试验机的控制面板操作试验机,实现对三点弯曲梁加载,施加的载荷由控制面板读岀。

在指定截面上沿梁的高度分布有9枚电阻应变片,施加到额定载荷时,由YE2539高速静态应变测试系统自动检测电阻应变片所感受的应变值。

装置简图如图2-7所示。

2.实验设备

1)TOW-3020电子万能试验机2)矩形截面梁一根

3)YE2539高速静态应变测试系统

3.实验基本原理

在平面弯曲条件下,矩形截面梁任一截面上的应力沿高度的变化可按下式计算。

99

••

式中:

M——该截面上的弯距;Jy——截面惯性距;

Z——所求点至中性轴的距离。

其最大应力产生在上、下表面,最大值为

式中W为梁的抗弯截面系数。

(2-13)式是在平面假设的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是否正确可通过实验来验证。

本实验指定截面的电阻应变片布置如图(2.7)所示。

在初载荷P0和末载荷PN时,通过应变仪分别读出测量值即为初读数e0和末读数eN。

此时各片电阻片的测量应变值为通过匚二EE即可计算出各点的应力值。

在梁的上下表面各布置了两枚电阻片,可利用各种组桥方式测定最大应变值,并比较各种组桥方式下的灵敏度大小。

四•实验步骤

1.检查矩形截面梁的加力点位置与支座位置是否正确(以梁上刻线为准),梁的截面尺寸由同学自己测量。

2.根据试样尺寸及机械性能指标计算试验的许可载荷,并确定初载荷P0及末载荷PN,单位为牛(N)o

3.熟悉并掌握试验机的操作规程及高速静态应变测试系统的使用方法;设置试验的负荷定载值,该值要稍大于

PN值,以便使试样不因误操作造成试样的损坏。

启动试验机预加载荷到P0值。

待仪器稳定后,通过操作计算机的控制软件进行初始平衡和试采样,使测量的各通道应变初值

£0置零;然后将载荷加至PN值测量£N,求出两次读数差值。

共重复加卸载2〜3次,每次?

e相对误差不超过5%,否则应检查接线是否牢靠,仪器工作是否正常,排除故障然后重做。

4•用单臂组桥方法测9个应力片的£0、£N,计算实验

△£、。

实,理论。

理,并比较相对误差。

测量梁的尺寸数据。

5.完成全部试验内容,实验数据经教师检查合格后,卸掉载荷、关闭电源、拆下引线、整理好实验装置,将所用工具放回原处后离开实验室。

5.试验数据的整理及结果计算

(5)按下式计算梁的上下表面最大应力的实验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

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产生

分析可能误差:

1.仪器测定应变的精度。

2.可能载荷的加载有误差,不是500,5500No3.应变片贴面的位置不处于均分状态。

4.由于弯曲应力公式中Iz的计算h三次方项,因此h的测定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5.应变片本身的问题,女口,本实验中第一号应变片位于上表面,在上下表面其他的三个应

变片都十分接近的情况下,唯独其一个有较大误差,受载荷不正对的可能性排除,因此十分有可能就是应变片自身的误差。

七•思考题

1.如果中性层的实测应变值不为零是由什么原因产生的?

它与相临两片的数据有何关系,如何修正?

2.分析造成梁上表面或下表面两片电阻片的实测值不相同的原因,如何修正。

3.如果试验机压头不垂直与梁的表面,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利用组桥方法消除这种影响。

4.假如一个立柱受偏心压缩,如何布片既能测岀轴力又能测岀弯距。

如何组桥?

八.实验原始数据1.初载荷P

0=500N;末载荷PN=5500No

2.梁的截面尺寸:

h=40.38mm;b=24・21。

3.支座跨度L二650mm,a二200mm。

4.电阻应变仪的灵敏系数K仪=2.0,电阻片灵敏系数

K片=2.08o6.试样的弹性模量E=2.06X10^5Mpao

7.加载速度lmm/min,接近额定载荷时0.05mm/min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