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依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0700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编制依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1编制依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1编制依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1编制依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1编制依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1编制依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1编制依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1编制依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1编制依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1编制依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1编制依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1编制依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1编制依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1编制依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1编制依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1编制依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1编制依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1编制依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1编制依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1编制依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编制依据.docx

《1编制依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编制依据.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编制依据.docx

1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本方案主要依据规范规程、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及其它参考资料:

1、武昌青菱乡经济房(二组团)2#、4#楼

建筑施工图:

修总建施01、通建施00-通建施04,建施01—建施06

结构施工图:

结施01-结施14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建筑工程施工手册(第四版)》

4、《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手册》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2工程概况

1、建筑面积:

地上部分建筑面积6755.9m2。

2、层数及高度:

地上十一层,层高3m,房屋总高度38.60m。

3、结构形式:

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4、安全等级: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

5、抗震等级:

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

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

6、主要结构断面尺寸(mm):

剪力墙:

厚200、250。

连梁:

主要梁截面200×350/200×400/200×450/200×500/200×570

板:

厚80/100/110/120

7、本模板施工方案仅适用于地上主体部分。

3施工安排

3.1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2#、4#楼施工部位及工期安排见下表:

施工部位及工期安排

序号

施工部位

工期(天)

累计工期(天)

备注

1

一层

9

9

两栋楼同时穿插施工

2

二层

6

15

3

三层

6

21

4

四层

6

27

5

五层

6

33

6

六层

6

39

7

七层

6

45

8

八层

6

51

9

九层

6

57

10

十层

6

63

11

十一层

11

74

3.2职责分工

4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项目总工组织项目经理部技术、生产人员熟悉图纸,认真学习掌握施工图纸的内容、要求和特点,熟悉各部位戴面尺寸、标高、制定模板施工方案。

4.2机具准备

主要机具及工具准备详见下表:

机具及工具准备一览表

表格

规格

功率

锤子

0.25kg、0.5kg

单头扳手

17~19、22~24

圆盘锯

MI-105

3kw

平刨

MB503

3kw

手电钻

12~20

台钻

VX508

1.5kw

手提电锯

M-615

2kw

手提电刨

B-413

2kw

压刨

MB104

活动扳手

最大开口65

空压机

1立方

钢卷尺

5m

工程检测尺

2m

水准仪

DZS3-1

4.3材料准备

楼层板、梁模板材料选用15厚多层木胶板,钢管木方为主次龙骨相结合的模板支撑体系,楼梯模板采用15厚多层木胶板,支撑采用碗扣架,隔离剂采用油性隔离剂。

根据所需材料提前考察、选用相关材料厂家。

5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

5.1模板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控制程序

5.2流水段划分

两栋楼楼面面积不大,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2#、4#楼同时穿插施工。

5.3隔离剂选用

模板的隔离剂选用油性隔离剂,即机油和柴油按照1:

3比例调匀。

5.4模板设计

5.4.1连梁模板

采用15厚木胶模板,50×100木带配制成梁帮梁底模板,规格尺寸要精确,加固梁帮采用Φ48×3.5双钢管,M14对拉螺栓,梁上口用钢筋支撑以保证梁上口宽度。

梁下部支撑采用碗扣脚手架,设水平拉杆和斜拉杆。

做法见下图:

5.4.2剪力墙模板设计

剪力墙模板采用15厚木胶板,50×100的木方为次龙骨,Φ48×3.5双钢管作主龙骨,采用M14@500×500的穿墙对拉螺栓对拉,根据墙体平面分块定做。

板与板拼接采用长130的M12机制螺栓连接,具体做法见剪力墙模板支设图。

剪力墙模板支设图

5.4.3框架柱模板设计

本工程异形柱需现场放样施工,采用15厚木胶模板,50×100的木方次龙骨,2φ48×3.5钢管主龙骨,具体支设如下图所示:

 

5.4.4混凝土楼板模板设计

模板采用15厚的木胶模板,支撑采用碗扣脚手架,纵横间距因楼板厚度不同选用不同间距900~1500,100×100木方@1200作为主龙骨,50×100木方@300作为次龙骨,上部铺设15厚的木胶模板,用钉子钉牢。

楼板模板支设见下图所示:

5.4.5楼梯踏步模板设计

楼梯模板底模采用木胶板、木龙骨,踏步侧模采用木板配制。

按照楼梯的宽度、高度和长度,踏步的步数来配制(见楼梯支模图)。

楼梯支模图

5.6模板安装

5.6.1模板安装的一般要求

竖向结构钢筋等隐工程验收完毕、施工缝处理完毕后准备模板安装。

安装墙、柱模前,要清除杂物,焊接或修整模板的定位预件,做好测量放线工作,抹好模板下的找平砂浆。

5.6.2各结构模板安装具体要求

5.6.2.1剪力墙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5.6.2.1.1模板安装顺序:

模板定位、垂直度调整→模板加固→验收→混凝土浇筑→拆模

5.6.2.1.2技术质量控制要点:

A、安装墙模前,要对墙体接槎处凿毛,用空压机清除墙体内的杂物。

做好测量放线工作,在楼板面上弹好墙柱纵横控制线,防止跑位。

B、为防止墙体模板根部出现漏浆“烂跟”现象,墙模安装前,在底板上根据放线尺寸粘海绵条,做到平整、准确、粘结牢固。

并注意穿墙螺栓的安装质量。

安装模板时底部加固采用100*100mm方木加固,避免变形、弯曲。

C、支模前校正好钢筋位置,防止钢筋跑位。

D、为了防止墙柱模板下部漏浆,发生烂跟现象,在浇筑墙柱根部楼板混凝土时加强控制,采用3m大杠找平;支设模板前在墙柱模板下口贴海面条,在浇筑混凝土前将模板与楼板间的缝隙用砂浆封堵严密。

E、为了保证墙柱截面的准确,模板支好后加底模顶撑和拉撑。

 

5.6.2.2梁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5.6.2.2.1模板安装顺序:

搭设和调平模板支架(包括安装水平拉杆和剪刀撑)→按标高铺梁底模板→拉线找直→梁钢筋→梁两侧模板→调整模板

5.6.2.2.2技术质量控制要点:

A、按设计要求起拱(跨度大于4m时,起拱1.5‰),并注意梁的侧模包住底模,下面龙骨包住侧模。

B、梁底模板铺设在50*100的木龙骨上,间距根据梁的宽度尺寸定位200-250mm。

C、梁底支撑的立杆距墙柱边缘不得大于300mm。

5.6.2.3楼板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5.6.2.3.1模板安装顺序:

“满堂红”碗扣脚手架→主龙骨→次龙骨→柱头模板龙骨→柱头模板底模模板→拼装→底板内、外墙柱头模板龙骨→模板调整验收→进行下道工序。

5.6.2.3.2技术质量控制要点:

A、楼板模板当采用单块就位时,宜以每个捕设单元从四周先用阴角模板与墙、梁模板连接,然后向中央铺设。

B、按设计要求起拱(跨度大于4m时,起拱1.5‰),起拱部位为中间,四周不起拱。

C、在楼板模板表面用红色油漆标明管线走向,避免吊顶时打洞伤及管线。

5.6.2.4柱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5.6.2.5.1柱模板安装顺序

搭设脚手架→柱模就位安装→安装柱模→固定柱模→浇筑混凝土→拆模脚手架、模板→清理模板

5.6.2.5.2技术质量控制要点

A、板块与板块竖向接缝处理,做成企口式拼接,然后加柱、支撑体系将柱固定。

B、柱模采用可调式钢模板,采用M16螺栓连接,同时采用钢管进行校正和加固,保证柱模板的垂直度和截面的尺寸。

(详柱支模图)

5.7模板的拆除

现浇砼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砼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

5.7.1侧模和底模拆除

侧模和底模拆除,应符合以下规定:

5.7.1.1侧模应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非承重模板。

5.7.1.2底模应在砼强度符合下表8规定后,方可拆除。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按设计的砼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计(%)

≤2

>2、≤8

50

75

≤8

>8

75

100

悬臂构件

≤2

75

5.7.2拆模前必须填写拆模申请,技术人员及监理同意后才可拆除模板,严禁私自拆模。

5.7.3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结构,在砼强度符合设计砼强度等级的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

当施工荷载所产后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方可施工加荷。

5.7.4拆模时必须注意确保砼结构的质量和安全,应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5.7.4.1拆模顺序是先拆除承重小部位的模板及其支架,然后拆除其他部分的模板及其支架;例如,先拆非承重的侧模,然后拆承重的水平向模板等。

5.7.4.2在拆除模板过程中,如发现砼出现异常现象,可能影响砼结构的安全和质量等问题时,应立即停止拆模,与设计、监理等单位研究处理措施后,方可继续拆模。

5.8模板的堆放和运输

5.8.1模板的堆放

由于场地狭窄,模板区只能存放部分小型模板和现场加工的部分竹胶模板。

要继续使用的模板,模板拆除后应及时清理表面的浮浆,涂刷脱模剂堆放整齐以备使用,严禁随处丢放。

拆除的不使用模板应立即组织运输车运至场外指定地点,不在场区内堆放占用场地。

5.8.2模板的运输

模板的水平均由人工运输,垂直运输由施工升降机完成。

5.9模板的维护和维修

5.9.1模板使用注意事项

5.9.1.1吊装模板时轻起轻落,不准碰撞已经安装好的模板和其它硬物;

5.9.1.2拆模时按照程序进行,禁止用大锤敲击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棱角。

5.9.1.3拆下的模板,如果发现不平整或肋变形损坏,应及时修理平整。

5.1.9.4模板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分规格堆放,及时清理维修,保证编号清晰。

5.1.9.5拆模时要注意对成品加以保护,严禁破坏。

5.9.2多层板的维修

5.9.2.1覆膜多层板在运输堆放过程中要注意防止雨淋水浸。

5.9.2.2覆膜多层板严禁与硬物碰撞、撬棍敲打、钢筋直接在上面拖拉、振捣器振捣、任意抛掷等现象,以保证覆膜多层板板面不被破坏。

5.9.2.3切割或钻孔口的模板侧要涂刷封口漆,防止水浸后引起覆膜多层板起层、变形。

5.9.2.4覆膜多层板使用后应及时清理并涂刷隔离剂,严禁用硬物直接敲击板面及裁口方木阳角。

5.9.2.5对操作面的模板要及时维修,当板面有划痕、碰伤或其它较轻缺陷时,应用专用腻子嵌平、磨光,并刷环氧木模养护剂。

5.9.2.6多层板周转次数为6次,当拆下的模板四周破坏、四边分裂分层时,将模板破损部分切掉并四周刷封口漆,然后重复利用。

 

6模板安装质量要求

6.1模板质量保证措施

6.1.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详3.2职责分工)

6.1.2柱、墙、梁模板施工,在钢筋未绑扎之前,必须根据图纸尺寸放出柱、墙、梁的位置,经有关部门检查无误后,墙,柱可以绑扎钢筋,绑扎保护层垫块。

钢筋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安装墙模和柱模。

加固校正垂直度,检查模板是否位移,在模板下口设清扫口,有杂物,应及时清除。

6.1.4墙、柱校正垂直利用满堂脚手架来固定,垂直支撑纵横设剪刀撑。

6.1.5模板隔离剂严禁使用对砼表面有污染隔离剂,严禁隔离剂沾污钢筋与砼接槎处。

6.1.6在用竹胶板进行模板配制时,新锯竹胶板要用封口胶封堵,防止竹胶板吸水膨胀造成砼表面不平整,并防止减少竹胶板周转率。

6.2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值(mm)

检查方法

规范标准

内控

1

轴线位移

柱墙梁

5

3

尺量

2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3

水准仪或拉线尺量

3

截面模内尺寸

柱、墙、梁

±4、-5

±3

尺量

4

层高垂直度

6

3

经纬仪或吊线、尺量

5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2

尺量

6

表面平整度

5

2

靠尺、塞尺

7

阴阳角

方正

2

方尺、塞尺

顺直

2

线尺

8

预埋铁件中心线位移

3

2

拉线、尺量

9

预埋管、螺栓

中心线位移

3

2

拉线、尺量

螺栓外露长度

+10、-0

+5、-0

10

预留孔洞

中心线位移

+10

5

拉线、尺量

尺寸

+10、0

+5、-0

11

门窗洞口

中心线位移

/

3

拉线、尺量

宽高

/

±5

对角线

/

6

12

插筋

中心线位移

5

5

尺量

外露长度

+10、0

+10、0

7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7.1一般项目

7.1.1不满18虽的未成年工,不得从事本工种施工;

7.1.2进入现场后戴好安全帽,系好下带;

7.1.3按照工种要求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7.1.4严禁赤脚穿拖鞋、高跟鞋进场;

7.1.5模板上架设电线和使用电工具采用36V的低压电流。

7.1.6作业前检查自己的手头工具,手持电动工具的漏电保护器应试机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7.1.7雨、雪及五级大风等天气情况下禁止施工。

7.1.8设防雷击措施

7.1.9模板放置时不得压有电线、管线等。

7.1.10模板的堆放必须在现场指定位置放置,堆放时分类码放,并标明编号。

木材码放不超过1.2m;

7.1.11模板加工、堆放区及施工现场应严禁烟火,模板堆放及加工区要做好防火准备,防火设施齐全。

7.1.12装拆施工时,上下有人接应,随拆随运,并把活动部件固定牢靠,严禁堆放在脚手架上或

7.1.13模板安装时,采取触电保护措施,操作人员带结缘手套、穿绝缘鞋。

模板安装就位后有专人将大模板串联起来,并与避雷网连通,防止漏电伤人。

7.1.14安装墙柱模板时,随时支撑固定,防止倾倒伤人

7.1.15预拼装模板的安装,边就位、边校正、边安设连接件,拼加设临时支撑稳固。

7.1.16安装整块柱模板,不得将柱子钢筋代替支撑

7.1.17板、梁保证三层支架,且支撑点在同一位置。

7.1.18登高作业时,各种配件放在工具箱内或工具袋内,严禁放在模板或脚手架上

7.1.19高空作业时,材料码放必须平稳整齐;

7.1.20作业时的铁钉,不得含在口中;

7.1.21模板吊装时需专人指挥,不得违章作业。

应经常对吊钩检查,防止出现意处。

7.1.22吊装模板时,必须在模板就位并连接坚固后,方可起吊,并严格遵守吊装机械使用安全规定。

7.1.23拆模板时又专业人指挥和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并在下面标出作业区,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区。

操作人员配带好安全带,禁止站在模板的横梁上操作,拆下模板集中吊运,并多点捆牢,不准向下乱扔。

将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或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

7.1.24清理模板,必须将模板支撑牢固,两板之间保持不少于60cm的走道。

7.1.25模板拆出时严禁使用大杠或重锤敲击。

拆除后的模板及时清理混凝土。

由专人负责校对模板几何尺寸,偏差过大及时修理。

7.1.26对模板安装、拆除人员,信号指挥工定期做好教育和培训工作,经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

7.2模板安装

7.2.1作业前检查模板、支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钢模板是否腐蚀或变形,木模板及支撑材料是否合格;

7.2.2模板工程作业高度在2m和2m以上时,必须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7.2.3操作人员登高必须走人行梯,严禁攀爬模板上下,不得在墙顶、独立梁及其他高处狭窄无防护的模板上行走;

7.2.4模板的立柱顶撑须设立牢固的拉杆,不得与门窗等不牢构件连接。

模板安装过程中不得间歇,各种构件必须安装牢固成整体后方可离开。

7.2.6组装立柱模板时,四周必须设置牢固的支撑,支设独立梁模应搭设临时操作平台,不得站在柱模上和梁底模上行走和立侧模。

7.3模板拆除

7.3.1模板必须满足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经工程技术领导同意,不得因拆模而影响工程质量。

7.3.2拆模的顺序与方法。

应按照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的模板及支撑;在拆除小钢模板支撑的顶板模板时,严禁将支柱全部拆除后,一次拆除。

已经拆活动的模板,必须一次连接拆除完,严禁留下不安全隐患。

7.3.3拆模作业时,必须设警戒区,严禁下放有人进入。

拆模作业人员必须平稳牢固可靠的地方,保持自身平衡,以防失稳坠落。

7.3.4拆除电梯井及大型孔洞模板时,下层必须支塔安全网等可靠防坠落措施。

7.3.5拆除的模板支撑等材料,必须边拆,边清,边运,边码。

7.3.6楼层高处拆下的材料,严禁向下抛掷。

7.4主要木工机械要满足操作要求。

7.4.1圆盘锯

7.4.1.1锯片上方必须安装保险挡板和滴水装置,在锯片后面,离齿10~15mm处,必须安装弧形楔刀。

锯片的安装,应保持与轴同心。

7.4.1.2锯片必须锯齿尖锐,不得连续缺齿两个,裂纹长度不得超过20mm,裂缝末端应冲止裂孔。

7.4.1.3被锯木料厚度,以锯片能露出木料10~20mm为取限,夹持锯片的法兰盘的直径应为锯片直径的1/4。

7.4.1.4启动后,待转速正常后方可进行锯料。

送料时不得将木料左右晃动或高抬,遇木节要缓缓送料。

7.4.1.5如锯线走偏,应逐渐纠正,不得猛搬,以免损坏锯片。

7.4.1.6操作人员不得站在锯片旋转离心力面上操作,手不得跨越锯片。

7.4.1.7锯片温度过高时,应用水冷却。

直径600mm以上的锯片,在操作中就喷水冷却。

7.4.2平面刨

7.4.2.1作业前,检查安全防护装置必须齐全有效。

7.4.2.2刨料时,手应按在料的上面,手指必须离开刨口50mm以上。

严禁用手在木料后端送料跨越刨口进行刨削。

7.4.2.3被刨木料的厚度小于30mm,长度小于400mm时,应用压板或压棍推进。

厚度在15mm,长度250mm以下的木料,不得在平刨上加工。

7.4.2.4被刨木料如有破裂或硬节等缺陷时,必须处理后再施刨。

刨旧料前,必须将旧料上的钉子、杂物清除干净。

遇木槎、节疤要缓缓送料。

严禁将手按在节疤上送料。

7.4.2.5刀片和刀片螺丝的厚度、重量必须一致,刀架夹板必须平整贴紧,合金刀片焊缝的高度不得超出刀头,刀片紧固螺丝应嵌入刀片槽内,槽端离刀背不得小于10mm。

紧固刀片螺丝时,用力应均匀一致,不得过松或过紧。

7.4.2.6不得将手伸进安全挡板里侧去移动挡板或拆除挡板进行刨削。

严禁戴手套操作。

7.4.3压刨

7.4.3.1二人操作,必须配合一致,接送材料应站在机械的一侧,操作人员不得戴手套。

7.4.3.2进料必须平直,发现木料走偏或卡住,应停机降低台面,调正木材料。

7.4.3.3刨料长度前后滚中心距的木料,禁止在压刨机上加工。

7.4.3.4木料厚度差2mm的不得同时进料,刨削吃力不得超过3mm。

7.4.3.5清理台面杂物时必须停机、断电、用木棒进行清理。

附:

模板系统验算

1、计算标准荷载

新浇砼自重标准值取F2=24.00KN/m3

钢筋自重标准值楼板取F3板=1.1KN/m3

连梁取F3梁=1.5KN/m3;

施工荷载取F4=2.5KN/m2

振捣砼产生荷载标准值

水平模板取F5=2.0KN/m2

垂直模板取F5′=4.0KN/m2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标准值

F=0.22γCt0β1β2V1/2

F′=γCH

其中:

γC——混凝土的密度取为24KN/m3

t0=200/(T+15)

T——混凝土的温度取T=25℃

t0=200/(25+15)=5.0℃

β1——外加剂修正系数,因采用泵送砼

故取为1.2

β2——砼坍落度影响系数采用泵送砼,坍落度在110~150之间,故β2取为1.15

V——浇筑速度根据施工经验取V=1m/h

则:

F=0.22×24×5.0×1.2×1.15×11/2=36.43KN/m2

F′=γCH=3×24=72KN/m2

取F1、F2二者之间的小值

则标准值为F6=F′=36.43KN/m2

倾倒砼产生的荷载标准值取F7=2KN/m2

2、墙体模板系统验算

计算参数:

本工程混凝土剪力墙采用1830×915×15(l×b×h)的木胶模板。

次龙骨采用b×h=100×50@250落叶松木方,主龙骨采用Φ48@500的Q235双钢管,并用Φ14@500×500的对拉螺栓穿墙对拉(具体见模板图)。

计算荷载组合:

承载能力计算荷载:

F=1.2×F6+1.4×F7=46.52KN/m2

(1)墙体模板验算:

计算示意图(按三等跨连续梁计算):

强度验算:

木胶板厚度为15mm,W=1000×152/6=37500mm3

M=F×l2/10=46.52×1×0.302/10=0.419KN·m

抗弯强度验算:

σ=M/W=0.419×106/37500=11.17N/mm2

故强度满足要求。

刚度验算:

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用,则

q=36.43×1=36.43KN/m

ω=q2×l4/(150×E×I)=36.43×3004/(150×9500×281250)

=0.736mm<[ω]=300/400=0.75mm

其中:

E表示弹性模量:

9500N/mm2

I表示惯性矩I=b×h3/12=281250mm4

故刚度满足要求。

(2)次龙骨验算:

计算示意图(按二等跨连续梁计算):

 

次龙骨采用松木截面为50×100mm,外楞间距500mm

强度验算

抗弯强度验算:

σ=M/W=5.82×106/83333=6.98N/mm2

其中:

M=F′×l2/10=46.52×10-3×500×5002/10=5.82×106N/mm2

W=b×h2/6=50×1002/6=83333mm3

故强度满足要求。

刚度验算:

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用,则

q=36.43×1=36.43KN/m

ω=F×l4/(150×E×I)=36.43×5004/(150×9.5×103×4.17×106)

=0.383mm<[ω]=500/400=1.25mm

其中:

E表示弹性模量:

9.5×103N/mm2

I表示惯性矩I=b×h3/12=4.17×106mm4

故刚度满足要求。

对拉螺栓验算:

(4)对拉螺栓的拉应力σ=N/A

其中:

N=F′×次龙骨间距×主龙骨间距

=46.52×0.5×0.5

=11.63KN

(φ14对拉螺栓)A=154mm2

则:

σ=11.63×103/154=75.52N/mm2<[fc]=170N/mm2普通螺栓的设计抗拉强度

该对拉螺栓满足要求。

3、顶板模板验算

楼板模板采用木胶模板,次龙骨为50×100方木@250,主龙骨100×100方木@900,顶板厚度取120mm。

(1)荷载计算

A、木胶模板自重(容重取104N/m3)

104×0.015=150N/m2

B、120mm现浇砼自重24000×0.12=2880N/m2

C、50×100方木自重6000×0.1×0.05/0.25=120N/m2

D、100×100方木自重6000×0.1×0.1/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