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0567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9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床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矿床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矿床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矿床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矿床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矿床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矿床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矿床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矿床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矿床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矿床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矿床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矿床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矿床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矿床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矿床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矿床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矿床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矿床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矿床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床学.docx

《矿床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床学.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矿床学.docx

矿床学

一、绪论

1矿床:

是指在地壳中由成矿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矿物资源的质和量符合当前经济和技术条件,并能被开采和利用地质体。

2矿床学:

是应用地质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矿床的质、量、产状、形成机制与时空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

矿床学也叫经济地质学。

3矿产资源:

是指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经各种长期地质综合作用形成的存在于地壳中可供人类利用的呈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矿物原料。

4矿产按性质和工业用途可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可燃有机矿产、地下水(划归能源类型)。

5我国的矿产资源分布特点

(1)成矿地质条件多样,矿产资源比较齐全;

(2)有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有的却严重不足;(3)多数矿种以中、小型为主,缺少大型、超大型矿床;(4)多数矿种贫矿多,富矿少;(5)伴生矿多,单一矿种少,综合利用程度低;(6)矿产分布极不均衡;

6矿床模式或成矿模式是指在对大量矿床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某类矿床或某种成矿作用基本特征的概括。

2、有关矿床的基本概念

1矿石:

指从矿床中开采出来,并在当前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其中提取一种或多种有用组分(元素或化合物)的天然矿物集合体。

2矿石矿物:

指矿石中能被工业利用的金属和非金属矿物。

脉石矿物:

指矿石中的伴生无用矿物。

3夹石:

指矿体内部不能利用的不符合工业要求的岩石。

4脉石:

一般指矿体中与矿石伴生的的无用固体矿物(包括脉石矿物、夹石、围岩碎块等)(矿床学上的概念)。

5矿石的结构和构造:

a.结构是指(单个)矿物的大小、形状及矿物间的相互关系。

b.构造是指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和有用矿物的分布状况

6海绵陨铁结构:

7矿石品位:

指矿石中有用组份的含量百分比。

矿石品级:

是指矿石的质量分级。

8工业品位:

指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供工业开采和利用的矿石的最低品位要求,也称最低工业品位。

它随矿床的开采条件、加工利用的难易程度、交通运输条件、综合利用程度的高低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9边界品位:

指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用来划分矿体与非矿体界限的最低品位.

10储量:

是指经地质研究并利用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如钻探、槽探、井探、坑探等查明的矿产储藏量,是衡量矿床规模的重要依据。

11伴生组分:

a.有益组分:

指可综合利用的组分和能改善产品性能的组分。

b.有害组分:

指对选矿和冶炼或对其产品有不良影响的组分。

12矿体是矿床中可供开采利用的、由矿石和夹石组成的地质体,是组成矿床的基本单位。

13胚胎矿或矿胎:

指金属矿物或成矿元素初步富集,但还未达到工业品位要求的地质体。

14同生矿床:

指矿体与围岩基本上是在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的矿床,如沉积—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沉积矿床,在岩浆结晶过程中形成的某些岩浆矿床。

15后生矿床:

矿床形成晚于围岩,二者分属不同时代,不同地质作用过程的产物。

16叠生矿床:

指先期形成同生矿床之后,又叠加了晚期形成的后生矿床。

如内蒙白云鄂博的稀土—铌-铁矿床,早在中元古时形成了沉积型含稀土的贫铁矿床,其后又叠加了海西期与花岗岩有关的稀土—铌矿化,使其经济价值更高。

17同-后共生矿床:

有些矿床在同一成矿作用过程中既经历了后生成矿作用,又经历了同生成矿作用,为反映这类矿床的特点,建议称其为同-后生共生矿床。

18矿床的成因类型:

是按矿床的成因、形成作用而划分的矿床类型.如岩浆矿床、热液矿床,沉积矿床、变质矿床等。

19矿床工业类型:

一般把作为某种矿产的主要来源,在工业上有重要意义的矿床类型,称为矿床的工业类型。

20矿田:

指在统一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成因上近似,空间上相邻的一组矿床分布区域。

21矿带:

是最常见的区域性成矿单元。

成矿区(带)是指大区域的成矿单元,常与地壳的大构造单元相一致,受区域深大构造控制,可长达数千公里甚至更远。

22浓度克拉克值:

是指一个地质体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其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的比值,即地质体中某元素的丰度与其克拉克值的比值(丰度/克拉克值)。

该值>1表示集中,<1表示分散。

23浓度系数:

元素的工业品位与该元素克拉克值的比值。

(浓度系数越大,成矿越难)

24影响元素迁移富集的因素:

a.内因,即取决于元素的地球化学性状。

 b.外因,即温度、压力、PH、Eh即流体成分和动力等条件的变化。

25成矿作用的方式:

A、物理作用(岩浆结晶作用、凝华作用、蒸发作用)

(1)岩浆结晶作用:

岩浆是一种以硅酸盐为主的熔融体。

当岩浆冷凝到一定程度时,达到了其中某一些矿物的饱和点,矿物就从岩晶中结晶出来,矿物高度集中形成矿床。

(2)凝华作用:

岩浆的热能使一些易挥发物质气化,并沿着裂隙逸散,它们沿火山口、喷气孔或者浅成侵入体周围,直接结晶形成凝华物。

(3)蒸发作用:

在天然盐池中,由于海水来断蒸发,盐不断浓缩,并最终结晶出来形成矿床。

B、化学作用(化合作用、胶体化作用、生物化学作用)、交代作用、离子交换作用

C、类质同象置换作用:

是指矿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被性质相同的另一种或多种元素置换,而结晶学性质未发生变化,仅某些物理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

26成矿作用是指将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有用元素或有用组分从分散状态富集到可供人们开采利用程度的地质作用。

27内生成矿作用主要是指在地球内部热能作用下,导致矿床形成的各种作用。

可进一步划分为岩浆成矿作用和热液成矿作用。

(方式:

含矿熔浆的分异和结晶作用、含矿溶液的充填作用、含矿溶液的交代作用)

28外生成矿作用指发生于地壳表层,主要在太阳能影响下,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导致矿床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

可进一步划分为风化成矿作用和沉积成矿作用。

(方式: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化学沉积分异作用、生物沉积分异作用)

29变质成矿作用即在区域变质和热变质过程中所发生的成矿作用,或使已经形成的矿床发生变质的作用。

可进一步划分为:

区域变质成矿作用、接触交代成矿作用、接触变质成矿作用和花岗岩化(混合岩化)成矿作用。

30当含矿气水溶液在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围岩中流动时,因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中的成矿物质沉淀在岩石的裂隙或空隙中,这种作用称之为充填作用。

31生物分异作用常受气候和地理环境的控制:

温湿气候带的沼泽盆地是成煤的有利环境;温暖气候带的浅海最适于珊瑚的生长;大洋寒流与热流的汇合处常发生生物磷块岩的堆积。

32矿床的成因分类

I.岩浆矿床一、岩浆分结矿床二、残浆贯入矿床三、岩浆熔离矿床四、岩浆爆发矿床五、岩浆喷溢矿床II.伟晶岩矿床

III.热液矿床一、矽卡岩型矿床二、斑(玢)岩型矿床三、高中温热液脉型矿床四、低温热液矿床

IV.热水喷流矿床一、火山成因的块状硫化物矿床(VMS)二、沉积岩中的块状硫化物矿床(SMS)

V.风化矿床一、残积和坡积矿床二、残余矿床三、淋积矿床

VI.沉积矿床一、机械沉积矿床二、蒸发沉积矿床三、胶体化学沉积矿床四、生物化学沉积矿床

Ⅶ.可燃性有机(岩)矿床Ⅷ.变质矿床

3、岩浆矿床

1岩浆矿床:

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形成的岩浆经过分异、结晶等成矿作用使分散在岩浆中的成矿物质聚集而形成的矿床。

2岩浆矿床的特点:

(1)岩浆成矿作用发生在上地幔、地壳,乃至地表的岩浆中,其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范围相当大。

(2)岩浆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成岩作用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岩浆矿床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又可称为“同生矿床”。

即岩浆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母岩岩体的冷凝结晶过程在时间上是大体一致的。

(3)形成岩浆矿床的岩浆种类:

可以是超基性、基性、碱性和酸性岩,但主要是基性、超基性岩浆。

(4)岩浆矿床产出的部位:

常产在有关岩浆岩体内,所以一般矿体和围岩之间为渐变或迅速渐变关系.

(5)岩浆矿床的矿体形态大多是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豆荚状,亦有一部分为网脉状、脉状和不规则囊状。

(6)除花岗岩中的稀有元素矿床由于成因特殊而有一定的围岩蚀变外,绝大多数岩浆矿床的围岩不具有明显的蚀变现象。

(7)岩浆矿床的矿石结构、构造特点:

常具浸染状、条带状、眼斑状、致密块状,以及角砾状等矿石构造。

矿石的结构十分特征而复杂多样,大体有以下几大类:

堆晶、填隙、自形晶、嵌晶、链状晶、海绵陨铁和共结等反映岩浆冷凝结晶或堆积作用的结构。

(8)岩浆矿床的矿产种类:

十分丰富

3成矿专属性:

4岩浆矿床的形成条件:

岩浆岩条件、大地构造条件、岩浆矿床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性状、含矿基性、超基性岩体的一般特征、挥发组份作用(矿化剂)、岩浆的多期侵入作用对成矿的控制、同化和混染作用。

5岩浆在其形成或向上运移的过程中,往往会熔化或溶解一些外来物质(如围岩碎块),从而使岩浆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这就是同化作用。

不完全的同化作用则是混染作用。

6岩浆中的某些挥发份,对岩浆的分异、同化作用以及某些成矿元素的搬运和富集有着重要影响,因而也称为矿化剂。

7结晶分异作用:

矿物按顺序进行结晶,并在重力和动力影响下发生分异和聚集的过程的作用。

8

(1)早期岩浆矿床(岩浆冷凝结晶时,由于矿物较早地从岩浆中结晶和富集所形成的矿床.)特点为:

a矿床与围岩无明显界线,一般呈渐变过渡关系;b矿石具有自形-半自形晶结构或包含结构;构造以浸染壮为主;c矿体形态以矿瘤、矿巢、透镜状、似层状为主;d矿床类型:

主要有产于超基性岩中的早期岩浆矿床除了一向贵重的Pt、金刚石矿床外,一般规模不大,工业意义不大。

(2)晚期岩浆矿床(在岩浆冷凝过程的晚期阶段,在矿化剂的影响下,有用矿物比硅酸盐矿物从熔浆中较晚晶出所形成的矿床.)特点为:

a矿石具有海绵陨铁结构(矿石矿物主要是充填在硅酸盐矿物颗粒间或胶结硅酸盐矿物的金属矿物);b矿石构造以稠密浸染状、致密块状为主;c矿体成条带状或似层状,矿体与围岩界线明显,围岩常常出现一些蚀变现象;

9结晶后,边按照本身比重的大小,进行重力分异,矿物便依据这个自然规律在岩浆房的一定部位富集成矿,就形成所谓的“火成堆积作用”.

10岩浆熔离作用:

指在较高温度下的一种均匀的岩浆熔融体,当温度和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分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混熔的熔融体的作用。

11(a)深部熔离模式

(1)由于向下渗透作用(在100km深度之下)因比重不同,地幔中熔融硫化物的聚集。

(2)在从地幔上升过程中由多元减压和/或非绝热冷却而造成硫化物的分离。

(3)在地壳岩浆房内,分异结晶时硫化物的分离。

(b)就地熔离模式(原始硫不饱和的镁铁质熔体在水平流动过程中随着连续的重力分异而发生就地分离。

12熔离作用形成的矿床特点:

结构上硫化物大部分都充填在硅酸盐矿物的粒隙内,或呈液滴状小包体,或呈细晶的瘤,一个矿区中主岩的成分尽管可以各不相同,但硫化物的成分较为一定,硫化物总是富集在岩体的底部,和分层岩石的重力结晶分异作用无关。

13在熔离作用的初期,硫化物呈小珠滴状(或呈乳浊状态),分散悬浮于硅酸盐熔浆中。

随后,这些小珠滴逐渐汇集变大。

——由于比重较大,就在尚未冷凝的岩浆渊中逐渐下沉,至岩浆渊底部,形成岩体底部的似层状、层状矿体;——或者因为岩体较小,或处地表浅处,岩体冷凝迅速,硫化物熔浆来不及下沉至渊底部便全部结晶,形成“上悬式矿体”;——或经后期构造应力挤压,经过“压滤”作用,被挤入到先期结晶的母岩岩体裂隙中,或附近的地层中,形成“贯入式矿体”。

14岩浆熔离矿床的主要特点有:

① 有用组分:

为金属硫化物,黄铁矿、黄铜矿、镍黄铁矿。

②矿体形状:

主要产于岩体内部,常沿着分异良好的岩体下部边缘,或靠近下部成不连续状分布,尤其多分布于岩浆岩底盘中有凹陷的部位。

矿体多呈似层状,透镜状,巢状或瘤状。

矿体与母岩的界线或不清楚。

或者为贯入式矿体时,则二者界线截然清楚。

未经压滤作用的矿体多产于岩体底部及边部特定的岩相带中,可见上悬矿体。

③矿石构造:

多呈浸染状,亦有块状者,并常见有特有的珠滴状、豆状构造。

④工业意义:

许多大型熔离矿床,规模巨大,尤其提供了Cu-Ni等金属。

有较大的工业意义

15岩浆爆发作用是指经过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或熔离作用,喷发至近地表的地质作用。

16岩浆喷溢成矿作用是指含矿熔浆(或矿浆)沿一定通道喷溢至地表或贯入到火山口附近的火山岩系中,冷凝堆积形成矿床的作用。

17岩浆矿床主要包括铬铁矿矿床、铜镍硫化物矿床、钒钛磁铁矿矿床、铂族元素矿床和金刚石矿床等.

4、伟晶岩矿床

1伟晶岩是指与一定的火成侵入体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在矿物成分上相同或相似、由特别粗大的晶体所组成、并常具有一定内部构造特征的规则或不规则的脉状体。

2文象结构:

石英分布于长石晶体中,二者形成有规律的连晶,组成一种文字状图案。

3内部分带构造(发育完全的伟晶岩一般可划分四个带,从边缘带到内核带其形成顺序从早到晚。

(1)边缘带:

该带与围岩接触,故岩体冷凝时温度下降较快,带内矿物结晶不好,具典型的细粒结构(<1㎝),厚度一般不大,约几厘米,且断续不连,或局部缺失。

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有时可见少量的石榴石、电气石、绿柱石、偶见稀有元素矿物。

其中金属矿物不具工业意义。

(2)外侧带:

厚度较前者大,矿物颗粒也较大,矿物组成与边缘带基本相同,即主要为长石、云母、石英组成。

但含量比例不一样。

除长石、石英、云母外,还有黑云母、磷灰石、绿柱石、电气石等。

这一带内绿柱石(Be)、白云母常具工业价值,矿物主要呈粗粒和文象结构。

(3)中间带:

带中矿物颗粒较外侧带更大,呈粗粒结构、文象结构和块状构造;此带厚度也大,常构成岩脉的主体部分。

矿物成分复杂,除主要矿物之外,还含有大量金属矿物等有用组分,如稀有、稀土、分散元素矿物等、绿柱石、锂辉石,因此此带是稀有稀土分散元素矿化最为集中的部位,具较大的工业价值。

(4)内核:

位于伟晶岩体的中心部位,常由结晶粗大的石英和长石组成,或仅由石英以及电气石、锂辉石等组成致密块状内核。

有时亦可构成晶洞,可有质量较好的水晶产出。

4绝大部分伟晶岩,特别是花岗伟晶岩是在相当深的地方,亦即相当大的压力条件下形成的。

较大的深度有利伟晶岩生成的原因:

一是较大的深度可使热量散失缓慢,从而利于体系长时间结晶作用的进行;二是较大深度造就的高压条件使钾、钠等碱金属及锂、铍等稀有金属可以大量溶解在熔体-流体或流体体系中,同时也使体系的挥发分得以长时间保留,从而有利于伟晶岩体的形成。

5矿化剂的作用:

①矿化剂能与许多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易溶或易挥发的络合物,使它们能够在伟晶岩中发生高度富集,形成矿床;②矿化剂的存在有利于从硅酸盐熔体中分离出低熔组分参与伟晶岩的形成;③挥发分具有高的热容,因此所携带的热量也大,有利于长期、缓慢的结晶。

6伟晶岩矿床的成因

五、热液矿床

1热液矿床:

通过含矿流体(包括气相、液相、超临界流体)作用而生成的后生矿床称热液矿床或气化热液矿床。

2导矿构造:

是指热液自深部地段进入矿田范围的通道。

(不含矿,可有矿化痕迹).

3容矿构造:

是使矿体定位,并决定其形态、产状、大小,有时决定其内部结构的构造。

4配矿构造:

热液由导矿构造进入容矿构造的通道(导矿构造上盘).

5形成热液矿床的必要条件:

(1)存在能溶解和运送矿物质的热水;

(2)岩石中存有容许溶液流动的空隙(导矿构造);(3)具有矿床沉淀的场所(容矿构造);(4)具有导致矿床沉淀的化学作用;

6原生裂隙:

造岩矿物的粒间间隙、层间裂隙,喷发岩的晶洞和空洞

7次生裂隙

(1)非构造裂隙:

被溶解空洞、岩石膨胀产生裂隙、矿物重结晶形成的裂隙、崩塌角砾裂隙、火山角砾裂隙等;

(2)构造裂隙--由于构造运动产生的裂隙。

8热液矿床的特点:

(1)含矿热液具有多来源性;(2)含矿热液的成分复杂多样;(3)形成的温度和深度都较低(大部分:

T-4000C以下,深度小于6-8Km);(4)构造控制作用极为显著:

各种构造空隙既是含矿热液运移的通道,同时又常是成矿物质沉淀的场所;(5)成矿时间一般晚于围岩,属于后生矿床;(6)成矿方式主要是:

充填作用和交代作用;(7)成矿过程中往往伴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围岩蚀变;(8)矿石物质成分复杂:

金属矿物以硫化物、氧化物、砷化物及含氧盐为主,非金属矿物有碳酸盐、硫酸盐、含水硅酸盐、石英等,同时矿石的物质成分与围岩有明显的差异。

(9)矿床的形成过程具多期多阶段性;(10)形成的矿床种类多:

除铬、金刚石、少数铂族元素(如锇、铱)矿床外,与多数金属、非金属矿床的形成都与热液活动有关.

9成矿热液来源

(1)岩浆水(岩浆成因热液)指岩浆结晶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水,它原来是岩浆体系中的组成部分。

由于岩浆水构成的热流体中常常含有H2S、HCl、HF、SO2、CO、CO2、H2、N2等挥发性化合物,因而具有很强的搬运金属络合物的能力。

(2)变质水(变质成因热液)指沉积岩或低级变质岩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水。

沉积岩的平均含水量为5.54%,少数可达到15%以上。

变质水也具有溶解迁移金属络合物的能力。

(3)建造水:

指沉积物沉积时含在沉积物中的水,也叫封存水。

(4)地表水(大气水热液)包括天水、湖水、海水、河水、冰川水和浅部地下水。

(5)地幔热液(幔源初生水热液)指幔源挥发分流体,其最初来源可以是核幔脱气,也可以是大洋岩石圈俯冲到上地幔中脱气,是在地幔中形成的一种高密度的超临界流体。

10幔源流体在向地壳运移过程中,可以参与热液成矿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幔源C-H-O流体溶解深部成矿元素并带入地壳成矿;

②幔源C-H-O流体改造地壳物质,使其中的成矿元素发生活化转移成矿;

③幔源C-H-O流体含有较多的碱质和硅质,它可以直接为某些热液矿床提供这类物质;

④幔源C-H-O流体可以在地壳中产生异常高的地热梯度,加速地壳浅层水的深循环,或与浅层水混合形成对流的循环系统而成矿。

11热液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可分为四类:

来自同生热液和变质热液、来自热液渗滤的围岩、来自岩浆热液、上地幔。

12成矿热液的成分

(1)最主要的组分是水(H2O);

(2)基本组分:

Na、K、Ca、Mg、Sr、Ba、Al、Si等以及Cl-、F-、SO42-等;

(3)金属成矿元素:

最主要的为亲铜元素Cu、Pb、Zn、Au、Ag、Sn、Sb、Bi、Hg等,其次为过渡性元素Fe、Co、Ni等,以及W、Mo、Be、TR、U、In、Re等稀有、稀土和放射性等元素;

(4)溶解的气体有:

H2S、CO2及HCl等,

(5)其它微量元素:

Li、Rb、Cs、Br、I、Se、Te等。

13热液流动的原因:

(1)重力驱动

(2)压力差驱使(3)对流的热液驱动

14成矿物质的迁移形式:

a、以硫化物的形式进行搬运b、以卤化物的形式进行迁移(高温情况下)c、以易溶络合物的形式进行搬运(高温或低温)d、以胶体溶液进行搬运(低温)

15胶体特性:

①胶体质点具有特别大的表面积,具巨大的表面能和吸附力。

②胶体质点带有一定的电荷。

同一胶体中由于相同电荷的排斥保持胶体的稳定性。

③胶体溶液能在任何物理化学条件下产生。

且在低温条件下特别稳定。

胶体在高温时是不稳定的。

16影响成矿物质沉淀集中因素:

a、温度的变化b、pH值c、压力变化d、氧化还原作用e、与围岩反应f、不同来源热液的混合g、水解h、沸腾

17热液矿床的成矿方式主要有充填作用和交代作用。

18当含矿热液在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围岩中流动时,因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热液中成矿物质沉淀于已有的各种孔隙和裂隙中,这种作用称为充填作用。

以充填方式形成的矿床即为充填式矿床。

18充填式矿床的特点a.充填矿床是典型的后生矿床,因为矿体比围岩形成时间要晚得多(注意与岩浆矿床中的“贯入式”区别)。

b.矿体形状:

决定于原来裂隙的形状,多呈脉状,如我国南岭地区的含W石英脉、含Cu石英脉、萤石脉、方解石脉、铅锌矿脉。

c.接触关系:

矿体与围岩接触关系明显,规则,二者界线截然。

d.矿石组构:

具有充填作用的特殊组构,其中有:

梳状构造-晶体垂直脉壁生长,又称对带状。

晶洞构造:

晶簇构造;角砾状构造。

e.在宏观上,交代作用的标志不明显或不存在,或者说交代作用不重要。

脉体中常有围岩的残留体,碎块。

它们还保留原岩的特征,如层理,化石,而并不显示被交代的迹象。

19交代作用特点:

(a)同时性:

原有组分的溶解、带出与新组分的替代是同时进行;(b)等体积性:

在交代过程中被交代部分的体积基本不发生变化;(c)固态性:

交代作用是成矿溶液与固体岩石直接发生作用,被交代的岩石始终保持固体状态,交代作用生成的矿物可保持原有被交代矿物的形态和岩石结构构造的细节特征;(d)矿体与围岩的界线不清楚,呈渐变过度关系;(e)特殊的组构:

交代作用形成的矿石,矿物组合都有一定的特征(如交代残余结构)。

由于交代作用强弱程度不同,有些地方还可见到未交代的残余围岩。

20交代作用的主要类型:

根据溶液搬运组份(交代和被交代组份)的方式,可将交代作用分为两个主要类型:

扩散交代作用和渗滤交代作用。

i)扩散交代作用(依靠组份的浓度差):

交代作用中组份的移动系数通过停滞的粒间溶液,以分子或离子扩散的方式缓慢地进行,相比较之下,扩散交代作用范围较小,作用的规模也小。

ii)渗滤交代作用(依靠溶液的流动压力差):

交代作用中组份的移动是靠溶液流动进行的,这种交代作用的范围往往很大,可达几百公里。

21影响交代作用的因素:

i)组份的活动性及其浓度:

气水热液中各种组分的活动性及其浓度:

一般说来,化学性质越活泼,浓度越大,交代作用就越强烈。

ii)温度和压力:

含矿的气水热液在高温条件下具有很大的扩散能力和化学活动性,因此容易与围岩发生强烈的交代作用。

在高压条件下,几乎所有的岩石都可以与热液发生交代反应。

因此,温度和压力是影响交代作用进行的重要外部因素。

iii)围岩的性质与构造:

由于围岩的化学活泼性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成矿气液对不同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围岩所发生的交代作用常有很大的差别。

22围岩蚀变:

指矿体围岩在气-液和超临界流体作用下所发生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变化.

23蚀变岩:

指蚀变过程中在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矿物共生组合所构成的岩石。

24各种气水热液矿床的蚀变类型:

①矽卡岩型矿床:

矽卡岩化、方柱石化、阳起石化、绿帘石化、黝帘石化、石榴石化、闪石化。

②气成高温热液矿床:

云英岩化、电气石化、黄玉化、黑云母化、钠长石化、钾长石化、萤石化、钠闪石、霞石化、霓石化。

③中-低温热液矿床:

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硅化(玉髓化、蛋白石化)、黄铁矿化、白云石化、青盘石化、高岭石化、明矾石化、重晶石化、蛇纹石化、叶腊石化、碳酸盐化(方解石化、白云石化、铁白云石化、含铁白云石化)。

25影响围岩蚀变及蚀变强度的因素:

a、围岩的矿物成分及化学成分;b、热液的化学成分、浓度、Ph值及Eh值:

c、温度、压力:

e、蚀变作用进行的时间长短;f、围岩距矿体的远近;g、热液通过的数量;h、裂隙发育的程度或岩石的渗透性的大小;

26研究围岩蚀变的意义:

①理论意义——有利于深入揭示矿床成因,丰富和发展成矿理论(a)反演含矿热液的可能成分和性质;(b)分析成矿热液的搬运形式;(c)反演成矿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如温度、压力),矿物沉淀的原因;(d)确定成矿时代;

②找矿勘探的实际意义——重要的找矿标志(a)根据围岩蚀变类型,可推测矿产的种类;(b)据围岩蚀变的范围、强度,可判断矿体位置等;(c)有些矿床的蚀变围岩即是矿体;

27矿物共生组合:

在矿床中,由同一种成矿作用所形成的一群矿物,其彼此之间成因及空间共生关系称为矿物共生组合。

28矿石建造是指矿床中以成矿元素或有用矿物为主的共生组合。

29矿化期:

它是根据成矿体系物理化学条件的显著变化来确定的代表一个较长的成矿作用过程。

30矿化阶段:

为成矿期内进一步划分的较短的成矿作用过程,表示一组或一组以上的矿物在相同或相似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的形成过程。

31划分矿化阶段的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