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文字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6228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7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文字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文字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文字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文字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文字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文字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文字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文字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文字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文字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文字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文字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文字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文字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文字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文字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文字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文字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文字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文字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文字版.docx

《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文字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文字版.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文字版.docx

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文字版

CT影像诊断

1.巨块型肝癌

巨块型肝癌最多见,CT平扫可见边缘不规则的巨大低密度肿块,肿块中央坏死区表现为不规则更低密度区;动脉期肿块周边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高于周围肝实质密度,肿块中心更低密度坏死区无强化;门静脉期肿块密度降低,低于周围肝实质密度;平衡期肿块密度进一步下降,接近平扫密度。

2.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CT平扫主要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轮廓模糊,胰腺实质密度略减低,周围可见液性渗出。

3.腹部外伤

(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多见于腹部闭合性损伤、刀扎伤,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常见的包括肝、脾、肾损伤。

肝破裂

肝实质破裂出血在CT上表现为病变区高低混杂密度区,边缘模糊,高密度血肿密度明显高于周围肝实质。

脾破裂

脾脏实质内损伤在CT上表现为脾脏体积增大,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高密度血肿。

肾损伤

常见的肾损伤包括肾被膜下血肿、肾周血肿、肾实质内血肿和肾撕裂伤。

肾周血肿在CT平扫上表现为肾周间隙范围广泛的新月状高密度影,肾脏受压移位。

肾撕裂伤在CT平扫上表现为肾实质分离,肾周围可见高密度影环绕,为肾周积血;增强扫描肾实质强化,其内可见裂隙样无强化低密度区,肾周积血未见强化。

4.颅脑外伤

颅骨骨折

颅骨骨折中较常见的是线样骨折和凹陷性骨折。

线样骨折在CT上表现为贯穿颅内外板的清晰而锐利的线样低密度影,骨折断端无移位。

凹陷性骨折的骨折线多呈不规则线状,颅骨内外板均塌陷移位。

硬膜外血肿

颅内出血积聚于颅骨和硬脑膜之间,称为硬膜外血肿。

CT平扫急性硬膜外血肿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双凸形高密度区,密度均匀,边界锐利,邻近脑组织受压,头皮软组织肿胀。

硬膜下血肿

颅内出血积聚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称为硬膜下血肿。

CT平扫硬膜下血肿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范围广泛,常合并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等占位征象。

5.急性脑出血

脑出血急性期表现为出血部位的肾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均匀高密度影,CT值60~80亨氏单位,周围见低密度水肿带,邻近脑组织受压。

6.大面积脑梗死

大面积脑梗死在梗死24小时后的CT检查中可见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相一致的低密度区,同时累及皮质和髓质,同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

“B型”超声波诊断

肝硬化

肝硬化是有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及肝细胞结节样再生,形成假小叶,临床以门脉性肝硬化最为多见。

本病例即为典型门脉性肝硬化,其主要表现为肝右叶明显萎缩,左叶有肿大倾向,肝脏表面不光滑,呈锯齿样改变,肝缘变钝,肝脏实质回声增粗增强,分布不均匀,出现门脉高压后,可出现门脉增宽、脾大、腹水。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视炎症改变程度不同,临床病理学分为三种类型

1急性单纯性胆囊炎

2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3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其主要声像图表现

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胆囊疾病,以女性多见,包括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

胆囊结石以大小、形态、数量以及化学成分不同构成了多彩多样的声像图表现,但基本特征是强回声伴后方声影,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肾结石

肾结石是很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通常是指一些晶体物质和有机基质在肾脏集合系统的异常沉积。

小者如粟粒或泥沙,较大的结石呈鹿角状充满整个肾盂肾盏。

80%的结石以草酸钙和磷酸钙为主。

临床主要症状包括腰痛、血尿,常于活动后发作或加重。

肾结石典型声像图为肾集合系统内伴有声影的强回声团,以肾下极集合系统多见。

普通X线影像诊断

1.呼吸系统

(1)正常胸部正位

胸部正位片能够清晰地显示胸廓、肺和纵膈。

骨性胸廓呈致密影,包括胸椎、两侧的肋骨、锁骨和肩胛骨。

肋骨后段呈近似水平位走行,前段自外上向内下倾斜。

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透亮的肺野,两肺之间是呈软组织密度影的纵膈。

纵膈两侧可以看到致密的肺门影。

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

正常胸膜菲薄,一般不显影。

横隔介于胸、腹腔之间,呈圆顶状,膈内侧与心脏形成心膈角,外侧与胸壁间形成肋膈角。

在成年女性,两侧乳房在两下肺野形成对称的密度增高影,其内可见小圆形致密乳头影,不要误认为病变。

(2)气胸

因脏层或壁层胸膜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内,称为气胸。

在X线片上,气胸区无肺纹理,为气体密度,被压缩肺的边缘呈线状致密影,同侧肋间隙增宽,纵隔向对侧移位。

(3)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是细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X线表现与病理分期密切相关,典型X线表现出现于实变期,表现为与肺叶轮廓相符合的大片状均匀致密阴影,其内有时可见透亮的支气管影,病变的叶间裂一侧显示清楚,其他部分则模糊不清。

(4)胸腔积液

X线检查能够明确胸腔积液的存在,中等量积液立位胸片上可见外高内低的弧线状液体上缘,其下方肺野呈均匀致密阴影,横膈和肋膈角被掩盖。

同时可见患侧肋间隙增宽,纵隔向对侧移位。

(5)浸润型肺结核

浸润性肺结核好发于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表现为斑片状或云絮状的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内部有时可见不规则低密度空洞影。

(6)周围型肺癌

周围型肺癌是指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的肺癌。

在X线上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肿块影,肿块边缘毛糙、呈凹凸不平的分叶状。

有时肿块和胸膜间可见胸膜凹陷征。

(7)中央型肺癌

中央型肺癌是指发生于肺段或肺段以上支气管的肺癌。

进展期中央型肺癌在X线上表现为肺门区边缘清楚的肿块影,突向肺野。

有时可见伴发的支气管阻塞征象。

2.循环系统

(1)二尖瓣型心脏增大

二尖瓣型心脏增大常见于二尖瓣病变、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肺心病等。

在X线正位片上表现为心影呈梨形,主动脉结正常或缩小,肺动脉段凸出,心尖圆隆抬高。

(2)主动脉型心脏增大

主动脉型心脏增大常见于主动脉瓣病变,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

在X线正位片上表现为心影呈靴形,主动脉结增宽,心腰凹陷,心尖下移。

(3)普大型心脏增大

普大型心脏增大主要见于心衰、心肌炎等。

在X线正位片上表现为心影向两侧明显增大,肺门因心影遮挡而显示不清。

3.消化系统

(1)正常腹部正位

正常立位腹部平片双侧横膈光整,膈下无游离气体,左侧膈下见充气的胃泡影,肠腔内有时可见少量气体。

双侧肾脏呈“八”字形位于脊柱两侧。

脊柱两旁还可见到边缘清晰的腰大肌影。

(2)小肠梗阻

单纯性小肠梗阻最常见。

典型X线表现为上中腹部平行排列、互相靠拢的积气肠管,肠管内粘膜皱襞呈弹簧样。

肠腔内见多个阶梯状排列的液平面。

(3)消化道穿孔

膈下游离气体是消化道穿孔的典型X线表现,主要表现为立位片上一侧或双侧膈下线条状或新月形的透亮气体影。

(4)食管静脉曲张

食管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的重要并发症,典型食管造影表现为食管管腔内串珠状充盈缺损,管壁边缘不规则,管腔扩张,蠕动减弱。

(5)浸润型食管癌

浸润型食管癌在食道钡餐造影中显示食管中段局限性不规则狭窄,狭窄处管壁僵硬,黏膜皱襞中断、破坏。

病变上方食管轻度扩张。

(6)胃溃疡

胃溃疡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中主要表现为胃小弯侧突出于胃轮廓之外的龛影,龛影形态规则,边缘光滑整齐,龛影周围黏膜皱襞呈放射状直达龛影口部。

(7)溃疡型胃癌

溃疡型胃癌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中显示为胃窦小弯侧不规则龛影,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内,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环堤,病变区黏膜中断,胃壁僵硬。

(8)浸润型结肠癌

浸润性结肠癌在钡灌肠造影中表现为病变区局限性不规则狭窄,狭窄段轮廓毛糙,管壁僵硬。

黏膜像见病变区黏膜中断。

4.泌尿系统

泌尿系结石泌尿系阳性结石主要表现为肾、输尿管走行区或膀胱区的类圆形或鹿角状致密影,密度均匀一致。

5.骨关节系统

(1)正常骨关节

在X线片上,骨皮质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骨松质表现为密度低于骨皮质的网络样改变,骨髓腔显示不清,关节间隙表现为两个相对骨性关节面之间的透亮间隙。

(2)肢体骨折

肱骨干骨折

肱骨干骨折在X线上表现为骨干中上1/3骨皮质和骨小梁中断,断端成角、移位,并可见游离骨块。

克雷氏(Colles)骨折

Colles骨折是指桡骨远端距离关节面2.5cm以内的骨折。

在X线上表现为桡骨远端骨皮质不连续,骨小梁断裂,骨折远断端向背侧移位和向掌侧成角。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在X线上表现为骨皮质不连续,骨小梁完全断裂,骨折远端向上移位,部分嵌入骨折近端内,股骨颈缩短。

青枝骨折

青枝骨折在X线上表现为骨皮质发生皱褶、凹陷而不见骨折线,似嫩枝折曲后的表现。

手术区消毒和铺巾

【目的】

消灭拟作切口处及其周围皮肤上的细菌。

【操作方法】

准备消毒用物,如皮肤上有较多油脂或胶布粘贴的残迹,可先用汽油或松节油拭去。

传统方法是术者洗手后用2%~3%碘酊涂擦皮肤三遍,待干后用70%酒精消毒脱碘二遍。

目前消毒方法有用0.5%碘尔康溶液或1∶1000苯扎溴铵溶液涂擦三遍。

对婴儿、面部皮肤、口腔、肛门、外生殖器等部位,可选用刺激性小、作用较持久的0.75%吡咯烷酮碘消毒。

在植皮时,供皮区的消毒可用70%酒精涂擦三遍。

以腹部手术为例,消毒范围至少要求上至乳头线,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

先将消毒液倒入肚脐少许,用卵圆钳夹持浸有消毒剂(2.5%~3%碘酊)的棉球或小纱布块,由腹部中心区开始涂擦,绕过肚脐;涂擦时不留空隙;第二、三遍都不能超出上一遍的范围。

第三遍消毒完毕,翻过卵圆钳用棉球的另一侧将肚脐内的消毒液沾干。

消毒完毕,换消毒液(碘伏或0.1%新洁尔灭)消毒会阴部。

【注意事项】

1.消毒皮肤应由手术区中心向四周涂擦。

如为感染伤口、或为肛门区手术,则应从手术区的外周涂向中央处。

已经接触污染部位的药液纱布不应再返回涂擦清洁处。

2.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

如手术有延长切口的可能,则应事先相应扩大皮肤消毒范围。

【铺巾】

手术区消毒后,铺无菌巾。

铺巾时每块手术巾的反折部靠近切口。

铺巾的顺序是:

先铺铺巾者对面一侧,再铺会阴侧,再铺头侧,最后铺靠近铺巾者一侧,然后用巾钳夹住无菌巾之交叉处固定。

若铺巾完毕后要修正某一铺巾只能由手术区向外移。

然后再根据需要铺中单、大单,大单的头端应盖过手术架,两侧和足端部应垂下超过手术台边缘30cm。

换药

【术前准备】

1.物品准备

(1)治疗碗(盘)2个,有齿、无齿镊各1把或血管钳2把,探针1个,手术剪1把。

(2)2%碘酊和70%酒精棉球或碘伏,生理盐水,棉球若干,引流物或根据伤口所选择的药物、敷料。

(3)胶布、剪刀、汽油或松节油、棉签。

必要时备酒精灯、火柴、穿刺针。

根据伤口需要酌情备用胸腹带或绷带。

2.病人准备

告知病人换药的目的,可在病房,最好在专用的换药室进行换药,病人应采取最舒服且伤口暴露最好的体位。

应避免着凉,如伤口较复杂或疼痛较重,可适当给予镇痛或镇静药物以解除病人的恐惧及不安。

【操作步骤】

换药前操作者应洗手,并戴好帽子和口罩。

1.一般换药方法

(1)移去外层敷料,将污敷料内面向上,放在弯盘内。

(2)用镊子或血管钳轻轻揭去内层敷料,如分泌物干结粘着,可用生理盐水润湿后揭下。

(3)一只镊子或血管钳直接用于接触伤口,另一镊子或血管钳专用于传递换药碗中物品。

(4)70%酒精棉球消毒伤口周围皮肤,生理盐水棉球轻拭去伤口内脓液或分泌物,拭净后根据不同伤口选择用药或适当安放引流物。

(5)用无菌敷料覆盖并固定,贴胶布方向应与肢体或躯干长轴垂直。

2.缝合伤口换药

(1)更换敷料:

一般在缝合后第3日检查有无创面感染现象。

如无感染,切口及周围皮肤消毒后用无菌纱布盖好,对有缝线脓液或缝线周围红肿者,应挑破脓头或拆除缝线,按感染伤口处理,定时换药。

(2)拆线:

详见后面拆线部分。

3.其他伤口换药

(1)浅、平、洁净伤口:

用无菌盐水棉球拭去伤口渗液后,盖以凡士林纱布。

(2)肉芽过度生长伤口:

正常的肉芽色鲜红、致密、洁净、表面平坦。

如发现肉芽色泽淡红或灰暗,表面呈粗大颗粒状,水肿发亮高于创缘,可将其剪除,再将盐水棉球拭干,压迫止血。

也可用10%~20%硝酸银液烧灼,再用等渗盐水擦拭,若肉芽轻度水肿,可用3%~5%高渗盐水湿敷。

(3)脓液或分泌物较多的伤口:

此类创面宜用消毒溶液湿敷,以减少脓液或分泌物。

湿敷药物视创面情况而定,可用1∶5000呋喃西啉或漂白粉硼酸溶液等。

每天换药2~4次,同时可根据创面培养的不同菌种,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对于有较深脓腔或窦道的伤口,可用生理盐水或各种有杀菌去腐作用的渗液进行冲洗,伤口内适当放引流物。

(4)慢性顽固性溃疡:

此类创面由于局部循环不良,营养障碍或切面早期处理不当或由于特异性感染等原因,使创面长期溃烂,久不愈合。

处理此类创面时,首先找出原因,改善全身状况,局部用生肌散、青霉素等,可杀灭创面内细菌,促进肉芽生长。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凡接触伤口的物品,均须无菌,防止污染及交叉感染,各种无菌敷料从容器内取出后,不得放回,污染的敷料须放入弯盘或污物桶内,不得随便乱丢。

2.换药次序先无菌伤口,后感染伤口,对特异性感染伤口,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在最后换药或指定专人负责。

3.特殊感染伤口的换药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绿脓杆菌等感染伤口,换药时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技术,除必要物品外,不带其他物品,用过的器械要专门处理,敷料要焚毁或深埋。

戴无菌手套

穿好无菌手术衣后,选取与自己手尺码相一致的手套。

用手自手套袋内捏住手套套口翻折部,将手套取出。

注意:

没有戴无菌手套的手,只允许接触手套套口的向外翻折部分,不能碰到手套的外面。

先用右手插入右手手套内,注意勿触及手套外面;再用已戴好的右手指插入左手手套翻折部的内侧面,帮助左手插入手套内。

已戴手套的右手不可触碰左手皮肤。

将手套翻折部翻回手术衣袖口。

必要时可用无菌盐水冲净手套外面的滑石粉。

在手术开始前,双手应放于胸前。

穿、脱隔离衣

【目的】

保护工作人员和病人,防止病原微生物播散,避免交叉感染。

【操作步骤】

穿隔离衣

1.穿隔离衣前要戴好帽子、口罩,取下手表,卷袖过肘,洗手。

2.手持衣领从衣钩上取下隔离衣,将清洁面朝向自己将衣服向外折,露出肩袖内口,一手持衣领,另一手伸入袖内并向上抖,注意勿触及面部。

一手将衣领向上拉,使另一手露出来。

依法穿好另一袖。

两手持衣领顺边缘由前向后扣好领扣,然后扣好袖口或系上袖带。

从腰部向下约5cm处自一侧衣缝将隔离衣后身向前拉,见到衣边捏住,依法将另一边捏住,两手在背后将两侧衣边对齐,向一侧按压折叠,以一手按住,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压住折叠处,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打一活结,系好腰带。

3.如隔离衣衣袖过长,可将肩部纽扣扣上。

穿好隔离衣,即可进行工作。

脱隔离衣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解开袖口,在肘部将部分袖子塞入工作服内,暴露前臂;消毒双手,从前臂至指尖顺序刷洗两分钟,清水冲洗,擦干;解开衣领;一手伸入另一侧袖口内,拉下衣袖过手(用清洁手拉袖口内的清洁面),用遮盖着的手在外面拉下另一衣袖;解开腰带,两手在袖内使袖子对齐,双臂逐渐退出。

双手持领,将隔离衣两边对齐(如挂在半污染区的隔离衣,清洁面向外;如挂在污染区的隔离衣,污染面向外),挂在钩上。

【注意事项】

1.隔离衣长短要合适,如有破洞应补好。

穿隔离衣前,准备好工作中一切需用物品,避免穿了隔离衣到清洁区取物。

2.穿隔离衣时,避免接触清洁物,系领子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衣领及工作帽。

穿着隔离衣,须将内面工作服完全遮盖。

隔离衣内面及衣领为清洁区,穿脱时,要注意避免污染。

3.穿隔离衣后,只限在规定区域内进行活动,不得进入清洁区。

4.挂隔离衣时,不使衣袖露出或衣边污染面盖过清洁面。

5.隔离衣应每天更换,如有潮湿或被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穿、脱手术衣

1.穿无菌手术衣穿衣前先洗手、消毒。

一手抓住最上面的折叠的手术衣中部,拿起,注意不要污染下面的手术衣。

用双手分别提起手术衣的衣领两端,轻轻抖开手术衣,有腰带的一面向外,将手术衣略向上抛起,顺势双手同时插入袖筒,手伸向前,巡回护士在后面协助穿衣,使双手伸出袖口。

身体略向前倾,使腰带悬垂离开手术衣,双手交叉提起左右腰带略向后递,由护士在身后接去后系紧。

2.脱无菌手术衣手术完毕,如有接台手术,先脱手术衣,后脱手套。

由护士解开腰带后将手术衣自背部向前反折脱掉,小心使手套的腕口随之翻转于手上。

先用右手将左手套扯至左手掌指部,再以左手指扯去右手手套,最后用右手指在左手掌部推下左手手套。

全过程防止手部皮肤接触到手套的外面。

脱下的手套如未破,则不必重新刷手,只需要手臂浸泡酒精或苯扎溴铵溶液5分钟,再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手套。

如前一次手术为污染手术,不管手套是否已破,则接台手术要重新洗手。

吸氧术

【目的】

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适应证】

1.呼吸系统肺源性心脏病、哮喘、重症肺炎、肺水肿、气胸等。

2.心血管系统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

3.中枢神经系统颅脑外伤、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等。

4.其他严重的贫血、出血性休克、一氧化碳中毒、麻醉药物及氰化物中毒、大手术后、产程过长等。

【物品准备】

中心供氧氧气装置、一次性吸氧管、蒸馏水、治疗碗内盛温开水、棉签、弯盘、手电筒、用氧记录单、笔。

【操作步骤】

操作者洗手,将所用物品携至床旁,核对病人,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取得病人同意,戴口罩,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用手电筒检查病人鼻腔,用湿棉签清洁两侧鼻孔,安装氧气表并检查是否漏气,连接吸氧管,调节氧流量,润滑吸氧管并检查是否通畅,将吸氧管轻轻插入两侧鼻孔内并妥善固定。

记录给氧时间、氧流量,并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注意事项。

清洁病人面部及整理床位。

【吸氧方法】

1.单侧鼻导管法连接鼻导管于玻璃接头上,打开流量表开关,调节氧气流量;将鼻导管插入冷开水药杯中,试验导管是否通畅,并润滑鼻导管;断开鼻导管与玻璃接头,测量导管插入长度(约为鼻尖到外耳道口长度的2/3),将鼻导管轻轻插入;用胶布将鼻导管固定于鼻梁和面颊部,连接鼻导管与玻璃接头,观察吸氧情况。

2.双侧鼻导管法用特制双侧鼻导管插入双鼻孔内吸氧的方法。

使用时将双侧鼻导管连接橡胶管,调节好氧流量,擦净鼻腔,将导管插入双鼻孔内深约1cm,用松紧带固定。

3.鼻塞法将鼻塞连接橡胶管,调节氧流量,擦净鼻腔,将鼻塞塞于1只鼻孔内,鼻塞大小以恰能塞住鼻孔为宜,勿深入鼻腔。

4.漏斗法将漏斗与橡胶管连接,调节氧流量,置漏斗于病人口鼻上方约1~3cm处,固定。

5.面鼻法置氧气面罩于病人口鼻部,松紧带固定,再将氧气接管连接于面罩的氧气进孔上,调节氧流量至6~8L/min。

6.氧气帐法用特制的氧气帐或透明塑料薄膜制成帐篷,其大小为病床的一半,下面塞于床褥下,将帐幕封严。

使用时病人头胸部在帐内,氧气经过湿化瓶由橡胶导管入帐内,氧气流量10~20L/min,帐内浓度可达60%~70%,每次打开帐幕后,应将氧流速加大至12~14L/min,持续3分钟,以恢复帐内原来浓度。

7.氧气枕法氧气枕为一长方形橡胶枕,枕的一角有橡胶管,上有调节夹以调节流量,使用时将枕内灌满氧气,橡胶管接上湿化瓶导管;调节氧流量。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即防火、防震,防油、防热。

2.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应当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

停止吸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

3.吸氧时,注意观察病人脉搏、血压、精神状态等情况有无改善,及时调整用氧浓度。

4.湿化瓶每次用后均须清洗、消毒。

5.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上指针降至5kg/cm2时,即不可再用。

6.对未用或已用空的氧气筒应分别放置并挂“满”或“空”的标记,以免急用时搬错而影响抢救工作。

 

吸痰术

【适应证】

吸痰术适用于危重、老年、昏迷及麻醉后病人因咳嗽无力、咳嗽反射迟钝或会厌功能不全,不能自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呕吐物而出现呼吸困难时,在病人窒息的紧急情况下,如溺水、吸入羊水等,更应立即采用吸痰术。

【物品准备】

治疗盘内准备:

治疗碗而且内盛无菌生理盐水、型号适宜的一次性吸痰管数根、棉签、纱布、治疗巾、电动吸引器或中心吸引器、弯盘、手电筒、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电插盘等。

【操作步骤】

1.操作者洗手,将应用物品携至床旁,核对病人,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戴口罩,戴手套。

2.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检查病人口鼻腔,如有活动性义齿应取下。

将患者将头偏向一侧,铺治疗巾。

3.接通电源,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负压(一般成人40.0~53.3kPa,儿童<40.0kPa)。

连接吸痰管,试吸少量生理盐水检查是否通畅并湿润导管。

一手反折吸痰管末端,另一手持吸痰管前端,插入病人口咽部,然后放松导管末端,吸净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

4.再换管,在病人吸气时插入气管深部,左右旋转,向上提拉,吸尽气管内痰液。

每次抽吸时间<15秒,一次未吸尽,隔3~5分钟再吸。

5.在吸痰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改变,注意吸出物的性状、量、颜色等,吸痰完毕,抽吸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关吸引器开关。

摘手套。

拭净病人脸部分泌物,取下治疗巾,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询问病人感受。

整理床单元。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吸痰动作要轻柔,以防止损伤黏膜。

3.痰液黏稠时,可配合扣背、蒸汽吸入、雾化吸入等方法使痰液稀释;吸痰中患者如发生紫绀、心率下降等缺氧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待症状缓解后再吸。

4.小儿吸痰时,吸痰管应细些,吸力要小些。

5.贮液瓶内液体不得超过2/3满度,以防损坏机器。

插胃管

【目的】

1.经胃肠减压管引流出胃肠内容物,腹部手术术前准备。

2.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从胃管灌入流质食物,保证病人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以利早日康复。

【适应证】

1.急性胃扩张。

2.上消化道穿孔或胃肠道有梗阻。

3.急腹症有明显胀气者或较大的腹部手术前等。

4.昏迷病人或不能经口进食者,如口腔疾患、口腔和咽喉手术后的病人。

5.不能张口的病人,如破伤风病人。

6.早产儿和病情危重的病人以及拒绝进食的病人。

【禁忌证】

1.鼻咽部有癌肿或急性炎症的患者。

2.食管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和重度高血压患者。

3.吞食腐蚀性药物的患者。

【物品准备】

治疗盘内准备:

治疗碗且内盛温开水、一次性胃管、手套、棉签、纱布、治疗巾、20ml注射器、石蜡油棉球、弯盘、手电筒、别针,必要时备压舌板、听诊器等。

【操作步骤】

1.操作者洗手,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核对病人,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操作目的及配合方法,戴口罩,戴手套。

2.协助病人取半坐卧位,铺治疗巾,置弯盘于口角,检查病人鼻腔,清洁鼻孔。

取出胃管,测量胃管插入长度,成人插入长度为45~55cm,测量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是从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的距离;二是由鼻尖至耳垂再到胸骨剑突的距离。

3.用石蜡油棉球滑润胃管前端。

沿选定的鼻孔插入胃管,先稍向上而后平行再向后下缓慢轻轻地插入,插入14~16cm(咽喉部)时,嘱病人做吞咽动作,当病人吞咽时顺势将胃管向前推进,直至预定长度。

初步固定胃管,检查胃管是否盘曲在口中。

4.确定胃管位置,通常有三种方法:

一是抽取胃液法,这是确定胃管是否在胃内最可靠的方法;二是听气过水声法,即将听诊器置病人胃区,快速经胃管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