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治卫生法规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0736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疾病防治卫生法规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疾病防治卫生法规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疾病防治卫生法规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疾病防治卫生法规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疾病防治卫生法规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疾病防治卫生法规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疾病防治卫生法规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疾病防治卫生法规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疾病防治卫生法规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疾病防治卫生法规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疾病防治卫生法规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疾病防治卫生法规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docx

《疾病防治卫生法规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疾病防治卫生法规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疾病防治卫生法规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docx

疾病防治卫生法规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2022疾病防治卫生法规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

(B)

A.统一领导,分级负责B.预防为主,长备不懈C.反响及时,措施果D.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2、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方面,以下哪些不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

(D)A.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B.组织突发事件的控制C.组织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D.领导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3、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由哪个部门制订?

(A)A.卫生部制定国务院批准B.卫生部制定发布C.国务院制定D.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标准由哪个部门建立?

(B)

A.国务院B.卫生部C.省级政府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5、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C)

A.30分钟B.1小时C.2小时D.12小时

6、县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对已经发生或发现可能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形时,应当向哪个部门通报?

(A)

A.同级卫生部门B.同级政府C.上级政府D.下级政府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由哪个部门发布?

(B)

A.国务院B.卫生行政部门C.中央宣传部D.省政府8、突发事件的反响程度通常分为(D)级别。

A.1个B.2个C.3个D.4个

9、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个等级,以下哪项不是其中之一?

(D)

A.一般B.较大C.重大D.比拟重大E、特别重大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以下何种颜色标示(A)。

A、红、橙、黄、蓝B、红、黄、橙、绿C、红、黄、绿、蓝D、黄、红、橙、蓝

11、患甲类传染病如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如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一切传播途径不明的传染者,应实行严密隔离,用以下哪一种颜色来隔离标志?

(A)A.黄色B.蓝色C.棕色D.橙色E.红色

12、单位或者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当(A)。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责任D、经济责任

13、(C)是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A、市委B、市人大常委会C、市政府D、市应急办

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卫生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ABC)

A、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B、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

C、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D、立即采取医疗救护措施

1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在应急储藏工作方面,以下正确的说法是哪些?

(ABC)

A、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保证应急物资储藏B、政府应加强急救医疗效劳网络建设

C、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医疗机构和人员的培训、演练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置传染病专科医院

16、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以下关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当履行职责的论述正确的选项是?

(AC)A、依法做好日常防范工作B、开展应急教育C、建立和完善监测预警系统D、指定机构开展日常监测

1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ABC)

A、就地隔离B、就地观察C、就地治疗D、尽快转诊

18、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以下关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受到处分的行为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BCDE)

A、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B、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C、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

D、拒绝接诊病人的E、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

19、以下哪项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E)A.重大传染病疫情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重大食物中毒事件D.重大职业中毒事件E.慢性肺部疾患2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橙色〞表示(C)A.Ⅳ级B.Ⅲ级C.Ⅱ级D.Ⅰ级

21、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信息,仅强调及时、不求准确全面的信息报告是(B)A.发现报告B.初次报告C.进程报告D.结案报告

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系统,(D)主要行使应急协调中心的职能。

A.应急指挥部B.疾控中心C.医疗机构D.卫生行政部门

23、发现鼠疫疑似病例后,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报告的时限为:

(C)

A、城市2小时内,农村4小时内B、城市4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C、城市2小时内,农村2小时内D、城市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

24、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工作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B内、农村在C内报告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

25、接到AFP病例报告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D)内派专业人员对病例开展调查,在临床医生配合下,详细填写“急性缓和性麻痹病例个案调查表〞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

26、县乡两级专业人员发现麻疹疑似病例后,进行个案调查的时限为:

(A)A48小时内B72小时内C一周内D以上都不对

27、当发现中毒情况已构成事件时,应当在(B)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A1hB2hC3hD4h

2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限规定,省政府向卫生部报告为(B),其他每个环节为(B)

小时。

A.1、1B.1、2C.2、1D.2、2

29、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B)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A.1B.2C.6D.24

30、食品平安法规定国家建立以下制度,不包括:

(C)A.食品平安风险监测制度B.食品平安风险评估制度C.食品免检制度D.食品召回制度

31、以下有关食品平安标准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B)A.食品平安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

B.食品平安标准内容不包括与食品平安有关的质量要求

C.制定、修订食品平安标准应当以食品平安风险评估结果为科学依据

D.食品平安标准的审查还应当参照国际标准,并广泛听取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意见

32、下面关于国家建立食品平安风险监测制度目的的表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D)A.提高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预警能力B.掌握食品整体污染水平和污染基线值

C.动态评估和综合评价食品平安状况和风险水平,为制定食品平安政策和风险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D.为食品平安相关执法监督管理部门查处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提供依据33、食品平安法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承当职责不包括:

(C)A.食品平安综合协调职责

B.负责食品平安风险评估、食品平安标准制定、食品平安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标准的制定

C.餐饮效劳活动实施监督管理D.组织查处食品平安重大事故二、多项选择题

3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包括(ABD)

A、统一领导的指挥系统B、反响灵敏的信息系统C、刚性保障的法规系统D、科学先进的评估系统

35、以下哪几项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原那么?

(ACDE)

A、客观性原那么B、艺术性原那么C、系统性原那么D、连续性原那么E、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那么

36、卫生应急物资储藏形式有哪些?

(ABCD)

A.实物储藏B.方案储藏C.资金储藏D.信息储藏37、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次信息报告的要求包括(ABCD)

A、每起事件的初次报告有且只有一个B、只收集初次报告必须要报的内容,其他可暂不报C、初次报告的发病数和死亡数由填报人直接录入D、具体内容强调及时E、具体内容要求准确、全面

38、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有(ABC)

A、非典型肺炎B、肺炭疽C、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D、艾滋病39、传染病责任报告人(BCD)

A、公民B、医务人员C、社区及乡村医生D、个体开业医生40、以下对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D)

A.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B.甲类、乙类及丙类传染病属于报告范围;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不属于报告范围。

C.《传染病报告卡》使用钢笔、圆珠笔或铅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D.甲类传染病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爆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4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ABCD)

A、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B、对突发事件现场等采取控制措施

C、宣传突发事件防治知识D、对易感人群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群体防护等措施4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是如何要求的?

(ABCD)A.及时B.准确C.全面D.注意保密

4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什么效劳?

(ABD)A、医疗救护B、现场救援

C、技术调查D、必要时将病人转送到指定医疗机构

44、以下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举报制度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哪些?

(ABCD)

A、国家公布统一的突发事件报告举报电话B、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

C、接到报告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立即调查处理

D、对举报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奖励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答: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答: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

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

3、有关单位和人员在报送、报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时,应注意什么?

答:

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4、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什么原那么?

答: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那么。

5、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答: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或发生后,采取相应的监测、预警、物资储藏等应急准备,以及现场处置等措施,及时预防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潜在因素、控制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对突发公共事件实施紧急的医疗救治,以减少其对社会、政治、经济、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平安的危害。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根本原那么?

答:

预防为主,关口前移;信息先行,快速反响;社会参与,协同合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依靠科学,依法处置。

7、突发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预防和准备、监测和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反响、善后处理8、如何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答: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

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直接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9、什么是卫生应急?

答:

卫生应急是指通过采取监测、预测、预警、现场处置、医疗卫生救援、应急保障和蔼后处理等措施,及时对产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因素进行预防和对已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控制,以减少其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平安。

10、卫生应急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卫生应急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监测预警、现场调查与处理、实验室检测、现场评估、督导检查、应急技术和物资储藏、善后处理、应急培训与演练、信息发布与通报、普及

卫生应急知识,以及组织、参与国内外医疗卫生救援等。

11、卫生应急工作的“一案三制〞指的是什么?

答:

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应急管理法制。

12、卫生应急体制的功能系统如何构成?

答:

指挥决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应急处置系统、物资保障系统和专家咨询系统。

13、卫生应急体制建设原那么?

答:

统一领导原那么、常设原那么、分级管理原那么、属地管理原那么、协同原那么。

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实认、分级由哪个部门组织实施?

?

答: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实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15、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行政区域责任如何划分?

答:

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开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

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范围?

答: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1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职业中毒事件的报告范围?

答:

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人及以上的。

1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其他中毒事件的报告范围?

答:

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例及以上的事件。

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环境因素事件的报告范围?

答:

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3例及以上。

2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意外辐射照射事件的报告范围?

答:

出现意外辐射照射人员1例及以上。

2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菌、毒种丧失事件的报告范围?

答:

发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乱、脊灰等菌毒种丧失事件。

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响事件的报告范围?

答:

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响:

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响;或发生死亡。

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响:

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响(或心因性反响)10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

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源性感染事件的报告范围?

答:

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爆发。

2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报告范围?

答:

2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病症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

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内容是什么?

答:

事件信息:

包括:

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病症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开展趋势、下步工作方案等。

事件发生、开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2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答: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如确认为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如尚未到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专业防治机构密切跟踪事态开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

27、传染病种类分几类,共有几种?

答:

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类(2种)、乙类(26种)和丙类(11种),共39种。

28、甲类传染病种类包括哪两种?

答: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和霍乱。

29、乙类传染病种类包括哪几种?

答: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

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0、丙类传染病种类包括哪几种?

答:

丙类传染病是指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31、传染病种类由什么部门决定和管理?

答: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爆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常见、多发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按照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管理并予以公布,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32、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已明确规定的"检疫传染病"是?

答:

鼠疫、霍乱、黄热病

33、乙类传染病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有哪些?

答:

对乙类传染病中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34、传染病疫情信息如何公布?

答:

国家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应当及时、准确。

35、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①传染病预防控制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②传染病的监测、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的任务与职责;④传染病爆发、流行情况的分级以及相应的应急工作方案;

⑤传染病预防、疫点疫区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

资和技术的储藏与调用。

36、港口、机场、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如何报告?

答: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向国境口岸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互相通报。

37、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应履行的职责?

答:

①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方案和方案;

②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

③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④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⑤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⑥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⑦指导、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⑧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

38、在对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隔离期间,被隔离人员享有哪些权利?

答:

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

39、传染病爆发、流行时,政府可以采取哪些紧急措施?

答:

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必要时,报经批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①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②停工、停业、听课;③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④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⑤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40、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采取的措施?

答:

①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②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③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

41、传染病爆发、流行时,疫区的宣布、检疫和封锁有哪些规定?

答:

甲类、乙类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局部或者全部为疫区;国务院可以决定并宣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

疫。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但是,封锁大、中城市的疫区或者封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以及封锁疫区导致中断干线交通或者封锁国境的,由国务院决定。

4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答:

①就地隔离;②就地观察;③就地治疗;④尽快转诊

4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

①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②对突发事件现场等采取控制措施;③宣传突发事件防治知识;④对易感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

44、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如何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

答:

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分类标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