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第一单元教案解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6781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第一单元教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四下第一单元教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四下第一单元教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四下第一单元教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四下第一单元教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四下第一单元教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四下第一单元教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四下第一单元教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四下第一单元教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四下第一单元教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四下第一单元教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四下第一单元教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四下第一单元教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四下第一单元教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四下第一单元教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四下第一单元教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四下第一单元教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四下第一单元教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四下第一单元教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四下第一单元教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下第一单元教案解析.docx

《四下第一单元教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第一单元教案解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下第一单元教案解析.docx

四下第一单元教案解析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教材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大小比较,包括“小数的意义

(一)”“小数的意义

(二)”“小数的意义(三)”“比大小”等内容。

教材安排了学生十分熟悉的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是小数的加减法并且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混合运算。

教材充分借助直观教具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加减法。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数位,计数单位以及小数的性质。

2、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比较小数的大小。

3、能进行小数的混合运算,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在观察、讨论、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积极思考,进一步发展小数的概念,

问题解决:

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的交流讨论、操作,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情感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乐于思考,言必有据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数位,计数单位以及小数的性质。

正确读、写小数,并能比较小数的大小。

小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

小数的意义和解决问题。

学法指导

 

操作法、自主合作探究、情境导入法

 

1、小数的意义

(一)----------1课时

2、小数的意义

(二)----------1课时

3、小数的意义(三)----------1课时

4、比大小-----------------------------1课时

5、买菜--------------------------------1课时

6、比身高-----------------------------1课时

7、歌手大赛--------------------------1课时

8、练习一-----------------------------1课时

9、单元测试、讲评------------------2课时

案例名称

小数的意义

(一)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四年级学生

提供者

 王亚素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体会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以及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

教材内容分三个部分:

一是利用附页1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1.11元是什么意思”二是“用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三是“想一想、填一填”。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人民币单位和长度单位,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以及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3、经历探究小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经历探究小数意义的过程。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学生已经掌握了“元、角、分与小数及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课件、正方形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

2、出示课件:

老师身上的小数。

提问:

谁能来读一读这些小数?

读小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再次出示,有关小数的信息,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这些小数。

提问:

写小数师应注意哪些问题?

4、师:

那他们又表示什么意义呢?

(揭题)

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分数,再一次读出课件上的小数、写出课件上的小数。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一)具体感知小数的意义。

师:

1.11元是什么意思?

1.11米是什么意思?

利用附页1做一做、说一说。

(二)建立模型,体会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师:

一个正方形是1,两个正方形就是2、那三个呢?

引导:

把一张被平均分成10分的正方形纸拿出来,涂出其中的1份,并用分数表示。

2、认识两位小数。

3、认识三位小数。

(方法同认识一位小数)

4、推想:

四位小数表示什么?

五位呢?

5、小结:

一位小数

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

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

表示千分之几。

用一句话概括:

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

 

1、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第3页第3题。

 

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结果。

 

学生动手图一图,说一说,充分交流。

 

学生汇报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层次

作业

基础作业

 

提高作业

 

思维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评价设计

(1)激励性口头语言

(2)丰富性体态语言。

(3)实用性实物评价。

8、帮助和总结

 

案例名称

小数的意义

(二)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四年级学生

提供者

 王亚素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创设了两个问题情境,一是“黑板长2米,多出36厘米,怎样表示?

”,二是“鹌鹑蛋的质量是12克,鸵鸟蛋的质量是1千克500克,怎样表示为多少千克?

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怎样把几厘米用“米”作单位和怎样把几克用“千克”作单位,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单位换算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进行简单得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转化。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经验。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课件、米尺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老师引导并且明确:

36厘米等于多少米?

3、揭题:

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二)》

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中的信息。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三、巩固运用你,拓展提升。

1、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1)分组讨论:

36厘米等于多少米?

观察米尺,说一说你的发现。

小结:

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所以36厘米应是100份中的36份,应是36/100.

(2)交流:

2米36厘米用“米“作单位时如何表示呢?

强调:

把2米写在整数部分,把36厘米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部分就行。

所以2米36厘米=2.36米

 

2、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引导方法同—厘米与米的转化)

所以1千克500克=1.500千克。

 

1、完成教材第5页第1题。

2、完成教材第5页第5。

引导学生认识:

1小时有60分钟,把60平均分成10份,1份是6分钟,0.3时就是3个6分钟,就是18分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

 

知识迁移,小组学习

 

学生完成,全班订正。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层次

作业

基础作业

 

提高作业

 

思维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评价设计

1、激励性口头语言

2、丰富性体态语言。

3、实用性实物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

 

案例名称

小数的意义(三)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四年级学生

提供者

 王亚素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和计数单位以及小数的基本性质,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材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理解22.222中每个“2“表示多少?

,二是结合认识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进率。

三是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借助计数器,掌握小数的数位。

2、根据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能理解数位顺序表上得计数单位,以及进率关系。

3、结合具体情境,能抽象出小数的基本性质的具体内容,并能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数位合计数单位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之前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

(一)和小数的意义

(二)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课件、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

0.4表示(),十分之三写成小数是(),

0.56表示(),

写成分数是(),

0.625表示()

2、读一读下面一段话中的小数。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22.222米/秒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4、板书课题:

小数的意义(三)

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认识数位。

出示计数器,问:

这个计数器与以前见过的计数器有什么不同?

师:

十位、百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都是小数的数位。

看着计数器,你能在它上面拨出22.222吗?

引导:

小数点左边两个2分别表示多少呢?

2、认识计数单位及之间的进率。

引导:

小数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呢?

出示:

课件出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介绍数位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比较:

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在数位顺序表上有什么不同?

小结:

相同点,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进率都是10.不同点整数部分,没有最大的计数单位,却又最小的计数单位;小数部分刚好相反。

 

教材第7页第1题。

引导那家店的毛巾便宜?

为什么?

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

小数的末位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学生观察后拨出22.222

 

学生观察、思考后交流汇报。

 

小组合作完成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数位、计数单位、进率和小数的基本性质。

层次

作业

基础作业

 

提高作业

 

思维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评价设计

1、激励性口头语言

2、丰富性体态语言。

3、实用性实物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

 

案例名称

比大小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四年级学生

提供者

 王亚素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材创设了跳高和跳远两个情境,比较谁跳得高一些和跳得远一些,旨在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并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正确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并且会进行整数的大小比较。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课件、正方形纸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情境图。

问:

谁跳得高谁跳得远?

应该怎么做?

 

2、揭题:

在生活中经常需要对小数的大小进行比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

学生发言,充分交流。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大小比较方法。

师:

有什么办法比较0.69米和0.8米的大小吗?

在小组讨论,看看哪个小组方法多。

引导:

运用转化法和画图发可以比较小数的大小,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归纳:

用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的知识也可以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

于是0.8>0.69

2、整数部分不同的小数大小比较方法。

师:

有了刚才的比较经验,你能比较出3.13和3.08的大小吗?

引导:

可以运用刚才的办法,也可以用新办法都行。

明确:

3.13和3.08的整数部分相同,3.13的十分位是1,3.08的十分位是0,所以3.13>3.08

3、归纳比较小数的大小的方法。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就大……依次往下直至比较出大小。

4、讨论:

小数比较方法与整数大小比较有什么相同?

有什么不同?

 

教材第10页第2题和第4题。

 

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并汇报结果。

 

发挥小组作用,成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行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汇报

 

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在估算过程中你遇到过困难吗?

能不能说说?

是怎么解决的?

层次

作业

基础作业

 

提高作业

 

思维作业

 

六、板书设计

比大小

0.8>0.693.13>3.08>2.97

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七、教学评价设计

1、激励性口头语言

2、丰富性体态语言。

3、实用性实物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

 

案例名称

买菜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四年级学生

提供者

 王亚素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只要内容是理解并掌握小数的加减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材呈现四部分内容:

一是感受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必要性,二是渗透估算的思想,三是掌握计算的一般方法,四是竖式计算。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模型,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

2、会主动联系并提取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法问题。

教学重点

并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前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的方法。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思考讨论,掌握方法。

 

1、课件出示情境图

问:

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3、揭题:

那笑笑要付给售货员多少钱?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研究的问题。

(一)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估算。

引导:

估计结果在几元到几元之间?

2、列式计算,算法多样

学生发言、积极思考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师:

如何列示?

师:

如何计算?

点评:

将小数转化为元、角、分再进行计算,是个好办法。

追问:

利用计数单位的知识以及在方格纸上涂一涂在计算,也能求出两个数的和。

好有别的方法吗?

质疑:

竖式计算,舒适应如何书写?

有什么注意的?

小数点怎么办?

(二)探索小数减法的计算。

1、进行验算。

引导:

要知道计算结果对不对,怎么办?

小结:

方法一:

交还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方法二:

和减去一个加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2、总结:

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的注意事项,

(三)师生小结小数加减法。

1、出示题目:

1.25+0.7

2.76-2.01

2、小结方法。

 

教材12页第1题、第6题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计算,汇报。

 

学生汇报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在估算过程中你遇到过困难吗?

能不能说说?

是怎么解决的?

层次

作业

基础作业

 

提高作业

 

思维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评价设计

1、激励性口头语言

2、丰富性体态语言。

3、实用性实物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

 

案例名称

比身高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四年级学生

提供者

 王亚素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材提供了长颈鹿一家比身高的问题,引出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问题,以及关于小数点后面补“0”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必要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有关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后面补“0”的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不退位、不进位的小数加减法,明确了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即小数点对齐,在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课件、正方形纸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小数加减法,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学得怎么样?

2、课件出示:

4.61+1.37=

4.88-2.64=

3、强调计算注意事项。

学生独立完成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三、巩固提高。

1、出示13页情境图。

问:

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整理板书:

鹿妈妈高多少米?

鹿爸爸高多少米?

爸爸比小花高多少?

2、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

解决鹿妈妈高多少米?

应怎么列示?

2.4+1.7

 引导:

两个加数都是小数。

怎么计算呀?

强调:

列竖式时注意什么?

 追问:

从哪个数字算起?

十分位上的4加7等于11,应该怎么办?

为什么要向前一位进1?

 小结:

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字相加满十就像前一位进1。

3、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探究。

(方法与进位加法教学方法一致。

小结:

前一位退1当10用。

4、小数后面补“0”的方法探究。

出示问题列式:

6—2.4=

提问:

被减数是整数,减数是小数该怎么办?

小结:

利用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位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竖式)

教材14页“试一试”

学生读图。

 

学生小组交流,得出答案。

 

默读注意事项。

 

小组讨论、交流

解决问题。

 

独立完成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层次

作业

基础作业

 

提高作业

 

思维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评价设计

1、激励性口头语言

2、丰富性体态语言。

3、实用性实物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

 

案例名称

歌手大赛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四年级学生

提供者

 王亚素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创设“歌手大赛”的情景,提出了“谁的总分高?

高出多少分?

”的问题,随后呈现了两种常见的计算方法。

一种是分步,一种是综合算式。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加法、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也知道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16页情境图。

2、学生读图,找数学信息。

3、教师解读“专业得分”和“综合素质得分”的含义,理解选手总成绩是上面两项之和。

4、揭示课题。

学生读图,在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专业术语。

二、自主学习,探究算法。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引导学生估算。

2、过度:

接下来请同学们算一算,看看你们估计的对不对?

到底谁的总分最高?

高出多少分?

3、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9.43-(8.65+0.40)

质疑:

为什么要带上小括号?

学生:

因为先要计算出9号选手的得分。

老师引导学生试着进一步计算出这样的加减混合计算的题目。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4、老师和学生一起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按照从左到右的计算顺序计算;在右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在计算括号外面的运算。

 

教材17页练一练第2、5题。

注意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

并叫3个同学上黑板做题。

 

学生估算,汇报估算结果。

学生说出括号的原因

 

学生计算,汇报。

 

小组讨论交流完成,并用自己的话再说一说。

 

学生汇报

 

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层次

作业

基础作业

 

提高作业

 

思维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评价设计

1、激励性口头语言

2、丰富性体态语言。

3、实用性实物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

 

案例名称

练习一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四年级学生

提供者

 王亚素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整个练习分为10个大题,运用不同的题型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1题是用分数、小数涂色;第2题是在数线上标出数的位置;第3、4、5题是对小数加减法的检查;第6题是找规律练习;第7、8、9、10是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系统的整理所学知识,沟通各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2、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巩固小数的意义、性质、比较大小、加法和减法的有关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解决问题。

3、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计算的多样性,提高估算意识。

4、借助生活情境,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

掌握知识间的联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计数单位、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进行小数的加、减计算以及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四、教学环境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