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6457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有关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有关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有关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有关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有关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有关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有关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有关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有关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有关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关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研报告.docx

《有关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研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关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研报告.docx

有关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有关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研报告(2021)

大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精心组织开展“三下乡”、全民阅读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进一步丰富。

充分发挥乡村红白理事会作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得到初步扭转。

注重生态振兴。

强力实施农村环境保护攻坚战,切实加大秸秆禁烧、畜禽粪污和农膜尾菜污染治理力度,农业面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二、主要问题

调研中,大家普遍认为县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做了大量扎实细致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谋划早、抓得实、效果好,成效令人满意。

但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是农村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步履维艰,整体实现农民稳定增收的作用还不够强。

二是农村劳动力趋于老化弱化且较为短缺,持续推进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缺乏充裕的人才保障。

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实施中资金需求量大,需要不断加大投入。

四是近年来一些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投入不足,道路硬化率偏低,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

五是宣传引导不够到位,农村群众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识不足,支持、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个别环节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

三、意见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为我们今后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县上下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全面对接“十四五”规划的前提下,结合县情实际,立足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等生动实践,坚持规划先行、点面结合、精准用力、有序推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力求凸显泾川特色、创造泾川经验,走在全市、全省前列。

 

(三)推进文化振兴,促使社会道德向乡风文明转变。

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重塑乡规民约,倡导公序良俗,遏制社会不良风气,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在发展新时代优秀乡村文化和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中找到经济振兴的文化支撑点。

要深入挖掘乡土优秀文化人才,保护乡土风情、传统村落等,让乡土文明在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中绽放新的活力。

要抓好德治,不断提高村民思想道德水平;抓好法治,让村民知法、懂法、守法;抓好自治,教育引导村民依法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四)推进生态振兴,促使环境改善向生态宜居转变。

深入推进农村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统筹推进生活污水治理、村庄规划编制管理、“四好”农村公路管理建设等“六项行动”。

有序推进“一户一宅”政策落实,注意把握好村庄保留与搬迁的关系,农户住宅保留与改造、拆迁与新建的关系,注重突出风貌特色和历史文化传承,防止大拆大建,乱修乱建、侵占多占。

要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污染治理,逐步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发展绿色农业。

要传承泾川造林绿化优良传统,持续开展塬面、山地、沟壑、村庄、道路整体绿化,做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家家有果,建设山青水绿、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篇二)

按照市统计局的安排,商南县统计局成立了调查组,抽取省级“三变”改革试点示范村金丝峡镇村和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白玉河口村作为调研对象,采取入户访问、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调研活动,调研人员与上述两个村村干部座谈并共同填报《乡村振兴相关统计指标调查表》,在每村选取10户进行问卷调查,详细了解了实施现状,梳理和汇总了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通过对白玉河口村和村全面深入的走访了解和“解剖麻雀”,我们对于近年来农村的变化和发展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实践进行了理性思考。

一、“乡村振兴”

1.基本情况。

调研人员通过查阅白玉河口村和村村上档案的方式,对以上两个村子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1)村。

常住人口387户,常住人口1512人,其中贫困户128户440人,贫困人口发生率达29,属于贫困村。

村上生活垃圾经过集中处理方面比较到位。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覆盖本村387户,覆盖率达100。

在特色产业方面规模较小,“三品一标”基地面积只有50亩粮食种植面积超过耕地总面积一半还多,农业生产依赖财政投入。

使用沼气农户比例较高,达到110户,占比28。

在乡风建设方面,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比较丰富,儿童入学率达100。

在乡村治理方面,基层民主参选率达100,有新型职业农民6人。

村干部平均年龄很大,达到51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参保人数1512人达100,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

基础设施建设较好,通自来水农户387户,达到100;卫生厕所改建农户数310户,达到80;行政村公路通达率100,通互联网农户82.69,60平方米以上村卫生室2个。

脱贫人口占比42.5,未脱贫人口仍占大部门,脱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

从事二三产业劳动力比重较低,只有20。

全年村集体集体收入严重依赖财政补助,没有经营性收入。

(2)白玉河口村。

全村贫困人口占24.4,属于贫困村。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覆盖率达100。

特色产业发展比较好,占总耕地面积的16.1,主要是香菇、水果,有“三品一标”3个,“三品一标”基地面积500亩。

农产品销售方式紧跟互联网发展浪潮,开展网上销售农产品农户300户,占比达45.4。

本村上学6-15岁儿童较多,占总人口比例达到24,劳动力相对减少。

在乡村治理方面,基层民主参选率达100,有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达到30人。

村干部平均年龄偏大,达到39岁。

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

留守儿童13人,留守老人20人。

通自来水农户658户,占比99,卫生厕所改建农户数80户,占比30。

行政村公路通达率80,通互联网农户占20,60平方米以上村卫生室3个。

脱贫人口占比53.2,从事二三产业劳动力比重较低,只有20。

全年村集体经济严重依赖财政投入,总收入35万元,其中经营收入5万元,财政补助资金30万元。

2.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乡村旅游产业链有待延伸。

受限于信息、技术、资金等因素,白玉河口村和村均没有开展乡村游的农户,村旅游产业发展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只有白玉河口村有5户开展住宿餐饮的农户,食宿等接待条件有限,游客吃、住、游、娱延伸不足,尚未形成乡村旅游的完整产业链。

二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尚在筹建之中,经营收入较低或无。

年,白玉河口村村集体收入35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5万元,村村集体收入34.86万元,全部为财政补助资金。

村集体经济后续发展乏力。

三是干部后备力量比较缺乏。

总体上看,目前白玉河口村和村村干部平均年龄偏大、年轻干部缺乏、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

尤其是村村干部平均年龄达到51岁。

3.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要充分利用“能人治村”的优势,注重村年轻干部培养,通过村干部“传、帮、带”,加强村干部后备力量建设,在农村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等环节加强规范化管理,让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二是进一步坚定绿色发展路径。

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逐步把自然生态优势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中。

提升发展生态旅游业,提升乡村旅游的品位和档次,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传统农业,扩大有机蔬菜和优质水果规模种植面积,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绿色品牌农产品。

三是进一步完善民生保障体系。

首先是提高农民就业技能。

由政府帮助加强就业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务工技能。

其次是加强社会保障兜底。

当前,新农合医疗保障虽已全覆盖,但门诊报销比例低,看病住院仍然是农民的大笔开销,农村因病返贫现象还是农民最担心的事情。

及时实施困难救助。

一些缺乏劳动力的低保边缘户,生活上的困难还不少,需要各级多加关心,定期摸底、掌握动态,及时予以帮扶。

四是进一步健全工作帮扶体系。

发挥政府经济部门的业务优势,帮助村里挖掘特色产业和资潜力。

帮助加强技术指导,在农业栽培、林业种植、等领域下派专业力量,帮助发展各类生产活动。

有些基础相对薄弱的行政村,工作合力形不成,特别需要上级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农村指导员,帮助化解矛盾,促进团结合作,把那些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并且认真负责的同志选派到基层一线,为乡村振兴多作贡献

二、“乡村振兴农村居民调查问卷”情况

1.调查对象大部分年龄在35-50岁之间,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绝大部分为初中文化水平,严重影响了乡村战略的有序推进。

2.大部分调查对象对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内容不清楚,普遍对产业兴旺及生活富裕比较感兴趣。

3.普遍感觉家乡变化最大体现在村里的道路变好变宽了。

4.普遍感觉家里每年负担最重的是医疗费用。

大多数人认为发展集体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影响乡村振兴的最主要因素是缺少资金,最期盼的是提供资金扶持,最想参加的培训项目是农业生产管理技术。

5.家里主要收入来是务工收入和种植业。

6.大多数调查对象知道“三变”改革,但不清楚具体内容。

7.所有的调查对象所在村都进行了“三变”改革,所有调查对象都认为改革效果比较明显,均愿意参加改革。

8.大部分调查对象在“三变”改革工作最希望加强村集体资产管理。

三、“三变”改革工作

1.改革实施总体情况。

商南县采取一系列硬措施,提早谋划、统筹部署年脱贫攻坚和“三变”改革工作,推动全县脱贫攻坚和“三变”改革向纵深发展。

县上制定了《商南县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方案》和《商南县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县“三变”办拟定了《商南县年“三变”改革实施方案》和《商南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

按照整村推进、整流域推进、整沟域推进、连片开发思路,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壮大集体经济等重点工作,确保年度34个贫困村1.74万人口顺利脱贫退出。

年全县“三变”改革工作在巩固11个试点村的基础上,每个镇办再发展2至3个“三变”改革村(社区),使全县“三变”改革村达到34个。

将清产核资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三变”改革的基础和着力点,细化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内容,计划6月底前完成股权量化、股份合作和项目实施工作。

年继续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对初步具备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基础条件的区域,先行发展一批规模适度的特色产业,形成产业特色突出、市场前景较好的初级发展平台。

围绕食用菌、猕猴桃、有机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坚持因地适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推动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激活发展资,拓宽增收渠道。

2.试点示范工作开展情况及现状。

年全县“三变”改革工作在巩固11个试点村的基础上,每个镇办再发展2至3个“三变”改革村(社区),使全县“三变”改革村达到34个。

3.“三变”改革试点示范取得的成效。

脱贫攻坚中,商南县按照试点先行思路,先期选择11个村社区试点,推行“党支部+‘三变’+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大力实施“三变”改革。

县上从清产核资入手,认真摸清每个村社区的土地、山林、水域、旅游等资底数,弄清楚使用现状。

在此基础上,推动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激活原先闲置低效的资。

金丝峡镇太子坪社区依托靠近金丝峡景区的区位优势,统一租用40户村民的闲置房屋,发展农家乐33家,每户每年获得租金3万元。

同时,积极招商引进龙头企业,兴办专业合作社,培育能人大户和家庭农场,通过发展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实施土地流转,引导吸纳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力等入股,建设农业园区、产业基地,让农民或贫困户获得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股金分红等多重收益,加速发展农业产业、振兴村域经济。

目前,商南县已流转土地5.5亩,打造了万亩白茶、万亩猕猴桃等132个连片产业基地,新培育24家龙头企业、116家专业合作社、39户家庭农场。

期间,商南县出台了《实物资金入股“三变”实施办法》《“三变”改革企业配股办法》等规定,强化利益分配导向,兼顾企业、集体、个人利益,明确界定了集体、合作社、农民等独立实体入股权重,企业根据规定对流转资和入股资金分股配股实行保底,优先保障贫困群众,确保群众股权实现收益。

县财政列支500万元,专项用于试点村“三变”改革;捆绑整合涉农资金,实行政策优惠,将村企合作开发、投资兴建的农业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优先列入规划,优先扶持发展。

依托政府在制度、财力、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商南县“三变”改革进展顺利。

截至去年年底,已累计投入资金3.8亿元,11个试点村共流转土地7277亩,5430亩山地实现了资变资本;财政投入和吸纳社会资本8250万元资金变成股金;全县6户农户入股变成股东,其中贫困户628户2386人。

4.开展“三变”改革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缺乏农村能人引领,缺少带头人和领头雁。

二是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上不尽规范,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三是项目选择、产业规划方面缺少专业指导。

四是资金缺乏,规模普遍较小。

五是风险防控和农民利益保护、管理监督制度、收益分配制度、退出机制和应急机制不健全。

5.对农村“三变”改革的建议。

一要突出政府主导作用,正确把握改革方向。

基层政府应加强对“三变”改革的研究引导和全程监督管理,应统筹做好项目选择、产业规划、资配置、资金整合、政策保障等方面的支持,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二要发展多种经营形式,积极培育改革主体。

三要把握好关键环节,切实强化风险防控。

抓好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过确权颁证将农村各类资资产权属彻底厘清,为农村集体和农户各项资产的资本化提供法律保障。

高度重视“三变”改革中的风险防控和农民利益保护问题,建立“三变”管理监督制度、收益分配制度、退出机制和应急机制,始终坚持“土地共有性质不改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四个原则,保障村集体和农民的基本收益。

探索设立政府性风险补偿保障金、农业经营主体风险保证金,发展特色农业保险,增强“三变”承接主体的抗市场风险能力。

(篇三)

根据5月30日市委书记调研邵原重要讲话精神,为进一步加快我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阔视野,更新思想观念,理清思路,做好镇村规划,6月2日—6月3日,镇党委书记带队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赴实地考察了溪龙乡、鲁家村、余村、蔓塘里村等先进单位,虽然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大家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发,找到了差距,也学到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一、基本概况

县地处西北山区,素有“中国第一竹乡、中国白茶之乡、中国椅业之乡”之称,是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地、全国首个生态县、联合国人居奖唯一获得县。

自年起,在全县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总体目标,以“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为主要原则,以“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四大工程为基本路径,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凝心聚力,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生态环境美。

走进考察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卷”。

一条条整洁规划统一的村道让人心旷神怡,一间间精致的农屋错落有致地掩映在翠竹绿树之中,一面面生动鲜活的文化墙为农村装扮上美丽的衣裳,一个个精美别致的小游园承载着浓厚的乡村文化记忆,处处都是一副美丽画卷。

二是人居环境净。

无论是沿途路过,还是实地走过;无论是繁华集镇,还是恬静乡村;无论是城市公路,还是乡村小道,凡所到之处,可视范围内没有见到一只塑料袋、一张废纸、一片果壳,家家户户窗明桌净,大小村道洁净如洗,山涧溪水清可见底。

垃圾桶很少见,有的在可视范围内建有垃圾桶,但设计非常精巧别致,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三是经济发展强。

每个村都善做经营文章,他们抓住本村独特的产业优势,深入挖掘,不断做大特色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了村强人富。

比如鲁家村旅游观光业,该村开通了4.5公里的绕村观光小火车,把全村18家特色农场串联成一个大景区,进行农场休闲体验,发展乡村旅游业。

二、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

县以“高标准”为统领,推进了美丽乡村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建设,使“中国美丽乡村”的概念成为可操作、可检验、可修正、可复制的实施行动,使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好愿景成为摸得着、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实生活。

(一)高标准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

年年初,县委、县政府就希望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县成为省社会新农村建设的示范试点和对外形象品牌,真正对全国新农村建设起到示范引领意义。

为此高标准、高定位地搭建了美丽乡村整体工作体系,出台了《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

于年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标准定为“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

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先后编制了县域总体规划、县域分区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县域控规覆盖率达到95,所有乡镇、村编制了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规划。

规划编制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个性,根据产业、文化、生态和村容村貌的不同,合理定位村庄主题特色,做到既融入整体大环境,又体现特色小“气候”。

(二)循序渐进,立足一流铸。

“模式”,定位于“全国第一、全国唯一”,制定了《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考核指标与验收办法》,坚持科学合理、操作简便、有所创新,设定“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内容及考核标准,并细化到4个方面、36项指标,其指标标准远远高于全省、全国同类标准。

其中“村村优美、家家创业”是两项关键性硬指标,覆盖所有行政村,真正体现“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做样子,而是做实事”、“不是种盆景,而要满园春”、“不是搞政绩工程,而是要搞惠民工程”。

通过先行先试,优先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通过以点代面,分阶段、分步骤,循序渐进抓点连线,最终成片,逐步把所有的乡村都打造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中国美丽乡村”。

经过进10年打造,全县共建成美丽乡村188个,创建覆盖面达到100。

(三)注重管理,创新发展可持续。

年,县编制涵盖卫生保洁、园林绿化、公共设施管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等4大类28个子项的《中国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办法》,夯实美丽乡村“底子”。

大部分完成整治任务的村都建立了日常保洁、绿化养护、动态督查和违规问责等办法,做到建设一个、巩固一个。

实行财政以奖代补的激励政策,每年对“中国美丽乡村”创建考核评定的村、重点村、特色村,以及乡镇分别奖励,切实调动了各级积极性。

例如,鲁家村引入城市物业管理模式,建立“乡镇物业服务中心”,实行物业管理社会化、公司化运作模式。

(四)做强产业,发挥特色夯基础。

始终坚持绿色生态、产业融合发展导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

做强竹业、白茶、旅游三大产业文章,紧紧围绕资优势,不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竹制品加工业、茶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家家创业,户户经商,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支持了美丽乡村建设。

截至年底,县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了100万元。

鲁家村经过美丽乡村建设,抓住家庭农场政策机遇,申报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资20亿元,村集体经常性稳定收入从年不足3万元增加到年的335万元左右,村集体资产从几十万元壮大到1.2亿元左右。

(五)狠抓党建,激发活力强保障。

“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

县始终把基层党的建设贯穿美丽乡村建设的始终,抓党建激活力,强组织树品牌,走出了一条“党建+”的乡村振兴之路。

比如鲁家村在党组织和党员管理方面,通过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及“党性体检、民主评议”公示,实现了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精准管理;村干部绩效工资与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直接挂钩,激发了农村干部工作激情。

三、启示和建议

一是搞好科学规划。

要对邵原全镇50个行政村进行深入调研,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人口聚集中心村庄和长期保留的历史文化村、特色村,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聘请知名设计团队(包括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专家),对村庄规划布局进行研究,规划应立足村情村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地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因村施策,循序渐进。

二要抓好示范带动。

以“两山”理念为基础,制定美丽乡村建设长期规划,优化花园村、邵原村、黄楝树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动;同时,每年由各村申请申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由80以上群众代表签字),由镇党委政府根据各村班子情况、村财力情况进行审批确定建设村,不追求固定模式,注重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个性,彰显魅力,打造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乡村,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建设一批能体现邵原山水人文特色的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要加强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还要注意产业培育,利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打造“大邵原”旅游模式,统一整合小沟背景区、黄楝树美丽乡村游、娲皇谷旅游度假区、杏树洼度假区、神沟户外拓展区等一批旅游资,统一包装推介,打造邵原旅游特色皮牌;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观光农业、采摘农业等旅游产业,不断增加群众收入。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效解决村美和民富的关系,逐渐引导美丽村庄变“输血”为“造血”,促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四要突出生态治理。

要把农村垃圾、污水、绿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

农村垃圾处理要围绕推行垃圾分类和统一集中运输开展工作,培育农户垃圾分类意识,并对垃圾分类好的农户进行奖励;在农村集中居住区建立污水处理设施,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村庄绿化不但要搞森林围村,还要注意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

五要挖掘文化元素。

要把文化建设充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深层次挖掘村庄文化元素,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

要充分利用旧建筑、古民居、老祠堂等,搞好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开发;要传承好历史文化,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民间传说等,讲好“邵原故事”;要利用好村里现有的文化阵地,宣传文化,传播正能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六要强化党的领导。

要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明确农村党支部书记为乡村振兴的第一责任人,健全队伍,明确责任,让各级党组织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完成情况与农村干部年终绩效挂钩,激励农村干部工作激情;要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开展丰富党员教育活动,实行党员包片联户网格化管理,使农村党员在政治理论、道德修养、发家致富、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走在前列,实现“党员带群众”的良好局面,切实打造一支振兴乡村的生力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