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模仿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6921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考模仿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语文高考模仿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语文高考模仿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语文高考模仿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语文高考模仿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语文高考模仿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语文高考模仿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语文高考模仿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语文高考模仿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语文高考模仿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语文高考模仿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语文高考模仿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语文高考模仿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语文高考模仿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语文高考模仿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语文高考模仿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语文高考模仿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语文高考模仿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高考模仿试题.docx

《语文高考模仿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考模仿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高考模仿试题.docx

语文高考模仿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测试卷

(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觳觫熟视无睹昏溃众目睽睽

B.清淅一览无余修葺声名鹊起

C.撺掇重蹈覆辙追朔娇揉造作

D.松驰出奇不意礼义名垂青史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经济危机,我们只有以冷静的心态沉着应付,等闲视之,才能开拓创新,化危机为机遇,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B.一年前,歌星臧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C.近些年,某些地区拓宽马路,扩建广场,竞相上马各种形象工程的做法蔚然成风,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D.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悬的,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所有芸芸众生,但我仍然很高兴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自从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打出招聘王小丫的“魅力搭档”的广告后,应聘者达到4000多人,其中还包括30位博士生也去一显身手。

B.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帮助你走出这片陌生的领地。

C.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我们要高度重视中华传统美德和儒家经典伦理的作用,并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

D.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历史进程中,作为一种具有广泛传播效应的大众媒介,电影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位于西安市临潼县东5公里的下河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陵兵马俑,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场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兵马俑究竟是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品?

①在调查和追踪秦陵兵马俑学术研究的过程中

②因其重要的文化及学术价值

③记者了解到一个被掩藏了三十余年的学术争论

④一直为外界所瞩目

⑤一直未被学术界披露并公开讨论

⑥这场争论因其牵涉面之广、结果之重大

A.①②④③⑤⑥B.②④①③⑥⑤

C.②④①③⑤⑥D.②④③①⑥⑤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它既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又是人类创造绿色财富的经济。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绿色经济包括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绿色消费。

绿色经济以高科技为手段,一方面通过科技力量的巨大作用使高科技的绿色产品极大地占有市场,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导部分,使广大低收入者也能够买得起绿色产品,实现社会公平;另一方面,它又要在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范围内,把技术进步限定在有利于人类、有利于人类与大自然相互关系的轨道上,使社会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不损害环境与人的健康,即按照人类生活或生存的方式来求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绿色经济不仅包含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的内容,同时还追求以最小的资源耗费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绿色、健康的基础上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绿色经济以人为本,其主旨是服务于人的需要和发展,它兼顾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当代人利益与子孙后代的利益,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类利己主义。

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生态环境与资源的永久可利用性,而绿色经济始终强调经济发展的生态化,追求的不是简单地重视自然资源的价值,而是从动态上强调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永久可利用。

作为一种超越“唯生态度端正主义”的经济,绿色经济不会单纯地用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眼光来看待经济的持续发展,更不会以牺牲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改善来换取生态环境,而是希望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更好地实现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

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不同,二者虽然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循环利用等方面有着共同这处,但绿色经济是以科技手段来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等内容,在动态中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虽然循环经济也强调“以人为本”,但是,循环经济最主要是对通过资源和环境的关注和改善来实现的,它并不具有绿色分配的内容------保证最低收入的人能够买和消费绿色产品,而绿色经济理论则在强调社会公平方面比循环经济的内容要丰富得多。

5.下列对“绿色经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绿色经济的突出特征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B.绿色经济围绕以最小资源耗费换取最大经济这一中心,使人与自然和谐。

C.绿色经济把技术进步规范在一定的轨道上,这与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并不矛盾。

D.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发自然资源。

6.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唯生态主义”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可以牺牲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改善。

B.循环经济主要通过对资源和环境的关注、改善来实现以人为本的追求。

C.绿色经济服务于人的需要和发展,并不反对个人利益,它体现的其实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类利己主义。

D.作为一种以知识为基础且能创造绿色财富的新经济,绿色经济涵盖并超越了“唯生态主义”和循环经济。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绿色经济是一种较理想的经济形态,在社会公平的内容方面比循环经济更全面。

B.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绿色消费,可求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C.绿色经济既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又可更好地实现个人利益,实现双赢。

D.发展绿色经济意味着即使虽最低收入的人也能够购买和消费绿色产品。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

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

师问曰:

“童子何悲?

”原曰: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

”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

“欲书可耳!

”答曰:

“无钱资。

”师曰:

“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

及长,金玉其行。

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

崧辞曰:

“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

”原答曰:

“然。

”崧曰:

“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

君乃舍之,蹑屐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

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

”原曰:

“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

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

君谓仆以郑为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

”崧辞谢焉。

又曰:

“兖、豫之士,君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介。

”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

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书何为哉?

乃藏书于家而行。

(《三国志》卷十一注)

注:

东家丘:

孔子的西邻不识孔子之贤,鄙称孔子为“东家丘”。

事见《孔子家语》(待核查)。

文中用这个典故来比喻不识自己身边的贤人。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

哀:

悲伤

B.崧辞曰。

辞:

推托

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

识:

见识

D.君乃舍之乃: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原过其旁而泣。

子路拱而立。

B.一则羡其不孤秦贪,负其强

C.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D.当以书相介斧斤以时入山林。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邴原童年丧父,家境贫寒,因而时常感伤哭泣。

B.邴原舍郑君而求学于孙崧,是因为孙崧的学问更大。

C.邴原认为孙崧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样误解了自己。

D.邴原把书藏在家里,是因为他认为拜求老师、开导学问(这样的事),不像交朋友(这样的事)要靠介绍来完成。

 

绝密启用前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测试卷

(一)第Ⅱ卷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第Ⅱ卷共4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

及长,金玉其行。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初见嵩山

(宋)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①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①赖:

依赖,凭借。

②豁我怀:

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

(1)诗的第二句写嵩山的出现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峰清瘦出云来”是公认的全诗最精彩的一句,特别是“清瘦”二字更是为人称道。

请简要赏析“清瘦”这两个字的妙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轻拢慢捻抹复挑,,,。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荡胸生层云,。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总角之宴,。

,。

(《氓》)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苏轼《后赤壁赋》)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胡杨树肖复兴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树。

我完全被它惊呆、慑服,为它心潮澎湃而热血沸腾。

真的,平淡的生活中,很难有这样的人与事,让我能够如此激动以至血液中腾起炽烈的火焰,更别说司空见惯的被污染的大气层玷污得灰蒙蒙的树了。

这样的树却让我精神一振,一下子涌出生命本有的那种铺天卷地摧枯拉朽的力量来。

这便是胡杨树!

这样的树只有在这大漠荒原中,才能够见到。

站在清冽而奔腾的塔里木河河畔,纵目眺望南北两岸莽莽苍苍的胡杨林,我的心中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如同那汹涌的河水冲击着我的心房。

塔里木河两岸各自纵深四十余公里,是胡杨的领地。

前后一片绿色,与包围着它的浓重的浑黄做着动人心魄的对比。

这一片浓重的颜色波动着,翻涌着,连天铺地,是这里最为醒目的风景线。

真的,只要看见这样的树,其他的树都太孱弱渺小了。

都说银杏树古老,一树金黄的小扇子扇着不尽的悠悠古风,能比得上胡杨吗?

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胡杨就生存在这个地球上了。

都说松柏苍翠,经风霜不凋如叶针般坚贞不屈,能比得上胡杨吗?

胡杨不畏严寒酷暑,不怕风沙干旱,活着不死一千年,死后不倒一千年,倒地不烂又一千年。

松柏抵得上它这三千年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和宁折不弯、宁死不朽的性格吗?

更不要说纤纤如丝摇弯了腰肢的杨柳;一抹胭脂红取媚于春风的桃李;不敢见一片冰冷雪花的柠檬桉;不能离开温柔水乡的老榕树……

胡杨!

只有胡杨挺立在塔里木河畔,四十公里方阵一般,横岭出世,威风凛凛。

无风时,它们在阳光下岿然不动,肃穆超然犹如静禅,仪态万千犹如根雕——世上永远难以匹敌的如此巨大苍莽而诡谲的根雕。

它们静观世上风云变化,日落日出,将无限心事埋在心底。

它们每一棵树都是一首经得住咀嚼和思考的无言诗!

劲风掠过时,它们纷披的枝条抖动着,如同金戈铁马呼啸而来,如同惊涛骇浪翻卷而来。

它们狂放不羁在啸叫,它们让世界看到的是男儿心是英雄气是泼墨如云的大手笔,是世上穿戴越来越花哨却越来越难遮掩单薄的人们所久违的一种力量,一种精神!

远处望去,它们显得粗糙,近乎凡高笔下的矿工速写和罗中立笔下的父亲皱纹斑斑的脸。

但它们都苍浑而凝重,遒劲而突兀,每一棵树都犹如从奥林匹亚山擎着火把向你奔来的古希腊男子汉。

走近处看,每一棵树的树皮都皴裂着粗粗大大的口子,那是岁月的标记,是风沙的纪念,如同漂洋过海探险归来的航船,桅杆和风帆上挂满千疮百孔,每一处疤痕都是一枚携风挟雷的奖章。

每一棵树的树干都扭曲着,如同剽悍的弓箭手拉开强劲的弓弩,绷开一身赤铜色凸起饱绽的肌肉。

每一棵的树枝都旋风般直指天空,如同喷吐出的蛇信,摇曳升腾的绿色火焰。

这样的树,饱经沧桑,参悟人生。

它们把最深沉的情感埋在根底,把最坚定的信念写在枝条,把要倾吐的一切付与飞沙走石与日月星辰。

这样的树,永远不会和大都市用旋转喷水龙头浇灌的树、豪华宴会厅中被修剪得平整犹如女人刚剪过发的树雷同。

我会永远珍惜并景仰这种树!

我摘下几片胡杨树叶带回北京,那是儿子专门嘱咐我带给他的。

树叶很小,上面有许多褐色斑点,如同锈的痕迹,比柳树叶还要窄、短,甚至丑陋。

但儿子说北京没有这种树。

是的,北京没有。

(节选自《托克拉克赋》,有删改)

14.为什么“我”一见到胡杨林,就“完全被惊呆、慑服,为它心潮澎湃而热血沸腾”?

(4分)

答:

15.第五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16.胡杨树的外形特点和内在精神分别有哪些?

(请用四字短语概括)(6分)

答:

17.文章以摘下胡杨林树叶带回北京为结尾,作者这样写想表现什么?

(6分)

答:

六、(15分)(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8.阅读下面的一段法律条文,归纳出构成“累犯”的三个必要条件。

(3分)

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三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

(1)         (2)         (3)       

19.滨海中学计划举办新年学生运动会成果展示,展示内容主要由“文字”、“数据”和“图片”组成。

校方请你用形象化的语言分别为“成果展示”前言中的“数据”和“图片”各续写一句话。

要求:

(1)内容扣紧运动会特点;

(2)形式与画线句子句式相同;(3)每小句在15字以内(不包括标点)。

(6分)

经过努力,新年学生运动会成果终于如期展示。

展示的内容主要由“文字”、“数据”和“图片”组成。

文字是音符,奏响了运动快乐的一曲高歌;数据是□□,□□□□□□□□□□□□;图片是□□,□□□□□□□□□□□□。

我们期待,借助这次展示,在全校进一步形成“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良好氛围。

20.阅读下面短评,在空格处步补上不同的内容,使之简明且前后不重复(每一小句不超过12字)(6分)

“偷菜游戏”是一款风靡网络的休闲交友游戏。

种菜、守菜、偷菜……一场“全民偷菜”的时尚飓风席卷大江南北,风靡长城内外:

从七旬老翁到稚嫩少年,从白领精英到打工一族,偷菜无处不在,偷菜无时不有,……。

越来越多的“菜农”在“菜地”与里乐不思蜀,流连忘返。

用网络时髦的话讲:

“种的是心灵的寂寞,守的是收获的时间,偷的是朋友的情感。

其实,对于“种菜、守菜、偷菜”,不少人也持相反的看法,他们认为:

这是把双刃剑,把握不好,势必会出现各种问题,而问题或许表现为□□□□□□□□□□□□,或许表现为□□□□□□□□□□□□,或许表现为□□□□□□□□□□□□。

七、(60分)(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1.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今年2月,西南地区大部平均降水量不足1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成以上,其中云南中部、贵州东南部偏少8成以上。

同期,云南东部、贵州西部气温偏高2℃~4℃,致使云南、贵州等西南部分地区的气象干旱持续发展,云南中部和北部、贵州大部、四川南部等地存在重度气象干旱。

百年一遇的干旱,给一直以自然资源丰富自诩的西南一记响亮的耳光。

或许不久的将来,雨水将回归这片干涩的土地,但是不管怎么样也冲淡不了这次干旱在西南人心中留下的烙印。

从科学的角度上讲,我们可以把这次百年大旱归纳为一次“概率事件”:

一场在历史中随机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

不过当我们一步步靠近这次干旱的谜底时,发现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除了科学以外,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探究和反思。

读了这段文字,能引起你怎样的反思?

请以“西南干旱的反思”为题,写一篇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测试卷

(一)参考答案

一、

1.C(A“溃”应为“聩”,B“淅”应为“晰”,C“朔”应为“溯”、“娇”应为“矫”,D“驰”应为“弛”、“奇”应为“其”、“义”应为“仪”。

2.B(判若云泥:

比喻差别悬殊就像天上云彩和地下泥土的距离那样大。

合乎语境,使用恰当。

A.等闲视之:

把它看成平常事,不加重视。

不合语境。

C.蔚然成风:

形容一种事物逐渐盛行,形成风气。

感情色彩不当。

D.“芸芸众生”与“所有”重复。

3.D(A项句式杂糅,可以去掉“也去一显身手”。

B项主客倒置,改为“对于我们来说,‘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

C项“中华传统美德”和“儒家经典伦理”是种属关系,不能并列。

4.B

二、

5.C(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不只是“绿色经济”独有。

B项“围绕以最小资源耗费换取最大经济这一中心”不对。

D项中的“关键是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发自然资源”不对)

6.D(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项后半句话错误,从文章第二段的首名和第三段的首句可以得知,绿色经济涵盖了循环经济,超越了“唯生态主义”)

7.C(此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从文章第二段可知,绿色经济追求自然资源最大限度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兼顾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因此,选项C的推断不合理)

三、

8、[解析]答案是B。

A项中的“哀”应解释为“为......悲伤”。

高中课本第三册(人教版)屈原的《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中的“哀”也应如此解释。

C项中的“识”应解释为“记”,读音为zhi,四声。

高中课本第二册(人教版)苏轼《石钟山记》中的“汝识之乎”的“识”即为此义。

D项中的“乃”,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判断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此义项在高中课本中出现过多次。

9、[解析]答案是C。

A项中上句的“而”是表承接关系,连词。

下句的“而”是表修饰关系,连词。

B项中上句的“其”代“他们(书者)”。

下句的“其”代“自己的”,是领属性代词C项中的两个“之”均是助词。

D项中上句的“以”为介词,可译为“用”。

下句中的“以”可译为“依照、按照”,介词,此句出自高中课本第一册(人教版)《孟子梁惠王上》(教材中文章的题目是“寡人之于国也”)。

10、[解析]答案D。

A项中句间不存在因果关系,邴原感伤而哭泣的原因是幼孤而不得学。

B项中句间不存在因果关系,邴原求学于孙崧的原因是他认为孙崧更适合做自己的老师,更适合自己的追求。

C项的表述不合文意。

邴原认为孙崧不了解自己的志向追求而误解了自己。

四、11.

(1)(他)在儿童之中时,(就)聪明、有特异之处。

等到长大,他的品行如金玉一般(美好)。

(2)先生的话,真可以说是苦药良针了,但还没有完全了解我的内心志向

【译文】

邴原十一岁死了父亲,家中贫穷,(又)早早成了孤儿。

(他家)隔壁有学堂,邴原经过学堂旁就哭泣。

老师问(他)说:

“小孩子悲伤什么?

”邴原说:

“孤儿容易伤心,穷人容易感怀。

那些学习的人,必定都是父兄都有的人,一是羡慕他们没有成为孤儿,二是羡慕他们能够学习,心里悲伤,因此流泪。

”老师也为邴原的话哀伤,因此流下眼泪,说:

“想读书,可以啊!

”(邴原)回答说:

“没有学费。

”老师说:

“孩子如果有(读书的)志向,我白教你,不要学费。

”于是(邴原)就入了学。

一冬的时间,背诵了《孝经》和《论语》。

从(他)在儿童之中时,(就)聪明、有特异之处。

等到长大,他的品行如金玉一般(美好)。

想要远行求学,拜访了安丘孙崧。

孙崧推辞说“您家乡的郑君,您知道吗?

”邴原回答说:

“是的(知道)。

”孙崧说:

“郑君学贯古今,博闻强识,(能)探求深远(的学问),真是学习者的老师和楷模。

您却舍弃他,跑了一千里(路,来找我),这是所谓把郑君当作东家丘的(做法)。

您好像不知道(郑君)而说知道,是什么原因。

”邴原说:

“先生的话,真可以说是苦药良针了,但还没有完全了解我的内心志向。

人各有(自己的)志向,(各人)打算不同。

所以才有登山采玉的人,有入海采珍珠的人。

怎么能说登山的人不知道海深,入海的人不知道山高呢?

您说我把郑君当作东家丘,您认为我是西家的愚夫吗?

”孙崧向邴原致了歉,又说:

“兖州、冀州的士人,我认识很多,没有像您这样的。

(我)应该用书信来为你作(访学求师的)媒介。

”邴原看重孙崧的好意,难以推辞(他的介绍信),(就)拿着信告别了。

邴原心里认为拜求老师、开导学问(这样的事),志向高远的人(之间自然)能够相契合,不像交朋友(这样的事)要靠介绍来完成。

信有什么用呢?

于是把信藏在家里,就出行了。

12.【答案示例】

(1)衬托(铺垫)。

前两句从作者的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自己的情怀得到短暂的舒展..这样,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给人一种亲切感。

(意思对即可)

(2)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既写出了雨后青山特有的景象——山峰峻峭,景象明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精神气质与追求。

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物我合一,可谓造语新奇。

(意思对即可)

【诗歌鉴赏】题为“初见嵩山”,显然既要写人又要写山。

作者有意把“数峰清瘦出云来”这一正面写山的句子放在最后,而把自己对嵩山的感情和风吹雨去的环境放在前面作为铺垫,取得

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效果。

这正是写景的成功之处。

不直露地写初见嵩山时的惊喜,更不直露地表达自己的情怀,而先写只有青山能豁我胸怀,既从反面写出了仕途的苦闷,又从正面写出了“仁者乐山”之意。

最后,在刻画山的形象时,特意拈出“清瘦”二字,融入了自己以清峻瘦硬为美的审美趣味,进而深化了诗人的品格志趣,使景中有我。

这是写人的成功所在。

13.

(1)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决眦人归鸟会当凌绝顶

(2)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五、解析:

1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

这道题的答案区间在1-4段,首段谈到“平淡的生活中,很难有这样的人与事,让我能够如此激动以至血液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