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命题展望.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0588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41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命题展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命题展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命题展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命题展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命题展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命题展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命题展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命题展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命题展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命题展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命题展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命题展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命题展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命题展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命题展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命题展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命题展望.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命题展望.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命题展望.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命题展望.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命题展望.docx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命题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命题展望.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命题展望.docx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命题展望

命题稳中求变突出素质考查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命题展望

江苏姜启时

今年新课标《考试大纲》已正式出台,最近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

多样化、选择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新大纲在维护统一考试的前提下,尽可能反映新课标中倡导的这种多样性和选择性,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参加新课程改革的考生将于今年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作为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改革衔接的关键一年,今年高考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2006年高考物理试题,各地试题注重基础知识,注重能力考查,渗透了新课标的理念,同前几年相比,凸显“稳中求变、考查素质”的特点.新出台的《考试大纲》注重了新课标理念,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回顾2006年高考,对照新的《考试大纲》,今年高考命题必将体现如下特点:

一、命题注重对物理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2006年高考理综试卷及物理单独命题试卷,试题都注意突出考查了主干知识,包括匀变速运动规律、牛顿定律、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机械波、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与偏转、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等,从而使得测试结果能客观反映考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命题兼顾对非重点知识(热、光、原)的考查,在试卷中这三部分均有相应的试题,所占分值约20%左右,这些非重点知识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出现,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也体现出了一定的综合度.

例1(2006年广东卷题17)宇宙中存在一些离其它恒星较远的、由质量相等的三颗星组成的三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它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已观测到稳定的三星系统存在两种基本的构成形式:

一种是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的圆轨道上运行;另一种形式是三颗星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项点上,并沿外接于等边三角形的圆形轨道运行.设每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万有引力恒量为G.

(1)试求第一种形式下,星体运动的线速度和周期.

(2)假设两种形式星体的运动周期相同,第二种形式下星体之间的距离应为多少?

答案

(1)

(2)

本题以宇宙中的三星系统为背景命题,考查了匀速圆周运动、力的合成与分解、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等主干知识.2006年各省市高考试卷都突出重点内容,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表现出《考试大纲》对高考的指导作用.试题内容覆盖面较广,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各部分的比例合理.命题突出物理学科内的综合,综合题出现频率较高的综合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相综合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物体间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和能量转化;从运动和力的角度及能量观点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与偏转;利用牛顿定律、圆周运动、洛仑兹力等知识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从运动、力、能量的角度并与电路计算相综合分析电磁感应过程,等等,可以预计,2007年试题也必然会注重主干知识的综合考查.近几年高考改革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许多试题在课本中都能找到原型,后一段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依托课本,疏理知识,将已学过的基础知识,结合《考试大纲》进行系统整理,加强主干知识的梳理和整合,弄清主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牵一点、起一线、连一片、构一体”的目的,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高考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今年高考命题必然沿袭这一特点,复习中应注意主干知识的归纳整理,以各部分重点内容为核心,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值得一提的是,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应杜绝再做难题,对以前做错的题目进行一次清理,剔除难题、偏题,对于考查主干知识的基础题和中档题,以往做错的必须反思,分析失误的原因,并寻找同类型题目进行巩固训练,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注重以理解能力为主导的能力测试题

高考物理《考试大纲》指导思想要求: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006年高考中,以考查理解能力为主导的命题思想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今年的高考命题,这一理念必将进一步体现.

例2(2006年天津卷题25)神奇的黑洞是近代引力理论所预言的一种特殊天体,探寻黑洞的方案之一是观测双星系统的运动规律,天文学家观测河外星系大麦哲伦云时,发现了LMCX—3双星系统,它由可见星A和不可见的暗星B构成,两星视为质点,不考虑其他天体的影响,A、B围绕两者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由观测能够得到可见星A的速率v和运行周期T,引力常量为G.

(1)可见星A所受暗星B的引力FA可等效为位于O点处质量为m'的星体(视为质点)对它的引力,设A和B的质量分别为m1、m2,试求m'(用m1、m2表示).

(2)求暗星B的质量m2与可见星A的速率v、运行周期T和质量m1之间的关系式;

(3)恒星演化到末期,如果其质量大于太阳质量ms的2倍,它将有可能成为黑洞.若可见星A的速率v=2.7

105m/s,运行周期T=4.7

104s,质量m1=6ms,试通过估算来判断暗星B有可能是黑洞吗?

(G=6.67

10-11N·m2/kg2,ms=2.0

1030kg)

答案:

(1)

(2)

;(3)暗星B有可能是黑洞.

本题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运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2006年高考物理考查重点是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查运用物理基础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今年《考试大纲》中的能力考查要求与2006年相对照,“五大能力”要求未变,“五大能力”可归纳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复习中,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透彻理解概念和规律,学生的理解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必须清楚,理解能力是基础,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才能得到发展.《考试大纲》要求考生: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所给的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结论或作出正确判断”.高考物理综合题在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能力的要求都很高,必须在的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利用假设推理法化解障碍,突破难度较大的综合题,应注意掌握物理假设的特点,熟悉物理假设、逻辑推理的方法.

三、关注同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命题

《考试大纲》指导思想要求:

“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物理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讲到: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从这些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考试大纲》与新课程标准做到了完美结合.

2006年高考中同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试题频频出现,这些试题通过文字叙述或利用图表、图象和图示提供信息,向考生提供较新的概念和相关公式,考生解题过程就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过程.新信息题往往与高新科技综合,有些知识是完全陌生的,但解决问题的方法仍是中学常见的基本方法.

例3(2006北京卷题24)磁流体推进船的动力来源于电流与磁场间的相互作用,图1是在平静海面上某实验船的示意图,磁流体推进器由磁体、电极和矩形通道(简称通道)组成,如图2所示,通道尺寸a=2.0m、b=0.15m、c=0.10m,工作时,在通道内沿z轴正方向加B=8.0T的匀强磁场;沿x轴负方向加上匀强电场,使两极板间的电压U=99.6V;海水沿y轴方向流过通道,已知海水的电阻率ρ=0.20Ω·m.

 

(1)船静止时,求电源接通瞬间推进器对海水推力的大小和方向;

(2)船以

=5.0m/s的速度匀速前进。

以船为参照物,海水以5.0m/s的速率涌入进水口,由于通道的截面积小于进水口的截面积,在通道内海水的速率增加到

=8.0m/s,求此时金属板间的感应电动势U感.

(3)船行驶时,通道中海水两侧的电压按U'=U-U感计算,海水受到电磁力的80%可以转换为船的动力,当船以vs=5.0m/s的速度匀速前进时,求海水推力的功率.

答案

(1)797N;方向沿y轴正方向;

(2)9.6V;(3)2880W

本题以高新科技——磁流体推进器为背景命题,涉及安培力、左手定则、欧姆定律、电阻定律、功率计算等知识点.2006年高考命题关注高新科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考生能否通过阅读和理解试题所给出的物理情境,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将所获得的知识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建立物理模型,寻找各物理量的联系,最终解决问题.在后一段复习中,教师要多关注时事热点和科技新成果的报道,如:

我国“环流器2号”氢核聚变、“嫦娥”登月计划、青藏铁路、高温超导、纳米科技、伊朗核问题、近年诺贝尔奖等,并与课本主干内容进行横向联系拟题,让学生进行相关试题的训练,学会如何筛选有用信息,将新信息与题目所求未知量挂起钩来,培养运用新信息解题的能力.

四、关注对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考查的命题

《物理课程新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指出: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2006年高考中出现了许多对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考查的新情景试题,这类习题考查考生快速接受和应用新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介绍的新知识是在过去没有学习过,有时其介绍部分相当复杂,而解题关键是准确地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用已学过的知识加上新的信息来解决问题.

例4(2006年北京理综卷题17)某同学看到一只鸟落在树枝上的P处,树枝在10s内上下振动了6次.鸟飞走后,他把50g的砝码挂在P处,发现树枝在10s内上下振动了12次;将50g的砝码换成500g砝码后,他发现树枝在15s内上下振动了6次.你估计鸟的质量最接近()A.50gB.200gC.500gD.550g

解析本题可用弹簧振子的周期公式

求解,但是现有教材中没有给出此公式,因此本题似乎超纲.新课改注重探究性学习,本题可用比例法进行探究.m1=50g的砝码挂P处,振动周期

s,m2=500g的砝码挂在P处,振动周期

s,得

对以上观察的数据进行探究,在忽略观察和记录的误差的情况下,有

设鸟的质量为m0,其振动周期

s,因此

得m1=4m2=200g.答案:

B.

本题是一条考查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新情景试题,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掌握逻辑推理和论证方法,这一理念在2006年高考试题中已经得到了体现,可以预计,这一理念在今年高考命题中会进一步落实,试题将结合生活、生产、科学研究的实际,配合图象、图线等,提供一定的新情景,由考生进行类比、推理和判断,考查考生推理和论证的能力.在复习中,教师要设计一定数量的探究性试题,在问题设计上留给考生发挥个性的广泛空间,考生需要进行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分析,全方位联想,注意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注意物理规律的正确迁移,才能得出结果.

五、关注考查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掌握实验探究能力,这一理念在2006年高考试题中已经得到了体现,可以预计在今年的高考命题中,这一理念会得到进一步的落实.

例5(2006年江苏卷题13)现要按图①所示的电路测量一节旧干电池的电动势(约1.5V)和内阻(20

),可供选择的器材如下:

电流表A1、A2(量程0~500

内阻约为500

),滑动变阻器R(阻值0~500

额定电流1.0A),定值电阻R1(阻值约为100

),电阻箱R2、、R3(阻值0~999.9

),开关、导线若示.由于现有电流表量程偏小,不能满足实验要求,为此先将电流表改装(扩大量程),然后再按图①电路进行测量.

(1)测量电流表A2的内阻.

按图②电路测量A2的内阻,以下给出了实验中必要的操作.

A.断开S1

B.闭合S1、S2

C.按图②连接线路,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调至最左端,R2调至最大

D.调节R2,使A1的示数为I1,记录R2的值

E.断开S2,闭合S3

F.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A1、A2的指针偏转适中,记录A1的示数I1

按合理顺序排列实验步骤(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

(2)将电流表A2(较小量程)改装成电流表A(较大量程).

如果

(1)测出A2的内阻为468

现用R2将A2改装成量程为20mA的电流表A,应把R2调为_______

;与A2并联,改装后电流表A的内阻RA为_______

.

(3)利用电流表A、电阻箱R3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用电流表A、电阻箱R3及开关S按图①所示电路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时,改变R3的值,记录下电流表A的示数I,得到若干组R3、I的数据,然后通过作出有关物理量的线性图象,求得电池电动势E和内阻r.

a.请写出与你所作线性图象对应的函数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

b.请在右图坐标中作出定性图象(要求标明两个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

c.图中______________表示E.图中______________表示r.

答案:

(1)CBFEDA

(2)12;11.7

(3)方法一:

a.

b.如下图1所示,c.直线的钭率;纵轴截距的绝对值.

方法二:

a.

b.如下图2所示,c.直线钭率的倒数;纵轴截距除以钭率.

本题要求考生掌握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研究方法,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本题笫

(1)问测量电流表A2的内阻,可将平时物理实验中学到的“替代法”迁移过来.第(3)问利用图象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可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的

图象的处理方法迁移过来,将公式

变换成

作出

图象,该图象是一条直线,斜率等于

纵轴截距等于

进而求出电池电动势E和内阻r(如答案中的方法二).迁移能力在各种能力之中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种能力,在复习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将学生实验中的验证性实验、测量性实验改编为探究性试题,或者从国内、外刊物上引入一定的探究性试题,或者将奥赛、大学普通物理学上的实验降低难度进行改编,让考生在训练中理解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并能够将探究方法进行迁移,以提高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考正向能力型、探究性的方向拓展,近年高考实验题已从考课本实验向设计性实验方面进行转移,但实验的原理、方法仍是课本实验中所学过的,关键是将课本实验的原理、方法转变为自己的设计能力.实验设计的原则是科学、可行、精确和简便,考生应深刻理解大纲中基本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如:

控制变量法、累积法、电学实验方法中的伏安法、替代法和半偏法,数据处理用的差值法、平均值法、图象法等),并能将这些方法灵活迁移到新的实验中去解决问题.

在实验设计中,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度,减小实验误差,控制实验条件至关重要.实验条件的控制涉及许多方面,如:

实验原理、器材选择、基本仪器的使用、电路的连接、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图像的绘制、电路故障的判断及误差产生的估计等.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设计性实验题必将继续成为高考的热点,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进行探究.学生每完成一次实验,让他们弄清该实验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案,完成该实验还有哪些新方案,该实验还有哪些其它用途等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5500字,若字数嫌多,可删除部分试题)

电话:

6

E:

邮址:

226111江苏海门市天补中学姜启时

探究类实验试题剖析

江苏姜启时

探究类实验试题在近年高考试卷中频频出现,这类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注重考查实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考正向能力型、开放型、研究性的方向拓展,在高考复习过程中我们必须关注这类实验试题.本文通过对下列两类探究实验题的剖析,以期对考生有所启发.

一、新情景探究类实验

例l物体绕轴转动而具有的动能叫转动动能,转动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转动的角速度有关.为了研究某一砂轮的转动动能Ek与角速度ω的关系,某同学采用了下述实验方法进行探索:

先让砂轮由动力带动匀速旋转测得其角速度,然后让砂轮脱离动力,由于克服转轴间摩擦力做功,砂轮最后停下,测出砂轮脱离动力到停止转动的圈数n,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经实验测得的几组ω和n如下表所示:

角速度ω/rad·s-1

0.5

1

2

3

4

转动圈数n

5.0

20

80

180

320

转动动能Ek/J

已测得砂轮转轴的直径为lcm,转轴间的摩擦力为

N.

1.计算出砂轮每次脱离动力的转动动能,并填人上表中.

2.由上述数据推导出该砂轮的转动动能Ek与角速度ω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

3.若测得脱离动力后砂轮的角速度为2.5rad/s,则它转过45圈时的角速度为_____rad/s.

解析1.已知直径d=10-2m,摩擦力f=

N,据动能定理,砂轮的转动动能Ek=fs=f·n

d=0.1n,将n的数值代入,算出不同角速度ω对应的转动动能Ek,在表上从左向右依次填0.5、2、8、18、32.

2.利用对应的数据可以看出Ek与ω不是正比例关系,由于物体平动动能Ek与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受此启发,试用Ek=kω2探究,得k=2,故砂轮转动动能Ek与角速度的关系式为Ek=2ω2.探究Ek与ω的关系也可用图象法处理,如分别作出Ek-ω图象、Ek–ω2图象,进而找出转动动能Ek与角速度ω的关系式.

3.据动能定理

得出砂轮转过45圈时的角速度为

rad/s

方法技巧高中物理中没有介绍转动动能的表达式,本题以探究“转动动能与角速度的关系”命题,是一条新情景探究类实验试题,考查考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迁移能力.科学探究的要素有:

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收集数据、评估、交流、合作,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几个要素的运用能力.在进行常规实验复习时,应注重思维训练,特别是迁移思维的训练,迁移思维是指在不同背景、不同侧面下思考和寻找答案的思维形式,其基本特征是创新.实验复习时多进行“一题多问”、“一题多思”,这是训练迁移思维的好办法.

二、开放性探究类实验

例2给你一节电池、一只电键、若干导线,还需要哪些仪器、器材就可以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了?

请设计具体的测量方法.

解析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要用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要得到E与r的值,就要设法(直接或间接)测出至少两组U与I值,根据所给仪器、器材的不同,具体的测量方法会有所区别:

思路1若还有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各一个,测量电路如图1所示,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可获得两组U与I的值.

思路2若还有电流表一只,电阻箱一个(或两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测量电路如图2所示,同样可行。

思路3若还有电压表一只,电阻箱一只(或两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测量电路如图3所示,同样也可行。

 

思路4若电池的内阻较小不易测量,可在电池外串一阻值已知的定阻充当电源内阻如图4所示;若电压表量程过小,还可通过电表的改装扩大量程来测量,如图5所示.

思维拓展本题是一道开放性探究类实验,设计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通过分析与思考,能从同一条件出发,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联想判断,运用多种途径来解决问题.探究性实验课题往往需要经过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评价结论等环节,试题针对这些具体环节进行考查,从而检测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及科学素养.开放性探究类实验凸现开放的特点,而且根据所测的物理量处理实验数据也是开放的,可以运用图象法,也可以运用计算法.

探究型试题是一类适应新课程理念的题型,它着重考查学生的迁移分析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为了寻求问题的解答,我们必须深入细致的分析、思考和对比,把握命题意图,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处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从而提炼出结论.值得一提的是,平时学习、实验过程中必须注重知识积累,培养发散思维和迁移分析的能力.

同步训练

学过单摆的周期公式以后,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钟摆产生了兴趣,老师建议他们先研究用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的方木板(如一把米尺)做成的摆(这种摆被称为复摆),如图所示.让其在竖直平面内做小角度摆动,C点为重心,板长为L,周期用T表示.

甲同学猜想:

复摆的周期应该与板的质量有关.

乙同学猜想:

复摆的摆长应该是悬点到重心距离的L/2.

丙同学猜想:

复摆的摆长应该大于L/2.理由是:

若OC段看成细线,线栓在C处,C点以下部分的重心离O点的距离显然大于L/2.

为了研究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探索:

(1)把两个相同的木板完全重叠在一起,用透明胶(质量不计)粘好:

测量其摆动周期,发现两个木板摆动与单个木板摆动的周期相同,重做多次都有这样的特点.则证明了甲同学的猜想是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2)用To表示把板长为L的复摆看成摆长为L/2单摆的周期计算值,用T表示板长为L复摆周期的实际测量值.计算与测量的数据如下表:

板长L/cm

25

50

80

100

120

150

周期计算值T0/s

0.70

1.00

1.27

1.41

1.55

1.73

周期测量值T/s

0.81

1.16

1.47

1.64

1.80

2.01

由上表可知,复摆的等效摆长______L/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为了进一步定量研究,同学们用描点作图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所选坐标如下图,在坐标纸上作出T–T0图象,并根据图象中反映出的规律求出

=__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其中L等是板长为L时的等效摆长,

).

 

答案:

(1)错误

(2)大于(3)图线为直线,图略.1.14—1.17

 

E:

电话:

6(小灵通)

四.设计综合性复习专题,训练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近几年高考试卷中,许多试题都是由经典习题通过变换情境、改变条件、转换角度等方式变形而来,掌握了习题变形的思路和方法,可以使解题少走弯路,跳出题海。

动量定理是高中物理中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其表达式为I=△p,这里的I是物体所受外力的总冲量,△p是物体动量的增量,即物体末状态与初状态的动量之差。

本文以《动量定理》一节的课本例题〔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笫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