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泄露的案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8991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隐私泄露的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隐私泄露的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隐私泄露的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隐私泄露的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隐私泄露的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隐私泄露的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隐私泄露的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隐私泄露的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隐私泄露的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隐私泄露的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隐私泄露的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隐私泄露的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隐私泄露的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隐私泄露的案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隐私泄露的案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隐私泄露的案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隐私泄露的案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隐私泄露的案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隐私泄露的案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隐私泄露的案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隐私泄露的案例.docx

《隐私泄露的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隐私泄露的案例.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隐私泄露的案例.docx

隐私泄露的案例

无法逃避的证据:

“网络身份证”

(1)

属于你,却对别人最有用的网络身份证  像我们前面谈到过的那样,网民们自认为在网络世界里非常安全,其中一个重要的假设是:

在网上,只要自己不说,永远没有人能搞清楚自己是在哪里上网。

网上人多了去了,到哪去找我啊!

实际上,这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假设。

用不着在现实生活中有任何接触,通过网络本身,准确地发现一个正在上网的人的地理位置是举手之劳的事,非常简单。

这是因为,和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份证一样,每个上网的人也都有一个“网络身份证”,它精确地记录着每一个网民在现实生活中的详细地理位置和等重要信息。

  更重要的是,网络身份证的发放是强制性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只要你上网,就必须出示自己的网络身份证,否则,就别想“跨过”网络世界的门槛。

和现实生活中的身份证不同,网络身份证的发放与年龄无关,不管你是不是到达18岁的成人年龄,只要上网,哪怕是三岁的小孩,也得持有网络身份证才行。

现实生活中的身份证还存在着被伪造的可能,而就网络身份证而言,则完全没有这种可能。

一个网民的网络身份证永远是和这个网民的真实信息相对应的,在网络世界里,通过网民的网络身份证去查找这个网民是不会出错的。

网络身份证之所以无法逃避、无法伪造,是因为它既不能拿在手上,也不能放在口袋里,而是存放在网民上网时使用的电脑上!

  和个人身份证一样,网络身份证也分为持证人和家庭住址两部分。

不过,网络身份证上的家庭住址是用“IP地址”来表示的,IP地址看上去有点复杂,其实和现实生活中居民身份证上的家庭地址没有太大差异。

网络身份证上的“电脑名称”则对应于身份证上的。

  看看自己的网络身份证  下面以一台使用中文WindowsXP/2000上网的电脑为例,演示一下如何在电脑上查找自己的“网络身份证”。

  查找“网络身份证”  1.显示“开始”菜单:

把鼠标放到电脑屏幕左下角“开始”图标上,用鼠标左键单击这个图标,就弹出了“开始”菜单。

  2.打开“运行”窗口:

用鼠标左键单击“开始”菜单中的“运行”项,弹出“运行”窗口。

  3.打开“命令”窗口:

在“运行”窗口中输入“cmd”三个字符,然后回车,弹出“命令”窗口。

  4.输入“ipconfig”命令:

在“命令”窗口光标闪动处输入“ipconfig/all”12个字符,然后回车。

  5.显示IP设置信息:

如下图,窗口中显示的是IP设置信息,其中HostName后显示的是“电脑名称”,IPAddress后显示的是当前的IP地址,格式是。

  IP地址就是你在现实世界的地址  IP地址是惟一的,也就是说互联网上任何两台电脑的IP地址都是不同的。

正是因为IP地址的这一特性,它成为电脑在互联网上的惟一标识。

需要注意的是,IP地址是公开的,不仅你自己,互联网上的任何人都可以看到,这样互联网上的任何人也都可以通过这个IP地址,准确地发现你是在什么地方上网。

那么,这短短的一组数字里面究竟隐藏着什么魔力,竟然能让远在天边的人通过网络发现你的藏身之地呢?

  这要从互联网上的电脑相互之间是如何交流信息的谈起。

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语言进行的。

你要和一个人对话,首先必须知道这个人在什么地方,如果你根本看不见对方、根本不知道这个人在什么位置,那就算是喊破嗓子,你的话也到不了对方的耳朵里。

这不叫对话,这叫自言自语!

  互联网上的电脑也同样如此,你上网用的电脑,要想与其他电脑对话,必须首先知道对方电脑的位置。

对方电脑也必须知道你的电脑的位置,只有这样,两台电脑之间才能进行信息交流。

你也才能在互联网上浏览不同的网站,欣赏各种各样的图片和网络另一端使用另一台电脑的网友聊天,等等。

  bookbao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无法逃避的证据:

“网络身份证”

(2)

不同的是,在网络世界,相互之间交流信息的两台电脑和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流信息的两个人在运用“位置”这个概念上是截然不同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是和“站在我面前的这个人”谈话,也可能是和“坐在我旁边的这个人”谈话。

在网络世界里,“位置”不是用方位,而是用数字来表示的,这个数字就是你的电脑的IP地址。

因为作为机器的电脑没有分辨方向的能力,它只认数字,网络世界本身就是建立在数字基础之上,由数字搭建起来的一个宏伟奇妙的世界。

IP地址中的IP是英文“InternetProtocol”的缩写,是“互联协议”的意思,全球互联网上的电脑就是通过这个互联协议找到对方而相互交流信息的。

  你的电脑要进入网络世界,首先要做的是在这个由电脑组成的世界里寻找一个位置——你上网电脑的IP地址。

这个IP地址,就是网民进入网络世界时持的“网络身份证”上的“家庭住址”,只有持有这个身份证,你的电脑才具有和其他电脑交流信息的资格。

  当你用鼠标单击互联网网站上的一个链接时,你的电脑就会将IP地址发送给目标电脑,目标电脑收到信息后,也会将自己的IP地址发送回给你的电脑。

这样,两台电脑就互相知道对方的IP地址。

就像在现实生活中,“你的电脑”坐到了“另一台电脑”的旁边一样,现在,两台电脑可以“交谈”了。

如果你的电脑没有IP地址,那它就不能“坐在对方旁边”,从而根本就不可能同互联网上的其他电脑进行信息交换,上网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现在的问题是,这些IP地址是怎样同使用电脑上网的网民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位置联系起来的呢?

  原来,这些数字位置信息——IP地址的分配是与网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的,也就是说,IP地址的分配是与国家、省份、城市、街道、楼层乃至房间号有着一一对应关系的!

这和邮政编码是一个道理,只是IP地址的编排更加具体。

顺着一个邮政编码,你只能追踪到一个城市或乡村的大致区域,比方北京西城区、广州天河区等。

而顺着IP地址,你甚至能精确地追踪到任何一个网民用来上网的那台电脑前!

这可一点都没有夸大。

  这是因为,和现实生活中的身份证号码不是谁都可以随便编几个数字印上去,就算是伪造的身份证,号码也得按照国家制定的编码规则编造一样,全球互联网的IP地址也不是随便哪个人弄几个数字就行的,而是由专门的国际机构按照国家、地区、省份、城市等区域地理原则精心分配的,是有规律、有规则且可循可查的,而且有专门的国际机构来制定这些原则。

  就全世界来说,IP地址分配机构分为三级:

全球互联网IP地址注册机构,地区级的互联网注册机构,本地级的互联网注册机构。

这些机构一起构成一个国际性的体系,共同来为全球每一台上网的电脑分配IP地址。

世界级的注册机构IANA〔InternetAssignedNumbersAuthority〕负责全球互联网IP地址的分配。

地区级的注册机构负责该地区的IP地址注册服务。

现在,全球一共有3个地区级的注册机构,它们是:

ARIN〔AmericanRegistryforInternetNumbers〕负责北美地区互联网IP地址的分配,RIPE〔RéseauxIPEuropéens〕负责欧洲及周边地区互联网IP地址的分配,APNIC〔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负责亚太地区互联网IP地址的分配。

本地级的注册机构负责本国家或地区的IP地址注册。

具体到中国本地互联网的IP地址,是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InternetNetworkInformationCenter,简称CNNIC〕为召集单位的IP地址分配联盟——CNNIC分配联盟来负责分配的。

CNNIC的网址是:

  在这个组织结构明晰的全球互联网IP地址分配框架下,互联网上任何一台电脑的IP地址和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地理位置不但精确相符,而且每一个IP地址都有案可查。

下面是北京某大学的IP地址分配表,为了保护表中各单位的隐私,作者对其中的名称和IP地址做了处理,但这一点也不影响IP地址在网络身份证中的家庭地址功能。

只要知道以下表中任一台电脑的IP地址,就一定能知道这台电脑在这家大学中的具体地理位置,也就一定能找到正在使用这台电脑上网的人,这一点都不会含糊。

特别要强调的是,这种对应关系不仅存在于学校,也同样存在于公司、居民小区、政府机关和网吧中。

事实上,只要是在互联网上,这种对应关系就永远精确地存在着。

“网络身份证”让所有网民都无处可逃:

人们总是可以通过IP地址准确地找到任何一个网民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位置。

  书包网bookbao想看书来书包网

无法逃避的证据:

“网络身份证”(3)

IP地址查询网站        不要吃惊,当你自己登录上面这三个网站时,虽然你根本没有进行任何操作,它的首页上依然会显示出你电脑的IP地址,而且还会显示你是来自哪个城市,包括你的电脑使用什么样的操作系统、用什么浏览器等。

事实上,这些网站了解到的你的信息远远要比上面列举出来的多得多,只是故意隐藏起来罢了。

  如果不用上面三个网址,网上也有的是各种免费软件让你把任何一个你感兴趣的网友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地址搞得清清楚楚。

在某个黑客网站上,短短一天时间内,一款名叫“网络探测器”的软件被下载了66855499次!

  “网络探测器”能实现的功能如下。

  1.可以根据IP地址追踪对方所在位置,提供国内163/169宽带网的大部分地址,最精确可追踪到哪一家网吧、哪一所学校及哪一个单位。

IP地址数据库每周升级一次,确保能查询到国内外的绝大部分IP。

  2.扫描远程主机〔IP〕,并探测出远程主机所开放的端口。

  3.获取本机IP地址和电脑名称。

  4.获取远程电脑时间。

  5.国际域名信息查询。

  6.PING功能/域名或IP互转。

  在网络身份证中,除了IP地址,另外一个重要项是电脑的名称,也就是你用来上网的那台电脑在互联网上的名字。

我们在前面提到用ipconfig命令查找IP地址时,也说明了如何查看电脑的名称,但是,它有一个弊端是不能显示中文说明。

下面仍以WindowsXP/2000中文操作系统为例,来介绍另一种查看电脑名称的方法。

  查看电脑名称  1.打开“系统属性“窗口:

在电脑桌面上,将鼠标放在“我的电脑”图标上,用鼠标右键单击这个图标。

这时会出现一个菜单,在这个菜单中选择“属性”一项,用左键单击它,即会弹出“系统属性”窗口。

  2.选择“电脑名”项:

在“系统属性”窗口中,选择“电脑名”项,用鼠标左键单击此项,当前窗口显示的就是“电脑名”这一项。

  3.查看“电脑名称”:

如下图,在当前窗口中,“完整的电脑名称”这一项后显示的就是记录在网络身份证上的“电脑名称”。

  通常,我们习惯用自己的名字或者名字的一部分来命名电脑的名称。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网络世界,你的电脑的名称就是你的名字。

和IP地址一样,这个名字在网络世界里也是公开的,谁都可以看到。

这样,准确的地理位置和你在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名字,一起构成了网民的“网络身份证”。

在这样的“网络身份证”体系下,网络世界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匿名的,恰恰相反,每个人都是透明的,任何一个网民上网时,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地理位置和都是向网络上的所有人公开的。

  实际上,人们早就知道网络身份证的重要性,也早就把IP地址作为网站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广泛采用了。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很多聊天网站都显示了发言人的部分IP地址,这样做是有其深远意义的。

它说明通过IP地址,网站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任何一个在互联网上发言的人。

当然,也只有这样,“您要对您发表的言论的后果负责”,这句话才有意义。

不要对网站提供的“匿名”发言服务产生误解,那只是意味着你没有使用你注册的网名发言罢了,而你的网络身份证仍然是公开的,网站一样可以通过IP地址,随时把你给找出来。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尊重网民,网站公布IP地址时,一般都把最后一个数字隐去了。

但网站是完全知道那个被隐去的数字的。

  每一个网民都迫切需要树立起来的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是:

互联网是透明的,而不是匿名的!

  书包网txt小说上传分享

掰开“小甜饼”的秘密

(1)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成长的每个阶段的活动都被如实记录在个人档案中保存下来。

而在网络世界中,我们在网络上的一举一动同样被丝毫不差地保留在上网历史记录中。

它包括网民浏览过哪些网站、浏览了什么样的内容、在网站发表了什么言论、网上的聊天记录、上网的时间、在每个网站上的停留时段等。

上网历史记录反映了一个网民的兴趣、爱好及一段时间内关注的问题,对于了解网民的性格、工作和生活情况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通过网络购买商品、求职、求医的人来说,上网历史记录更是涉及信用卡密码等非常敏感的隐私信息。

因此,保护自己上网历史记录不被别人窥探对于网民来说非常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除了相当亲密的朋友外,把自己的上网历史毫无保留地告诉别人,就像到处宣扬自己的银行密码一样,是不可能的,也没有人会这样做!

  但是,如同那句老话说的那样,“纸终究包不住火”,可能你自己确实没有把上网历史记录透露给别人,但是通过网络,别人一样可以悄然无息地盗取你所有的上网历史记录,这个过程你却毫不知情。

  查找“cookie”文件  那么,别人是怎样窥探到你的上网历史记录的呢?

这要从我们电脑中的一种文件——“cookie”说起。

“cookie”的中文意思是“小甜饼”。

  这些可怕的“小甜饼”藏匿在我们的电脑中,忠实地记录下我们在网上的所有动作。

这里仍以中文WindowsXP/2000为例,演示如何查找这些“小甜饼”文件。

  如何查看“cookie”文件  1.打开“资源管理器”:

把鼠标放到电脑屏幕左下角“开始”图标上,用鼠标右键单击“开始”图标,出现一个菜单,用鼠标左键单击“资源管理器”,则弹出“资源管理器”窗口;  2.查找“Cookies”文件夹:

在资源管理器中查找“Cookies”文件夹,通常为C:

\DocumentsandSettings\“当前用户名”\Cookies,“当前用户名”指用户在电脑上登录时使用的用户名,并不同于“网络身份证”上的电脑名称;  3.查看“cookie”文件:

打开“Cookies”文件夹,可发现一些格式为abc@cde[1]的文件。

  这些就是所有你浏览过的网站神不知鬼不觉地放到你电脑里的、阴险的“小甜饼”,就是它们在悄悄地收集并向它们的主人报告着你在网络世界里的所有活动。

  仔细看一下,这些“小甜饼”文件的名字是有规律的,它们一般分两部分,中间用“@”这个符号分开。

“@”后面是一些网站的名字,这些网站正是你曾浏览过的。

可怕的是“@”前面的部分,仔细看看,没错,那是你在电脑上的用户名!

比方,我现在的电脑里一个“小甜饼”文件的名字就是:

zhao_shuizhong@yahoo[1],其中“@”后面是Yahoo网站的名字,前面就是作者的用户名。

在互联网中,“@”是“在”的意思,这个“小甜饼”文件的名字就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

作者上过Yahoo网站。

特别要说明的是,不仅仅是Yahoo一家网站,你上过的所有网站,都会在你的电脑里放上这样的文件。

于是,你上过的所有网站,都会在这里一一地被记录下来。

  用鼠标双击任何一个“小甜饼”文件,打开后,它的内容可能是这个样子的:

  INT  t=1    1600  2412473088  29549672  999266080  *  对一个普通网民来说,这确实是一堆没有意义的符号和数字,但是对于发送“小甜饼”到你电脑里的人来说,它却隐藏着关于你在他们网站上活动的所有信息,包括你在网络上的逗留时段,在网站上浏览了什么样的内容,等等,都保存在这些“小甜饼”里。

只是普通网民无法解码,因而看不懂罢了。

  “cookie”的强大功能  “小甜饼”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除了记录下你访问过哪些网站之外,你登录自己电子邮件信箱时的用户名和密码,你在网站上留下的信息,甚至具体到你在网站上浏览时鼠标的每一次点击等,“小甜饼”文件都有精确详细的记录。

  

掰开“小甜饼”的秘密

(2)

相信很多网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偶尔访问了某个网站,在这个网站上的所有活动也只是浏览了几个页面而已,可没过几天,你竟然收到了这个网站给你发来的垃圾邮件!

你一定会奇怪,自己从来没有在这个网站上登记过任何东西,它是怎么知道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的呢?

这就是“小甜饼”的功绩了,在你根本不知情的情况下,网站发送到你电脑里的“小甜饼”就悄悄地把你的电子邮件地址发送到那个网站去了。

  更可怕的是,“小甜饼”对你上网历史的记录不是单个的、断裂的、互不相关的,而是完整的、连续的和紧密相关的。

就是说,从你开始上网,到离开网络,你的一举一动都是完完全全地处在“小甜饼”的监控之下的。

  让我们假设一下,某位网民在一段时间内的网上浏览过程是这样的。

    1.登录网站“非常男女”频道,单击了“热门约会”中三个女生的邀请:

[北京]做我的情人吧、[北京]共度周末、[北京]激情浪漫真诚相约。

由于浏览女生的资料和照片要收费,用自己的号登录,然后长时间浏览了这三位女生的资料、照片,但并未回应她们。

  2.与此同时,还登录了网易的另外一个频道“非常男女论坛”,在这个频道下,选择了“闲聊瞎掰”版块,发了一个主题为“一个人过周末”的帖子,帖子的内容是“寻找能共度周末的网友”。

  3.离开网易,登录新浪“聊天”频道,在这个频道里,以“公司白领”的网名,进入了“北京紫禁之巅5”聊天室,在进入聊天室时,选择了男性身份。

  4.在聊了半个小时以后,又离开了新浪,登录了搜狐“约会频道”,浏览了“约会频道”主页上几位漂亮女孩的图片,她们分别来自深圳/20岁、北京/20岁、上海/20岁,其中在北京女孩的资料上花的时间较多,在这里,又用号进行了登录。

  5.大约20分钟以后,离开了搜狐网站,来到了西陆网站的“社区论坛”〔〕,选择了“图片艺术”下的“极品贴图”版块,停留了近50分钟,浏览了一些美眉的图片。

  6.离开西陆网站,再次来到新浪的“聊天”频道,这次首先选择了“北京紫禁之巅3”聊天室,但由于这个聊天室人数已满,最后进入了“北京紫禁之巅2”聊天室,这次他以“无聊周末BJ”的网名和男性的身份登录,在聊了一个小时以后,离开了聊天室,而且断开网络连接,下线了。

  通过这个网民在网上短短几个小时内的活动,可以分析出如下隐私信息:

男,北京人,考虑到他在网易和搜狐都用注册了同城约会服务,这个网民不会是刚刚毕业收入不高的普通职员,而应该是有一定年龄,工资收入至少中上的白领,大约30岁左右。

考虑到他在帖子里和聊天室的网名中一直强调自己“单身”,很有可能他已经结婚。

综合上述信息,这很可能是一位家庭关系发生问题,想通过网络找个情人的现代“白领”。

  上面仅仅是对这位“白领”几个小时之内上网历史的记录和分析,假以时日,比方说一周或一个月,那对这位“白领”的分析就会全面精确得多。

  从根本上来说,网民可能从来没有意识到,在一个长时间段内,任何人在网络上的活动,都是有规律可查的,而且都与网民本人的性格、爱好、教育背景、职业、收入等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小甜饼”,对网民长时间内上网历史的分析,就有可能获得这个网民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信息,包括网民的、、地址、身份证号码、信用卡号码、密码等,这一点都没有危言耸听,而是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

  “cookie”的发展历程  那么,网站有什么权利在网民不知道的情况下,暗地里向网民的电脑发送这种间谍文件呢?

这要从电脑之间相互交流信息的“记忆”谈起。

  在互联网发展初期,网络上的电脑对于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没有记忆能力的。

这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同,两个人,只要见过面,不管相隔多长时间,第二次见面时,双方总会有一些印象,不会像第一次见面一样。

这种记忆能力电脑是没有的,你今天第一次访问一个网站时,你的电脑和网站所在的电脑之间建立了联系,双方可以交流信息;明天你第二次访问这个网站时,还是必须重新建立一个联系,即使和第一次完全一样。

这个联系是全新的,就像你的电脑和网络所在的电脑第一次“见面”一样。

  书包网bookbao想看书来书包网

掰开“小甜饼”的秘密(3)

这样,就造成互联网上的所有电脑,相互之间永远是“陌生人”,无论两台电脑之间有多少次交流,每次新的交流都要从头开始,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网民带来了不方便,比方,如果你想浏览《华尔街日报》〔〕,除了注册外,每次登录这个网站,你都得填写一次自己的注册名和密码,这样给用户带来了不少麻烦。

  如何让这两台电脑之间能互相记住对方呢?

1995年,最早开发出浏览器软件的网景公司发明了向网民的电脑发送“cookie”的方法,使互联网上的电脑从此有了记忆功能。

在“cookie”技术下,不管你的电脑访问哪一个网站,在你登录网站的一刹那,网站所在的电脑就会立即向你的电脑发送一个“小甜饼”文件并存放在你的电脑里面。

我们初次访问一个新网站,“小甜饼”文件就会记录下电脑的IP地址等信息。

在我们再次访问那个网站时,通过“小甜饼”文件,网站瞬间就能获得你这台电脑上次访问它时的所有历史信息。

这样,两台电脑第二次的交流,完全建立在第一次交流的基础上,而不会重新开始了。

这就是为什么你浏览许多需要登录的网站时,只要登录了一次,再次登录时会自动显示出你的名字,并会欢送你光临了,因为它记录了你的上网历史!

  然而,正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由于“小甜饼”记录的不仅仅是IP地址,还几乎包括了和网络有关的其他所有信息,网民在摆脱本来完全可以容忍的麻烦的同时,一头栽进了网络隐私的聚光灯下,一举一动都被照得一清二楚。

正是“小甜饼”文件对网民隐私的严重侵害,从它一开始被采用,就遭到社会各界广泛的抗议和反对。

  早在2000年6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消费者保护局就“小甜饼”对消费者隐私侵害的问题举行了听证会,一名工程师在这个听证会上做了一个演示:

在一个著名的健康网站上,他提交了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以及“糖尿病”一词,在没有经过任何提示的情况下,他提交表单的全部内容就被网站记录下来,而且传到了在这个网站上发布广告的DoubleClick公司。

这位工程师打了一个比喻,他说,这些网站就像是隐藏在网民家里的针孔摄像机,人们在家中的一切活动都被记录了下来,并被转播到任何对你感兴趣的人眼前。

  2002年11月,欧洲议会〔〕为了保护网民的隐私权不受侵犯,要求各成员国的网站在未经网民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向任何网民的电脑发送“小甜饼”。

世界各国的隐私保护组织也对“小甜饼”的使用及对网民隐私的侵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呼吁,要求严格限制“小甜饼”的使用,以保护网民的隐私安全。

  让人担忧的是,由于互联网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在发展,使用“小甜饼”记录网民网上活动的行为有增无减。

在互联网比较发达、隐私保护意识较强的北美和欧洲,利用“小甜饼”技术侵犯网民隐私的案件时有所闻。

在中国,“小甜饼”更是大行其道,肆无忌惮地对网民的隐私进行着掠夺。

而且,由于网民普遍缺乏隐私保护意识,在中国反而根本听不到对“小甜饼”的抱怨和反对,真是令人担忧。

  书包网电子书分享网站

看不见的窥探利器“网络窥探虫”

(1)

你碰到过这种情况吗?

有一天,你的电子邮箱里收到了一封发自“雪儿”,主题为“这几天好想你”的邮件,你心里一喜,赶紧打开它,却发现原来这只是封推广网上传销的垃圾邮件。

失望之余,你毫不犹豫地把它给删除了。

收到一两封垃圾邮件还是很正常的事情,哪个上网的人没碰到过了。

可是第二天,当你打开信箱,发现一下子又收到了5封发自“雪儿”的垃圾邮件时,只怕是有点生气了。

这个“雪儿”真是太可恶了!

更过分的是,在随后的几天里,发自“雪儿”的垃圾邮件越来越多,而且还多了好些封发自其他地方的主题为“周末有时间吗”、“你的野蛮网友”,等等的垃圾邮件。

就在你快要出离愤怒之际,你的电子信箱也终于承受不了垃圾邮件的攻击,彻底崩溃了!

如果现在“雪儿”出现在你面前,你会不会对她大吼一声:

“为什么,你怎么这么无聊,不停地发垃圾给我!

”无奈的你,这时只得不厌其烦地挨个通知朋友更新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别无他法可施。

  沮丧的你可能没有想到,你已经中招了——“网络窥探虫”已经找上你了!

  这所有的麻烦都是由附在第一封垃圾邮件中的“网络窥探虫”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