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6155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34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2.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生活和社会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激发他们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3.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教学重点

什么是化学;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

什么是化学。

教学过程

很高兴成为咱们班的一员,希望大家喜欢我。

当你翻开这本崭新的化学课本时,一扇新的科学大门正向你徐徐打开,在你的脑海中是否会有这样的想法:

什么是化学?

化学有什么用。

这节课,我将与同学们一起走进化学世界,领略化学魅力。

下面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

魔棒点灯

下面给大家描述一个巫术:

杀鬼见血。

某偏僻山区,受传统的封建意识影响太深,信奉巫术,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得了重病,其母亲请来巫婆,巫婆自称是王母娘娘之女下凡,令其母亲将病人用被子裹着,绳索捆绑,棍棒抽打。

巫婆在病人旁边左手端起“神水”,右手挥舞长刀,口中念念有词,最后一声怪叫:

“天灵灵,地灵灵,女妖精快现形!

天门开,地门开,女妖精快出来!

”几口“神水”喷在草纸和长刀上,一刀砍在草纸上,只见“鲜血”直流。

下面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侦察小分队发现了德国法西斯一处十分隐蔽的兵工厂,上级命令小分队必须在三天之内炸毁,可是兵工厂戒备森严,怎么办呢?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在部队服役的一名化学家提出了一个方案。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侦察队带着十多只老鼠来到兵工厂的围墙外。

他们在老鼠身上涂上了一些液体,然后把老鼠放进兵工厂的围墙内,不一会儿,涂在老鼠身上的物质自发地燃烧起来,燃着的老鼠四处逃窜,其中一只从阴沟洞窜进了弹药库,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兵工厂被摧毁了。

下面给大家说一件怪事:

在德国,有一位有淡黄色头发的学生在热天想凉爽一下,跳到了游泳池中。

过了一会儿,游泳池边的人吃惊地看到,从水中站起来了一位满头绿发的青年。

通过以上的事实,同学们一定会想:

魔棒点灯的秘密是什么?

杀鬼见血的玄机在哪里?

智炸兵工厂的道理又何在?

德国学生的头发为什么就变成了绿色?

我们或许会对日常生活中下列现象产生疑问:

为什么陈年老酒分外香?

为什么霜打的青菜味更美?

为什么久置的红薯格外甜?

为什么烧鱼时加些酒能使鱼更好吃?

在无人的原始森林,为什么会莫名奇妙地燃起大火?

五彩缤纷的节日礼花是怎样形成的?

燃烧、铁生锈是何现象?

保温瓶的水垢如何除去?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我们学习一门新的学科——化学而得到解答。

【过渡】化学离我们远吗?

【抽生阅读】第一页第二段。

【过渡】化学研究什么呢?

【抽生阅读】第二页第二段。

【总结】化学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物质。

【过渡】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方面起着怎样重要的作用?

【抽生阅读】第二页第三段。

【总结】学了化学后,不但能知道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还会进一步知道它们的内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

知道如何利用它们来创造新的产品,以及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

【提问】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古时候,人类经过了怎样的历程才觉得越来越离不开化学了?

【抽生阅读】第二页最后一段。

【过渡】我国古代在化学方面取得了怎样了不起的成就,下面我们来看几幅图片。

【看图】第二页、第三页图1、图2、图4、图5、图3

【补充讲解图3】图3是越王勾践剑,是一九六五年考古工作者在挖掘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时,发现了这把名贵青铜剑。

剑与剑鞘吻合得十分紧密,拔剑出鞘,寒光耀目,剑身有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

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

试之以纸,20余层一划而破。

这把剑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寒光闪烁锋利无比,被世人誉为“王者之剑”、“天下第一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的化学科学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提问】在人类认识化学的漫长历程中,很长时间对物质变化的认识还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到了近代,人们认识化学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和规律,这些重要结论和规律是什么?

它们对化学的发展和研究起到了什么作用?

请同学们在教材第三页找一找。

【抽生回答】近代科学家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得出了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这些观点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其本质的基础。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门捷列夫发现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过渡】现在化学家们已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对化学进行微观探索。

【看图】第三页图6

【讲解】现在,我们对化学是一门什么学科应该有一个初步认识了,“化学”中的“化”就是“变化”的意思,化学要研究物质的变化规律,要研究物质的变化规律就必须要掌握物质的性质,要深刻理解物质的性质,还必须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因此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但这种研究不是表象的,而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进行。

所以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看图】化学不断发展着,目前,人们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几千万种,其中很多是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请看图片:

 

【讲解】这只可爱的小猫咪,稳坐在一块透明的塑料板上,塑料板的下面是2200oC的火焰,可是小猫咪却显得那么安详。

你一定会问,小猫咪不怕热吗?

要不,这张照片是画出来的?

其实,这张照片都是由实物拍摄下来的。

这种具有优良隔热性能的塑料板是用一种新型化学材料制成的。

教材P4图7:

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10-9米,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具有特殊的性质。

例如,将单质铜制成“纳米铜”时,“纳米铜”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纳米铜还具有超塑延展性,在室温可拉长50多倍而不出现裂纹。

教材P4图8:

一只漂亮的金丝雀生活在水中的鱼群之中,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是聚硅氧烷创造的奇迹,氧气能透过鸟笼,维持金丝雀的生命。

教材P4图9:

单晶硅为信息技术和新能源开发提供了基础材料。

教材P4图10:

用玻璃钢制成的船体具有耐腐蚀、重量轻、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

不仅如此,有谁想到:

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质量为2t的汽车。

还有谁想到:

玉米能纺成“棉纱”,制成色彩艳丽的服装;工业污水使生命绝迹,但是却可用它做成尼龙纤维,填入背心,能死死夹住飞速成射来的子弹让人九死一生;现在连人体内的各种器官及骨骼都可实现人工制造了,这是化学带给我们不可思议的神奇

化学学科的发展就像榕树的成长过程,两百年以前,还只有单一的化学。

19世纪初,它分解成了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又过了几十年,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胶体化学获得了独立的地位。

此后化学学科的分化过程有如雪崩,先后出现了高分子化学、工程化学、应用化学、医药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农业化学、天体化学、地球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化学、晶体化学、药物化学、植物化学、水化学、磁化学、声化学、电化学、热化学、光化学、岩石化学。

如果在智力游戏中出题目,若要问你知道有什么化学学科,这太容易了,只要在“化学”前面加上相应的词就可以了,谁都会信口说出十几个来。

若问:

请说出那个领域不涉及化学?

回答就要思考思考了,若谁能找出在那个领域还没有独立的化学学科,深入探索下去,或许会在化学领域树起一面新的旗帜。

化学真是无所不及,就连人类高尚的爱情都与化学有关,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体内会产生的较多的多巴胺和羟色胺,让人产生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

化学正日益成为本世纪的中心学科,已成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化学能否保持领先地位,已成为一个国家能否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以这样说:

没有化学就没有现代科学,就没有人类文明。

【学法指导】化学如此重要,同学们一定在想如何才能学好化学呢?

1.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课前要进行预习,预习时必须要对重、难点和不懂的地方进行圈点勾画。

•认真听课。

带着问题听课,听会知识的来龙去脉,感受每一知识点的方法与思路。

积极思考问题,大胆回答问题。

•质疑善思。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

在化学学习中,一定要在好奇中积极质疑,善思会问,解决疑难。

•认真做笔记。

记录本节的重点、难点,须掌握的内容和老师补充的内容、易错、易混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

2.仔细观察演示实验,认真做好学生实验

•观察时要仔细、全面,并做好记录,要对实验现象进行认真分析。

•做实验要注意安全,实验前对实验的内容、操作方法以及有关仪器、药品的性能有充分的了解,并严格按照操作步骤操作,以防发生危险。

3.独立、认真完成作业。

4.及时复习。

化学易学,易懂,易忘,要想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每学完一个单元,要及时小结,系统复习。

同学们,我为能当一名化学教师而感到自豪,因为从日常生活到未知世界的探密;从生命奥秘的揭示到环境污染的治理;从火药的发明到原子弹的爆炸,都离不开化学,就连全世界最高层次的“奖励”诺贝尔奖就是由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可见化学对推进人类进步的作用。

总之,作为实用的、富于创造性的中心学科,化学在能源、材料、医药、信息、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以及工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一书

部分内容分享和读者评价

读者评价

本书用绣花功夫历时十余年而成,是作者多年教学实践的积累,以“把每一节课当作礼物送给学生”作为设计追求!

有精美实用的带视频的配套课件,课件制作体现工匠精神。

 

前言

一堂好课关键是课前做足功课。

没有精心备课,就不会有学生的奇思妙想,就不会有课堂的异彩纷呈。

只有落实备课,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课堂,才能让课堂教学充溢灵动。

鲁迅先生上课前,总要从布包包拿出讲义,翻开它,然后讲起来。

如果一个老师从来不沉浸于自己的备课和讲课激情中,那么,这个老师基本上不是一个真诚的、有思想深度的老师。

教不好源于钻不透,一个教师要对所教的教材熟悉得如同自己的掌纹,备教案的过程,也是钻教材的过程。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勤于探索、精于反思、不断积累的心血和智慧结晶。

在教学设计中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及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章节、课时进行编写,每单元设:

新授课教学设计、复习课教学设计。

注重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程改革核心理念,努力将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注重情景创设,注重活动设计,注重学法指导,注重思维启迪,注重知识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关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活动的时间、空间,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深,方能叶茂;深入,方能浅出;厚积,方能薄发;教案详尽缜密,方能沉着应对,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周密的预设,孕育着绝妙的生成;课前费时的钻研,是为着课堂的优质高效。

这样的动静结合,这样的有形与无形相谐,唯敬业者方能体味个中之妙。

诗曰:

“谁说这里死寂一片,你可知,冰雪下面有汩汩的清流。

周克雄

2017年3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了解空气的成分。

3.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4.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会分析实验现象。

教学重点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教学难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情境】唐代诗人李峤(qiáo)有一首绝句:

解(xiè)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xiá)。

诗中描述的什么自然现象?

【学生回答】风

【教师补充】风是流动的空气。

【情境】请同学们用手按住鼻子,闭气默数30下。

……刚才大家已经感受到了空气的重要性,人没有食物和水,尚可支撑若干天。

但若没有了空气几分钟内人就得死亡。

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同时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和研究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空气。

二、探究新知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讨论】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能否根据生活经验或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

【汇报交流】

生1:

把一个空的集气瓶倒插在盛水的大烧杯中,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边演示边讲解)

生2:

把一个塑料袋系住袋口,用双手挤压塑料袋,感觉到有压力,是因为塑料袋内充满了空气。

这说明空气真是实存在的。

生3:

用一个注射器在空气中抽拉一下,在向水中推挤,会看到有许多气泡从针头冒出,说明空气真是实存在的。

生4:

用扇子扇,感觉有风,就是因为空气在流动。

生5:

双手合拢,用力挤压,可以感到气体存在,有时还能听到响声。

生6:

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就是把空气压入车胎。

【提问】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设计实验证明了空气的存在。

空气很重要,又时刻陪伴于我们左右,为什么人们发现空气却比较晚呢?

空气到底是单一的一种物质还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在很久以前曾经困扰着科学家们,现在让穿越到200多年以前,去了解一些对研究空气组成的有重要贡献的化学家?

【投影】普利斯特里、舍勒、拉瓦锡主要事迹。

【过渡】拉瓦锡采用了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他是如何研究的?

请看教材P26第1、2段。

【阅读】P26第1、2段

【抽生简述】拉瓦锡把少量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12天,发现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空气体积减少了1/5左右。

通过对剩余气体的研究,他发现这部分气体不能供给呼吸,也不助燃,他误认为这全部是氮气。

拉瓦锡又把加热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中再加强热,得到汞和氧气,且氧气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中减少的体积。

他把得到的氧气导入前一个容器,所得气体和空气性质完全相同。

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用氧气和氮气组成,氧气占其中的1/5。

【提问】拉瓦锡根据实验得出了一个有关空气组成的结论,这个结论的内容是什么?

请同学们在教材上找一找。

【讲解】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O2)和氮气(N2)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

【讨论】如果我们测定混合气体中某种成分的含量,可以用什么方法?

【抽生回答】可以用两种方法:

①除去该气体,测剩余气体的体积;②除去其他气体,测该气体的体积。

【过渡】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可以将装在密闭容器中的空气中的氧气消耗掉,测减少的体积。

下面我们就仿照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即除去氧气,测剩余气体的体积的方法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讨论】1.如何将密闭容器中的氧气消耗掉?

2.燃烧时能不能产生新的气体?

3.如何测得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

【抽生回答】1.可用燃烧的方法将密闭容器中的氧气消耗掉;

2.燃烧时不能产生新的气体;

3.反应结束后,让水进入密闭的反应容器,待装置温度恢复至室温后,测量水的体积就行了。

【实验】实验2—1

实验注意问题:

(1)装置气密性要良好;

(2)红磷要足量;

(3)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内,立即塞紧瓶塞;

(4)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进行读数。

【现象】①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静止时,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

【板书】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PO2P2O5

【讨论】①点燃红磷前打开止水夹,水不会倒流,为什么?

②燃烧停止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说明了什么?

进而说明什么?

③是什么导致了集气瓶中的气体减少?

减少的气体是什么?

④减少的气体有多少?

说明什么?

【抽生回答】①点燃红磷前打开止水夹,水不会倒流,因为没有压强差)②燃烧停止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说明产生了压强差,进而说明集气瓶中的气体减少③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了集气瓶中的气体减少,所以减少的气体是氧气。

④减少的气体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讨论】1.实验中,要求红磷要足量,为什么?

2.为什么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3.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提示: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新的气体二氧化碳。

【抽生回答】1、要求红磷要足量是为了确保氧气被消耗完。

2、一是减少实验误差,二是防止白烟污染空气。

3、不能,虽然木炭燃烧会消耗氧气,但又会产生新的气体二氧化碳。

【讨论】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往往小于1/5?

试分析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抽生汇报交流】1、红磷的量不够,未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

2、未恢复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读数。

3、实验装置漏气。

4、导管中还有一段水柱没有被压入集气瓶中。

【讲解】刚才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过渡】19世纪末以前,人们深信空气中仅含有氧气和氮气。

但后来人们又陆续发现了一些气体,是哪些气体,请同学们在教材上找一找?

【抽生回答】后来人们又陆续发现了氦、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才认识到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有其他成分。

【过渡】目前,人们已经能用实验方法精确地测定空气的成分,测定的结果怎样?

请同学们在教材上找一找。

【抽生回答】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强调】空气的成分是按体积计算的。

【过渡】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分别只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我们可以以此为标准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那么什么是纯净物和混合物?

请同学们看课本27页倒数一、二段。

【抽生回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做纯净物。

【小组活动】举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例子。

【抽生回答】空气、糖水、盐水、碘酒、加碘盐、食醋、海水、石油、墨水、铝合金是混合物,氮气、氧气、红磷、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蒸馏水是纯净物。

【视频】硫粉和铁粉混合后用磁铁吸引。

【强调】1、混合物中各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

2、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没有固定的性质,如熔点、沸点等。

3、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如氮气用N2来表示,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用O2、CO2来表示,红磷用P来表示,五氧化二磷P2O5来表示。

三、达标检测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二氧化碳(CO2)

C.食醋D.矿泉水

2.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其中体积含量最大的气体是()

A.氮气(N2)B.氧气(O2)

C.二氧化碳(CO2)D.稀有气体

3.厨房中有许多化学物质,小芳列出了以下几种,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B.加碘食盐

C.纯净水(H2O)D.液化石油气

4.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纯蓝墨水B.生理盐水

C.蒸馏水(H2O)D.葡萄糖水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红烧牛肉 B.牛奶冰棍

C.奶油蛋糕 D.蒸馏水(H2O)

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B.新鲜的空气

C.不锈钢D.冰水混合物

7.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四、小结:

学完本课题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课本第32页习题第1、2题,第3题

(1)、

(2)。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2.探究分子的基本性质,用分子的基本性质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

4.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5.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

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变干,糖块放到水里就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我们就能作出回答。

二、探究新知

【过渡】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实验3-2】品红溶于水

【现象】品红逐渐向水中扩散,但时间较长后才扩散均匀。

【讲解】上述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为了解释这类现象,他们提出了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设想。

这些微小粒子是什么呢?

科学事实证明:

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

【阅读】现代科学技术已能把分子、原子放大几十万倍而呈现在我们眼前,请同学们看教材49页图3-2和图3-3

【讲解】这两幅图都证明了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

【过渡】有谁直接用肉眼看见过分子?

(生答:

没有见过)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它?

(生答:

因为分子很小)分子到底有多小?

下面我们结合一些事实来想象一下。

【阅读提示】一滴水很渺小,小小的一滴水中大约有多少个水分子呢?

请在教材48页最后一段中上找一找。

(生答:

1.67×1021个水分子,约合17万亿亿个。

【过渡】17万亿亿是个什么概念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8页最后一段第2-3行。

【讲解】有人做了这样的计算:

如果一个人每口喝下一亿个水分子,每秒钟喝一口,要想把一滴水全部喝到肚子里去,竟需要五十万年的时间。

【提问】由此同学们可以想象到什么?

【抽生回答】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应该都非常小。

【阅读提示】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有多大,大家在教材上找一找。

(生答:

大约是3×10-26Kg。

【讲解】可见分子的质量真的是非常小。

【讲解】下面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图3-3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汉字“中国”,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其中笔画的线条宽度为10nm。

如果用这样大小的汉字来书写《红楼梦》一书,只需小拇指指甲的1/20那样小的面积,就可写进全书的内容。

【讲解】由此可见,分子和原子非常小。

【板书】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过渡】分子除了具有“很小”的性质以外,还有哪些性质呢?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请同学们了解一下教材49页“探究”活动的内容。

【观察并介绍】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展示酚酞试液)这是它的溶液,是什么颜色?

(生答:

无色)酚酞遇到氨水这样的碱性物质会变成红色。

【活动与探究】

步骤一、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抽生描述】溶液为无色

步骤二、取烧杯A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抽生描述】酚酞溶液遇到氨水变为红色。

步骤三、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

【抽生描述】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而烧杯B中的溶液仍为无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