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1024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doc

《七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doc

初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的发展,其中闻名世界陶瓷工艺的珍品是a

A.唐三彩B.青瓷C.青花瓷D.白瓷

2.下列关于隋朝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 B.国力强盛,“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C.开凿了大运河D.因存在时间很短,对后世没有多大影响

3.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

①耧车②曲辕犁③翻车④筒车d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唐太宗产生这样的认识,是因为a

A.感受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B.魏征的直言敢谏

C.受到“三省六部”的牵制D.《唐律疏议》等法令的威慑作用

5.下列叙述不属于科举制影响的是: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B.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D.抑制了士族门阀,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6.小组讨论中,几位同学对武则天进行了评价,你认为哪种看法更准确

A.武则天由妃子到皇后、废掉两个皇帝,到自己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说明她是个大野心家

B.她重用酷吏,滥杀无辜,凶狠恶毒,是个暴君

C.她重用人才,发展科举,注重经济发展,减轻百姓负担,是个明君

D.对武则天要一分为二,从她统治采取的结果看,很有作为,为唐朝盛世奠定了基础

7.玄奘与鉴真的不同之处是

A.是唐朝著名的高僧B.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和苦难

C.求取佛经精义D.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8.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A.轻徭薄赋B.重用人才C.善于纳谏D.减轻刑罚

9.你能指出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列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西夏辽西夏金辽金西夏金

北宋北宋南宋南宋

A.B.C.D.

10.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是从何时开始的?

A.隋初B.隋末C.唐朝D.北宋

11.穿越时光隧道,假设你是一个宋朝人,下列事情你不可能做到的是

A.吃香喷喷的占城稻米饭B.到四川用“交子”买东西

C.用煤烧火做饭D.在“蕃坊”里居住

12.下列哪一项关联是错误的?

A.吴道子——画圣B.李白——诗仙

C.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D.阎立本——《送子天王图》

13.唐朝时的回鹘政权瓦解之后,部众大部分西迁到今天的哪几个省份?

A.甘肃、青海等地B.甘肃、新疆等地

C.新疆、西藏等地D.青海、西藏等地

14.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

A.秦朝B.东汉C.明朝D.南宋

15下列有关宋辽议和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议和的背景是北宋军队在澶州之战中遭到失败

B.宋辽议和的内容是辽撤兵,北宋答应送给辽岁币

C.宋辽议和就是历史上所称的澶渊之盟

D.宋辽议和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16.唐朝时,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的是:

 A.鉴真B.阿倍仲麻吕C.玄奘D.崔致远

17.割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国的是

A.安禄山B.朱温C.石敬塘D.韩颜徽

18.北宋前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在

A.山东B.东京C.杭州D.四川

19.隋唐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B.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D.削弱了显贵特权

20.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代就有了,宋代称春节为

A.元宵B.除夕C.元旦D.守岁

二、填空题1.________年,隋灭,重新统一全国。

2.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西突厥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它们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3.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建造的______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______朝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4.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5.“飞流直下三千尽,疑是银河落九天”出自唐朝诗人______的诗句。

作者被称为“______”。

三、综合题:

31.

(1)隋朝大运河的中心A为___,北至B为____,南至C为____。

(3分)

(2)隋朝大运河沟通五大水系,其中①为____水,②为___江。

(2分)

(3)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分)

(4)你能说出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

(1分)

(5)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2分)

32.唐朝时期一位著名的皇帝曾说: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8分)

(1)这段话最早是出自谁的名言?

(2分)

(2)他是如何“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

(4分)

(3)“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用过去留下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我们做今天的事,通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你认为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对你有什么启发?

(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300年前,,在南昌曾经一次盛会上,遗留下来了一篇名作,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

王勃用美丽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人力物力,其中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句,很确切地道出初唐时代中国的潜力。

以后10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发挥了这巨大的潜力创造了盛唐的文化,为当时世界之冠。

     ——杨振宁《在广州粒子物理讨论会开幕式上讲话(1980)》

材料二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

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

“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

”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摘自《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请回答:

(12分)

(1)材料一、二两段的共同点是什么?

各自的侧重点又是什么?

(4分)

(2)材料一中王勃这两句诗句我们认为也很确切地道出了今天中国的巨大潜力。

这个潜力在哪里?

(2分)

(3)请写出隋唐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3分)

(4)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分析一下隋唐时期科技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有什么吗?

34.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长期以来一直居于北方,但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南方的经济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哪个朝代最后完成?

(2分)

(2)为什么从唐朝中晚期起南方的农业发展较快,并逐渐超过了北方?

(4分)

(3)试述宋代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3分)

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评分说明:

选择题依据答案标准评分;非选择题的评分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原文,只要基本意思正确或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本答案及评分意见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ADDAD6-10DCBCC11-15DDBAA16-20CCDAC21-25AABBD

二、填空题:

本大题5小题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589陈 2.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3.赵州桥唐朝

 4.广州、泉州 5.李白,诗仙

三、综合题:

第31小题11分,第32小题8分,第33小题12分,第34小题9分,共40分

31.

(1)洛阳,涿郡,余杭(3分)

(2)淮,钱塘(2分)(3)目的有①游玩江都;②加强南北交通;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分)

(4)意义: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1分)

(5)原因:

①隋文帝在位的20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答对任意2点即得2分)

32.

(1)唐太宗(2分)

(2)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唐太宗“以人为镜”,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

(4分)

(3)学好知识,报效祖国;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不断进步。

(2分)(言之有理即可)

33.

(1)共同点:

都是赞美唐文化的高度发展,同时又不仅仅停留在民族文化传统上,给人有所启示。

侧重点:

前者从民族文化的自身加以发掘和发扬,后者是从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民族文化特色的角度。

(2)这个潜力在于我们自己。

要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又要大量融合外来文化而形成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

(2分)

(3)唐朝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⑵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⑶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分)

(4)原因: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吸收外来文化;民族间文化交流加强;前代文化的积累;劳动人民的辛勤创造等。

(3分)(答对任意3点即得3分)

34.

(1)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至南宋时最后完成。

(2分)

(2)原因:

.①战乱较少,社会稳定②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③是南迁的北方人和南方人辛勤劳动的结果。

④当时中国南北方自然条件发生变化,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好,更适宜农业发展;⑤优良品种占城稻的引进及推广(4分)(答对任意4点即得4分)

(3)表现:

商业都市很多如开封和杭州,国内外商客往来不绝;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闻名世界,外贸收入在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北宋币交子出现,南宋时会子出现。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