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复习整理01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8852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01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01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01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01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01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01名词解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01名词解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01名词解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01名词解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01名词解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01名词解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01名词解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01名词解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01名词解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01名词解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01名词解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01名词解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01名词解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01名词解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01名词解释.docx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01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复习整理01名词解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01名词解释.docx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01名词解释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整理

名词解释

﹡流行病学(epidemioloy)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三间分布/疾病的分布(distributionofdisease)

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是描述疾病事件(发病、患病、死亡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空间)、哪些人群(人间)中发生及发生多少的现象,在流行病学中简称“三间分布”。

它是流行病学的起点和基础。

﹡疾病负担(burdenofdisease,BOD)

疾病负担,即疾病对人群的危害及对社会和经济所造成的影响。

﹡频率(frequency)

频率是某时间发生的频度和强度。

频率=某事件实际发生的例数/可能发生该事件的总人数。

﹡概率(probability)

概率是衡量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尺度,数值在0与1之间。

P=A+/(A++A)。

﹡相对比(ratio)

相对比可简称比,是指两事物相对比较。

P=A/B。

﹡构成比(proportion)

构成比表示某事物内部构成中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

P=Ai/∑Ai。

﹡发病率(incidence)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K=100%、1000‰、10000/万……)

暴露人口数:

严格上应该有可能患某病的人数,而把人群中不可能患某病的人数除外,当可能或不可能患某病的人数难以确定时,则以总人数计之;当难以确定总人口数时,以平均人口数计之。

新发病例数:

以疾病次数计算,一个人在观察期内有可能发生一次以上同种疾病,应分别计入新发病例数。

﹡发病密度(incidencedensity)

若整个研究持续了较长时间,其间观察人群人数产生了较大变动,因迁移、死于非研究疾病、推出等造成观察人数减少。

此时,不能以稳定的观察人数作为分母计算率,而代之以观察人时数作为分母来计算率。

这样计算的率带有瞬时频率性质即为发病密度。

﹡罹患率(attackrate)

罹患率用于衡量人群在较短时间内的发病频率。

实际上是一种发病率,但有其本身特点:

人群一次性或短期内暴露于同一致病因素;新病例数就是发病人数。

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病例/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

﹡续发率(secondaryattackrate,SAR)

续发率,也称二代发病率,指在一个家庭、病房、集体宿舍、托儿所、幼儿园班组中第1个病例发生后,在该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因受其感染而发病的续发病例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续发率=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易感接触者总人数×100%。

﹡患病率(prevalence)

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时间患病率=

某一时点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K

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数)

期间患病率=

某观察期间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K

同期的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

﹡感染率(prevalenceofinfection)

感染率是指被调查的人群中某病病原体感染者所占的比例。

感染率=受检者中感染人数/受检者人数×K。

﹡残疾率(prevalenceofdisability)

残疾率也叫残疾流行率,是指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每百(或千、万、十万)人中实际存在的残疾人数,即指通过询问调查或健康检查确诊的病残人数与调查人数之比。

残疾率=残疾人数/调查人数×K。

﹡死亡率(mortalityrate,deathrate)

死亡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死亡率按照不同病种、性别、年龄、职业等特征分别加以计算,即死亡专率(specificdeathrate)。

死亡率=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同期平均人口数×K。

﹡病死率(casefatalityrate)

病死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

病死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某病的人数×100%。

如果某病的发病和病程处于稳定状态时,病死率可用死亡率和发病率推算,即某病死亡率/某病发病率。

﹡生存率(survialrate)

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是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某病患者中,经若干年随访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生存率=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开始随访的病例数×100%。

﹡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mortalityrate)

累积死亡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死亡人数在某确定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累积死亡率=∑(各年龄组的死亡专率Pi×各年龄组的年龄组距Ii)×100%。

﹡超额死亡率(excessmotalityrate)

超额死亡率时暴露组死亡率与对照组死亡率相差的绝对值,它表示危险特异的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标准化死亡比(standardizedmortalityratio,SMR)

以全人口发病(死亡)人数,算出该观察人群的理论发病(死亡)数,即预期发病(死亡)人数,再求观察人群中实际发病(死亡)人数与此病预期发病人数之比,即标化发病(死亡)比。

SMR=研究人群中观察死亡数/标准人口(全人口)预期死亡数

﹡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yearsoflifelost,PYLL)

潜在减寿年数,是指某年龄组人口因某病死亡者的预期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DALY)

伤残调整寿命年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oflifelost,YLL)和残疾所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lostduetodisability,YLD)。

﹡散发(sporadic)

散发是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

﹡暴发(outbreak)

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

﹡流行(epidemic)

流行是指某病在某地区显着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

疾病迅速蔓延,短期内涉及广,可跨省、国、洲,可称为大流行(pandemic)。

﹡横断面分析(crosssectionanalysis)

通过对一个时间段(通常是一年)或若干个时间段某人群各年龄组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的不同分布进行观察和分析,籍以说明病因在各年龄组中作用的强弱,随时间的变迁,以及疾病防治措施的效果。

﹡出生队列分析(birthcohortanalysis)

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划归一组即为出生队列分析,可对其随访若干年,以观察其结局事件的发生情况。

利用出生队列资料将疾病年龄分析和时间分布结合起来描述的方法称出生队列分析方法。

﹡周期性(cyclicfluctuation)

周期性是指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

﹡长期趋势(seculartrend,eculartrend)

长期趋势是指疾病临床表现、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动态进行的连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观察中发现的长期变异趋势。

﹡地区聚集性(endemicclustering)

患病或死亡频率明显高于周围地区的情况称为地区聚集性。

﹡地方性疾病(endemicdiseases)

地方性疾病简称地方病,是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

可分为自然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疾病。

﹡移民流行病学

移民流行病学是对移民人群的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以探讨病因。

它是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移民移入国当地居民及原居地人群间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从其差异中探讨病因线索,区分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onstudy)

描述性研究又称为描述性流行病学,是指利用常规监测记录或通过专门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描述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获得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而提出假设和线索。

﹡现况研究

现况研究是通过对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关系的描述,即调查这个特定群体中的个体是否患病和是否具有某些变量(或特征)等情况,从而描述所研究的疾病(或某种健康状况)以及有关变量(因素)在目标人群中的分布,进一步比较分析具有不同特征的暴露与非暴露组的患病情况或患病组与非患病组的暴露情况,为研究的纵向深入提供线索和病因学假设。

从观察时间上说,又称横断面研究,从观察分析指标来说,又称患病率研究。

﹡普查(census)

普查是指为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人群的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的人群中每一成员进行调查或检查。

﹡抽样调查(samplingstudy)

抽样调查是随即抽取某研究人群中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以所得到结果估计该人群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情况。

﹡筛检(screening)

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个体,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

﹡真实性(validity)

又称准确性、效度,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符合的程度。

﹡灵敏度(sensitivity,Sen)

灵敏度又称敏感度,也称真阳性率,是指筛检试验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地判定为患者的比例,反映了筛检试验发现患者的能力。

Sen=A/C1。

﹡假阴性率(falsenegativeproportion,Fn)

假阴性率是指筛检试验将实际有病的人错误地判定为非患者的能力,反映了筛检试验漏诊情况,亦称漏检率。

Fn=C/C1。

﹡特异度(specificity,Spe)

特异度是指筛检将实际无病的人正确地判定为非患者的能力,反映的是筛检方法确定非患者的能力。

Spe=D/C2。

﹡假阳性率(falsepositiveproportion,Fp)

假阳性率是指全部非患者中筛检阳性者所占的比例,反映了筛检试验误诊情况,亦称误诊率。

Fp=B/C2。

﹡约登指数(Youden’sindex)

也叫正确指数,是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去1,表示筛检方法发现正确病人与非正确病人的总能力,指数越高,真实性越高。

﹡似然比(likelihoodratio,LR)

似然比属于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复合指标,即有病者中得出某一筛检试验结果的概率与无病者得出这个意思概率的比值。

﹡可靠性(reliability)

可靠性,也称为是信度、精确度、可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用某测量工具(如筛检试验)重复测量同一受试者时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联合试验

实施筛检时,可采用多项筛检试验检查同一受试对象,以提高筛检的灵敏度或特异度,增加筛检的收益,即联合试验,分为串联和并联。

串联,即全部筛检试验结果均为阳性者才定位阳性。

并联,即全部筛检试验中,任何一项筛检试验结果阳性即可定为阳性。

﹡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study)

生态学研究,又称相关性研究(correlationalstudy),是描述性研究的一种类型,它是在群体的水平上研究某种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队列研究(cohortstudy)

队列研究是阐明疾病与病因间联系的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直接观察危险因素暴露状况不同的人群的结局来探讨危险因素与所观察结局的关系。

﹡暴露(exposure)

暴露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

﹡队列(cohort)

队列是指特定的研究人群组。

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指特定时期内出生的一组人群,即出生队列(birthcohort);另一种是泛指具有某种共同暴露或特征的一组人群,即队列或暴露队列(exposurecohort)。

﹡危险因素(riskfactor)

危险因素,又称为危险因子,泛指能引起某种特定不良结局(outcome)(如疾病)发生,或使其发生的概率增加的因子,包括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和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

﹡内对照(internalcontrol)

内对照,即先选择一组研究人群,将其暴露于所研究因素的对象作为暴露组,其余非暴露者即为对照组。

﹡外对照(externalcontrol)

当选择职业人群或特殊暴露人群作为暴露人群时,往往不能从这些人群中选出对照,而常需在该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故称外对照。

﹡总人口对照(totalpopulationcontrol)

这种对照可认为是外对照的一种,也可看作不设对照,因为它实际上并未与暴露组平行地设立一个对照组,而是利用整个地区的现成的发病或死亡统计资料,即以全人口率为对照。

﹡多重对照(multiplecontrols)

又叫多种对照,即同时用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选择多组人群作对照,以减少只用一种对照所带来的偏倚,增强结果的可靠性。

﹡效力(power)

又称为把握度(1﹣β),β为检验假设时出现第2类错误的概率,而1﹣β为检验假设时能够避免假阴性的能力,即效力。

若要求效力越大,即β值越小,则所需样本量越大。

﹡观察终点(endpoint)

观察终点就是指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达到了这个观察终点,就不再对该研究对象继续随访。

﹡观察终止时间

观察终止时间是指整个研究截止的时间,也即预期可以得到结果的时间,终止时间直接决定了观察期的长短,而观察期长短是以暴露因素作用于人体至产生疾病结局的时间,即潜隐期为依据的,另外,还应该考虑所需的观察人年数。

﹡累计发病率(cumulativeincidence)

如果研究人群的数量较大且比较稳定,则无论其发病强度大小和观察时间长短,均可用观察开始时人口数作分母,以整个观察期内的发病(或死亡)人数为分子,计算某病的累积发病率。

﹡发病密度(incidencedensity)

如果队列研究观察的时间比较长,很难做到研究人口的稳定。

需要以观察人时作为分母计算发病率,用人时为单位计算出来的率带有瞬时频率性质成为发病密度。

﹡标化比

当研究对象数目较少,结局时间的发生率比较低时,以全人口发病(死亡)率作为标准,算出该观察人群的理论发病(死亡)人数,即预期发病(死亡)人数,再求观察人群实际发病(死亡)人数与此预期发病(死亡)人数之比,得到标化发病(死亡)比。

常用的是标化死亡比(standardizedmortalityratio,SMR)。

﹡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

RR也叫危险度比(riskrate,RR),是暴露组的危险度(测量指标是累计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危险度之比。

暴露组和对照组的发病密度之比称为率比(rateratio,RR)。

都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标。

RR=Ie/Io,Ie和Io分别代表暴露组和对照组的率,RR值越大,表明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的强度越大。

﹡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risk,AR)

AR又叫特异危险度、危险度差(riskdifference,RD)和超额危险度(excessrisk),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它表示危险特意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AR=Ie-Io,AR=RR×Io-Io=Io(RR-1)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ttributableriskproportionorpercent,ARP,AR%)

又称病因分值(etiologicfraction,EF)或归因分值(attributablefraction,AF),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AR%=

Ie-Io

RR-1

Ie

RR

﹡人群归因危险度(populationattributablerisk,PAR)与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opulationattributableriskproportionorpercent,PAR%)

又叫人群病因分值(populationetiologicfraction,PEF)或人群归因分值,PAR是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而PAR%是指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PAR与PAR%是通过比较暴露组与全人群,说明暴露对一个具体人群的危害程度,以及消除这个因素后该人群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可能降低的程度。

PAR=It-Io,It代表全人群的率,Io代表非暴露组的率。

PAR%=It-Io/It

PAR%=

Pe(RR-1)

Pe(RR-1)+1

﹡健康工人效应(healthworkereffect)

是以外对照进行研究产生的一种偏倚,指研究人群比一般人群健康,发病危险低。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study)

是分析性流行病学最常用的办法,是从某种疾病出发,探讨可能的病因,即从果求因,在时间顺序上是逆向的,又称为回顾性研究。

﹡暴露(exposure)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暴露,并不仅限于外界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和精神因素等机体内部的因素,以及保护因子的缺乏等,都可以称为暴露。

﹡匹配(matching)

匹配或称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出匹配因素的干扰。

可分为频数匹配和个体匹配。

﹡频数匹配(frequencymatching)

又叫成组匹配,选择好一组病例之后,在选对照时要求其某些特征或变量的构成比例与病例组一致。

﹡个体匹配(individualmatching)

个体匹配,就是以每一病例为单位,选择在某些特征或变量方面与病例一致的一个或几个对照,组成计数或计数分析的单位。

一个病例匹配一个对照特称为配对(pair-matching),即1:

1,也就是说一个对子包括一个病例和一个对照。

﹡匹配过头(overmatching)

把不必要的因素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息,增加研究的难度,反而降低研究效率,同时可能引起低估、掩盖真实病因的作用。

﹡比值比(oddsratio,OR)

病例对照研究中表示疾病与暴露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为比值比,又称为比数比、优势比、交叉乘积比。

所谓比值(odds)是指某事物发生的可能比与不发生的可能性之比。

暴露或特征

疾病

合计

病例

对照

a

b

a+b=n1

c

d

c+d=no

合计

a+c=m1

b+d=m2

a+b+c+d=t

OR=ad/bc

OR指暴露者的疾病危险性为非暴露者的多少倍。

OR>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因暴露而增加,暴露与疾病之间为“正”关联;OR<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因暴露而减少,暴露与疾病之间为“负”关联。

﹡混杂(confounding)、混杂偏倚(confoundingbias)

当研究暴露与疾病因果关系时,由于某个既与疾病有制约关系,又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联系的外来因素的影响,掩盖或扩大了研究的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这种现象叫做混杂,该外来因素叫做混杂因素,造成的偏倚叫混杂偏倚。

﹡流行病学实验(epidemiologicalexperiment)/干预性研究(interventionstudy)

流行病学实验室将人群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被研究者所控制的干预措施,随访观察此干预措施对发病或健康状况的影响,通过与对照组比较而评价该措施的效果。

因在研究过程中施加了人为干预因素,也称为干预性研究。

﹡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

临床试验是以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即分组原则将个体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其目的是评价某新药或新疗法的效果。

该试验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而达到一级预防的目的,但可预防其后遗症发生。

﹡现场试验(fieldtrial)

现场试验是在实地环境下进行、以自然人群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研究,常用于评价疾病预防措施的效果。

﹡社区试验(communitytrial)

社区试验是以社区人群整体作为干预单位的实验研究,是现场研究的一种扩展,常用于评价某种评价某种预防措施的效果。

﹡依从性(compliance)

依从性是指研究对象能服从实验设计安排并能密切配合到底。

﹡霍桑效应(Hawthorneeffect)

霍桑效应是指正在进行的研究对被研究者的影响(常常是有利的影响)。

﹡安慰剂效应(placeboeffect)

某些研究对象,由于依赖医药而表现的一种正向心理效应,这种心理效应甚至可以影响到生理效应。

尤其当以主观感觉的变化情况作为干预措施效果的结局指标时,其“效应”中往往包括有安慰剂效应在内。

﹡盲法(blinding,masking)

盲法是一种避免知晓研究对象获何种处理的策略。

分为单盲(研究中只对研究对象设盲,即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双盲(研究对象和给予干预或结局评估的研究人员均不了解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三盲(在双盲的基础上对负责资料收集和分析的人员也设盲)。

﹡类实验(quasiexperiment)

研究中不能做到严格的随机分组或无严格的对照组,称为类实验或准实验。

﹡预实验(pilotexperiment)

指在大规模或较大规模的实验研究正式开始前,应在小范围内作一次小样本的预试研究,以评价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由于实验设计不周而造成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沾染(contamination)

沾染是指对照组以外地接受了实验组的处理措施,如果干预措施有效,沾染会导致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缩小。

﹡干扰(cointervention)

干扰是指实验组额外地接受了与实验效应一致的其他处理措施,它可能会扩大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RCT)

随机对照试验是在人群中进行的评估干预措施效果的实验性研究,由于对实验条件的控制不可能像实验室和动物研究那么严格,因此称为试验,而不是实验。

﹡病因/危险因素(riskfactors)

流行病学中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就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这里的危险(风险)是指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

﹡流行病学三角模式

三角模式被认为疾病的发生时病原体、宿主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三者缺一不可,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会增加或降低疾病发生的频率。

﹡流行病学轮状模式

轮状模式由外环和内环两部分组成,外环指的是环境,包括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内环是指机体,包括人的自然特征、营养状况、免疫能力、内分泌水平和遗传等,其核心是遗传因素。

不同的疾病,其外环中各环境因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具有其特有的优势环境因素。

不同的疾病其内外环的相对大小也不同。

轮状模式引入了多因素的病因概念,并强调分别衡量环境因素和机体因素的作用大小,因此在流行病学分析研究中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流行病学疾病因素模式

疾病因素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疾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内外两个层次:

外围的远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

外围的远因包括社会经济、生物学、环境、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