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共13页)84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10010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共13页)84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共13页)84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共13页)84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共13页)84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共13页)84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共13页)84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共13页)84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共13页)84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共13页)84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共13页)84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共13页)84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共13页)84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共13页)84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共13页)8400字.docx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共13页)84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共13页)8400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共13页)8400字.docx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篇一

  那么作为中医学院的一名学生,苦读数年的莘莘学子,刚刚踏入临床的实习医生,应该如何来学习呢?

  1、先要明白,针灸只是中医的一部分。

  中医体系庞大,如同一颗千年老树,枝蔓众多,而针灸,仅仅是其中的小小分支。

所以,要想再针灸上面有所建树,光在这个小分支上

  修修剪剪,装饰装饰,搞些表面文章是不行的,唯有在肥沃的土壤上把根扎深,才能日久弥香,长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肥沃的土壤就是中医理论。

就是阴阳五行。

从此入手,学中医,学针灸,方是正道。

  本针灸专业奉之如珍宝的是《灵枢》(最好是看马莳的版本《灵枢注证发微》)是一定要熟读,经典条文要背诵;《针灸大成》中很多经典条文也要熟悉,后面的一些歌赋也是必背,如《玉龙赋》《标幽赋》等;如果有机缘的话,能够遇到真正懂子午流注的老师,一定要好好珍惜,认真学习。

这个要是能有点感悟体会,《易经》是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这个也是我实习最大的遗憾,没有珍惜机会)。

  在学校把基础打扎实,临床跟师,才能有所感悟,当老师随手起沉疴,我们认真总结,提问,老师的只字片语会定让我们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否则,师徒无法共鸣,平白浪费时间,难道还指望天天忙于临床的老师回头来给我们讲最最基础的经文?

  2、针刺手法的练习。

一个虎背熊腰的北方大汉和一个小巧秀气的江南女子,谁的针刺手法好?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由此可见,针刺手法不是比力气,而是讲究巧劲。

针刺手法的重要性到底有多大。

这个话题值得进一步讨论。

也许时下,很多针灸医生不信这个,扎上针后多是直接电针接上了事,我这么说并非是否定电针的治疗效果,说实话,有的时候我自己在是否应该用电针这个问题上也很犹豫。

一方面,临床上我在治疗很多颈肩腰腿痛的患者时候喜欢用电针的,并且觉得用电针比不用电针效果好很多(没有严格的统计过,仅仅是凭一些病人治疗效果的反馈)。

但另一方面,我又是非常相信手法。

因为读书的时候,亲眼见到1个病人,都是老师的病人,一侧肢体的酸痛10多年,大关节处尤为明显,RF及-B27,骶髂关节CT这些基本上无异常,基本排除了免疫系统相关疾病。

多方治疗(针刺也试过很多医生)效果不明显,老师针刺治疗上的核心

  是一是缪刺;二是在手法上采用合谷刺,患者治疗1次后,疼痛明显减轻。

当时这个病例给我的震撼太大。

所以,如果有机会接触信奉针刺手法的老师,那么恭喜,请务必静下心,抓住机会,先模仿、学习。

  3、不要过于偏执的学习针灸而忽视了中药、方剂。

  临床上很多针灸大夫基本上只扎针不开中药,因为长时间不开中药,方剂背不出几首,《内经》《伤寒》《金匮》基本上没有研究,《温病》更不用说,这样其实是买椟还珠。

真正合格的针灸大夫,不仅仅要擅长针灸,开汤药的思路应该要更具有特色。

因为本身就是搞针灸的,对于经络辨证会更有体会,毕竟背了那么多年的&;是动所生病?

?

是主所生病?

?

&;,故在治疗一些内科疾病中,你的思路定当更加开阔。

所以年轻的时候还是要背点东西的。

《药性赋》《长沙方歌括》《汤头歌诀》是基本功,《内经》《伤寒》《金匮》更是基础的基础,当然,能有一个好的老师领着入门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4、针灸针灸,要清楚,是针刺和艾灸。

  时下,多是注重针刺,灸法开展唯有江西的陈日新独树一帜,在往前推,安徽的灸法也风光过一段时候,可如今人气逐渐流失。

如对灸法感兴趣的看家,推荐2本书,值得一读。

江西陈日新教授的《热敏灸》和安徽周楣声先生的《灸绳》。

  中医的生命力是在临床的。

  曾经治疗过一个病人,朋友的朋友,每每发脾气后就容易干咳数日,胸部CT、,痰涂片等检查都做过,无异常,学中医的都清楚,此是肝气犯肺,用药或用针皆可。

简单的背腧按压,肝胆腧压痛尤为明显,针刺后,当夜咳嗽明显减轻。

再举个例子,有次坐火车回家。

途中遇到一个腹痛的病人。

患者青年女性,既往有慢性胃炎的病史,此次疼痛部位是剑突下,触诊,腹肌非常紧张,墨菲征及麦氏点无压痛,当时身上没有带针,患者双侧梁丘(是胃经的郗穴,&;郗&;是孔隙之意,病症的反应点,临床多可用来治疗急症)较足三里压痛更为明显,但患者穿牛窄裤,梁丘不太好按压,只能用手按压足三里,大约1分钟,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嘱咐其下车后去正规医院行胃镜明确下诊断,建议其当地找中医治疗。

再有急性腰扭伤,落枕等服用复方氯唑沙宗等不能缓解,针刺后多数症状能很大缓解(此时治疗尤其重视经络辨证,定好病变经络,循经远处取穴,疗效颇佳),这样的例子针灸科能时时见到,不足为奇。

所以,当我们能有幸跟位好的中医,亲眼见到仅仅凭中药、针灸,解决了些西医诊断治疗较为头痛的病例,我们就会有自信,才会由衷的喜欢上中医,就会自发的去专研中医。

老师只是将我们引进门,指明方向,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必须得靠自己走。

  如今医患关系紧张,但我相信,随着全民素质的提高,而今的囧境会慢慢好起来的。

医生,本就需要能静下心去专研的。

其实中医也好,西医也罢,好医生的标准,无外乎业务和医德。

作为一名中医不去夸大中医疗效,但也不要在西医面前妄自菲薄,坚持下来,相信未来无论是名(在病人中的口碑),还是利(说白了就是钱),肯定会双收的。

当然,初期还是要收敛性子,冷板凳做几年。

毕竟,荣耀的背后必然刻着一道孤独。

  一个年轻中医学习针灸的体会

(二):

如何跟导师门诊

  仅以此文怀恋对给我很大帮助的老师们。

  每个主任医生都是从实习医师开始的。

学习道路上,能遇到和自己对味的老师是非常幸运的。

现在,自己看门诊病人,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来辨证思考的:

以前跟老师时看过一个什么什么病例,现在这个有点类似,辨证如何抓,那个方子能不能套用?

呵呵。

基本上是照葫芦画瓢。

跟导师门诊的那些日子教会我太多太多。

每次导师的门诊都要从上午8点看到1点,至少50个病人。

病种广,内科杂病。

师妹做在电脑前录药,我来维持就诊次序。

站在老师身后,捧个小本,整理记录病案。

一个病人就诊结束,另一个病人即将坐下,趁着这个功夫,赶快就刚刚这个病例中自己的疑问提出,门诊病人虽多,但导师总是会不急不躁的点拨我几句。

有时候会恍然大悟,有时候不知所然。

不管怎样,先记下来,等下门诊后,另外再找时间请教老师。

这样的跟师,提高会非常快。

  很多人抱怨,跟导师门诊,三年下来,就知道几个成方,可是等到自己在临床用时远远达不到导师那样的疗效。

我觉得,这个是学习方法的问题。

结合自己的经历,总结如下。

  1、导师的文章,一定要熟悉。

就文章中具体的治疗方法,处方用药,以及自己的疑惑,在门诊时有针对性的提出。

  2、还在学校读理论课时候就要先向师兄师姐打听下,导师门诊病种,导师的习惯用药用方。

如果导师是喜欢经方,伤寒赶紧的,拿出来背背,免得下了临床,时间不够用。

  3、导师门诊的典型病例,自己要好好揣摩。

辨证上有不明白的,下了门诊后,再找时间请教老师或是师兄师姐。

  4、中医的疗效在辨证,所以跟师时,看见典型病例,一定要搞清楚老师从哪一方面入手治疗的。

凭借患者哪一个症状辨证的,又或是舍证从舌脉来治疗的。

譬如,一个患者辨证为阳虚血瘀,老师为什么这个时候要先以活血为主;或是为什么要先温阳;或是温阳的时候为什么在用药上各有不同。

因为不同的导师性格不一,自己找到合适的提问方式。

(这段写的很纠结,有点不通)

  5、最后要强调,平时在病房的实习不要忽视。

西医的基本功要趁此机会打扎实点。

所以我导师门诊我一周只跟一次,觉得每次50个病例中自己有感悟每次2-3个,这样积累下来,分量很重的。

其他时间一方面可以自己就着典型病例查点资料,再找老师提问。

另一方面要泡在病房。

中医院的病房而今确实很西化,但肯定能遇见踏踏实实用中医的带教老师。

自己留心观察,用心记录,很多经验都是一点一点积累的。

  个年轻中医学习针灸的体会(三):

怀恋针灸科的带教老师

  这个周末上门诊,下午休息,刚刚整理东西,发现实习时的小本本,是在针灸科时用废弃的病历自个整出来的。

上面记录的都是实习时候我带教老师的经验。

  名字不说了。

是个女医生,属于踏踏实实专研业务的,中西医并重的,带教很有一套。

跟着老师6个多月,像这样小本本记满了好几本。

记不清第一次见老师的场景了,只记得去针灸科报道后,老师你给我讲的第一堂课就是病理征的意义,

  很好很强大,深深被折服。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篇二

  毫无疑问,脉诊在中医学的诊断技术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且在针灸的临床诊疗中,脉诊也有重要的地位,经典《灵枢》中对这一点重视散见各篇。

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

&;凡用针者,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在古代的那个时候,对疾病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远没有现在的认识深刻,因此在针灸治疗之前,通过脉诊来判断病患的体质和疾病状态是否适合针灸是必要的。

  如在《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

&;用针之类,在于调气&;,如何判断气的状态呢?

气的虚实逆顺,除了根据症状之外,再有较为客观的就是脉诊,脉的不同状态可以反应人体气的状态,有时症状可以和脉象同步,有时也可以不同步,因此对于针灸效果的情况判断,还需要脉症合参,《灵枢&;终始》中说:

&;凡刺之道,气调而止&;,&;气调&;二字应该包括了脉症综合的信息。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

&;所谓气至而有效者,泻则益虚,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坚如其故者,适虽言故,病未去也。

补则益实,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坚也;夫如其故而不坚者,适虽言快,病未去也,故补则实,泻则虚,痛虽不随针,病必衰去。

&;这一段就是说明了针灸治疗之后脉症相应与否的问题。

  《灵枢&;热病》中说&;无刺病与脉相逆者&;、&;身热甚,阴阳皆静者,勿刺也&;,在古代,古人治疗疾病的技术缺乏,只有中药、针灸、按摩等手段,针灸算是比较快捷的治疗手段了,在临床应诊时,能否进行针灸治疗,需要做出合理的判断,在那个年代能够有这样的经验真是难能可贵的。

在《灵枢》中,这样的记载还有很多,对现在的临床诊疗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后世中,唐代孙思邈也十分重视脉诊在针灸中的作用。

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记载&;凡欲针灸,必先看脉&;,&;脉恶勿乱下针也&;,&;凡微数之脉,慎不可灸&;,&;脉浮热甚,勿灸&;,&;脉好乃下针&;,这些记载都说明药王对针灸治疗时对疾病选择的慎重。

  近代陆瘦燕对脉诊也非常重视,如果出现弦脉,他认为是元阴不足,应取太溪、肾俞、关元等穴,严重出现结代脉时,还要大艾炷急灸关元、气海、命门、足三里等穴;他对冲阳、太溪、寸口、颔厌、太冲诸脉都有独到经验,如冲阳脉不衰,说明胃气犹存,生机未绝,但脉旺弦急,木来克土则预后多为不良;凡肝阳上逆时,颔厌脉往往搏动较甚,而寸口及太冲脉都相对弦细,临床当补涌泉导血下行,泻行间以平熄肝风,补太溪以滋水涵木,而脾肾两亏,中气下陷者则颔厌脉搏动常现微弱而不易触及,而寸口三部及太冲脉亦细小微弱,治疗应灸百会,导清阳之气上升,取脾俞、肾俞、足三里等穴,补益脾肾,以治其本。

  业师赖新生教授更重视四诊合参,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学内容,综合各类信息进行判断。

赖老师说,切脉乃是中医学四种诊断技术之一,四诊合参获得人体整体信息后,通过归纳、推理,得出比较确切的患者疾病状态,再确立处方用药,取穴施法,而不可单凭脉诊确立对应穴位。

脉诊是古老的获得人体信息的诊断技术,虽然现在仍有重大价值,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种技术手段日新月异,核磁、CT、各种化验等应互相参照,不能偏执一端,不可一味依赖脉诊。

  脉象的浮沉迟数,弦滑芤弱,对应人体的外邪内伤,寒热虚实,与其他的诊断技术结合互参更能揭示人体的疾病状态,四诊结合得出的较为确切的体质证候类型。

针灸取穴应该将证候和经络辨证结合,指导取穴,单纯以脉象指导取穴,有失偏颇。

赖老师所创立通元针法正是基以对整体体质及证候类型的判断,以背俞穴和腹部募穴为调节具体脏腑的主要用穴,以任、督二脉及四肢五输穴做为整体调节的主要用穴的综合治疗方案。

  近来,有一将脉诊深入探讨推广,并以脉象作为取穴根据的学派,名&;切脉针灸&;,其创立者俞云老先生以其切脉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肿瘤取得成效。

虽取名&;切脉针灸&;,但是其内容与传统取穴原则无异,唯按脉象的经验取穴乃是其特色之处,取穴也非常重视背部及经络之反应点取穴。

临床治疗取穴较多,常以穴组出现如大腹四针包括中脘、双天枢、气海,痞五针包括上脘、中脘、双梁门、下脘五穴,脐四针,补肾四穴包括照海、太溪、复溜、三阴交,调理八穴包括中脘、阴都、肓俞、气海、气旁等等,其他尚有排针奇穴等取穴方法,针具方面以金针为补,银针为泻,同时结合中药治疗,针药并用。

俞老先生采用针药治疗肿瘤的实践是对针灸学发展有开创性意义。

  XXXX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对中医非常适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中医学的真理才能越来越熠熠闪光。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篇三

  一、遵从中医整体观念,强化针灸疗效

  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

  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在临床针灸治疗中,整体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在要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因素,还要注意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区方域对患者的影响。

平衡针灸创始人&;&;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专家王文远教授认为: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平衡系统,具有自身的调节修复功能。

因此,在针灸的过程中要使患者去舒适的体位,积极与患者沟通,使患者充分了解针灸疗法和疗效,解除患者心理上的顾忌和怕痛的心理,积极配合医生,以期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与平衡取得更好的疗效。

此外,还要注意患者的状态和体质,饥饿患者不宜针刺,若需针刺,应取穴少,轻刺为宜;过饱者不宜针刺,若需针刺,上腹部不宜深刺、直刺;出大汗、大出血及年老体弱者,针刺手法宜轻;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扎针。

再次,人体在不同的季节影响下,也以不同的生理功能来适应。

如春夏阳气升发在外,气血容易浮于体表,故皮肤松驰,腠理开泄,人体就以出汗散热来调节。

秋冬阳气收敛内藏,气血闭于内,故皮肤致密,出汗减少,体内必须排出的水液就从小便排出。

因此在春夏季节针灸后的患者皮肤松驰,腠理开泄,易至风邪入侵,务必叮

  嘱患者不要急于洗澡和吹风,以免加重病情。

  二、掌握配穴原则,灵活取穴

  1.先后次序的灵活应用由于人体每一个穴位的主治功用不同,因此取穴时有主穴和配穴之分。

在我院朱宝医师的指导下,我们掌握了针灸学的普遍应用的&;八要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坐骨刺环跳,腿痛阳陵透。

这八句话,共四十个字。

每一句讲了一个穴位,一句五个字,即讲了一穴位,又讲了它治疗的部位。

对于初学针灸的我们在配穴方面有很大的启示。

朱宝医师还特别强调取穴的先后次序,在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病人分清主次,灵活掌握取穴的先后顺序。

如发作性痛症,易先刺远隔穴位,运用导气手法,通过经络的远隔诱导作用,使疼痛改善后,在刺痛处穴位,就可避免病变部位因疼痛过敏引起的肌肉紧张,造成进针困难,加重疼痛。

又如胃痛时常先刺远端足三里穴,再刺中脘;三叉神经痛先泻合谷,再取头面部穴位。

可见,取穴的先后顺序的不同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

  2.循经选穴的原则临症选穴配伍,朱宝医师倡导按照&;循经选穴&;的原则,以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根据病机和症候,在其所属或相关的经脉上选穴配方。

在明确辩证的前提下,直接选取与病情相关经脉上的穴位进行治疗,临床上常取经脉循行远隔部位的经穴作为主穴,这些穴位是经络之

  上下、出入的处所,具有远近联系的功能,对本经头面、躯干、脏器等疾病,有直接的治疗作用。

前面所提到的&;八要穴歌&;正是临床循经取穴法的高度概括。

在临床应用中以本经取穴和他经取穴多见。

如手厥阴经病变出现的心绞痛、心悸取内关,手太阴经病变的咳嗽取尺泽,咯血取孔最等。

此外还有中病旁取,远近取穴法等多种取穴法,临床上根据病情酌情应用。

  3.疼痛选穴以&;以痛为愉&;的原则在循经选穴的基础上,直接选取患部经脉循行所达的穴位,以局部选穴为主。

如眼病取晴明,耳疾取听宫,膝痛刺犊鼻等。

  4.灵活补泻,辨证施治在补泻手法的应用上,朱宝医师重视针刺手法,认为恰如其分的运用补泻手法是针灸疗效的关键,认为进针得气后,应根据个体生理、病理状态的不同和气血盛衰辨证施治,采用不同的用针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将补针和泻针分为轻、平、大三类,即轻补、大补、平补、轻泻、大泻、平泻、平补平泻等七法。

对不同的病人甚至同一病人,都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病情变化辨证施治。

如一例胆绞痛患者的治疗,初期采用大泻法针刺阳陵泉止痛后,改用平泻法刺其他穴位,使经气保持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针灸理疗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如大海般浩瀚渺茫的

  中医世界里,这些都只是皮毛,总结出一点体会与心得,与各位同仁共同学习,不足之处,请见谅。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篇四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更加快速和紧凑,在长期的劳累中,人们才发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因此,推拿在当今的社会中,广泛受到人们的青睐。

  推拿按摩操作方便,不需要很多的时间,并且经济安全,不需要大笔的医药费,且不会产生药物的副作用,而且推拿对一些疾病还有显著的疗效,省去了吃药打针的麻烦。

除此之外,推拿的保健作用更提升了它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分。

  当初我抱着极大的热情选了这门课程,就是因为我想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获悉一些中医的文化和针灸推拿学概况,掌握一些按摩推拿的技巧,以此来强身健体,更主要的是我热爱为我的家人和身边的人按摩。

很荣幸我们课程的张水生老师是临床经验丰富的教授,他向我们展示了很多关于同学们关心以及切身健康问题的解决之道。

比如如何缓解痛经,调理内分泌,减肥,美容,预防和治疗脊椎疼痛等等,这些都是相当实用的,以及按摩哪些具体的穴位,缓解什么病症等等,通过自身调节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课余时间,老师还为学生提供了养生保健咨询,同学们受益匪浅。

对于选学<针灸(推拿)学>这门课程,我兴趣于推拿这个部分,因为相较针灸来说,它更具有实际操作性,不像针灸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精准的手法技法,以下为我对中医针灸推拿培训的心得体会针灸推拿学习心得针灸推拿学习心得。

  首先什么是按摩呢?

按摩为中医外治法,按摩即为用能量手进行技能操作,激发人体生物能量,平衡阴阳,改善相关病症的方法。

中医博大精深,古老而神奇,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四大国粹之一,在国际上有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深受大家的热爱和欢迎。

当然也包括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

  五十年来中医药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针灸的故乡在中国,这让我感受到无比的自豪!

至今日,推拿学的存在历史已经很长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中,就有关于保健按摩及推拿治疗的记载,沿续至今,在当代医学不断的研究发展中,出现了众多的操作方法,得到了创新和更有针对性的突破,特别是对一些疾病:

内分泌失调、精神紧张、高血压、脾气不和、糖尿病、头痛失眠、腰酸背痛四肢风湿、体弱多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在保健功能上,推拿能促进血液循环、肌肉活络、醒脑安神、舒肝顺气、还能高免疫力、健体增寿。

  想按摩成功,认识经络和穴位是基础,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活中,多了解一些中医常用的取穴方法和人体骨节定位知识,可以让按摩收到更好的疗效,对于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都大有裨益。

日常按摩手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按法、推法、拿法、摩法、揉法等。

这些手法简单易学、操作安全实用,对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通过学习,我才发现我已经掌握了那么多种手法,只是手法加速需要加强。

我梦想着我能拥有像理发店洗发小姐熟练又舒服的按摩技巧。

按摩是讲究原则的,首先你要有力,而且要持久,并且柔和,最后力道要均匀。

因部位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肢体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法。

只有掌握这些原则,才能很好的驾驭按摩。

就拿我的亲身经历来说,从前我给家人按摩的时候,操作上便出了错误,着力部位没有紧贴体表,暴力猛然按压,以致被按者反映不舒服针灸推拿学习心得按摩针灸

  其实正确方法是按而留之,刚中兼柔,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这是要吸取教训的。

所以说按摩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份功力,一份效验。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人体中有14条经脉,它内属于脏腹外络与沟通,是运行气血的通络,有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

在临床上能说明病理变化,指导辩证归经指导疗效及判断疾病预治。

针炙治病,是要针炙在一定穴位上的,这些施术点,是指人体体表部位,人体俯气血输注,它大体分为经穴、经外穴和阿是穴腧穴,有近治和远治的作用,当指刺某些腧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起双重良性,另外,有些腧穴还具有相对特殊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