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5623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docx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docx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精品文档一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主题】抒写了世路艰难、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苦闷与追求、失望与希望,交错地反映在这首诗中。

【写法】

(1)叙事开篇,夸张的手法。

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

(2)联想,用典。

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3)直接抒情。

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巴山楚水一带荒远凄凉,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回到家乡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哼唱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在沉舟旁边有上千条船争相驶过,枯败的病树前万棵绿树生机勃发。

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那一首诗,就借这杯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主题】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写法】

(1)颔联用典故。

“闻笛赋”表达深沉的怀旧之情。

“烂柯人”说明自己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

(2)颈联以“沉舟”“病树”自比(比喻),生动地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客观揭示了新陈代谢万象更新的自然规律。

表现出豁达的胸怀。

后人常引用这两句来说明:

没落的事物,就由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

(3)此诗感情沉郁,但前后感情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悲愤),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

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

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

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

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

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主题】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表现了词人乐观的情怀和美好的祝愿。

整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简析】词的上阕开头四句发出了“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

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

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

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

词的最后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句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全词以美好的境界结束,表现了词人乐观的情怀和美好的祝愿。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主题】本诗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常见题型】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

这两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的意思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最圆最亮,这里的景融入了诗人更多的主观感受,是诗人思亲思乡情感的真实体现。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月是故乡明”--思乡;“有弟皆分散”、“寄书长不达”--思亲;“况乃未休兵”--对战争停止的期盼。

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文】你被贬于此寂寞地住了三载,万古留下你客居楚地的悲哀。

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映照着寒林。

为何明君却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无情怎知我对你的深情?

江山已经冷落草木已经凋零,可怜你究竟何故被贬此地呢!

【主题】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常见题型】1.本诗颌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试作简析。

答案:

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2.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本诗借古讽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

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能以衰老为由里吝惜残余的生命呢!

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

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常见题型】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联中,“朝”和“夕”、“九重天”、“路八千”都包含有鲜明的对比之意,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对比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

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之情。

2.颔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试作简要分析。

想要为皇帝革除弊端,哪能因衰老就吝啬残余的生命。

这一联表明了诗人对国家的忠心,同时表明自己因忠心却被贬的抑郁不平的心情。

3.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家何在”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马不前”写出作者心事过重、前路的艰辛。

通过对前路渺茫、严峻寒冷的环境描写,与孤苦渺小的个人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前路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前途渺茫的愁思、内心无尽的难舍悲凉、忧家伤国之情。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破晓起身,套子驾车铃声叮当。

踏上遥遥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乡。

残月高挂苍穹,村野客店鸡鸣声声;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槲树枯叶飘落,悄然铺满静寂山路;枳树白花绽放,映亮原本暗淡店墙。

令我触景伤情,不由想起归乡之梦。

遥想野鸭大雁,早已挤满曲岸湖塘。

【主题】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常见题型】1.“客行悲故乡”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思念故乡;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2.颔联是被人传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就勾勒出富有画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图”;每句有三个名词组成,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早春图”;通过景物,含蓄地表示“道路辛苦,羁愁旅思”。

3.“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

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天色的昏暗,突出了行之“早”。

4.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内容:

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

结构:

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

5.“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作者通过想象写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表现欢乐的气氛,从而反衬旅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悲。

咸阳城东楼(唐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常见题型】1.根据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和作用。

官宦在外,思念家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

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或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也可);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或:

今昔对比)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或“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3.《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

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

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但是作者并不仅仅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是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

唐皇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

社会也到了大变动的前夕。

这种社会大变动的征兆,已经反映得极为明显。

也是出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面。

所以作者才写出这个概括性极强又十分形象的诗句。

由于自然界的变化与社会的大变动具有某些共性特点,所以它的引申意义被后人在许多场合引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的某种征兆。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汇总-精品文档二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主题】《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

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

诗中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生感受。

【常见题型】1.首联中的两个“难”分别是什么意思?

体会“东风无力”的表达效果。

分别指困难,难受。

“东风无力”指春天将尽,春风已没有先前那种催生万物的力量。

既点明时令,又造就一种伤感的气氛。

2.分析颔联内容手法上的特色。

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丝”与“思”谐音,以蚕丝、蜡泪象征爱情,而其中的“死”、“泪”则暗示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方”、“始”都是“才”的意思。

语言巧妙,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

3.颈联是写实吗?

一个“改”字道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颈联用虚拟的手法,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一个“改”字,见出离别之久,相思之苦。

4.分析尾联的妙处。

尾联以神话虚拟现实,把自己的满腔相思寄托给了传递信息的神鸟,借蓬山的虚无飘渺来表达自己可望而不可即的复杂心态,同时尾联照应开头。

行香子(宋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译文】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

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

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

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

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

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常见题型】1.填空:

这首词随作者的春游(游览)顺序(或游踪)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色彩明丽、生机勃发(或欣欣向荣)的特点。

2.这首词的白描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语言简洁,极少修饰;如“红、白、黄;啼、舞、忙”,有静有动,有色有声;描绘出一幅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的美好图画。

(切合题意,举出实例,分析具体即可)3.词人在词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层层绿树,环绕村庄,盈盈碧波,涨满池塘。

这里鲜花盛开,色彩缤纷,让人沉醉。

逶迤缭绕的围墙内,茅堂隐隐,小桥流水近旁,酒旗飘扬。

这里莺鸣蝶舞,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农村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4.请对这首词写景的手法及其语言特点进行赏析。

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静中有动;下片侧重描摹静态景物,静景动景又相互映衬,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这首词格调轻快,语言清新、浅近。

质朴自然的村野风光随着词人轻松的脚步、欢快的情绪次第展开,达到词的节奏与词人的感情之间的和谐统一。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常见题型】1.对比是本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不识愁”和“识尽愁”、“少年”和“而今”构成对比。

2.上下两阕紧扣一个“愁”字来写,这两个“愁”有何不同?

前者是“闲愁”,涉世未深的少年的做作之愁;后者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无法言说的“哀愁”。

3.这首词下片“欲说还休”采用叠句手法更真切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与孤独。

4.“而今识尽愁滋味”的“尽”有什么表达效果?

概括词人半生艰难辛酸的经历;使整个词作在思想感情上作了一个大转折。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主题】抒写了世路艰难、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苦闷与追求、失望与希望,交错地反映在这首诗中。

【写法】

(1)叙事开篇,夸张的手法。

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

(2)联想,用典。

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3)直接抒情。

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巴山楚水一带荒远凄凉,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回到家乡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哼唱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在沉舟旁边有上千条船争相驶过,枯败的病树前万棵绿树生机勃发。

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那一首诗,就借这杯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主题】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写法】

(1)颔联用典故。

“闻笛赋”表达深沉的怀旧之情。

“烂柯人”说明自己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

(2)颈联以“沉舟”“病树”自比(比喻),生动地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客观揭示了新陈代谢万象更新的自然规律。

表现出豁达的胸怀。

后人常引用这两句来说明:

没落的事物,就由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

(3)此诗感情沉郁,但前后感情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悲愤),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

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

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

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

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

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主题】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表现了词人乐观的情怀和美好的祝愿。

整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简析】词的上阕开头四句发出了“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

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

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

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

词的最后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句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全词以美好的境界结束,表现了词人乐观的情怀和美好的祝愿。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主题】本诗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常见题型】

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

这两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的意思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最圆最亮,这里的景融入了诗人更多的主观感受,是诗人思亲思乡情感的真实体现。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月是故乡明”--思乡;“有弟皆分散”、“寄书长不达”--思亲;“况乃未休兵”--对战争停止的期盼。

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