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提问行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1264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26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提问行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提问行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提问行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提问行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提问行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提问行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提问行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提问行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提问行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提问行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提问行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提问行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提问行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提问行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提问行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提问行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提问行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提问行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提问行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提问行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提问行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docx

《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提问行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提问行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提问行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docx

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提问行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

集体教学活动中大班幼儿提问行为研究

摘要

好问是幼儿的一大特点,对幼儿来说,提问具有特殊的意义。

它是幼儿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途径;是幼儿表达自我、表露情感的方式;也是幼儿寻求帮助、人际交流的手段。

鼓励幼儿积极提问,既能培养幼儿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能力,也可以造就幼儿良好的人格品质,应是幼儿集体教学活动重要的目标之一。

然而,现实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提问状况并不乐观,“课堂哑巴”“无问题儿童”成了很多教育者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表现的评价;和初高中课堂一样,现在的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仍然是以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提问幼儿回答为主。

本论文分四部分对大班幼儿提问行为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对幼儿提问的问题类型和提问的形成过程进行概述,这一部分主要是为下面的现状研究和因素分析做理论铺垫。

第二部分是结合调查数据对幼儿提问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现在大班幼儿提问的特点和存在问题。

本研究采用实地观察和访谈法对大班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提问行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班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确实存在不敢提问、不愿提问和不会提问现象。

第三部分主要是分析影响幼儿提问的因素,幼儿提问行为即包括内隐的问题形成过程,又包括外显的师生互动行为,因此影响幼儿提问的因素主要归结为两大方面:

一方面是以个性倾向和知识水平为主的幼儿个体内部因素,另一方面以教学材料、教师和教学环境为主的外部因素。

良好的个性需要教师的培养,丰富的知识需要教师的传授,优秀的教学材料需要教师的筛选,所以本论文的第四部分主要是从教师教学层面,提出提高幼儿提问能力的对策。

笔者认为在了解幼儿问题世界和转变幼儿提问观的基础上,创建学习情境提高幼儿问题意识、正确的指导启发幼儿思考以及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敢于提问的品质是提高幼儿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班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提问行为

Abstract

Likeaskingisoneofthecharacteristicsofpreschoolchildren.Puttingquestionisofspecialsignificancetopreschoolchildren.ItisaapprochinwhichchildrenunderstandingoftheworldandSelf-development;Amanneinwhichchildrenexpressthemselvesandemotion;Alsoawayofseekinghelpandcommunication.Encouragingchildrentoputquestions,whichcancultivatepreschoolchildreninquiryandindependentthinkingability,alsocanmakecheepergoodcharacter,shouldbeoneofimportantgoalofcollectiveteachingactivity.However,nowputtingquestionsconditionofcollectiveteachingactivityisnotoptimistic,"classroomdummy"and"noproblemchild"becametheappraisalofalotofwhoeducatetothepreschoolchildrenintheteachingactivity.Asthehighschool,collectiveteachingactivitiesisstillteacherssayandaskwhilestudentslistenandanswer.

Onthebasisofmodernteachingprinciples,thispaperexpoundsfourparts,thefirstpartisthetypesofquestionsaskedofpreschoolchildrenandanoverviewoftheformationofquestions,whichisprimarilyforthepresentstudyandfactoranalysistheorymatting.Thesecondpartisacombinationofsurveydatatoanalyzethestatusofchildcarequestions,summaryofquestionsinclasschildren'scharacteristicsandexistingproblems.Thisstudyadoptsinvestigationandinterviewtostudyonquestioningbehaviorofchildren5-6yearsincollectiveteachingactivity.Theresultsshowedthatchildren5-6yearsdoesexistdarenottoquestion,doesnotwishtoquestion,andcan'tquestionphenomenon.Thethirdpartistoanalyzethefactorsthataffectchildcarequestions.Preschoolchildrenquestioningnotonlyincludingchildcognitiveprocessesimplicit,butalsotheexplicitactsofteacher-studentinteraction,sothemainfactorsaffectthepreschoolchildrenquestionboilsdowntotwoaspects:

oneisbasedonpersonalpreferencesandlevelofknowledgewithintheindividual-basedchildcarefactors,theotherisbasedonteachingmaterials,teachersandtheteachingenvironmentexternalfactors.Agoodpersonalityneedstheteacher'scultivation,richknowledgerequiresteacher'steaching,excellentteachingmaterialsneedsteacher'sscreening.Soallmeasuresonimprovingcapacityofchildcarequestionsinthefourthpartofthispaperareproposedmainlyfromtheteachinglevel.Theresearcherbelievethatonthebaseofunderstandingyoungchildren'squestionandchangingthebasisofpreschoolquestionsview.Creatinglearningsituationimprovetheirproblemconsciousness,thecorrectguidinginspirechildrenthinking,andexercisechildren'slanguageabilityfosterkidsdaredto

askqualityistheeffectivewayofimprovingpreschoolquestionability.

KeywordsChildren5-6YearsCollectiveTeachingActivityQuestioningBehavior

 

第1章前言

1.1问题提出

1.1.1选题依据

对幼儿来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未知的、新鲜的,面对未知的世界他们有求知的欲望,有自我实现的需求。

为了满足这些欲望和需求他们通过自身的力量,不断的对世界进行触摸、涂画、质疑和探究,在探索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这种那种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幼儿们总是以提问的方式寻求帮助。

所以提问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自主学习、探究世界的一种手段,也是幼儿解决自身矛盾,表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途径。

因此,关注幼儿的提问现状,是对幼儿生命状态、生命质量的关怀;培养幼儿积极提问是对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幼儿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视。

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的时候发现,关于幼儿提问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不少成果,但这些研究成果大都来源于国外,我国对幼儿提问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并不是很多。

国外研究成果虽多,却大多数立足于幼儿心理学,加之国内外国情,幼儿发展水平不同,实证出的结论和提出的建议和国内并不是完全一致,所以简单的照搬和移植国外研究成果明显行不通。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我国学者大都热衷于研究家庭和教师是如何影响幼儿提问的,并从家长教育和教师教学角度提出一些提高幼儿提问的建议和对策。

这些建议和对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提问的能力,但从现在幼儿提问状况来看,其成效并不是很大。

笔者分析主要是由于研究者在研究对象的选择时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把各年龄层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最后导致提出的建议和对策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

提问是幼儿的一项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虽然提问是幼儿的天性,和幼儿发育状况有关,但这种能力的高低更多的取决于后天的教育。

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其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水平不同,提问的水平也就不同,和其他能力一样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关键期的。

幼儿提问是幼儿的认知因素、心理因素以及外在教育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要培养幼儿的提问能力,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必须达到可以培养的程度,过早过完的培养都会适得其反。

好奇心、观察力、理解力、自我控制能力、思维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在提问中起着核心作用,只有这些能力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培养幼儿提问能力可行。

心理学研究表明:

活动具有自主性;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思维

中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活动更有目的;好学、好问以及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是大班幼儿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为培养幼儿提问提供了基础。

为了提高研究的质量,使提出的建议符合科学性、针对性和易操作性标准,也为了使研究更有意义,本人认为把研究对象定位大班幼儿(5-6岁)是最可行也最有意义的。

因此,幼儿提问的价值为本研究提供了价值性依据,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借鉴,历史研究的局限性又为本研究提供了研究的空间。

1.1.2研究意义

1.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幼儿园教育教学理论。

提问是幼儿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了解幼儿和开展教学的手段和工具。

现有的研究多是针对中小学的学生课堂提问进行的,虽然,从宏观上讲中小学学生提问行为的形成过程和幼儿问题形成过程大致相同;一些促进学生提问的教师策略也适用于幼儿园教师。

但是,毕竟幼儿和中小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水平大不同;再加上幼儿园教育教学和教师的独特性,因此,以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出的结果、得出的结论以及提出的教学策略,是不能完全移植到幼儿和幼儿教师身上的。

该研究是通过走进幼儿的集体教学活动了解幼儿提问的真实状态,从微观上分析影响幼儿提问的因素。

教师,作为主要的因素,其幼儿提问观,教学方式以及应答方式等都影响着幼儿提问。

本文虽然是在研究幼儿的提问,意在提高幼儿的提问能力;但最终的实施过程和提高策略要靠着教师来完成,所以本研究论文中提出的对策都是针对教师,这些建议和对策丰富了幼儿教师教学方法和幼儿园教育教学理论。

2.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信息剧增的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社会呼吁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

所谓创造型人才应具备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和好的表现力,而这些素质和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从幼儿抓起。

幼儿时期是创造性能力的启蒙时期,也是决定以后是否能成为科学家、发明家、创造家等的关键期,每个幼儿都有成为创造家的潜能,但这种潜能能否实现,后天的教育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好问是创造性人才的一大特点,所以促进幼儿的积极提问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最有效的途径。

除此之外,我国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目标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此项改革自提出以来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学生积极主动与创新学习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总体上来看,提高幅度不是太大,改革也不够全面。

其主要原因是幼儿时期的依赖性根深蒂固,

所以促进幼儿的提问也为了响应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号召。

1.2幼儿提问的理论基础

1.2.1自我理论

1.自我理论概述

自我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兰塞姆·罗杰斯(CarlRansomRogers,1902-1987)的一个主要理论。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看待他自己的方式是预测将发生行为的重要因素,因为伴随现实的自我概念,还有一种对外界现实和该个体认为他所处境况的真实的感知。

”①他指出,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自我概念的,但是随着与外界环境的和成人的相互作用,慢慢的形成了自我。

当自我形成后,人的自我实现趋向就开始激活,在自我实现这一股动力的驱动下,儿童在环境中进行各种尝试活动并产生出大量的经验。

这些经验中,有些经验会使他感到满足、愉快,有些会让他们痛苦、压抑。

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都会积极的寻求保持、再现那些使他们愉快和满足的经验,尽力的回避那些痛苦、压抑的的经验。

幼儿在寻求积极的经验主要有两大来源,一种来源于受他人的关心而产生的体验,另一种是受到他人尊重而产生的体验。

这两种体验是否能够满足全取决于他人是否关心和尊重自己,但是对于成人来说,都是按照自己标准来决定儿童的行为是否被得到关心和尊重。

罗杰斯把成人的这种评价标准称为“价值条件”,为了体验到关心和尊重的满足和愉快感,幼儿们总是不断的通过自己的行为体验到这些价值条件,不自觉地将这些本属于父母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了,变成自我结构的一部分。

2.自我理论与本研究的关系

这一理论为阐述幼儿提问行为和成人提问行为之间的区别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它也为教师态度影响幼儿的提问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为教师要想提高幼儿的提问能力必须先要理解幼儿的问题,可是现实中幼儿教师们很少有能够正确解读幼儿的问题的。

自我理论揭示出幼儿思考问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幼儿思考以及提问都是以自身经验为基础的。

罗杰斯认为,情感是认知的动力,他指出幼儿寻求积极经验主要来自他人的关怀和尊重。

如果教师对幼儿的行为给予关怀和尊重那么幼儿就能获得积极经验,这种经验会促使幼儿不断的产生提问行为,所以自我理论是分析幼儿教师态度和幼儿提问行为

①Evans,R.I.CarlRogers:

Themenandhisideas[M].NewYork:

Dutton.1975(86-87).

之间关系的重要理论依据。

1.2.2最近发展区理论

1.理论概述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LevVygotsky,1896-1934)提出来的。

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现有的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或更有经验的同伴的帮助而达到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①。

所谓的“实际发展水平”是指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潜在发展水平”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

2.最近发展区理论与本研究的关系

这一理论对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计问题情景和回答幼儿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教师,在向幼儿提出问题和回答幼儿问题时,应该清楚地了解儿童所处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及需要帮助才能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教学设计真正地发挥作用,引导幼儿的发展。

因此,教学材料的选择以及教师的提问和回答一方面要适应儿童现有的水平,另一方面还要走在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带动儿童的发展,这也是笔者分析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

1.3概念界定

1.3.1提问的含义

国内外对于提问的定义非常丰富,但这些定义通常多局限于教师向学生的提问。

国外对提问方法的运用很早,2000多年前的苏格拉底教学法本身就是提问题的艺术。

还有

PQ4R学习方法,也是把提问作为课堂的关键环节。

在《西方教育词典》中,对“提问”是这样解释的:

“提问(questions)对教师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作为了解学生学些什么和能做些什么[评定(assessment)]的手段,又可作为教学技巧的一部分[例如,苏格拉底的对话法(Socraticdialogue)]。

旨在引导学生逐步作出教师预期的回答,或鼓励学生为了培养他们自己的洞察力而对他们的亲身经验进行考察。

”②除此之外,一些研究者从不

①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84-390.

②(英)德.朗特里编.西方教育词典[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260.

同的研究角度,对“提问”进行定义。

从认知角度,Rosenshine,Meister&Chapman把提问看成是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Sigel等人认为:

提问是一种有效的认知发展途径。

从行为角度来看,Prudenee和Jesus认为:

提问是一种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带来超越行为变化本身的个体内部变化,其中一些变化是重要的。

在我们中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提问”的解释是:

“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

”①我国学者韩琴、胡卫平、邹玉敏认为“问题提出能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己有情境或经验,产生并表达新发现问题的一种思维活动。

这种活动不仅包括思维过程,而且包括思维结果;不仅包括认知策略,而且包括元认知策略;不仅包括行为变化,而且存在不满足的情绪状态。

他们还进而提出了对“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界定,他们认为“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有情境或经验,在独特地、新颖地、具有价值地(或恰当地)创造新问题并表达新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能品质或能力。

它不仅体现在提出问题的数量上,而且体现在提出问题的多样化即类型上,而更重要的是提出问题的新颖性和独特性。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这里把幼儿提问界定为: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把活动内容、教师教学和自己知识领域中的某些冲突、空白和不一致,明确的以言语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

1.3.2幼儿提问的界定

关于幼儿提问的分类,研究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

如法国心理学家皮艾杰把幼儿的提问按对象分为:

关于自然现象的原因、关于事实与历史、关于人的行为、关于规则、分类、计算四类。

②何亚柳在《科学领域中幼儿提问的特点及教师回应策略》中根据幼儿的提问动机把幼儿的提问分为:

常识了解型、探究求知型和情感流露型。

徐莹莹、任巍(2007)在研究大班幼儿在园提问情况时,按照提问的具体内容把幼儿的提问行为八大类,即询问生活事件、询问教师行为、询问活动评价、询问规则要求、询问活动内容、询问活动安排、询问活动材料、认识事物。

③为了研究更加明确,这里将研究的核心变量确定为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以口头形式向老师提出的问题。

1.3.3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可以分为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对于集体教学不同学者有不同

①《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

567.

②费广洪,龚世梅.儿童提问相关因素研究[J].学前教育(幼教版),2007

(1).

③徐莹莹,任巍.大班幼儿在园提问行为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7(12).

的定义,关于集体教学活动,有人定义为“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之一,也叫‘班级教学’,与个别教学相对,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同年龄、同程度(或相近)的班级集体授课”。

①有些学者则认为:

“集体教学的特点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基本相同的事情,活动

过程一般是在教师的组织和直接指一导下进行,当把这种组织形式运用于教学时,就是集体教学。

”②在幼儿园教育中,通常都用教育活动这一概念,很少用教学活动或集体教学活动。

在查阅到的资料中,只有朱家雄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下过明确的定义“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主要是指一两个教师面对全体幼儿或许多幼儿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一般而言,要求全体幼儿能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同样的活动任务,或者相关的活动任务。

”③本研究中把集体教学活动定义为:

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在教师引导下,全班幼儿同时学习相同内容的活动,活动内容涉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

1.4研究文献综述

历史上关于儿童提问的研究,主要涉及儿童提问的价值、儿童提问的发展特征、儿童提问的形成体制、儿童提问的影响因素等。

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观察法、访淡法、实验法、问卷法。

下面就分别从儿童提问的生产原因、儿童提问的问题类型、影响儿童提问的因素三个方面对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

1.关于儿童提问生成原因研究

对于儿童提问生成原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特别少。

国外很早就开始研究提问,而且最开始的研究都是以理论研究为主,那时期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儿童提问生成原因和形成机制。

在查阅文献时发现,对于儿童提问生成原因和过程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局限在心理学层面。

早期研究者皮亚杰指出“儿童提问是联结主客体的桥梁,提问既是主体发出的,又作用于对象,所以,它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是主客观的统一。

”④皮亚杰理论认为儿童的提问是主体和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他强调知识、思维对提问的作用;并揭示了知识、思维和提问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提问可以增加个体的知识经验,反映幼儿的思维过程,反过来,知识经验和思维又决定着幼儿的提问。

费谢尔提出发展是儿童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他认为提问是由个体和环

①李沐明.幼儿教育词典[Z].哈尔滨: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92.

②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9-8.

③朱家雄.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所见所闻和所思(下)[J].幼儿教育,2006(05).

④袁宗金.回归与拯救:

儿童提问与早期教育[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

境共同决定的。

除此之外,维果茨基和一些建构主义学者则强调知识在儿童提问中的作用。

Kassner(1998)提出,提问不仅是儿童的一种天生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一些其他的早期研究者还将提问生成归为好奇、兴趣。

①在研究提问的本质时一些学者还认为输入的刺激和个体原有知识之间的矛盾是提问生成的本质。

为了更进一步的解释幼儿提问的原因,也为了更好的研究儿童提问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研究者们开始对提问的生产过程进行剖析,即把抽象的问题形成过程具体化。

但是从文献中发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幼儿提问形成过程研究的学者并不是很多,成果也特别少。

Graesser,Person&Huber(1992)把问题的产生看作是对原有知识缺陷的更正,认为由于知识缺陷而引发的问题生成过程,包括发现异常(anomalydetec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