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卷.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6161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西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西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西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西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山西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山西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山西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山西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山西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山西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山西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山西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卷.docx

《山西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卷.docx

山西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卷

山西省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B.铜用于制作导线

C.金属汞用作体温计中的液体

D.黄金压成金箔

2.下列实验设计能实现其对应的实验目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探究燃烧条件之一:

温度达到着火点

D.

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3.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都是氧化物

B.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必须含有氧元素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燃烧过程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4.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和二氧化碳都可将氧化铁还原成铁

B.CO2的排放不是导致酸雨的原因

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D.碳具有可燃性,因此,在常温下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B.碳素墨水书写档案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D.硫酸用于铅酸蓄电池

6.将棉手帕放入白酒中浸湿,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

下列有关“烧不坏的棉手帕”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燃烧

D.白酒中的水蒸发使手帕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7.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则下列有关可燃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

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可燃冰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可燃冰燃烧实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8.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家里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高层楼房着火,首先打开所有门窗

C.遇到电线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D.发现家里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风扇

9.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和CO2都是碳的氧化物,但分子结构不同

B.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C.CO和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D.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化学性质活泼

10.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11.生活就是一堂堂生动的化学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扇风可以让灶火烧的更旺,是因为提供充足的氧气

B.久置在桌上的饼干会变软,是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气

C.米饭煮焦了会变黑,说明米饭中的物质含有碳元素

D.铝合金门窗不容易生锈,是因为铝不和氧气反应

12.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该粒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

C.该粒子是一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D.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

13.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把乙放入丙盐溶液中,有丙析出;丙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甲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乙、丙、甲

B.丙、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14.下列关于资源和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煤、石油、沼气、风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

B.氢气燃烧后不污染空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C.在金属资源中,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D.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也是保护化石燃料和金属资源的表现

15.下列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金属资源

B.铁粉作双吸剂和铁生锈的原理相同

C.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

D.生铁和钢的性能完全相同

二、填空题

16.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遭遇各种极端天气,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大同是国家能源基地,盛产煤炭,为了可持续发展,现在正在逐步实现战略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最理想清洁的能源是________。

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_______。

(2)“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

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甲酸()

,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大同市2019年能源革命的重大突破之一是低碳工程。

如图是某大型成就展中的“碳足迹计算器”模型,“碳足迹计算器”能帮助公众计算出居家、出游及办公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倡导“低碳”生活,应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________。

A外出随手关灯                   B双面使用纸张

C骑自行车出行                   D丢弃未喝完的矿泉水瓶

17.近日,网络上出现了“不锈钢水壶中的锰会让人智力低下”等传言。

对此,国家食品安全专家钟凯作了解答。

“不锈钢材质中的锰含量与迁移量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合金状态下,金属的惰性会增强。

”钟凯指出,食品接触材料的重金属迁移量是用强酸、强碱、有机溶剂等,在较高温度下长时间浸泡模拟出来的,如果这种状态下迁移量都没问题,日常使用根本不是问题。

“其实,人体本身就需要一些微量元素锰元素,而且对锰有一定耐受能力,几乎不会缺,也不会多。

”钟凯解释。

锰是人体中一些重要生物酶必不可少的元素,在骨骼健康、抗氧化、代谢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阅读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①不锈钢是纯净物 ②不锈钢属于合金 ③合金不能与强酸、强碱反应 ④合金比纯金属稳定 ⑤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⑥人体中缺乏铁、钙、锰等元素就会引发多种疾病,所以要多多摄入

18.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该元素原子有_____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离子,该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_。

(2)图甲和图乙中的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所示的实验中,C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

19.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一直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1)太阳能和石油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_;

(2)利用石油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使石油得到综合利用,该过程属于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煤、氢气、汽油三种燃料中最理想的是______;

(4)天然气不仅可以作燃料,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①天然气重整可以得到合成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下列物质仅以合成气为原料不能得到的是______。

A.甲醛

B.甲醇

C.尿素CO(NH2)2

20.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

⑴工业制取二氧化碳______

⑵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

⑶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_____

⑷盛石灰水的试剂瓶时间长了内壁有一层白膜,形成的原因_______

21.下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D表示某元素原子,则m=___,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 电子。

(2)B原子在第_______ 周期

(3)在A、C形成的化合物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4)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a.在甲、丙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_

b.A、B、C、D对应的物质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

c.画出比一个C分子多两个质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

三、实验题

22.用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在实验一中,将一瓶二氧化碳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小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

②实验二中,向集满CO2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持续振荡一定时间,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充分振荡后,试管内压强_____试管外大气压强(填“>”或“=”或“<”)。

③实验三中加入石蕊试液的目的是____,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____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本实验中用两只试管的目的是_____。

2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探究铜、X、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丙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若乙试管中无现象,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弱到强的顺序是______。

若甲试管中无现象,则______试管的实验是多余的。

去掉多余的实验,同学们将另两支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不溶物取不溶物于试管丁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则不溶物中一定含有______,试管丁中一定含有的可溶性物质是______。

四、推断题

24.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已知变化①的现象是物质颜色由黑变红,F的浓溶液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是_____。

(2)反应③的基本类型是_____。

(3)物质C的一种用途是_____。

(4)若H是常用的液体燃料,则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5.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做了一个有关铁的实验:

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其中A是实验室用草酸()

和浓硫酸加热制取一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C装置无明显现象,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3)F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六、计算题

26.某地每吨化肥的市场价格如下:

尿素CO(NH2)21080元,硝酸铵NH4NO3810元。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计算硝酸铵中氮、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最简整数比)

(3)计算硝酸铵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_____;

(4)用6480元购买的硝酸铵与多少钱购买的尿素中含氮量相等?

写出计算过程____

27.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10g某锌样品(含少量杂质,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当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93.7g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g。

(2)样品中锌的质量为多少克___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三、实验题

1、

2、

四、推断题

1、

五、科学探究题

1、

六、计算题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