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税法》公式大全.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0947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会《税法》公式大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注会《税法》公式大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注会《税法》公式大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注会《税法》公式大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注会《税法》公式大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注会《税法》公式大全.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注会《税法》公式大全.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注会《税法》公式大全.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注会《税法》公式大全.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注会《税法》公式大全.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会《税法》公式大全.doc

《注会《税法》公式大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会《税法》公式大全.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注会《税法》公式大全.doc

一、增值税(境内)fficeffice"/>

  1、税额=销项税-进项税

  2、销项税=销售额*率

  3、视销征税无销额,

(1)当月类平均;

(2)最近类货平均,(3)组税价=成本*(1+成利率)

  4、征增税及消税:

组税价=成本*(1+成润率)+消税组税价=成本*(1+成润率)/(1-消率)

  5、含税额换

  不含税销额=含税销额/1+率(一般)

  不含税销额=含税销额/1+征率(小规模)

  6购农销农品,或向小纳人购农品:

  准扣的进税=买价*扣率(13%)

  7、一般纳人外购货物付的运费

  准扣的进税=运费*扣除率

  **随运付的装卸、保费不扣

  8、小纳人纳额=销项额*征率(6%或4%)

  **不扣进额

  9、小纳人不含税销额=含额/(1+征率)

  10、自来水公司销水(6%)

  不含税销额=发票额*(1+征率)

二、进口货

  1、组税价=关税完价+关税+消税

  2、纳额=组税价*税率

  三、出口货物退(免)税

  1、“免、抵、退”计算方法(指生产企自营委外贸代出口自产)

  

(1)纳额=内销销税-(进税-免抵退税不免、抵税)

  

(2)免抵退税=FOB*外汇RMB牌价*退率-免抵退税抵减额

  **FOB:

出口货物离岸价。

  **免抵退税抵减额=免税购原料价*退税率

  免税购原料=国内购免原料+进料加工免税进料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组税价=到岸价+关、消税

  (3)应退税和免抵税

  A如期末留抵税≤免抵退税,则

  应退税=期末留抵税

  免抵税=免抵退税-应退税

  B期末留抵税>;免抵退税,则:

  应退税=免抵退税

  免抵税=0

  ***期末留抵税额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期末留抵税额”定。

  (4)免抵退税不得免和抵税

  免抵退税不免和抵税=FOB*外汇RMB牌价*(出口征率-出口退率)-免抵退税不免抵税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免和抵扣税抵减额=免税进原料价*(出口征率-出口货物退率)

  2、先征后退

  

(1)外贸及外贸制度工贸企购货出口,出口增税免;出口后按收购成本与退税率算退税还外贸,征、退税差计企业成本

  应退税额=外贸购不含增税购进金额*退税率

  

(2)外贸企购小纳人出货口增税退税规定:

  A从小纳人购并持普通发票准退税的抽纱、工艺品等12类出口货物,销售出口货入免,退还出口货进税

  退税=[发票列(含税)销额]/(1+征率)*6%或5%

  B从小纳人购代开的增税发票的出口货:

  退税=增税发票金额*6%或5%.

  C外企托生企加工出口货的退税规定:

  原辅料退税=国内原辅料增税发票进项*原辅料退税率

消费税

  一、境内生产

  1、从价定率纳税

  应税品的销售额*税率

  ***销额=价款+外费,承运发票及纳税人转交发票给购货方不计

  2、从量定额纳税

  应税品的销售量*单位税额

  3、混用两法征税

  应税销售量*定额率+应税销售额*比例率(适:

卷烟、粮食及薯类白酒)

  4、卷烟从价定率

  某牌格卷烟核定价=该牌格卷烟零售/(1+35%)

  5、换生产消费料,入股、抵债应税品

  纳税人同类应税品的最高销售格为计税依据计算消费税

  6、准扣外购应税品已纳税款

  已纳税=准扣外购应税品买价*适用率

  准扣外购应税品买价=期初存买价+购进买价-期末存买价

  7、产销达低污小轿越野小客减30%的消税

  应征税=法定率计消税*(1-30%)

  8、自产用没同类

  组税价=(成本+利润)/(1-消率)

  应纳税额=组税价*税率

  利润=成本*全国平均成本利润率(给)

  二、委托加工

  1、没同类

  组税价=(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率)

  应纳税额=组税价*税率

  2、应税品由受托方代收代缴,收回连续生产

  准扣委加的应税品已纳税=期初存已纳税+收回的委加已纳税-期末存委加已纳税

三、进口

  1、从价定率

  组税价=(关税完税价+关税)/(1-消率)

  应纳税=组税价*消率

  2、从量定额

  应纳税=应税量*单位额

  3、混合

  应纳税=组税价*消率+应税消量*单位额

  ***本节税除国务院令不得减免。

  四、出口

  1、出口免并退

  适用:

出口经营权外贸购进消品出口,及外贸受他外贸委代出口。

受非生产性的商贸代理出口不退(免)。

与增一致。

  2、免但不退

  出口经营权生产自营或委外贸代出口,不办退。

免征生产环节消费税。

不退指免征的消税消品出口已不含消税,无须退。

与增别:

消税在生产环征及免,增是道道征。

  3、不免不退

  4、商贸

  5、退税额

  

(1)从价定率:

应退税=出口货物的工厂销售额*税率

  

(2)从量定额:

应退税=出口数量*单位额

  营业税

  1、纳人供劳务转无资售不动价低无正由,按下法核营业额:

  

(1)同类劳务销同类不动平均价;

  

(2)最近同类劳务或销同类不动平均价定:

  组税格=营本或工程本*(1+成润率)/(1-营率)

  成润率省自治区辖市府属地税定。

城市维护建设税

  1、城建纳税人的纳额三税“税和”定。

  纳额=纳人实缴增消营三税和*适用税率

  **市区7%;县城镇5%;非:

1%.

  2、卷烟和烟叶生产单位

  附加=(增消税)*征率*50%

  关税

  1、予以补税的减免税货物:

  完税价=海关审货原进口价*[1-申补税实用月/(监年限*12)]

  2、从价税纳税

  关税=进(出)货量*单位完价*率

  3、从量税纳额

  关税=进(出)口货物数量*单位货物税

  4、复合税纳税

  关税=进(出)货量*单位货税+进(出)货量*单位完价*率

  5、滑准税纳税

  关税=进出货量*单位完价*滑准率

  6、关税滞纳金=滞关税*滞征率*滞天

  资源税

  1、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2、代扣代缴应纳税额=收购未税矿产品的数量*适用的单位税额

  土地增值税

  1、理论式:

税额=∑(每级距的土增税*适用税

  实际,按下法:

  

(1)增额未超扣额50%,

  土增税=增额*30%

  

(2)增额超扣额50%,未超100%,

  土增税=增额*40%-扣额*5%

  (3)增额超扣额100%,未超200%,

  土增税=增额*50%-扣额*15%

  (4)增额超扣额的200%

  土增税=增额*60%-扣额*35%

  城镇土地使用税

  年纳税=占用面(平方)*税额

  房产税

  1、从价:

纳税=房原*(1-扣例)*1.2%

  2、从租:

纳税=租收*12%.

车船使用税

  1、动船货车纳税=净吨位数*单位税额

  2、非动船纳税=载重吨位数*单位税额

  3、载货车外动和非动车纳税=车辆数*单位税额

  4、动挂车纳税=挂车净吨位*(载货汽车净吨位年税*70%)

  5、运输的拖拉机税=所挂拖车净吨位*(载货车净吨位年税*50%)

  6、客货税额

  乘人=辆数*(乘人车税*50%)

  载货=净吨位*税

  印花税

  税额=赁证计税金额(或应税赁证件数)*率

  契税法

  税额=依据*税率

  企业所得税

  1、年税工薪扣标准=年员工平均数***定均月税工资*12

  2、招待费扣标=销(营)收净*级扣例+速增数

  销收比例速增数

  小于1500万5‰0

  大于1500万元3‰3万

  3、某年可补被并企亏得额=并企某年未补亏前得额*(被并企净资公允价/并后并企业全部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4、纳税=纳得额*税率

  5、纳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6、核定所得率,所得税=纳得额*率

  纳得额=收入额*应税所得率

  或=本费支/(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应税所得率一般题目都会给出。

因此,以下这个表估计做综合题时没什么用处。

在做选择题时可能会有用处:

应税所得率表

  工交商7-20%

  建、房10-20%

  饮服10-25%

  娱乐10-25%

  7、境外税扣限额=境内外所得按税计的纳税*(源于外国得额/境内外得额)

  8、境内投所得已纳税扣:

  源联营企应纳税=投方分回利润/(1-联营企率)

  扣抵免=源联营企纳税得额*联营企率

  9、新办劳动就业服企,当年守置城镇待业人员超从业人员总数60%,经主芝税务机关审核,可免征所得税3年

  当年置待业人员比例=当年置待人数/(企原从业人数+当年置待人数)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期满,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占原从业人数30%以上,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可减半征所得税2年

  当年置待业人员比例=(当年置待人数/企从业人员)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以下是应纳税所得额

  1、制造业

  纳额=产销润+其他润+(营外入-营外支)

  产销润=产销净额-产销本-产销税-(销、管、财费)

  产销净额=产销总额-(销退+销折让)

  产销本=产品本+初产品存-末产品存

  产品本=本期生本+初半品、在品-末半品、在品

  本期产本=本期耗直材、工资+制费

  2、商业

  纳额=销润+其他润+营外收-营外支

  销润=销净-销本-销税-(销、管、财费

  销净=销总-(销退+销折让)

  销本=初商存+[本进-(进货退+进货折)+进货费]-末商存

  ***注意制造业和商业的共同的地方

  3、服务业

  纳额=主业净+营外收-营外支

  主业净=业收总-(业税+业支+管、财费)

***以下是税收优惠

  4、再投资退税额=再资额/(1-原企率与地率和)*原企率*退率

  5、外投者源于外企一年的税后利润一或多次直接再投资,退税的累再投额不超下式:

  再投限额=(税后利属年外投企纳得额-该年外投企实纳税)*该年外投者占外企股权比(分配比)

  ***境外所得已纳税款扣除

  6、境外税扣限=境内、外所得税法计纳税*源外国得额/境内外所得总额

  7、应纳企税=应纳得额*企率

  8、应纳地税=应纳得额*地率

  ***按年(终了后5个月汇算清缴)计,分季(终后15日)预缴,多退少补。

  9、季预缴企税=季纳得额*率=上年纳得额*1/4*率

  10、季预缴地税=季纳得额*地率=上年纳得额*1/4*地率

  11、年纳企税=年纳额*企率

  年汇缴企纳税=年纳税—1-4季预缴企税—减征所得税—外税扣额

  12、年纳地税=年纳得额*地率

  年汇清缴地税额=年纳地税—1-4季预缴地税—减征地税

  13、境外税抵限额=境内、外得按税法计税*源某外国所得/境内、外所得和

  汇总计纳所得税=境内、境外所得额*率—境外税抵扣额

  14、国内支付单位与外企签借贷技术转让财产租赁合同协议,按规定付的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等款项,计入本期国内支付单位的成本、费用,无论是否实际付均认同已付,且按规定代扣代缴外国企业预提所得税。

  预提实扣缴税=支付单位付额*预提税率

  15、再投退税=[再投额/1-(企率+地率)]*企率*退率

  16、所得税汇缴:

  年纳税=年纳得额*(企率+地率)

  税汇缴补(退)税=年纳税-减免税-政策抵免税-预缴税+境外补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