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1242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84 大小:14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4页
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4页
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4页
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4页
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4页
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4页
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4页
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4页
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4页
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4页
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4页
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4页
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4页
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4页
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4页
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4页
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4页
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4页
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84页
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84页
亲,该文档总共1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docx

《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docx(1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docx

秋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

 

“学与教”设计

(年——年)学年度第

(一)学期

 

学校

年级

学科

教者

 

 

写在前面的话

为了全面贯彻“德育为先、能力为重、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思想,提高教育质量,我市继续推进“研学”活动。

在讲学稿“自学-交流-检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以“育人为本”为宗旨,以“促均衡、提质量”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切实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创新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促进人才成长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和途径。

各校领导要加强指导,大力开展创新研究活动。

要结合本校教师特点,深入学习领会新版“学与教”设计的变化,一是研究重点,将讲学稿模式由原来“学与教”设计项目转化到“学与教”设计教学环节中,二是创新空间,由原来确定创新步骤到所有教学过程设计由学校与教师自主,给教师留下了大量的空间,去实践、创新。

要让每一位教师都深入工作、认真研究,提高质量。

各位任课教师要通过精细备课抓住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科学确定“三点一项”(课标点、知识点、考点、能力项),创新学生能力培养、互助交流、面向全体、培优补差、“潜能”开发的新模式、新方法,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所有的学生综合素质都得到提高,让所有班级的成绩都能提升。

在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努力构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全市教育教学“研学创新”氛围,让教师提高质量过程逐步由“讲学”走向“导学”、再到“自学”,从而继续推进我市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中高考成绩,让家长的企盼变为现实,创办让家长满意的优质教育!

 

 

(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本册教材的三维达标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物体的位置关系,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能力方面。

1、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本册教材编排内容与可利用资源

本册教材有九个单元。

主要知识点有10以内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除此之外,还有比较多少、高矮、长短;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钟面等。

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广发的应有,是计算多位数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教学难点是数感的建立,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掌握及用数学。

教学关键是利用主题图,实物,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数学素养。

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有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图形卡片口算练习卡,计算圆盘,计数器,绒板,钟面,方木块小棒,数位表等。

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有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图形卡片口算练习卡,计算圆盘,计数器,绒板,钟面,方木块小棒,数位表等。

根据课标精神,在教学中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课标与教材所面向的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

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

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

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

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8.27—8.31

准备课

(2)

位置

(2)

4

2

9.3—9.7

1-5的认识和加减法(4)

4

3

9.10—9.14

1-5的认识和加减法(4)

4

4

9.17—9.21

1-5的认识和加减法(4)

3

5

9.24—9.31

认识图形

(一)

(2)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

6

6

10.1—10.7

0

国庆节

7

10.8—10.12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4)

4

8

10.15—10.19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4)

4

9

10.22—10.26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4)

4

10

10.29—11.2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

11—20各数的认识(3)

4

11

11.5—11.9

11—20各数的认识(3)

数学乐园

(1)

4

12

11.12—11.16

认识钟表

(1)20以内的进位加法(3)

4

13

11.19—11.23

20以内的进位加法(3)

4

14

11.26—11.30

20以内的进位加法(3)整理和复习

(1)

4

15

12.3—12.7

总复习(4)

4

16

12.10—12.14

期末总复习

4

17

12.17—12.21

期末总复习

4

18

12.24—12.28

期末总复习检测

4

 

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一、内容:

准备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教材分析:

P2-3页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美丽的校园”,以小学为背景,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同时校园内外的事物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且每种数量不止一种,给数数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

P4-5页集合图中的具体事物与10以内各数对应,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了解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

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读。

在本单元中只是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的教学没有安排专门的练习内容。

教材通过引人入胜的“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各种不同的比较,小兔和萝卜,小猪和石登,小兔和小鱼等比较,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少”。

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数主题图中的事物:

充分地数同一数量的事物。

数周围的事物:

有意识地把数学活动引向身边、校园、校园外。

让数数活动,从书本走向生活。

在数数活动中,初步体会数的含义,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数就在我们身边。

由此,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对校园生活不适应,有意注意较差,因此不要急着去数数,让学生先观察有什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把表面的事物看够了,再带着数数任务观察,从小到大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抽象出数。

五、教学方法设计:

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教学时,出示插图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

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东西的数量。

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数数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数过主题图中的人或物后,还可以数学生身边的一些实物(如教室的门窗、铅笔盒里的铅笔、一行课桌等)。

引导学生数实物时,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可以有意识地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

如,教室黑板的上面有什么?

(1面国旗)左面有什么?

(4扇窗户)等。

逐步使学生分清方位,这对于以后教学中布置学生看书、做作业,都有好处。

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六、课时分配:

2课时

注:

单元进度计划:

请按单元逐个进行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

第二单元

一、内容:

位置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资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四、学生基本情况: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五、教学方法设计:

通过操作、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有关“位置”的活动,教师应加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开动脑筋,在活动中理解知识,通过交流,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课时分配:

2课时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Www.lsPjy.Com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注:

单元进度计划:

请按单元逐个进行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

第三单元

一、内容: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三、教学资源分析:

本单元包括1-5的认识,加减法的初步认识,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1—5的认识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教材中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认数与加减法穿插编排,适当结合,加强数概念的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适当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使学生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使学生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可利用的资源有教材提供的各种情境,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图形卡片口算练习卡,计算圆盘,计数器,绒板等。

四、学生基本情况:

入学的儿童通过学前教育,有许多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有的孩子还认识了百以内的数,但学生掌握数学的水平不同,虽然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但多数是在唱数,对数的概念的整体认识还不够,有的计算加减法只是在背数。

基于这种现状,我们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重视数概念教学的做法,从数概念(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的各个不同方面一起进行认识。

在教学1~5各数的认识之后,教学加减法的含义和计算,将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结合起来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也有利于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

五、教学方法设计: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

借助学生对实物、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根据学习任务突出观察和操作理解1~10的数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1~10的数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六、课时分配:

12课时

注:

单元进度计划:

请按单元逐个进行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

第四单元

一、内容:

认识图形

(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资源分析:

包括两部分内容: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将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结合起来进行编排,是为了使学生更全面、更好地认识几何形体。

而且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并通过大量的、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几何形体的特征。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实物,方木块和学生的积木等等

四、学生基本情况: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

因此,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经验。

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将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里是学生学习几何概念的开始,认识每一个物体都应让学生摸一摸整体是什么样,局部是什么样,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在描述几何形体的特点的时候,学生的语言是非常直观和形象的。

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水平比较低,只要通过活动、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几何形体的特点就可以了,不必要求过多的形式逻辑的推理。

五、教学方法设计: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摸一摸、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六、课时分配:

2课时

注:

单元进度计划:

请按单元逐个进行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

一、内容: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资源分析:

包括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用数学含其中编排。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有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图形卡片口算练习卡,计算圆盘,计数器,绒板,钟面,方木块小棒,数位表等

四、学生基本情况:

入学的儿童通过学前教育,有许多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有的孩子还认识了百以内的数,但学生掌握数学的水平不同,虽然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但多数是在唱数,对数的概念的整体认识还不够,有的计算加减法只是在背数。

基于这种现状,我们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重视数概念教学的做法,从数概念(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的各个不同方面一起进行认识。

在教学1~5各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计算之后,继续学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也有利于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五、教学方法设计: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

借助学生对实物、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根据学习任务突出观察和操作理解1~10的数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1~10的数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六、课时分配:

15课时

注:

单元进度计划:

请按单元逐个进行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

第六单元

一、内容:

11-20个数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三、教学资源分析:

这一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两部分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整体结构:

数数――读数――数的顺序――――写数――通过操作教学不进位加减法。

这一单元的内容加强数感的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是理解数位。

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有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图形卡片,计数器,绒板,小棒,数位表等

四、学生基本情况:

学生已经认识了1——5,并且初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初步掌握10以内的口算方法。

五、教学方法设计: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

借助学生对实物、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根据学习任务突出观察和操作理解11-20的数概念和相应的加法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11~20的数概念和相应的加法计算方法。

六、课时分配:

6课时

注:

单元进度计划:

请按单元逐个进行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

第七单元

一、内容:

认识钟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教学资源分析:

这一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

让学生认识钟面(分针和时针)和电子表;会读写整时和半时。

时间概念对学生来讲理解比较困难,因此教材中结合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体验时间,用形式多样的练习,各种形状、表面花样的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是理解时间概念。

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有具体的生活情境,钟面等。

四、学生基本情况:

时间因为时间看不到、摸不着,不具有直观、形象性,儿童感知时间比较困难,概念对学生来讲理解也比较困难,所以要把时间的认识与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比较容易掌握。

五、教学方法设计:

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

六、课时分配:

1课时

注:

单元进度计划:

请按单元逐个进行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

第八单元

一、内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资源分析:

这部分教学内容分为:

9加几、8、7、6加几和5、4、3、2加几三个计算部分和用数学。

在教学9加几时介绍两种最基本的方法点数(数又有从头点数、接着大数点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