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写作拓展材料《读山品水》主题阅读28湖光山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6415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写作拓展材料《读山品水》主题阅读28湖光山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写作拓展材料《读山品水》主题阅读28湖光山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写作拓展材料《读山品水》主题阅读28湖光山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写作拓展材料《读山品水》主题阅读28湖光山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写作拓展材料《读山品水》主题阅读28湖光山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写作拓展材料《读山品水》主题阅读28湖光山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写作拓展材料《读山品水》主题阅读28湖光山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写作拓展材料《读山品水》主题阅读28湖光山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写作拓展材料《读山品水》主题阅读28湖光山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写作拓展材料《读山品水》主题阅读28湖光山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写作拓展材料《读山品水》主题阅读28湖光山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写作拓展材料《读山品水》主题阅读28湖光山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写作拓展材料《读山品水》主题阅读28湖光山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写作拓展材料《读山品水》主题阅读28湖光山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写作拓展材料《读山品水》主题阅读28湖光山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写作拓展材料《读山品水》主题阅读28湖光山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写作拓展材料《读山品水》主题阅读28湖光山色.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写作拓展材料《读山品水》主题阅读28湖光山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写作拓展材料《读山品水》主题阅读28湖光山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写作拓展材料《读山品水》主题阅读28湖光山色.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写作拓展材料《读山品水》主题阅读28湖光山色

走近西湖

汪茂吾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这首北宋文学家苏轼的《饮湖上初睛后雨》,用极其精炼的语言描绘了西湖初晴后雨的动人景象,引起人们对西湖美景的无限遐想。

自有西湖以来,无数的文人墨客都对她留恋忘返,也因此留下了数不清的美丽诗篇。

 

而我对西湖的难以释怀,倒不在于她的自然美景,而在于她那丰厚独特的人文景观。

 我与西湖的亲密接触已有两次。

记得两年前第一次去的时候,由于时间仓促,路线也不熟悉,只是随当地的旅行社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

那次,除了西湖边那婆娑起舞的垂柳,和黄金周带来的如织的游人外,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位于西湖边的岳王庙。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走进岳王庙,一眼就能看到秦桧跪像背后岳飞墓阙上的这副楹联。

在这里,你绝对听不到人们游览西湖十景时的惊叹,更不闻灵隐寺山上的鼎沸人声,人们只是静静地瞻仰着这位万世景仰的民族英雄,而对那反剪双手、面墓而跪的铁铸佞臣——秦桧夫妇和张俊、万俟呙,无不从心底发出鄙视和唾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我游岳王庙的最大感受,也是我初游西湖的最大感受。

 

去年夏天,对西湖意犹未尽的我,又第二次走进了她的世界。

这一次,我和友人沿着白堤和苏堤尽情地游览了一番。

在美丽的西湖岸边,我不仅目睹了江南名妓苏小小的青冢,感受到人们对这位江南才女不幸遭遇的喟叹,拜谒了宋义士武松的雕像,听到人们对这位抱打不平的梁山英雄的称赞,还瞻仰了为推翻封建统治,在杭州遇难的女革命家秋瑾的坟冢。

这些历史上的风流人物,无不为西湖独特的人文景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让人们在游览西湖胜景的同时,受到心灵的震颤,激发出对真善美的热爱和对假丑恶的鞭挞。

 

遗憾的是,由于要赶火车,我还是未能尽兴。

坐在离开西湖的汽车上,我仍对未能来得及参观位于西湖畔的苏轼纪念馆和佛教净地净慈寺,投去深情的目光。

不过,这也让我有了再一次走近西湖的理由。

 

美丽的西湖啊,你不仅是一幅悠久的历史画卷,也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你,深深地吸引着天下游客,也深深地吸引着我,令我神往,让我难忘。

晚游六桥

(1)待月记

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2)。

一日之盛(3),为朝烟,为夕岚(4)。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5),与杏桃相次开发,尤(6)为奇观。

石篑(kuì)(7)数为余言:

“傅金吾(8)园中梅,张功甫(9)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10),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11),粉汗为雨(12),罗纨(wán)之盛(13),多于堤畔之草,艳冶(yě)(14)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15)。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16)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g)(17)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18),安(19)可为俗士道(20)哉?

【注释】

(1)六桥:

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2)为春为月:

意为是春天月夜。

(3)一日之盛:

一天最美的时候。

(4)夕岚:

傍晚山间的雾气。

(5)梅花为寒所勒:

为:

被;勒:

抑制。

(6)尤:

特别。

(7)石篑(kuì):

即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明代会稽人。

明万历年进士,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

下文的“傅金吾”。

“张功甫”都是人名。

(8)傅金吾:

傅,姓。

金吾,汉朝主管京城治安的官员,这里指明朝锦衣卫的官员。

(9)张功甫:

南宋将领张峻的孙子,玉照堂是其园林,有名贵梅花四寻址。

(10)恋:

迷恋。

(11)歌吹为风:

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

(12)粉汗为雨:

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

(13)罗纨(wán)之盛:

罗纨,丝织品,这里是指穿罗纨制作的衣服的人很多。

(14)于:

比。

(15)艳冶:

艳丽妖冶。

(16)”设色:

染上彩色。

(17)午、未、申三时:

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18)夕舂(chōng):

夕阳的代称。

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

形容日落西山的样子。

《淮南子·天文训》:

“至于渊虞,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

”后人又以“舂”代指日落处的山名。

《集韵》:

“舂,山名,日所入。

(19)受用:

享用。

(20)安:

怎么。

(21)道:

说。

【译文】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

一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山间的山光。

那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

石篑多次告诉我:

“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

”我当时迷恋着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柳迎风飘拂如绿烟,桃花盛开如红雾,弥漫二十多里。

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着各色丝织品的富裕的游客很多,比堤畔的草还多,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

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

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

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所述说呢!

【鉴赏】作者撇开一般所共赏的湖光山色,着重描写西湖六桥(苏堤上由南而北的六座石拱桥,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一带的春月景色,从初春的梅桃杏争妍到一天的朝烟、夕岚、月下的独特美景,用简洁轻快的笔墨加以描写,写出西湖“别是一种趣味”的风致。

为此,作者采取了总分的结构。

首先述本篇要旨,指出春时,月景、朝烟、夕岚为西湖最美之景(第一段)。

分写时,在前详细勾勒了西子湖畔的春游图,由物及人,先从侧面写西湖桃花之盛,再写沿途观花的游人之盛。

花事正盛才有游人之盛,运用了烘云托月的写法(第二段);在后生动地描写日出日落时朝烟夕岚的浓媚姿色,尤其是月下西湖的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妙不可言(第三段)。

作者始先详写春日之景,并没有着力去刻画、描绘那种盛景,而只是用一个词语“竟不忍去”,由此就足见那种景色的迷人。

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即认为西湖的美景最适宜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欣赏,这与一般人游湖选择在“午、未、申”三时不一样,表现作者与一般俗士迥异其趣,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愉悦心境。

不仅如此,在别人都急欲赏傲雪梅花时,作者却为贬作轻薄之物的桃花所恋,也表现了他与传统士大夫情趣相悖,而且作者在行文时并没有正面去写月景,只是说“月景尤不可言”,“别是一种趣味”,至于具体的月景,就只有留给人们去驰骋想像了。

写西湖春天的美景时,先写石篑多次对我说“急往观之”,“余(我)时为桃花所恋”,“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是直接写景,写出了春天的西湖美不胜收;接下来说“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极言游人如织的盛况。

游人为什么如此多?

皆因西湖春景太美了。

这是有力的侧面烘托。

文章以审美感受为线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诗意西湖醉人也醒人

江燕玲

若将春日桃红柳绿,秋季醉人的红叶拟作工笔重彩,让人有倚红偎翠之思;那么,夏季的绿荷、湖山烟雨,冬日里皑皑白雪就如幽韵宜人的淡淡水墨。

人在西湖,有时真以为自已走进了画中……

旅游是我所神往的乐事。

旅途中常蕴含陌生的异乡文化和新奇的风土人情,可以游目骋怀、广闻益见。

游历之处,常有不少回忆,最令我魂梦牵萦,屡次旧地重游的,是杭州。

涤荡东坡半生坎坷

我心上的西湖很美,然不是让人望而惊艳的那种美,而是澹远宁静,耐人寻味,令人倾心思慕的含蓄矜持之美。

苏东坡眼中的西湖,则是韶华胜极,丰姿绰约,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女西施,水光潋滟的西子湖,涤荡了东坡的半生坎坷、一路风尘……

杭州因西湖而令人痴迷依恋,端然优美的西湖令人沉醉得近乎沉溺而难以自拔,所以白居易说: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居易、苏东坡的诗韵,悠远的滋养着西湖,历代文人墨客的词赋诗文也装点着西湖。

繁华千载,天堂似的杭州,早已由古城步入了现代,但仍保留了四季飘香的大花园特色,置身其中,心神闲适畅快。

满城柳絮如飞雪

“西湖景致六条桥,一枝杨柳一株桃”,这是西湖春天的柳绿桃红,遍地繁花,柳眼花须,香径蝶迷,莺歌燕语,春风日暖,万物欣欣向荣。

暮春三月,满城柳絮如飞雪,团团扑向行人面,纷纷飞入闲庭院。

采过雨前龙井,清明时节,杭州人尽情的游春踏青,悠然陶醉在烂漫春光里。

江南自古多佳丽,只见人影匆匆,尽成过眼风光。

一转眼,春已堪怜,不知是与柳絮结伴嫁给流水去?

被雨打风吹去?

亦或是被燕子衔了去?

杭州之春,蕴含着诗的情韵。

初夏苏堤赏新绿

人间四月芳菲尽,西湖却不愁春去如何遣,四五月天便有新竹新荷,雨丝风片;当年的白蛇与许仙不也“曾湿西湖雨”么?

初夏苏堤赏新绿,仲夏的蝉声,透出野趣与凉意。

曲院风荷是一片接天莲叶,纤尘不染、涓涓出浴的荷花就隔着盈盈一水,默默酝酿着香气,湿润的风伴着醉人荷香,令游人流连忘返。

酷暑很快就过去了,一位当代诗人说:

“莲莲相连,莲瓣的千指握住了一个夏天,又放走了一个夏天”。

不知秋思落谁家

“重湖叠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当秋风将西湖边的银杏染黄时,也是西泠桥畔枫叶红透醉人的时候了,秋菊经霜,西风送爽,桂花飘香。

桂花在夜间幽香尤其浓郁,夜里漫步西湖,低咏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白风清,上下空明,桂香馥郁,融情入景的抒情意味,不论是悲秋或伤春,未尝不是一种宣泄的快感。

“满陇桂雨”是赏桂花的地方,其实,西湖畔远远近近都是浓得薰人神醉的桂花香气。

桂花酒很香但太甜,可以捎些酿好的桂花糖用以泡茶或煮甜品,似乎也带回了西湖的气息与回忆。

金秋,八月十八,是观潮的日子,钱塘江畔六和塔看潮的人群蜂拥而至,年年胜况非常。

长堤一痕湖心一点

冬日里腊梅舒香,山茶吐蕊。

江南雪景很美,雪霁后的湖山澄净苍茫,“断桥残雪”景致幽绝。

《湖心亭赏雪》是明人张岱优美的散文,也是西湖恬淡的冬景:

“天与雪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以为自已走进画中

西湖展现她四季里周而复始的婉约与妩媚,如果说白昼里空翠烟霏、婉如轻扬的西湖是淡妆的西子,那么,夕阳酿出金盆盛水般熠熠生辉的绚丽西湖就好比浓装艳抹的西施了。

若将春日里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秋季里醉人的红叶拟作工笔重彩,让人有倚红偎翠之思,那么,夏季的绿荷、湖山烟雨,冬日里难得一见的皑皑白雪就有如幽韵宜人的淡淡水墨。

人在西湖,有时真是以为自已走进了画中……

西湖七月半

张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3。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4。

其一,楼船5箫鼓6,峨冠7盛筵8,灯火优傒9,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10。

其一,亦船亦楼,名娃11闺秀12,携及童娈13,笑啼杂之,环坐露台14,左右盼望15,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16低唱17,弱管轻丝18,竹肉19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

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20,酒醉饭饱,呼群三五21,跻22入人丛,昭庆23、断桥24,嚣25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26,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

其一,小船轻幌27,净几暖炉,茶铛28旋29煮,素瓷静递30,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31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32看月者,看之。

杭人33游湖,巳34出酉35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36,逐队争出,多犒37门军38酒钱。

轿夫擎39燎40,列俟41岸上。

一入舟,速42舟子43急放44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45以前,人声鼓吹46,如沸如撼47,如魇48如呓49,如聋如哑50。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51击篙,舟触舟,肩摩52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53喝道54去。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55,灯笼火把如列星56,一一簇拥而去。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57舟近岸,断桥石磴58始凉,席其上59,呼客纵饮60。

此时月如镜新磨61,山复整妆,湖复靧62面,向63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吾辈往通声气64,拉与同坐。

韵友65来,名妓至,杯箸66安,竹肉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吾辈纵舟67,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68人,清梦甚惬69。

【注释】词句注释

1.西湖:

即今杭州西湖。

2.七月半:

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中元节。

3.“止可看”句:

谓只可看那些来看七月半景致的人。

止,同“只”。

4.以五类看之:

把看七月半的人分作五类来看。

5.楼船:

指考究的有楼的大船。

6.箫鼓:

指吹打音乐。

7.峨冠:

头戴高冠,指士大夫。

8.盛筵:

摆着丰盛的酒筵。

9.优傒(xī):

优伶和仆役。

10.看之:

谓要看这一类人。

下四类叙述末尾的“看之”同。

11.娃:

美女。

12.闺秀:

有才德的女子。

13.童娈(luán):

容貌美好的家僮。

14.露台:

船上露天的平台。

15.盼望:

都是看的意思。

16.浅斟:

慢慢地喝酒。

17.低唱:

轻声地吟哦。

18.弱管轻丝:

谓轻柔的管弦音乐。

19.竹肉:

指管乐和歌喉。

20.“不舟”二句:

不坐船,不乘车;不穿长衫,不戴头巾,指放荡随便。

“帻(zé)”,头巾。

21.呼群三五:

呼唤朋友,三五成群。

22.跻(jī):

通“挤”。

23.昭庆:

寺名。

24.断桥:

西湖白堤的桥名。

25.嚣:

呼叫。

26.无腔曲:

没有腔调的歌曲,形容唱得乱七八糟。

27.幌(huàng):

窗幔。

28.铛(chēng):

温茶、酒的器具。

29.旋(xuàn):

随时,随即。

30.素瓷静递:

雅洁的瓷杯无声地传递。

31.匿影:

藏身。

32.作意:

故意,作出某种姿态。

33.杭人:

杭州人。

34.巳:

巳时,约为上午九时至十一时。

35.酉:

酉时,约为下午五时至七时。

36.是夕好名:

七月十五这天夜晚,人们喜欢这个名目。

“名”,指“中元节”的名目,等于说“名堂”。

37.犒(kào):

用酒食或财物慰劳。

38.门军:

守城门的军士。

39.擎(qíng):

举。

40.燎(liào):

火把。

41.列俟(sì):

排着队等候。

42.速:

催促。

43.舟子:

船夫。

44.放:

开船。

45.二鼓:

二更,约为夜里十一点左右。

46.鼓吹:

指鼓、钲、箫、笳等打击乐器、管弦乐器奏出的乐曲。

47.如沸如撼:

像水沸腾,像物体震撼,形容喧嚷。

48.魇(yǎn):

梦中惊叫。

49.呓:

说梦话。

这句指在喧嚷中种种怪声。

50.如聋如哑:

指喧闹中震耳欲聋,自己说话别人听不见。

51.篙:

用竹竿或杉木做成的撑船的工具。

52.摩:

碰,触。

53.皂隶:

衙门的差役。

54.喝道:

官员出行,衙役在前边吆喝开道。

55.怖以关门:

用关城门恐吓。

56.列星:

分布在天空的星星。

57.舣(yǐ):

通“移”,移动船使船停靠岸边。

58.石磴(dèng):

石头台阶。

59.席其上:

在石磴上摆设酒筵。

60.纵饮:

尽情喝。

61.镜新磨:

刚磨制成的镜子。

古代以铜为镜,磨制而成。

62.靧(huì)面:

洗脸。

63.向:

方才,先前。

64.往通声气:

过去打招呼。

65.韵友:

风雅的朋友,诗友。

66.箸(zhù):

筷子。

安:

放好。

67.纵舟:

放开船。

68.拍:

扑。

69.惬(qiè):

快意。

 

【译文】西湖七月半的时候,没有什么可看的,只可以看看七月半的人。

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五类来看。

其中一类,坐在有楼饰的游船上,吹箫击鼓,戴着高冠,穿着漂亮整齐的衣服,灯火明亮,优伶、仆从相随,乐声与灯光相错杂,名为看月而事实上并未看见月亮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

一类,也坐在游船上,船上也有楼饰,带着有名的美人和贤淑有才的女子,还带着美童,嘻笑中夹着打趣的叫喊声,环坐在大船前的露台上,左盼右顾,置身月下但其实并没有看月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

一类,也坐着船,也有音乐和歌声,跟著名歌妓、清闲僧人一起,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箫笛、琴瑟之乐轻柔细缓,萧管伴和着歌声齐发,也置身月下,也看月,而又希望别人看他们看月,这样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

又一类,不坐船不乘车,不穿长衫也不带头巾,喝足了酒吃饱了饭,叫上三五个人,成群结队地挤入人丛,在昭庆寺、断桥一带高声乱嚷喧闹,假装发酒疯,唱不成腔调的歌曲,月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而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看见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

还有一类,乘着小船,船上挂着细而薄的帏幔,茶几洁净,茶炉温热,茶铛很快地把水烧开,白色瓷碗轻轻地传递,约了好友美女,请月亮和他们同坐,有的隐藏在树荫之下,有的去里湖逃避喧闹,尽管在看月,而人们看不到他们看月的样子,他们自己也不刻意看月,这样的人,可以看看。

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十点左右出门,下午六点左右回来,如怨仇似地躲避月亮。

这天晚上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多赏把守城门的士卒一些小费,轿夫高举火把,在岸上列队等候。

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迅速把船划到断桥,赶去参加盛会。

因此二鼓以前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波涌腾、大地震荡,又犹如梦魇和呓语,周围的人们既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像聋子一样,又无法让别人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像哑巴一样;一会儿兴致尽了,官府宴席已散,由衙役吆喝开道而去。

轿夫招呼船上的人,以关城门来恐吓游人,使他们早归,灯笼和火把像一行行星星,一一簇拥着回去。

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门,人群慢慢稀少,不久就全部散去了。

这时,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

断桥边的石磴也才凉下来,在上面摆设酒席,招呼客人开怀畅饮。

此时月亮像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

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

风雅的朋友来了,出名的歌妓也来了,杯筷安置,歌乐齐发。

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刚刚散去。

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

【鉴赏】农历七月半,正当月圆之际,此时游湖,本应赏月观景,文章一开头却说“一无可看”,先将题目正面一笔扫倒,接着说“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从反面揭题,选择一个独特的视角来抒写自己的观感。

开头这闲闲两句,简练警切,不落俗套,且直接导出下文。

接着即写“看七月半之人”。

七月半游湖之人千千万万,何能遍看,作者自有手眼,即“以五类看之”。

其一,是有身分、有地位的官僚,坐着豪华的大船,摆开丰盛的宴席,奴仆侍奉,演员献艺,船上灯火通明,声乐齐鸣,好不气派。

这种人“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即有意自炫而无心赏月,作者一语刺破此辈假冒风雅的嘴脸。

其二,是豪富之家,千金闺秀,携带美貌家童,露坐于船上的平台上,哭哭笑笑,娇声娇气,左张右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

这一类人是乘机玩乐,本不想看月,也不必作出看月的样子,其有别于第一类者在于不借“看月”之名,虽然庸俗,却不假冒风雅。

第三类,船上有声歌,有名妓闲僧随侍陪游,可见也非等闲之辈。

浅斟低唱,颇有韵致,且“亦看月”,较之“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和“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的前二类人,似乎要风雅一些。

作者用了四个“亦”字,正是比较而言。

但这一类人虽然“亦看月”,更重要的却在于“欲人看其看月”,则不免有意做作,其“风雅”也要大打折扣了。

第四类,是一批市井好事之徒,他们与前三类大不同,不坐船,不乘车,衣衫不整,三五成群,在人丛中乱挤乱撞,专拣热闹处钻。

他们大呼小叫,旁若无人,甚至假装酒醉,东倒西歪,手舞足蹈,嘴里哼着走了调的流行曲调,左顾右盼,洋洋自得。

此辈“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无所不看,而“实无一看”。

他们以此为乐,什么雅与俗,统统不在话下。

古往今来,大凡在人群簇拥的热闹场合都能碰到此辈。

作者在此白描传神。

第五类,是清雅之士。

他们坐的是小船,船上还挂着细薄的帷幢,大约是不想露面吧。

明净的几案,通红的沪火,煮好茶,慢慢地品味,二三好友,绝色佳人,一同赏月,确实雅兴不浅。

但是他们不想被人看见,有的把小船隐蔽在树荫下,有的则悄悄地划向里湖,躲避喧闹的人群。

他们在清净处得以从容看月,而不被别人看见,他们的看月纯是兴之所至,自然而然,并无做作之态。

作者写五类人,观察细致,描绘生动,各色人等,无不现身纸上,而作者似乎不动声色,五个“看之”,大有冷眼旁观之概。

然而他的主观褒贬之情还是从笔下的形象中表现出来了,第一类是假冒风雅的官僚,第二类是无意风雅的豪门,第三类则欲显风雅而不免做作,第四类是不知风雅为何物的市井好事之徒,第五类是不欲显其风稚而真正风雅的文人雅客。

作者对前二类人显然嗤之以鼻;对第三类有所肯定,也有所讥刺;对第四类虽然不作肯定,却似乎欣赏其放荡中亦有几分天真;对第五类则显然引为同调。

五类人,依次写来,如镜头推移,声态各异,境界不同。

纷杂的情景再现于笔下,作者并不现身评点,却于客观的画面中分雅俗、寓褒贬,兼有史笔与传神之妙。

第二段写杭人游湖好虚名,凑热闹。

“已出酉归,避月如仇”,即喜欢白天游湖,像怕见仇人一样躲开月亮。

袁中郎在《晚游六桥待月记》中也批评过杭人只爱白天游湖,不会选择时间,白白放过西湖最美的时刻。

农历七月十五之夜,例应游湖,杭人出于好名,则成群结队而出。

西湖在杭州城西,游湖须经城门,而城门关闭有定时,这一晚就多赏给守门的兵士一些酒钱,好晚些关门。

二更以前,湖上人声乐声,闹成一片,“如沸如撼,如魔如吃,如聋如哑”,连下六喻,形容声音嘈杂,含糊难辨一。

这一片刺耳的嘈音,破坏了西湖月夜的静谧气氛。

这是写听觉感受的不堪。

从视觉一面来说,则“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连用四个短句,将湖上密密麻麻舟船相触,肩摩踵接的拥挤状况形容尽致。

拥挤中的人群,哪里还有兴致赏月,见到的无非是一张张贴得很近的油汗淋漓的面孔罢了。

这与其说是游湖,不如说是赶市。

“少刻兴尽”,狂热的兴头维持不了多久,官老爷们宴席已散,衙役喝道,率先离去。

船上的人也纷纷上轿,轿夫还以城门将闭来催促人们上岸,岸上的人也争先逐队进城。

各色人等作鸟兽散。

灯笼火把,排列成行,如闪烁的星星在夜幕中移动消失。

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莫名其妙,名为游湖看月,实与西湖风月毫不相干。

这一段插叙,回应开头“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的论断,具体描写,缴足其意,同时又为下文作铺垫和反衬。

“吾辈始般舟近岸。

”最后一段从前面第三人称的叙述,突然转为第一人称的“吾辈”,叙述角度变换了,加强了主观的抒情色彩。

“始”字,很可玩味,表示喧闹嘈杂的场面一告结束,西湖恢复了宁静安闲的本貌,湖山美景即开始属于“吾辈”,“吾辈”也就开始登场了。

“断桥石瞪始凉”,这个“始”字,则表示被人踩热的石阶也刚刚退烧,恢复平静,这是一种外化了的心理感受。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三句,则写一种崭新的审美感受,唯“此时”才能有此感受。

一规圆月,如新磨之镜,清光格外皎洁可爱;湖光山色,如美人重新梳妆打扮,益发显得容光照人。

此时,对景畅怀,与客纵饮,“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浅斟低唱者”即前文所写之第三类人,大醇小疵,还算有赏月雅兴;“匿影树下者”则为第五类清雅之士。

五类人中唯此二者独留,故与之声气相通,有共同语言,拉来同坐。

“韵友来,名妓至,杯著安,竹肉发”,这四个短句,写相得共赏之乐,节奏欢快,心情亦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