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工作要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1150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局工作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业局工作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业局工作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业局工作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业局工作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农业局工作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农业局工作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农业局工作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农业局工作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局工作要点.docx

《农业局工作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局工作要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局工作要点.docx

农业局工作要点

 

榆政农发[2012]1号

榆林市农业局2012年工作要点

根据中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农业工作实际,提出2012年工作要点。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中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榆林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为总目标,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抓手,依靠科技促增产,发挥优势促增效,推进产业促增收,完善体系保发展,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确保全市主要农产品供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努力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主要任务目标: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90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740万亩,总产135万吨;蔬菜种植面积60万亩,总产150万吨;果树挂果面积达到80万亩,总产50万吨;养蚕8000张,产茧350吨;油料播种面积60万亩,总产9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围绕榆林7大主导产业,将红花荞麦、大明绿豆打造成世界级优势产区,优质马铃薯、春玉米高产示范、玉米杂交制种、优质小杂粮、小杂粮良种繁育、旱作农业示范打造成国家级生产示范基地,大漠蔬菜、脱毒种薯繁育、瓜菜制种、油料、山地苹果打造成省级优质生产基地。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实施单产提高工程,确保粮油增产增效

1、调整优化种植结构。

按照“稳步扩大优质马铃薯和大漠蔬菜种植面积,稳定玉米和优质油料种植面积,适当压缩小杂粮,积极发展优质果桑,着力提升种业发展水平”的思路,支持优势产区做强马铃薯、玉米、小杂粮、蔬菜、油料、果桑、种业七大特色产业。

2、提升粮油作物标准化生产水平。

一是继续开展整建制高产创建。

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县乡村,实施好农业部16个万亩高产整建制创建(玉米6个、马铃薯3个、大豆4个、绿豆1个、糜子1个、荞麦1个),辐射带动全市整建制高产创建面积达到60万亩。

二是扩大马铃薯、玉米和小杂粮标准化基地建设规模。

玉米以郑单958、榆单9号、先玉335、登海9号为主推品种,综合运用种子包衣、合理密植、地膜覆盖、机械化覆膜、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集成技术,重点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20万亩,辐射带动标准化生产基地100万亩。

马铃薯以紫花白、冀张薯8号、陇薯3号、夏波蒂、布尔班克为主推品种,综合运用脱毒良种、合理轮作、配方施肥、合理密植、垄沟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集成技术,重点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20万亩,辐射带动标准化生产基地150万亩。

小杂粮要重点实施“515工程”。

即重点实施5万亩示范基地建设,主推10个优良品种和5项关键栽培技术。

四是重点抓好向日葵、花生、油菜高产示范样板各1万亩。

3、加快现代种业发展。

一要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出台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大扶持力度促进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的意见》和《榆林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

二要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11万亩,其中原种繁育基地1万亩、一级种基地10万亩。

积极支持规模大、集中连片、生产条件好的种植大户或种植型企业从事玉米杂交制种和马铃薯脱毒良种生产,形成现代种业发展基地建设的新模式。

继续实施小杂粮统繁统供项目。

三要加强市县级种子质量检测能力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4、大力实施沃土工程和植物保护工程。

一是全市重点建立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片12个、村级千亩示范方3000个,开展土壤肥料试验研究及农化新产品示范。

示范推广夏马铃薯复种饲油1号、玉米套种饲料油菜和冬闲田越冬油菜压青还田各1万亩。

建立土壤养分、墒情信息网络发布系统,开展土壤肥力定位监测和测土配方施肥肥效监测,完善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分区域做出耕地质量提升改造方案。

二是围绕主导产业,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基地35万亩。

完善市级病虫害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榆林区域测报站,有条件的县区力争建立农业检疫性病虫除害场。

二、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5、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

按照“全省农技体系培训年”活动部署,采取分层负责、逐年轮换方式,组织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全年培训职业农民5000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0000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次)。

加强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工作。

要在全市培养一批掌握农业生产、科技前沿知识的农业管理者。

全年培训各级农技员2000人;培训果树专业技术干部200人次;培训沼气持证技工100人、网点服务员300人,沼气村级技术员600人;组织对农资生产经营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对农村信息站信息员培训。

6、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

做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

加大免耕栽培、秸杆覆盖、秸杆还田、化学除草和机械化节水灌溉等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

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重点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安全用药等综合防控技术。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进一步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

7、建立健全农技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的实施意见》(榆政发〔2011〕58号),各县区统一设置8个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力争于2012年6月底前完成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工作,力争于2012年底前建成乡镇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35个,要求区域站建筑面积不得少于800平方米,农业试验示范用地不得少于5亩,建筑标准以县区为单位,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修建。

按照“平利模式”培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组织。

三、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引导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8、加大示范基地建设。

加快建设国家级杨凌农业现代示范基地,提升神木、清涧、子洲3县省级示范园区,做好横山、吴堡、米脂3县区的新建工作,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建园标准,培育主导产业,强化物质装备,培育新型农民,推广良种良法,打造现代农业园区的典范和样板。

9、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发挥示范园区的引领作用。

积极探索园区建设运行体制机制,引入现代农业经营制度,实行园区自我运营、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大力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建立绩效考评制度,突出示范园区的示范效应、经济效应和龙头企业带动效应。

10、积极组织申报工作。

根据省政府今年实现省级园区农业县区全覆盖的计划,空白县区积极组织申报,力争省级园区总数达到10个以上。

积极开展市级园区创建,鼓励和扶持县区、乡镇自主发展各种类型的农业园区,扩大园区建设的数量和规模。

四、加大设施蔬菜建设力度,做大做强大漠蔬菜产业

11、加大设施蔬菜基地建设。

重点依托榆阳、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绥德等蔬菜种植优势区,新建设施蔬菜基地3.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5万亩,塑料大棚2万亩,积极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

12、狠抓关键技术推广。

重点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节约化育苗等技术。

以榆阳、靖边县为重点,以规模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为中心,带动神木、横山、米脂等县推广生物秸秆反应堆技术500亩;在榆阳、靖边、绥德建立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基地200亩;以榆阳、靖边、神木为重点,以番茄、黄瓜、辣椒、西瓜、甜瓜等主要作物,建立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示范基地100亩;在府谷、榆阳等县区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瓜菜生产。

13、提升蔬菜产业化程度。

以榆阳、靖边、定边为重点,加强的育苗中心、净菜加工和冷链体系建设。

新建集约化育苗中心2处、育苗点12处,加快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净菜加工线、气调库建设。

全面总结适合我市不同生态区域的棚体结构和类型,着力降低建棚成本。

五、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果桑产业

14、优化果业布局,推进果品提质增效。

积极落实苹果北扩战略,以榆林南部山区为重点,建设标准化山地苹果基地6万亩,繁育优质苹果种苗500亩;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时令水果4000亩。

完善水果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推广“强拉枝、大改型、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配套节水工程、集雨窖和品种改优等措施,改造低产果园4万亩;推广“灯、板、带”5000套;推广苹果套袋1亿个;制订《榆林山地苹果生产技术规范》,推进果业标准化生产。

15、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对接全省苹果电子交易平台,扩大果品现货交割量。

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着力打造“榆林山地苹果”品牌。

加大“榆林山地苹果”宣传力度,大力开展各类果品展销活动。

印发《榆林果业》简报,宣传果树生产技术和果品市场营销信息。

扶持壮大果业龙头企业,加大果业专业合作经济人才培训,推进果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16、大力推广优质蚕茧生产技术。

按照蚕桑产业省力、高效的目标要求,重点开展生态桑栽培管理、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方格簇使用等技术的推广,不断提高蚕桑产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六、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挖掘旱地农业生产潜力

17、重点实施子洲县旱作农业示范。

以打造省市旱作农业示范县为目标,将子洲县建成区域领先、国内先进的现代旱作农业示范区。

建设核心示范区6.5万亩,辐射带动面积30万亩。

重点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全膜双垄沟播、集雨补灌(膜下滴灌)、抗旱保水剂、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技术。

实现玉米、马铃薯、大豆、绿豆、蓖麻较大田亩增产分别为40%、60%、100%、100%、100%公斤的目标;实现苹果、药材亩产和产值分别为3000公斤和1.2万元以上、150公斤和6000元以上的目标。

18、扩大旱作农业多点示范。

在其余11个县区中,选择20个乡镇和100个行政村开展旱作农业高产高效示范。

重点推广旱地全膜玉米10万亩、地膜马铃薯10万、旱地双沟覆膜大豆和绿豆各10万亩、推广地膜糜子和谷子各10万亩、山旱地特色蔬菜5万亩。

七、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

19、加强合作组织示范社建设。

大力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提升工程,发展省级百强示范社10家,提升市级示范社100家,不断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使全市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到全市总农户的20%以上,5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合作社成员收入比当地未入社农户高20%以上。

示范社标准化生产率达100%,主要生产资料统一购买率达到80%以上,产品统一销售率达到80%以上,商标注册率达到30%以上,示范社成员比非示范社成员收入高出10%。

20、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修订《榆林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规范运行监测,形成动态、良性进出机制,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质量。

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融资担保工作,解决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以品牌整合为突破口,重组红枣、小杂粮等加工企业,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专家咨询库,做好企业培训。

21、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加快“金农”工程建设,开通“12316”“三农”热线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加强村级农业信息站的后续管理,提升“榆林农业网”服务功能,实施“榆林市农产品交易网”第二期建设工程。

抓好农业统计、物价、成本的监测预警,加强重点区域、重点农产品价格行情、供求动态等信息采集,增强信息化服务能力。

22、加强农产品产销地市场建设。

支持完善蔬菜、马铃薯产地批发市场、预冷、包装仓储、冷藏库窖、检验检测、信息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

完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超市检验检测、信息处理、电子结算设施。

积极促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直供直销,创新产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强化市场监测预警,努力做好农产品应急促销。

鼓励生产经营主休开展产品商标注册登记,提升品牌效应。

八、切实加大检测监管力度,有效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23、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按照“商洛模式”建设1个省级示范县,2个市级示范县,推进乡镇或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村级监管员队伍。

加快县级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的进度,完善市农检中心资质认可和计量认证。

24、做好“三品一标”认证。

加快“三品一标”认证进程,加强认证产品监管,提升获证产品公信力。

支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进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年认定无公害产地25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5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农产品1个,登记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推广无公害农产品标识100万枚。

做好全市无公害产地产品复查换证工作。

25、强化质量安全监管。

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和产品检测,推进实施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

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试点,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完成蔬菜、水果农药残留速测样本50000个,检测合格率达95%以上。

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九、强化三沼综合利用,发展农村新型能源

26、加强农村能源开发。

稳步推进户用沼气,大力发展大中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推进有机肥厂建设,全市建成15个万吨有机肥厂。

全年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5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6处、养殖小区沼气工程80处、推广太阳灶8000台、节柴灶3000台、太阳能热水器8000台。

27、提升项目服务水平。

新建沼气乡村服务网点215个,每县至少注册成立农村能源服务公司1个,在全面推广“辰明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各县实际进一步创新沼气后续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新模式,充分发挥网点和公司的服务作用。

组织市、县级沼气专家团队及时对各县区项目实施情况、建设标准、技术改进等进行巡回检查指导。

办好《农村能源信息》,加强调研,扩大宣传,促进交流。

十、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发展休闲农业产业

28、提升一村一品发展水平。

一是实施百强示范村建设工程,促进村域经济全面发展。

重点支持100个粮畜、果畜、菜畜和特畜四种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一村一品示范村。

二是以示范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为主体,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专业营销市场。

三是做好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和一乡一业示范乡镇申报认定工作,组织申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做好示范村网上填报和台账统计工作。

29、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发展。

一是制定《榆林市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指导各县区制定休闲农业示范县、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园、休闲农庄、休闲农家发展规划。

二是规范提升已认定的全国、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打造扶持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园、休闲农业示范县、休闲农庄、休闲农家。

三是组织开展休闲农业及一村一品记者行活动。

做好《陕西一村一品.休闲农业网》地市宣传报道工作。

四是积极参加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第三分区比赛;积极筹备参加以休闲农业创意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杨凌农高会陕西休闲农业展。

十一、推进执法体系建设,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30、全面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

按照“宝鸡模式”健全我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的监管,提高执法人员办案水平,规范执法行为,健全群众举报制度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组织执法人员业务技能考核。

打造一支体系完善、制度健全、手段先进、业务精通、执法规范、效果明显的执法队伍,有效维护农民合法利益和农业部门良好形象。

31、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开展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等一系列农业法制、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标志保护专题活动,将农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加强农资诚信经营体系建设,修订农资经营诚信企业评定标准,对诚信企业进行考核评定。

进一步完善经营主体档案,统一农资经营台账,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

研究制定《全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方案》,组织实施种子、农药、肥料、农产品质量标志保护等专项活动,重点加强高毒农药监管,开展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试点。

组织多部门联合执法和县区交叉执法,对发现的制假售假等坑农害农行为予以坚决打击,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十二、抓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逐步健全农村经营体制

32、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稳步推进登记试点工作。

各县区要做好土地承包法律政策宣传、人员培训、管理制度办法制定、承包方案审核;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设立服务窗口,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法律政策咨询;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建立合同签证备案制度,加强档案管理;完善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培训聘任仲裁员,按规定程序做好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纠纷处理工作。

定边县要继续做好部、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认真总结先行试点的三个乡镇登记经验,积极稳妥推进全县登记颁证工作。

33、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监察部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规定》的通知精神,开展农村集体百村财务公开试点工作,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以财务公开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二是全面推进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

力争全市审计覆盖面达到80%以上。

三是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确保农村稳定,农民增收。

十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机关自身建设

34、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中省农业农村有关会议文件精神,教育农业系统干部职工,树立大局意识,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树立法治意识,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效率和水平;树立奉献意识,善于创新;树立学习意识,立足工作实际,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抓好1-2次大规模调研,对调研成果进行评比,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

3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建立高效、廉洁、勤政的干部工作机制,强化激励机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用制度管干部,强化干部责任感,调动工作积极性。

拓展学习培训方式,提升学习培训层次,进一步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36、加强机关文化建设。

完善局机关各种协会、俱乐部制度,规范运作程序,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积极开展太极拳、健身气功、健身操、乒乓球、象棋等各种文体活动,做好省市各种活动、比赛参加工作,推进机关文化建设,丰富机关文化生活,增强机关活力。

以创建文明行业为重点,创新活动形式,积极开展全市农业系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榆林市农业局

二O一二年二月二日

主题词:

农业2012年度工作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